1.玉米油保质期内为何变红,到底能不能吃

2.玉米油好吗

3.玉米油是什么油

4.一斤玉米能榨多少油

5.山西压榨玉米油哪里有

6.玉米油、花生油、菜籽油、猪油哪种食用油好,哪种贵?

7.玉米油是什么油?

8.什么是毛玉米油

玉米油保质期内为何变红,到底能不能吃

散装玉米毛油价格行情_散装玉米毛油价格行情走势

油脂在使用中颜色的变化(比如变深或者变浅),在行业中叫油脂反色或回色。一般来说,颜色的反色不影响其食用价值。

玉米油比豆油和菜籽油等更容易回色,对该状况的彻底预防和控制,整个行业都在努力中。

影响植物油返色因素有很多:色素、金属离子、光、氧、温度、天然抗氧化剂(生育酚)氧化物、脂肪酸氧化物等。

一方面,玉米油是玉米深加工的副产物,其经历的过程要比豆油等复杂得多,玉米油毛油酸价高、杂质多,玉米毛油中铁离子也比豆油等高得多,如果精炼去除不彻底,就容易导致质量稳定性差,铁离子本身没有危害,但具有催化活性,可以加速油脂的氧化、酸败等变质进程。

另一方面,玉米胚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作为健康油主要特征性指标的生育酚含量高,更容易产生回色现象,一般在夏季32度左右的温度,敞开的油脂3天内颜色变化(变成红色)差异就非常显著。

按照目前的国标,一级油的色泽色红≤3。油脂的精炼程度越深,色泽就越浅。

油脂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氧化反应,油脂氧化会带来酸败、色泽升高等副作用,所以油的色泽一定会随着保存时间的上升而上升。

油在未开封前氧化速度还比较慢,当开启之后如果保存条件又不太好,氧化会加速。

一些大型的食用油加工厂用“充氮技术”隔绝氧气,不添加任何抗氧化添加剂,但这个方法有个缺陷,在包装油未开封之前效果还可以,一旦开了封和大气接触,就失去了防护作用。在高温下抗氧化性方面要低于其他加了抗氧化剂的油脂,在同等条件下,氧化变色更加明显一点。

变色的玉米油还能吃吗?

衡量食用油安全与否,颜色不是可靠指标。

食用油出现返色后,最应该检测的指标是油脂的过氧化值,看有无超标,是否只是正常氧化所致。

仅凭目测变色的深浅,无法断定食用油是否变质。

如有必要,可以找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后再作定论。

对于普通消费者,可以通过气味来判断。

如果出现了哈喇味,即便是轻微的哈喇味,这桶油就不应继续食用,过氧化物会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闻味道时要把食用油倒出来闻,如果直接闻,闻的是瓶口上油脂的味道,瓶口处氧化哈喇味更重一些。

玉米油好吗

玉米油很好。

玉米油又叫粟米油、玉米胚芽油。

对于玉米油不少人存在着一些误区,认为玉米油就是玉米粒通过榨油机等方式加工而来,就目前市场上的玉米油而言,其原料都是玉米胚芽,玉米胚芽就是玉米头部(尖端部分)的白色物,也就是玉米胚的部分。

虽然只占据了整颗玉米粒很小的一部分,但百分之八十的油脂都含在这小小的胚芽中。

经过对玉米油加工所得数据,每100Kg的玉米可获得胚芽8-12Kg,最终可生产3Kg左右的玉米油,由此可见玉米油获取的不易。玉米油在我国最早出现大约是在2010年前后,像山东三星集团的长寿花玉米油、西王玉米油等都是当时研究生产玉米油较早的企业。

到了2003年,玉米油国家标准《GB/T 19111-2003》问世。2018年5月1日,经完善和修改的新的玉米油标准《GB/T 19111-2017》替代原有标准颁布并执行,玉米油由此开始得到普及并走入到千家万户。

玉米油制取工艺流程:

