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坦桑尼亚

加拿大巴里克金价_加拿大黄金交易所

Kitco网站根据最新报告的符合JORC或NI43-101准则的可归属证实和可信原地(in-situ)黄金储量,对黄金矿业公司进行了排名。2020年,全球前十大黄金公司拥有的储量合计达到15490吨(498Moz),较2019年增加了约6%。

1.俄罗斯极地黄金(PolyusGold)

极地黄金拥有全球最大的黄金储量基础。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其证实和可信黄金储量增加了71%,达到3253吨(104Moz),而一年前储量为1897吨(61Moz)。该公司表示,储量估算的增加主要反映了干沟金矿(SukhoiLog)的1244吨(40Moz)储量,是全球储量最大的金矿项目。

2.美国纽蒙特(Newmont)

纽蒙特在2020年报告了2930吨(94.2Moz)储量,拥有全行业第二大黄金储量基础,略低于上年同期的2977吨(95.7Moz),主要是主要受卡尔古利金矿(KCGM)和红湖项目(RedLake)撤资的影响。全年采矿消耗量约为233吨(7.5Moz),新增储量152吨(4.9Moz),采矿方案变更增加了储量34吨(1.1Moz)。

3.加拿大巴里克黄金(BarrickGold)

巴里克2020年报告的黄金储量为2115吨(68Moz),位居世界第三,比2019年下降了4%。储量减少除了来自采矿消耗外,主要受出售Massawa项目影响。如果剔除后者,储量同比减少约2%。

4.南非金田(GoldField)

金田2020年报告的储量为1565吨(50.3Moz),排名第四,较2019年增加了2%,主要原因是南深金矿(SouthDeep)边界品位降低和采矿设计变更带来的储量增加。

5.澳大利亚新峰矿业(NewcrestMining)

新峰矿业2020年报告的储量为1524吨(49Moz),位列第五,比2019年减少6%。当年采矿消耗约78吨(2.5Moz),Gosowong项目75%股权出售减少9吨(0.3Moz)储量,此外Telfer和Lihir金矿储量有少许变动。。

6.加拿大金罗斯黄金(KinrossGold)

截至2020年12月31日,金罗斯证实和可信黄金储量约为933吨(30Moz),与2019年12月31日相比增加了177吨(5.7Moz),这主要是由于Lobo_Marte项目199吨(6.4Moz)资源量升级为可信储量。此外,勘探增加的68吨(2.2Moz)储量部分抵消了采矿消耗。

7.南非盎格鲁黄金阿散蒂(AngloGoldAshanti)

盎格鲁黄金阿散蒂的储量从2019年的1365吨(4.39Moz)下降到2020年的924吨(2.97Moz),主要受到采矿消耗106吨(3.4Moz)和出售南非资产及Sadiola项目519吨(16.7Moz)储量的影响。

8.俄罗斯多金属(Polymetal)

2020年,俄罗斯多金属的黄金储量同比增长5%,达到774吨(24.9Moz)。增加主要来自EastBakyrchik(Kyzy)、Prognoz和Pescherny(Vorohub)项目,弥补了采矿消耗和Veduga项目的股权稀释。

9.加拿大艾格尼克鹰(AgnicoEagle)

截至2020年12月31日,艾格尼克鹰证实和可信矿产储量为矿石量3.48亿吨,平均品位2.15g/t,含金金属量750吨(24.1Moz),相比2019年增加了78吨(2.5Moz),这主要归功于计入了HammondReef项目的储量。

10.南非和谐黄金(HarmonyGold)

截至2020年6月30日,和谐黄金的可归属黄金储量为740吨(23.8Moz),比2019年6月30日增加了0.4%。和谐黄金在南非的黄金储量盎司占48%,而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黄金当量占到52%。

以上十大黄金公司基本信息如下表所示:

坦桑尼亚

一.矿产资源概况

截至1995年底,全国已发现矿产168种,有探明储量的矿产151种,矿产地2万余处。已开发利用的矿产达154种,其中,能源矿产7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87种,其它水气矿产(地下水、矿泉水、二氧化碳气)3种。

中国已成为世界重的矿产资源大国和矿业大国。

据初步评估,矿产资源潜在总值居世界第三位,20多种矿产在世界上具有优势地位。可以说,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资源总量大、配套程度较高的资源大国之一。

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较大,约占世界的12%, 仅次于美国和原苏联,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居世界第53位。从这方面看,中国又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一)优势矿产

具有世界性优势的矿产有稀土、钨、锡、钼、锑、菱镁矿、萤石、重晶石、膨润土、石墨、滑石、芒硝、石膏等矿产,不仅已探明储量可观,居世界第1、2位,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人均水平。而且资源质量高,开发利用条件好,在国际市场具有明显的优势和较强的竞争能力。

具有区域性优势的矿产有煤、铌、铍、汞、硫、萤石、滑石、磷、石棉等9种,其探明储量居世界第2、3位。但有些矿产质量较差,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人均水平。

具有潜在优势的矿产有锌、铝土矿、钒、珍珠岩、高岭土、耐火粘土等。

(二)探明储量相对不足的矿产有石油、天然气、铀、铁、锰、镍、铅、铜、金、银、硼等。

(三)短缺的矿产有铬、铂、钾盐、天然碱和金刚石等。

二.找矿前景

中国除已探明的储量外,还有大量未发现的资源量。预测石油资源量940亿吨、天然气43万亿立方米,地下1000米以浅范围内煤资源达3.2万亿吨。上述三者已探明的储量仅为预测资源量的17%、2.2%、28%,金、铜、锰已探明储量仅为预测储量的1/4~1/5,仍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从地域上看,中西部地区新增储量潜力很大。中部内陆地区以能源、有色金属、贵金属为主,铜、铝、金、银、煤的保有储量在东、中、西三个地区中居首位。西部地区地域辽阔,人口密度小,铬、钒、钛、镍、汞、铂、铅、锌、磷、芒硝、重晶石等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磷矿、铅锌矿储量均大于东部和中部之和,煤、石油、天然气也拥有一定的储量。此外,西部地区地质工作程度较低,煤、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贵金属、盐等,资源潜力很大。