将收获的玉米进行剥粒处理,然后对玉米粒进行胚芽的提取,方法有:干法、湿法及半湿法。

获取的玉米胚芽经清选、烘干、软化、蒸炒等处理后进入到下一步工序。

用螺旋榨油机压榨获得玉米胚芽毛油,这样的油是不能食用,还需经过精炼过滤,除去其中胶质、杂质,色酸等,经检测各项指标符合玉米油国标,即为可食用成品油。

玉米油是什么油

玉米油,全称玉米胚芽油,玉米胚芽油是从玉米胚芽中提取出来的草本植物油。玉米用于加工榨油,一般包括胚的分离和胚的榨油两个过程。

胚的分离方法?玉米胚的分离主要有干法脱皮提胚制粉和湿磨法提胚制粉。原料不经润水处理直接脱皮提胚制粉,亦称干法脱皮提胚制粉。一般籽粒水分含量在18%左右时可用,但加工损失较大;湿磨法提胚制粉法,是籽粒经浸泡处理后再脱皮提胚制粉,其生产工艺流程是(1)浸泡:精选后的籽粒先用二氧化硫溶液,浸泡40-60小时。浸泡桶一般用直径5-6米,高12-15米的不锈钢桶。

(2)破碎与胚的分离:浸泡后的玉米粒已经软化,各组织成分之间疏松,经磨或破碎机的破碎,再经胚分离槽加水,使胚浮在水面,分离出胚。利用胚分离槽是我国的样统工艺,但分离率最高仅有85%,分离效率低,切俄国外和我国较大的加工厂都使用旋流器进行分离,胚分离率可达到95%以上。

一、玉米胚芽榨油设备生产流程:

玉米胚芽→清理→蒸炒→压榨→过滤→胚芽毛油→去精炼车间

主要设备组成:提升机,清理筛,蒸炒锅,榨油机,过滤机,毛油暂存箱,

二、玉米油毛油精炼设备生产流程

毛油一碱炼一脱胶一脱色一脱臭一去脱蜡车间(或成品油车间)

主要设备组成:精炼罐,脱色罐,脱臭罐,导热油炉,过滤机等

玉米胚榨油及精炼玉米油工艺用压榨法制油,尤其需注意玉米胚入榨前的各个关键处理环节和在压榨过程中的油路疏通及毛油回收,可有效地提高粮油比值。生产出的毛油,含有一定量的饱和脂肪酸、脂类、蜡质和胆固醇等物质。非甘油脂类的杂质如游离脂肪酸、磷脂、色素及少量的蛋白质胶体物质。另外还含有一定色素。因此要得到精炼的玉米油,还必须经过脱蜡、脱酸、脱色和脱臭等工艺处理。

玉米毛油中有两大类色素:一为自然色素,如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等物质,易为漂土吸附脱色。另一类为有机物分解产物形成的色素,呈棕色和褐色,不易为漂土吸附脱色。它们常常呈正胶态分散于油中。有的色素虽在加工过程中被除去,但回升的幅度较大。加工制成玉米油一般需要用的脱色工艺是;一次漂土二次脱色效应的交叉脱色工艺;对于料胚处理不及时,制取油料颜色较深的毛油,脱色比较困难,则可用预脱色。

经脱色的玉米油除了其原有的玉米味外,还有在碱炼中带来的“皂”味、脱色中带来的“土腥”味,因此需经进一步脱臭处理使玉米油符合风味的要求。

一斤玉米能榨多少油

一斤玉米能榨0.5-0.8斤油,普通玉米含油率为5%左右,高油玉米含油率达8%以上。玉米里的油分大部分在玉米胚芽里,大概占到百分之八十,另外玉米里含有的的油分比较少,所以用的是压榨式榨油法并经过脱算、脱色、脱胶、脱臭、脱腊等工序,精练而成。它既去除了油脂中的各种有害物质,又保留下玉米油所特有的营养与清香。一般来说一桶五升的玉米油需要六十至八十万个玉米粒才可以榨出来的。

玉米榨出的毛油自然沉淀24小时后即可作为工业用油,如作食用油,需进行精炼,简单的精炼方法是:将毛油过滤,入大锅加热至沸腾时,除去表面泡沫,加热除去水分,将油倒入另一锅中冷却沉淀12小时,上层清油即可食用。

山西压榨玉米油哪里有

忻州市忻府区翔龙玉米油加工厂、山西金泉油脂厂。

1、忻州市忻府区翔龙玉米油加工厂位于忻州市忻府区田村,主营玉米毛油加工与销售。

2、山西金泉油脂厂位于山西忻州市奇村镇石家庄村,主要经营葵花油、葵花饼、玉米油、玉米饼、玉米、甜玉米、胡麻饼、菜籽油生产与销售等。

玉米油、花生油、菜籽油、猪油哪种食用油好,哪种贵?