目前,西部铅、锌、铝土矿、金、煤、磷、硫铁矿保有储量增长速度超过东部或中部的两倍以上,可望发展成为21世纪中国重要的能源、稀有贵金属、化工非金属矿业基地。

在深度上,印度、南非的金矿开采深度已达5000米,中国仅达600~700米水平。开发地下深部资源仍有很大潜力。

三.矿产资源勘查和投资概况

(一)历史成就

中国从事地质勘查的人员约105万人,分属11个部门。表ⅩⅪ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各类矿产储量不断增长。第29页表6

改革开放以来,矿产勘查又取得了新的进展。10多年来,累计发现大中型矿产地1450多处,有117种矿产增加了储量;查明了中国地下水资源总量, 完成了2300多项城市供水勘察工作,累计探明大中型地下水源地214处,日供水量达6020万立方米,保证了一批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和特区、开发区的供水要求,完成了黄淮海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江汉平原、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及宁夏、内蒙古、河套平原等130万平方公里的农田供水勘查工作。勘查工作的这些巨大成果,绝大部分是通过国家投入取得的。

(二)勘查投资渠道多元化已初步形成

在改革开放前实行计划经济时期,地质勘查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拨款,国家每年通过指令性计划逐级安排落实到各基层勘查单位。这种地质勘查投资方式,对保证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经济建设、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地勘投资渠道已由单一的重要财政拨款,逐步向多元化投资方向转变。

地方、企业和外商投资用于商业性的矿产普查、详查和勘探已逐渐增多。

据对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不完全统计,“八五”期间利用社会资金共安排了1705个项目,已完成1267项,吸收的地质勘查工作资金达8.3亿元。其中,陕西、上海、河北三省市吸收的社会资金均已超过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的17年间,除中央地勘费以外的地勘资金投入已近10亿元人民币,利用这笔资金提交了1万多份勘查报告,

尽管这种改革滞后于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但投资多元化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四.矿产品概况

1995年,中国固体矿石总产量达51.20亿吨,原油1.50亿吨,天然气179亿立方米,矿业总产值4636亿元。矿产开发总规模居世界第三位。煤炭、水泥产量居世界首位,化肥居第2位,钢和有色金属居第3位,原油居第5位,黄金居第6位。第282页表Ⅸ,表Ⅺ

五.矿山企业生产概况

截至1995年底,中国已建成矿山企业28万多个,其中,国有矿山企业8377个,集体个体矿山企业27万多个,矿业从业人员达到1426万人。形成了300多个以矿业为依托的城镇。

1995年中国国有矿山企业甲类固体矿产(不含砖瓦粘土、建筑用砂石)矿石采掘总量达13.48亿吨,占全国固体矿产矿石产量的37.0%,实现产值1364.54亿元,占同期全国固体矿产产值的75.8%。国有矿山企业占据着主体地位。第15页表3

1995年,中国集体矿山总数已达27.43万个,开发利用矿种达154种,涉及除石油、放射性矿产之外的几乎所有矿种。1995年,集体矿山企业固体矿产矿石产量37.72亿吨,占全国固体矿产矿石总产量的73.7%。其中,甲类矿产(不含砖瓦粘土、建筑用砂石)矿石总产量23亿吨,占全部甲类矿产(不含砖瓦粘土、建筑用砂石)矿石总产量的63%,集体煤矿的产量占全国煤炭产量的42.6%。同年,集体矿业产值达到750亿元,占中国矿业总产值(石油、天然气除外)的35.5%。按12.4%的平均产值利税率计算,1995年中国集体矿业创利税93亿元,并为约2900亿元的后续加工业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初级产品。中国至少有520个县的集体矿业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已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举足轻重的力量。第17页图3

中国矿产资源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大型矿床少,中小型矿床多。中国约有40%的集体矿山开采的是零星分散的资源。中国集体煤矿生产的4.9亿吨煤炭产量中,至少有三分之一为国有矿山企业难以利用的薄层煤。

集体矿业解决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95年全国集体、个体矿业的从业人数已超过863.25万人,占同期全国集体、个体企业从业人数的8%。减轻了劳动力对城市的压力,还为后续加工业、服务业创造了约3500万个就业机会。集体矿业的建设资金主要来自于乡、村两级和农民自身的积累,为国家弥补了3500亿元的基建投资,自1980年以来,在全国的新增矿石产量中,约有62%的煤炭,77.5%的铁矿石,75.2%的磷矿石,63%的硫铁矿,65%的有色金属矿产,80%的主要建材非金属矿产都是集体矿业提供的。第18页表4

矿产品价格的调整和放开,扭转了原材料价格过低的不合理状况, 使部分矿山企业由亏损走向盈利, 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矿山企业的活力。但是,目前中国矿业仍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整个采掘业1993年以前普遍亏损,1994年国有矿山企业中,煤炭和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仍然是全行业亏损,有色金属、非金属和其他矿采选业虽已扭亏,但仍处于微利状况,只有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由于政策环境的改善,才实现了盈利。

六.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中国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政策的实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1995年,县以上工业“三废”综合利用实现产值190亿元,为1985年的6.7倍,10年累计创产值955亿元,实现利润也由1985年的几亿元增加到1995年的47亿元,10年累计实现利润243亿元。

中国大多数金属和非金属矿产中都有共生、伴生有用元素,这是中国矿产资源的一个显著特点,其中尤以有色金属矿产为多。据统计,有80多种矿产含有共、伴生元素。如铜矿床中含有铁、铅、锌、钼、镍、钴、金、银、铋、铂、钨、锡、硒、碲、硫等,伴生的金储量约占金总储量的28%,伴生铜储量约占铜总储量的25%,而银的伴生储量比重更高。