价格贵的油未必是好油

现在市场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食用油产品,有大豆油、花生油、调和油、色拉油,还有特种油,如橄榄油、葡萄籽油、红花油、月见草油等等,但是我们值得为一些品种的油付出高额的价格吗?

今天我告诉大家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好油,而不是贵油!!

市场专家介绍:食用油的价格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主要取决于原料的价格。

有些食用油,营养丰富,原料稀缺,生产成本高,价格就高一些;有些食用油质量一般,广泛,商家为炒作一些概念,把高昂的广告费用加入产品成本,造就了一些高价位的品牌。

但实际上,价格高的食用油,营养不一定全面,质量也不一定好。究竟哪种油好,看一下各种油的营养成分表就一目了然了。

主要食用油脂中必需脂肪酸的构成

(中国营养协会)

单位:%

营养成分 亚油酸 亚麻酸

紫苏油 83-88 6.5

月见草油 70 3-15

葡萄籽油 58-78 <1.0

红花油 55-81 2-3

小麦胚芽油 50 4-10

大豆油 49.8-59.0 5.0-11.0

葵花籽油 48.3-74.0 0-0.3

棉籽油 46.7-58.2 0-0.4

芝麻油 35.0-50.0 <1.0

玉米油 34.0-65.6 0-2.0

米糠油 29-42 <1.0

亚麻籽油 15-20 44-61

花生油 13.0-43.0 0-0.3

菜籽油 11.0-23.0 5.0-13.0

橄榄油 3.5-21.0 0.3-0.9

油茶籽油 7-14 7

棕榈油 5.0-14.0 <1.5

猪油 12 0

羊油 3-5 2

奶油 2 0

牛油 2 1

椰子油 1.6 2

下面我解释下食用油的主要营养

衡量油脂营养价值的有两个指标:一是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二是必需脂肪酸的含量。植物油所含年的这两种脂肪酸,一般比动物油高。不饱和脂肪酸越多,对身体健康越有益。

不饱和脂肪酸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核多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有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包括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人体不能自身合成亚油酸和亚麻酸,必须从膳食中补充。

人体生长和健康必需而又不能自身合成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被称为必需脂肪酸,主要包括亚油酸和亚麻酸,因此它们是衡量食用油营养价值的标准之一。

(1) 亚油酸:它在人体内参与磷脂的合成,使细胞膜和线粒体的组成部分,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新组织生长、受损组织的修复过程不可缺少的物质,幼儿缺乏亚油酸,皮肤会变得干燥,鳞屑增厚,生长发育迟缓;老年人缺乏亚油酸,会引发白内障及心脑血管病变。

亚油酸还有调节胆固醇的作用

(2) 亚麻酸具有抗硝烟、抗血栓、抗血凝、抗心律失常、降低血脂、盖拴血管弹性的作用;还具有调节中央神经系统、提高记忆力等功能。人体一旦缺乏亚麻酸即会引起机体血脂代谢紊乱,导致高血脂、高血压、动脉样硬化;也会导致免疫力降低、健忘、疲劳、视力减退;

婴幼儿、青少年如果缺乏亚麻酸就会严重影响其智力和视力的正常发育。

主要食用油中脂肪酸的构成分析

(中国营养协会)单位:%

种类 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 其他脂肪酸

米糠油 20 80 0

亚麻籽油 11 89 0

玉米油 15 84 1

大豆油 16 81 3

橄榄油 8 92 0

紫苏油 17 83 0

葵花籽油 14 86 0

小麦胚芽油 18.8 81.2 0

花生油 19 80 1

芝麻油 15 84 1

月见草油 27 73 0

葡萄紫油 29 71 0

油茶籽油 37 62 1

红花油 37 63 0

猪油 43 54 3

棉籽油 24 73 3

棕榈油 42 58 0

牛油 62 31 7

羊油 57 40 3

奶油 69 31 0

菜籽油 13 45 42

椰子油 92 8 0

动物油主要含饱和脂肪酸,其摄入量过高,可引起血浆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引发心脑血管等疾病