从伴生矿产中回收的铜占铜总产量的25%~30%,金占金总产量的25%,铂族金属和稀散元素几乎全靠从伴生矿中回收。第23页图4

中国甘肃金川铜镍矿中的镍、铜、铂、钯、金、银、钌、铑等15种主要元素,目前已能回收13种;甘肃白银有色金属公司生产的矿石的17种元素已能回收14种,综合利用系数达82%。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回收的钒、钛产量占全国的80%。德兴铜矿因综合而扭亏为盈。

1995年,中国工业废渣综合利用量达2.86亿吨,为1985年的2.34倍,利用率也由1985年的25%上升到43%。目前,有色金属行业70%以上的共(伴)生有用元素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综合回收利用,综合回收的共(伴)生元素近40种;综合回收利用率逐年提高,如湖南全省的主要铅锌矿山中铅锌选矿回收率已达60%~9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色金属冶炼烟气中硫的综合利用率已超过65%,废水复用率接近70%,综合利用工业体系初步形成,部分企业的综合利用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黑色金属矿产中共(伴)生的30余种矿产已有20多种得到综合利用,在尾矿、废石、低品位矿石的综合利用方面也取得了不小成绩。近年来煤炭行业在煤矸石发电、煤矸石建材、煤化工、石煤及煤系共(伴)生矿产的综合开发利用等方面都有可喜的进展。目前煤矸石的综合利用率达20%以上,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超过了30%。第304页表ⅩⅩⅥ

非金属矿产的综合利用也有了重要进展,开发出了一大批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新产品,部分产品已开始步入系列化。仅就地质矿产部门统计,近10年来,在非金属综合开发利用方面取得的科研成果超过400项。其中获部、省科技成果奖的就有近60项,专利成果14项,有100多项已转化为生产力,使企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1995年综合回收硫产量占总产量的47%。在化工矿山盐湖卤水多元素的利用、矿化结合、矿肥结合等综合利用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取得了不少科研成果,如多种复杂难选矿的分选与综合开发利用,无尾矿生产工艺的研究与应用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并出现了一批无尾矿矿山企业和一大批金川式依靠科技进步、综合利用好、经济效益高的企业。

中国铁、锰等黑色金属矿山采选平均回收率为65%;国有有色金属矿山采选综合回收率只有50%;煤矿矿井回采率也只有50%左右,如果加上集体、个体煤矿则只有32%;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不到30%,比发达国家要低20个百分点。一项研究表明,如果金属矿山开采回收率提高十个百分点,中国就将增加几千万吨的矿石量,相当于新建几十座矿山。煤矿如能提高采煤技术,仅由减少采高、落煤造成的损失,每年就可以增加4000万吨煤炭产量。

但是,从总体看中国综合利用水平还比较低。有关部门对60个矿种4072个国有矿山的调查结果表明,开展综合利用的矿山企业不足300个,只占7%。在已开展综合利用的企业中只有2%的矿山企业有用组分综合利用率在70%以上。集体和个体矿山情况没有综合利用或仅部分综合利用。

七.降低资源消耗

中国以位居世界第3位的矿石产量支持排名世界第9位左右的GNP,单位GNP的资源消耗高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据统计,中国单位GNP的钢材、铜、铝、铅、锌的消耗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6、3.7、2.4、2.7和2.2倍;能源对GNP产出率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7。

近年来,中国的能源、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的消耗系数一直在下降。1980~1990年每亿元国民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已由13.6万吨标准煤降至9.3万吨标准煤,年均下降3.8%,节约与少用能源总量折合2.85亿吨标准煤;钢材消耗系数,1991年与1980年比下降了36.94%;铜、铅、锌、铝的消耗系数1991年比1970年分别下降了58.17%、57.96%、76%、60.6%。但与国外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相比较, 仍然偏高,在降低矿耗和能耗方面仍有很大潜力

八.矿产资源领域的对外开放与合作

扩大矿产资源领域对外开放与合作是当今国际经济发展的潮流。国际矿业投资者在全球寻找目标,中国正面临这种吸引外资进行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的机遇与挑战。扩大资源领域的对外开放与合作是当务之急。

中国幅员辽阔,矿产资源丰富,地质工作程度较高,矿产资源可供对外开放与合作的项目很多,前景十分广阔。

中国矿产资源领域对外开放与合作具有很大的不平衡性,中国在石油天然气的对外合作领域已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但其它矿产资源领域的对外合作却相对滞后。

1.在油气领域

中外合作勘查开发石油天然气是从海洋开始起步的。1982年至今,中国已与16个国家和地区的62家石油公司签订了110个海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合同和协议。截至1995年底,已实际吸引外资51亿美元,其中勘探投资29.7亿美元,开发投资21.3亿美元;已发现并控制石油储量13亿吨,天然气储量2079亿立方米;已建成年产1000万吨的原油生产能力,有17个油气田已投入生产。1995年海上原油产量为870万吨,1996年预计将达到1500万吨。

目前,南海东部珠江口海域是中国主要的海上产油区,1996年原油产量将突破1000万吨大关。南海西部海域是天然气主要产区,其中新建成的崖城13—1天然气田的储量为1070亿立方米,通过780公里和100公里的海底管线,1996年开始以每年29亿立方米和5亿立方米的供应量同时向香港供气发电和向海南岛供气。该气田可以稳定供气20年以上。

1985年,石油勘探开发的对外合作开始扩大到陆上。这一年,《关于开发南方11省区(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南、江西、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和海南)陆上石油的公告》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反响,随即签订了海南福山凹陷石油合同。后中国陆上石油工业又增加了北方10省区的18个含油气盆地;合作领域扩大到提高老油气田采收率和开发开采难度大的油气田项目; 对外合作的方式也从单一的勘探合作方式扩大到勘探开发一体化的综合合作方式。