植物油主要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其中的亚油酸、亚麻酸,人体不能合成,但是人体生长和健康必需。它们参与人体内磷脂的合成,并于磷脂形式作为线粒体和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胆固醇和类脂质的代谢,合成前列腺前体,有利于精子的形成,保护皮肤以免受由X射线引起的损害等

就基本营养来说,我们一般食用的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就能提供

维生素A、D、E、K等属于脂溶性维生素,在食物中常与油脂类共存,因此,吃油是吸收这些脂溶性维生素的重要途径。其中维生素E只在几种食物中存在,在食用油中大豆油,米糠油、大豆胚芽油、小麦胚芽油的维生素E含量最高。

每100克食用油脂中维生素E的含量

(中国油脂)单位mg/100g

营养成分 维生素E

小麦胚芽油 257.1

大豆油 95.8

米糠油 90

菜籽油 83

玉米油 77.2

棕榈油 64.2

油茶籽油 57.6

葵花籽油 54.6

花生油 26.8-51.0

棉籽油 63.3-77.6

橄榄油 8.7

芝麻油 29.4-52.8

葡萄籽油 35.95

奶油 0.114

猪油 0.13

牛油 0.27

羊油 0.25

在日常食用油中大豆油的维E含量较高为95.8mg,而花生油中维E含量仅为50mg;菜籽油中维E含量83mg;玉米油中维E含量77.2mg;米糠油中维E含量要高些,为90mg,但其必需脂肪酸含量却远不及大豆油。

通过对以上营养成分的分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油类中,大豆油的营养成分要优于花生油和菜籽油

实际上,价格高的食用油,营养比一定全面,质量也不一定好,究竟哪种油好,看一下各种油的营养成分表就一目了然了

所以,只买好的,不买贵的,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油才是最重要的

就人们日常生活中应该摄入的营养来说,橄榄油不是最好的,棕榈油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42,和猪油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差不多,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会导致胆固醇的升高,引发心脑血管等疾病,所以不应该将橄榄油作为日常用油,不过它的保健作用是不能否定的。其次它的维E含量偏低,每百克只有8.7mg,和日常我们食用的豆油相比(豆油每百克含维E95.8mg),太低了

女士,或对美容有了解的人,知道维E具有抗衰老的作用。

所以花了很多银子,就平衡来讲,一些食用油不是最好的

我是在北方,主要食用大豆油,所以我就大家对大豆油的一些误区,进行解释一下:

首先,大豆油颜色不是越浅越好,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大豆油一般有两种颜色,一种颜色较深,为橘红色,另一种颜色较淡,为浅**或淡**。前者为国标油,后者为国标一级油。

橘红色的大豆油成为“三脱油”,它是毛油经过脱水、脱胶、脱酸三道工序得到的产品,这种产品的特点是未作脱色处理,保持了大豆油固有的橘红色,同时也较完整地保留了大豆油中的营养成分。但感观不好,不便于做凉菜和西餐。

色浅的大豆油也叫“五脱油”,它是毛油经过脱水、脱胶、脱酸、脱臭、脱色等五道工序得到的产品。特点是脱掉了大豆油中的固有颜色,色泽清淡,便于做凉菜和西餐,但是,大豆油在脱色的同时也脱掉了许多大豆油中的固有营养成分,特别是损失了大豆油中的天然抗氧化剂和重要的营养素——天然维生素E,这就使生产商不得不在油中加进化学抗氧化剂。

所以,大豆油不是颜色越浅越好,至于选择哪一种为好,要看我们的需要和习惯。

如果用于煎炸、凉拌,应选择一级油。其色清味淡,不影响食物本身国有的味道,高温也不易冒烟。

如果用于普通烹饪,最好选油,因油中固有营养物质未受破坏。

新鲜的大豆油在正常油炸温度(215摄氏度)下是不会冒烟的。正常温度下冒烟是因为油中存在一定量的游离脂肪酸、磷脂和其他杂质。国家标准一级大豆油烟点为215摄氏度,油烟点国家没有标准,企业一般控制在180度,在此温度下冒烟的产品均属于不合格品。

大豆油加温时不应该冒沫。冒沫是因为油中含有一定量的磷脂和水。其原理是:磷脂极易吸水,且磷脂是一种良好的表面活性剂,可使油乳化,遇高温时可产生丰富的泡沫。冒沫产品属于不合格品。

玉米油是什么油?