到目前为止,先后有29家外国公司参与了19个合作区块的石油作业。

2.在非油气资源领域

目前外商集中于黄金、煤层气和金刚石资源的勘查与开发。迄今为止,金矿项目超过20项,进行合作勘查的有广东长坑金矿(与加拿大巴里克鲍尔公司合作)、广西百色金矿项目(与加拿大宝仑公司)、贵州灰家堡北斜金矿勘探项目(与加拿大丹斯通公司)、云南镇源金矿和莫江金矿之间区块勘查项目(与加拿大矿业公司)以及四川凉山茶铺子金矿勘查项目(与加拿大明科公司)等。

进行合资开采的有山东大尹格庄金矿。

已与外商签订勘查合同97项,主要勘查项目有:河北蔡家营铅锌矿项目(与澳大利亚团布尔公司合作)。辽宁金刚石合作项目(与南非德比尔斯公司合作)。湖南沅水金刚石项目(与比利时西贝克公司合作)及与德国安贝格高岭土公司合作的高岭土项目。山东平邑金刚石项目(与加拿大环亚矿业公司合作)等。

领取采矿证的合资合作项目主要是建材和矿泉水项目。

90年代以来, 外商来华投资勘查、开采油气以外矿产资源的项目日益增多。据不完全统计,13个主要资源省份中中外合作的项目达116项,实施的有93项,固体矿产勘查项目23项(金1项、金刚石2项、铅锌5项、铜2项、建材矿产5项、稀有和稀土金属矿产8项),开发项目69项(矿泉水28项、建材矿产37项、岩盐矿产2项、铅锌1项、锰1项)。各项目外商投资金额大多在几十万到几百万美元之间。其中河北蔡家营铅锌矿项目是目前除煤以外的固体矿产项目中外资投入最多的一个,协议金额超过1亿美元。

近年来,中国的煤层气资源勘查开发开始起步。中国与澳大利亚路伟尔公司、美国安然公司和阿莫科公司在陕西、山西合作勘查开发煤层气,协议金额2000万美元。

据对191个项目的不完全统计,共吸收资金28.93亿美元,其中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为27亿美元。外商投资勘查的重点主要在能源矿产(主要是油气),这些项目吸收外资的总数占95%以上。第33页表12

3.中国在海外进行矿产资源风险勘探与投资开发工作

90年代以来,中国在加纳、坦桑尼亚、玻利维亚、马来西亚、柬埔寨和老挝开展了不同程度的金矿勘查工作。中国还通过购买股权,参与澳大利亚恰那铁矿开发,现已投产。中国在泰国、苏丹、加拿大、秘鲁进行了一些低风险小油田开发项目,获得年产原油75万吨份额。中国在印度尼西亚购买马六甲油田股份,获得成功。中国与澳大利亚合办的澳斯明泰克公司也于1993年获得批准,并已在澳大利亚申请到10片约500平方公里的找矿租地,开展了金、银、铜、铅、锌等多金属矿的找矿工作。中国还在南美的秘鲁、智利,菲律宾、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等国家开展了铜、金、铅、锌等矿产的风险勘查和开发尝试。

九.二次资源产业

二次资源产业是指对废弃的矿石或废旧金属、非金属工业制品、尾矿的回收开发利用产业,由此而形成的资源称二次资源或再生资源。

中国二次资源的开发利用起步于50年代,目前,中国回收再生资源达19大类,上百个品种,年回收总量达1.7亿吨,年总产值达250亿元。废钢铁的回收率为42%,废旧金属综合回收率为27.7%,综合回收的黄金占总产量的1/4~1/3,综合回收的银占银总产量的3/4以上,铝占11.2%,锌占6%,硫占1/3。第25页表5

在中国,二次资源开发尚未真正形成一个独立的产业。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矿床的综合勘查、综合开发、综合评价不够。二是对可供二次开发利用的资源缺乏有力的促进和保护政策,以致于大量可供二次开发利用的资源遭受不应有的损失。三是技术水平低。四是产业化程度不高,五是缺乏再生资源的产品价格的政策导向。六是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不够,资源管理部门、矿业部门和环境治理部门基本上处于脱节运行状态。

中国废旧金属的回收远未达到应有的水平,废旧金属回收仍有较大的潜力。研究表明,如果到2010年废旧金属再生利用水平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0个百分点,则可增加1000万吨钢铁、60万吨有色金属可供量。

十.开发替代产品

在中国,矿产资源替代产品潜力极大。发展方向一是利用其他自然资源替代矿产资源,如以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和水力资源等新能源,降低矿产资源的消耗量。二是以某种矿产(物)元素替代另一种矿产(物)中的元素,如中国钾盐资源短缺,但却有比较丰富的不溶性钾资源,如明矾石的保有储量达1.5亿吨,钾长石保有储量达1.5亿吨,而且分布广,有可能替代钾盐资源生产钾肥。又如以滑石替代高岭土作造纸填料等。三是用人工制造的矿物原料替代天然的矿物原料,如用人造压电石英替代天然压电石英,人造金刚石替代天然金刚石。四是用其他人造材料替代天然的矿物原料。

十一.开发新的资源

中国海域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除丰富的海上油气、滨海砂矿外,海水中含量丰富的各种化学元素和大洋矿产资源也可加以利用。目前利用较多的是海水中的钠、钾、碘和大陆架中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在未开发的海洋矿产资源中,以深海海底的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和海底硫化物矿床最引人注目。80年代后期中国加强了对深海矿产资源的调查,并被列为国际海底矿产勘查开发先驱投资者。

十二.矿产品进出口贸易概况

新中国成立以后,矿产品(含相关能源原材料)对外贸易发展很快。到1978年,与中国建立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已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46个扩大到160个;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06.41亿美元,比1950年增长12.3倍。其中出口额为97.5亿美元,比1950年增长17.8倍。出口的矿产品主要以矿石和初级加工产品为主,如钨、锑、锡矿砂,煤炭,日用瓷器;进口的矿产品主要是当时国内紧缺的石油、钢材、化肥及有色金属原材料。从1949~1978年的30年间,中国共进口钢材6400万吨、占国内产量的23%,铜209万吨、占国内产量的52%,铝195万吨、占国内产量的48%,化肥10.05亿吨,、占国内产量的37%。

1986年以来,中国矿产品进出口贸易又取得了长足进展。1986年,矿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62.78亿美元,到1994年已增长到394.79亿美元,增长了1.43倍,年均递增11.7%以上。其中,出口由50.49亿美元增加到152.57亿美元,增长2.02倍,年均递增14.8%;进口用汇由112.29亿美元猛增到1993年的273.39亿美元,增长1.43倍,年均递增13.55%。1995年进出口总额达461.51亿美元,比上年增加66.72亿美元。中国对外贸易逆差依然存在。

矿产品结构有明显改善 在出口方面,矿产品已由原料或初级矿产品为主逐步转变为以深加工矿产品为主,由以燃料矿产为主逐步转变为燃料矿产、非金属矿产和金属矿产三足鼎立的局面。

初级产品出口换汇额在整个矿产品出口额中的比重,已由1986年的79.1%,逐步下降到1994年的24.38%。非金属矿产品出口稳步大幅增长,已成为中国矿产品出口的创汇大户。换汇额从1987年的8亿美元,增加到1994年的32.3亿美元,增长3.04倍,在矿产品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5.8%提高到21.2%。

主要出口品种有平板玻璃、日用陶瓷、滑石、鳞片石墨、萤石、菱镁矿及轻(重)烧镁、重晶石、耐火粘土、石材,近几年还有水泥与水泥熟料,9年中为国家创汇135亿美元以上。

燃料矿产品出口出现下降趋势,换汇额由1987年的45.42亿美元,下降为1994年的43.19亿美元,减少4.9%, 在矿产品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由59.3%下降到28.3%。其中,石油出口明显下降,1987年出口原油及成品油换汇40.03亿美元,到1994年减少到30.51亿美元,下降23.8%,在矿产品出口总额中所占比例,由52.2%下降到20%。石油出口中,成品油的比重有所提高,由1987年的21.4%增加到1994年的34.45%。

金属矿产品出口稳步增长,出口额由1987年的12.54亿美元,增加到1994年的43.01亿美元,增长2.43倍,在矿产品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则由16.4%提高到28.2%。金属矿产品的进口变化较明显,由1987年的60.47亿美元,迅速增加到1994年的143.85亿美元,增长1.38倍。其中,钢材的进口起伏很大:1987年进口额47.87亿美元;1988~1989年间基本上维持这一水平;1990~1991年间降到20多亿美元;1992年恢复正常进口;1993年进口额猛增到131.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倍;1994年进口额降为97.45亿美元,比上年递减25.8%。有色金属原材料进口稳步发展,由1987年的7.35亿美元增加到1994年的32.96亿美元,年均递增23.9%以上。

制成肥料的进口增长也很迅速,由1987年的13.99亿美元,增加到1991年的32.29亿美元,年均递增23.3%,特别是1988年,增长率高达67%。1993年,国家取消对进口化肥的财政补贴,化肥进口额由上年的30.04亿美元陡降到14.79亿美元,降幅高达50.8%。1994年化肥进口用汇19.38亿美元,回升31%。

铅、锌、水泥、纯碱、烧碱实现了从需要进口到大量出口的战略性转变,从1992年开始,中国大量出口铅、锌,已成为占世界贸易量近25%的铅锌出口大国。1990年,水泥贸易变进为出,出口量达到783万吨,换汇金额2.57亿美元,一举成为出口创汇大户。1991年,水泥出口达1074万吨,换汇4.43亿美元。近几年,尽管国内基建规模扩大,水泥需求量大增,但由于产量连年保持大幅递增,水泥净出口量仍维持在数百万吨的水平。纯碱和烧碱也已由进口国转变为出口国,1994年出口量分别在28万吨和25万吨左右。

十四.中国区域矿产资源概况

中国的矿产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区分带特征,矿产分布的区带性,也必然形成各大行政区、各省矿产资源组合分布特征不同,以及不同的资源配套特点。

华北地区、东北地区的矿产资源属于以铁矿、煤矿、石油为主的矿产资源配套类型。其中,华北地区主要矿产有煤、铁、稀土、铌、耐火粘土、铸型用砂、芒硝、天然碱、建筑用大理石、石灰岩等26种矿产;东北地区主要有铁、石油、金、菱镁矿、滑石、硼、金刚石、铂、硅藻土等19种矿产。

华东地区矿产资源以有色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为主,主要矿产有铜、钨、金、银、钽、金刚石、菱镁矿、明矾石、萤石、高岭土、膨润土、硅藻土、叶蜡石、石膏等22种矿产。

中南地区以有色金属、化工原料矿产及建材非金属矿产为主,主要有锰、铅、锌、钨、锡、钼、锑、铋、铌、钽、钛铁砂矿、独居石、银、磷、硫铁矿、压电水晶、高岭土、油页岩、玻璃用砂等47种矿产。

西南地区以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化工原料矿产为主,主要有铁、钒、钛、铜、铅、锌、锡、汞、锰、铬、煤、天然气、磷、岩盐、石棉、刚玉等32种矿产。

西北地区矿产以煤、石油、有色金属、化工原料矿产为主,主要有镍、钴、钼、铂族、煤、铅、锌、铜、石油、铍、铌、钽、钠盐、芒硝、钾盐、玻璃硅质原料、石棉等31种矿产。

上述分布特征,为中国矿产资源区域性综合开发利用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各具特色的资源基础。