玉米油又叫粟米油、玉米胚芽油,它是从玉米胚芽中提炼出的油 。玉米胚芽脂肪含量在17%~45%之间,大约占玉米脂肪总含量的80%以上。 玉米油中的脂肪酸特点是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0%~85%。玉米油本身不含有胆固醇,它对于血液中胆固醇的积累具有溶解作用,故能减少对血管产生硬化影响。对老年性疾病如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具有积极的防治作用。由于天然复合维生素E的功能,对心脏疾病、血栓性静脉炎、生殖机能类障碍、肌萎缩症、营养性脑软化症均有明显的疗效和预防作用。有的老人每天空腹食用一匙玉米油,以此作为一种补品。

玉米油是在玉米精炼油的基础上经过脱磷、脱酸、脱胶、脱色、脱臭和脱蜡精制而成的。玉米油澄清透明,清香扑鼻,油烟点高,很适合快速烹炒和煎炸食物。

价值

作用

中国是玉米的生产和消费大国,然而玉米油产业在中国食用油家族中却处于弱势地位,专家称,玉米油含有的特殊营养成分,可对心脑血管患者起到保健作用。

中国保健协会副会长栾成章教授在日前举行的“玉米油专家鉴定暨研讨会”上提出,玉米油富含人体必须的维生素E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0%以上,主要为亚油酸和油酸,其中亚油酸占油脂总量的50%以上。亚油酸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必须脂肪酸,它具有降低人体胆固醇、降血压、软化血管、增加人体肌肉和心脏、心血管系统的机能,预防和改善动脉硬化,减少心脏病发生等作用,并且还可以缓解人体前列腺病症的发作和皮炎的发生。

益处

玉米油是以玉米胚芽为原料,经过脱酸、脱胶、脱臭、脱色、脱蜡等工艺后制成玉米胚芽油,由于亚油酸含量高的重要作用,长期食用对高血压、肥胖症、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患者有益。

专家们在谈到关于中国玉米油现状和生物安全时,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鲁战会教授就指出,中国玉米油原料主要来自本土的原料,不存在含有转基因成分,含有转基因油料的大部分国内市场上常见的大豆油,从安全角度来说,玉米油更具安全性。中国和社会各界应重视玉米油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增添国内油料自给率,避免长期依靠外来生物弥补的不安全隐患,而且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1、玉米油可对心脑血管患者起保健作用。

2、玉米油富含维生素A、D、E,儿童易消化吸收。

3、其中尤以亚油酸为佳,不但有强身健体作用,而且有很好的美艳皮肤的作用,是皮肤滋 润、充盈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特点

玉米油色泽金黄透明,清香扑鼻,特别适合快速烹炒和煎炸食品。在高温煎炸时,具有相当的稳定性。油炸的食品香脆可口,烹制的菜肴既能保持菜品原有的色香味,又不损失营养价值。用玉米油调拌凉菜香味宜人。烹调中油烟少、无油腻。玉米油的凝固点为-10℃,油中含有少量的维生素E,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功效

玉米油富含维生素A、D、E, 儿童易消化吸收。如果能给孩子同时补充维生素B2和维生素E,那么耐受寒冷的能力更强。

此外,维生素B2和维生素E在机体内还有其他的功效。如维生素E能够清除体内的氧自由基,具有增强机体抵抗能力、改善血液循环、预防心血管疾病等作用。寒冷的冬天,适量补充维生素B2和维生素E不仅可以帮助抵御寒冷,还可预防和减少寒冷所诱发的多种疾病。该油选用玉米胚芽为原料,经“六脱”工艺精炼而成。

经专家论证、该品含大量不饱合脂肪酸和维生素,亚油酸含量高达60%,可以降低人体中的胆固醇,降低血压,能预防粥样动脉硬化和冠状动脉硬化,抗衰老及单纯性肥胖症等,同时所含维生素D对促进人体内钙的吸收作用较大,对儿童骨骼的发育极为有利。

什么是毛玉米油

也叫玉米毛油,就是没有经过精炼加工的玉米油。玉米胚芽经过初级的加工,产生的颜色较深,不适合食用的初级玉米油,没有经过脱色、脱臭、脱蜡、脱蜡等加工工艺的油脂。

这只是我个人的见解,作为你的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