尹丽文

坦桑尼亚位于非洲东部、赤道以南,北与肯尼亚和乌干达交界,南与赞比亚、马拉维、莫桑比克接壤,西与卢旺达、布隆迪和刚果(金)为邻,东濒印度洋。海岸线1412km,国土面积94.5万km2。

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由先后独立的坦噶尼喀共和国和桑给巴尔共和国组成。2002年全国人口3446万人,2006年人口增加到3938万人。

坦桑尼亚是经济最不发达国家之一。政府将脱贫作为政府工作重点,执行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中心的经济改革政策,推进经济自由化和国有企业私有化进程,坚持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同时,密切与西方捐助国和国际金融机构的关系,谋求吸引外资、减免外债和获得更多援助,近年每年接受援助均超过10亿美元。

近5年来坦桑尼亚GDP年均增长速度超过5%,2005年GDP 达到271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6.8%,农业产值占GDP的43.3%,工业产值占17.7%,服务业占39%。

近10年,坦桑尼亚矿业产值年均增长大于15%,矿业产值占GDP的比重逐年增加,2005年达到3.5%,其中,金矿和宝石产业的产值对矿业产值的贡献最大。

坦桑尼亚矿产品种多,资源潜力大,已经成为世界金矿勘查的热点地区。近年来勘查并开发的矿产主要是金矿、金刚石、宝石、铜矿、铁矿、镍矿、磷矿和天然气等。

一、储量和资源

坦桑尼亚的太古宙绿岩带、元古宙Ubendian岩系和新生代岩层中蕴藏丰富金矿资源,在维多利亚湖金矿带发现了世界级特大型金矿。坦桑尼亚中北部和南部存在许多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管。坦桑尼亚西北部元古宙卡拉奎-安卡利(Karagwe-Ankolean)超基性岩系中蕴藏镍、钴、铜、锡、钨、铬和铂族金属,在卡盖拉(Kagera)地区有富镍红土矿,在希尼安加地区存在铜、银、铀矿化岩层。在坦桑尼亚东部元古宙尤萨加兰(Usagaran)岩系和坦西南部元古宙尤本甸(Ubendian)岩系中蕴藏有各种美丽的宝石,世界上独一无二坦桑黝帘石宝石资源赋存于麦瑞拉尼(Mererani)地区风化岩层中。在坦桑尼亚南部高原干燥台地中赋存有煤资源。

石油天然气

坦桑尼亚大陆、桑给巴尔岛及近海海域有若干储油前景良好的区域。已探明天然气储量470亿m3,其中松戈松戈(Songo Songo)气田探明储量160亿m3,姆纳西湾(Mnazi Bay)气田探明储量310亿m3。

坦桑尼亚有优质低硫煤,储量约15亿t,主要分布坦桑尼亚南部高原。基维拉(Kiwira)矿区煤资源量估计1.4亿t。鲁胡胡地区的姆楚楚玛(Muchuchuma)矿床资源量5.85亿t以上,姆胡库鲁(Mhukuru)矿床资源量1.5亿t。加胡拉(Gahula)资源量2300万t。

铁矿和钛矿

坦桑尼亚铁矿资源量4500万t,品位52%,主要分布在坦西南部,距凯特瓦卡-姆楚楚玛(Ketewaka-Mchuchuma)煤矿只有80km。钛铁矿赋存于海滨砂矿中,沿海岸分布。

金刚石

在坦桑尼亚希尼安加地区姆瓦杜伊(Mwadui)城北的马布基(Mabuki)村发现了含金刚石金伯利岩岩脉,岩脉直径达1.5km。从1940~2005年,已经采出高级金刚石1700万ct。在坦桑尼亚已经勘探发现300多个金伯利岩岩管,其中有7个已商业开发,采出金刚石。含金刚石的矿石资源量1.14亿t,金刚石650万ct。

坦桑尼亚已探明金储量840t,资源量1397t。表1 所列11个金矿产地金储量810t(2859万oz)。

表1 主要已生产金矿产地

坦桑尼亚银矿资源与金矿伴生,布延胡鲁金矿伴生银资源310t,其中储量260t。

铜等有色金属

镍矿远景区位于维多利亚湖西南卡邦加(Kabanga)地区,坦桑尼亚皇家勘查公司在该区域有6个勘探许可证,勘探面积达4 432.34km2,勘查目标矿产是镍和铂族金属。卡邦加镍矿勘查区块位于原生代沉积层,主要岩石类型有变质砂岩、石英岩、页岩、红土层、白云灰岩和燧石。航空磁测显示异常,专家估计该地区很有可能有镍铜矿化层,并且是世界级镍矿,伴生铬和铂族金属。加拿大巴里克黄金公司和鹰桥有限公司联合风险勘查开发卡邦加硫化镍矿床,资源量估计2640万t,镍品位2.6%,主要硫化矿有磁黄铁矿、镍黄铁矿和黄铜矿。卡帕拉谷鲁(Kapalagulu)矿床位于卡邦加南340km,与卡邦加镍矿床类似,卡帕拉谷鲁矿床赋存3种独特类型矿石,含铂族金属岩脉与铬铁矿和零散分布硫化矿共生,块状硫化镍矿,镍红土矿含有铂族金属和铜。萨顿资源公司在2000年以前曾在坦桑尼亚西北部进行勘查,证实Karagwe-Ankolean系超基性岩共生钴铜镍矿,根据钻井资料估计,镍资源量50t,铜7.5t,钴4.5t。澳大利亚金斯特里姆(Goldstream)矿业公司在坦噶尼喀湖附近的米邦戈(Mibango)和马拉维湖附近的鲁伍姆布(Luwumbu)地区勘查钴铜镍矿,在米邦戈发现镍红土矿,资源量估计11310万t,镍品位0.82%,钴品位0.05%。

磷矿

坦桑尼亚磷矿分布在姆贝亚(Mbeya)、姆潘达(Mpanda)、多多马(Dodoma)和阿鲁沙(Arusha)。潘达山磷矿位于姆贝亚西南40km,矿石储量2亿t,品位(P2O5)4%。Sangu-Ikola磷矿位于姆潘达西南70km,储量估计1000万t。明君乌(Minjingu)磷矿位于阿鲁沙南115km,资源量估计大于1280万t,证实储量大于319万t,品位(P2O5)19%。

高岭土

坦桑尼亚高岭土矿床主要分布在姆贝亚地区,普古高岭土矿储量1200万t,纯度为90%,该矿尚未开发。奇马拉高岭土矿储量4400万t。

膨润土

坦桑尼亚膨润土矿床主要分布在阿鲁沙地区和纳曼加东部地区。在纳特龙湖东岸盖拉伊发现的膨润土矿床距阿鲁沙150km,储量30万t,其中优质膨润土20万t,目前尚未开发。位于曼亚拉湖附近的明君乌膨润土矿储量数百万吨。锡尼亚膨润土矿位于坦与肯尼亚交界的纳曼戈(Namanga)地区东部,膨润土矿覆盖着海泡石矿床。

菱镁矿

坦桑尼亚菱镁矿主要分布在萨梅(Same)地区。切姆伯哥(Chambogo)菱镁矿在萨梅附近,坦矿业公司地调局估计储量100万t以上,尚未开发。位于罗伯索伊特的盖拉伊(Gelai)矿床是坦桑尼亚最大的菱镁矿,储量超过500万t,该矿距萨梅128km。

天然碱

坦桑尼亚天然碱资源沿大裂谷分布,碳酸钠储量13600万t,硫酸钠540万t,氯化钠2870万t,氟化钠240万t。

石灰岩和白云岩

坦桑尼亚有高纯优质石灰岩和白云岩矿分布在莫罗戈罗(Morogoro)地区。

石墨

坦桑尼亚石墨矿床位于坦北部的麦雷拉尼(Merelani),与坦桑黝帘石宝石矿共生,该矿赋存大量优质大鳞片石墨。

坦桑尼亚发现的其他非金属还有火山灰、云母、石膏、花岗石、大理石、红柱石、玻璃用砂、岩盐和其他建筑石料等。

二、矿业管理机构和矿业法规

坦桑尼亚矿业管理机构是矿产能源部(MRD),由地质、矿山、研究实验和矿产贸易4个部门组成。矿产能源部基本职能是为矿业投资研究制定有效的法规、财政政策和公共环境,建立环境、健康和安全指导并确保执行,组织进行基础地质填图、更新矿产资源数据库和促进国家矿产资源潜力开发,加强对本国小矿山服务,保证安全和矿业环境友好,促进工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利于矿业发展。矿产能源部的基本目标是鼓励促进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利用,增加国家外汇收入,增加政府收入,增强环境保护和管理,增加矿业从业人员收入和安全,促进矿业上下游产业的连接,促进矿业技术进步。矿产能源部负责所有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包括煤和石油,石油勘查开发必须遵守石油法。能源和水协调委员会负责规范石油和天然气输送管道建设。

坦桑尼亚矿业法经过多次修订,《矿业法》(1998)是最新的,主要特征是:①关于矿产开发权交易的权利。②简化并强化矿业和矿产交易的条例。③提高管理科学性,引进矿业咨询委员会负责对部决策提出建议。④改进矿业许可证审批程序,使之公平公正。⑤加强环境管理。坦桑尼亚矿业法的目的之一是阻止隐藏新发现矿产地信息,阻止为投机目的占据勘查区块,阻止调控矿权交易价格和逃税。

坦桑尼亚矿业法关于矿业许可证的规定:①找矿许可证,有效期1年,可延期1次,不超过1年;地租:外国公司10美元/km2,本国公司2000先令/km2。②勘探许可证:有效期3年,可延期2次,每次不超过2年,每次延期勘查面积至少是原来的50%。地租:外国公司30美元/km2,本国公司5000先令/km2。最大面积是150km2。勘探权人需提交资金保证,技术能力保证,工作流程和预算,对坦桑尼亚居民的培训计划等。采矿许可证:有效期依据矿山寿命估计,其他是25年。地租:外国公司1500美元/km2,本国公司20万先令/km2。

依据1997制定的矿产政策和1998年颁发的矿业法,坦桑尼亚矿业部门进行了改革,并成立了地质学会、专业协会和出口商协会。

三、矿业

(一)矿产勘查与开发

1977~1980年期间,坦桑尼亚广大范围进行过地球物理调查,坦桑尼亚矿产能源部有地质调查报告,地质图书馆藏有磁强度分布图,光谱分布图和航测地图等2500多份地质图和技术报告。

近年来,坦桑尼亚矿产勘查开发活跃。最近5年,合计颁发采矿许可证82份,探矿许可证1500多件。2005年坦桑尼亚颁发探矿许可证887份,采矿许可证57份。

在坦桑尼亚进行矿产勘查的公司大部分是外国公司。近年来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南非和美国的矿业公司不断增加在坦桑尼亚矿产勘查投入,勘查目标矿产主要是金、铂族金属、宝石、铜镍和石油天然气等。

1.石油天然气勘查与开发

加拿大泛非能源公司和管道运输公司承接了松戈松戈天然气勘查和开发工程,天然气通过管道输送到达累斯萨拉姆的乌本戈(Ubungo)发电厂。目前东海能源公司开发生产坦松戈松戈岛天然气,生产能力可以从7.2亿m3增加到12亿m3,公司计划在松戈松戈西部矿权地至少打一口气井,可能在Nyuni矿权地钻一口井。

坦桑尼亚国家电力供应公司计划新建一座天然气发电厂,预计到2008年电厂对天然气年需求量是4.4亿m3,到2010年是8.9亿m3。

阿斯(Artumas)集团公司承接了姆特瓦拉(Mtwara)能源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该项目涉及姆纳西湾天然气开发和27km运输管道和天然气发电厂建设工程。

坦桑尼亚石油开发公司曾经首次发起海上石油勘查,项目涉及在玛菲亚(Mafia)深海区域64050km2范围内勘查。英国阿曼斯(Amines)上市公司在坦南部的Ruyuma盆地进行石油勘探,并与坦政府签订产量分成协议。加拿大的Energulf公司和英国的JEBCO Seismic公司联合勘查坦噶区块。巴西国家石油公司持有玛菲亚盆地5 号区块和6 号区块勘查许可证。南非奥弗(Ophir)能源公司赢得了1号区块勘查许可证,并与政府签订产量分成协议。法国独立石油公司也持有坦石油勘查许可证。

2.煤开发

坦桑尼亚国家开发公司计划开发姆楚楚玛煤矿,投资6亿美元,建设生产能力为150万t/年的露采矿山和发电能力400 MW的火力发电厂,截至2005年底,政府尚未批准该项计划,坦桑尼亚国家电力供应公司已决定推迟该项目的竞争性招标,因为松戈松戈岛天然气可供电厂发电。

3.铀矿勘查

澳大利亚金斯特里姆矿业公司成立了Uraex NL公司持有铀矿勘查资产,计划投资240万美元勘查在坦桑尼亚的铀矿矿权地,这些矿权地分别位于坦中部的巴希(Bahi),坦南部的姆库尤(Mkuju),坦东北部的阿姆布赛尔(Ambussel)。

4.金矿勘查与开发

近年来坦桑尼亚金矿勘查开发投资超过10亿美元,勘查开发主要是在已生产金矿周边。在盖塔(Geita)金矿周边勘查的主导公司是南非安格鲁金-阿萨蒂有限公司(AngloGold Ashanti Ltd.),2005年集中勘查恩亚穆利利马山(Nyamulilima Hill),与Draig矿产开发公司联合风险勘查姆库鲁姆(Mkurumu)区块,与加拿大Tan Range勘查公司联合风险勘查北凯戈西(Kigosi North)矿权地。

加拿大巴里克公司于2005年完成了布兹瓦奇(Buzwagi)矿床预可行研究,该矿资源量5800万t,金品位1.7g/t,其中储量3960万t,金品位1.9克/t。2006年完成该矿可行性研究。巴里克公司与澳大利亚Sub-Sahara资源公司联合风险勘查布延胡鲁金矿东北的Nyanzaga矿床,并在2006年开始钻探。

澳大利亚莱瑟鲁特矿业公司进行了扩建金普里德(Golden Pride)露天矿的可行性研究,因金价上涨,原来次经济的资源升级为储量的31 t。该公司在金岭矿东30km的麦廷杰地区进行金矿勘查,该公司与Gallery公司联合风险投资勘查Nyakafuru 金矿,与英国非洲之鹰资源上市公司联合风险投资勘查Kakumi金矿。

Gallery公司计划在布克瑞夫(Buckreef)和布索尔瓦(Busolwa)各建一个露采金矿,并在布克瑞夫建一个地下开采金矿,预计2007年开始生产,预期生产能力4.4 t/年。

美国Tan Range勘查公司持有坦桑尼亚颁发的141个勘探许可证,勘探区在维多利亚湖金矿地带。勘探项目包括Kibara、Luhala 和Shinyanha 勘查区,Tan Range 与加拿大的MDN公司签订风险投资协议,勘查Biharamulu和Tulawaka矿地。

Sub-Sahara等其他公司也在维多利亚湖金矿地带和绿岩带进行金矿勘查。

5.铂族金属勘查

金斯特里姆矿业公司计划在坦噶尼喀湖附近的米班戈(Mibango)远景区和马拉维湖附近的鲁伍姆布(LUwumbu)远景区勘查铂族金属。Sub-Sahara资源公司和坦桑尼亚Canyon资源公司合作在坦西部1.6万km2范围内勘探铜镍铂族金属和铀矿。

6.金刚石勘查

近年来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的矿业公司在坦进行金刚石勘查。2005年,Tan Range勘查公司发现了11个金伯利岩岩管,主要在威廉姆逊(Williamson)金刚石矿的南边的艾贡加(Igunga)勘查区和布兹瓦奇(Buzwagi)金矿东南的恩泽加(Nzega)勘查区,公司还在威廉姆逊金刚石矿附近的姆瓦杜伊(Mwadui)地区勘查。加拿大的米德兰矿产公司在维多利亚湖金矿带的伊蒂利马(Itilima)矿权地勘查寻找金刚石。

7.铜等有色金属矿产勘查

近年来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多家大型公司在坦进行铜钴镍勘查。加拿大的巴里克金矿公司和鹰桥公司在坦西北地区的卡邦加(Kabange)有色金属远景区勘查开发铜钴镍硫化矿矿床。鹰桥公司计划投资5000万美元进行勘查工作,包括更新资源估算模型和可行性研究。澳大利亚金斯特里姆矿业公司在坦噶尼喀湖附近的米班戈(Mibango)矿权地和马拉维湖附近的鲁伍姆布(Luwumbu)矿权地勘查铜钴镍矿,在坦东南纳兴瓦(Nachingwa)地区勘查镍矿。Albidon有限公司和BHB在坦西南松盖阿地区勘查镍和铂族金属。

(二)矿产品生产与消费

坦桑尼亚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电力供应不足,矿产资源工业化开发起步较晚,天然气工业化开发生产从2004年开始。金矿开发产值占矿业产值比重最大,但是大多数大型金矿是外国公司控股,大型金矿的电力供应是金矿自建发电厂供给,坦桑尼亚金产量列非洲第三位。坦桑尼亚铜钴镍等有色金属矿产开发还只是在起步阶段。坦桑尼亚工业不发达,国内矿产品需求不大,大部分矿种矿产品产量比较少(见表2)。

表2 主要矿产品产量

续表

①坦桑尼亚经济年度报告2005年煤产量30795t;宝石产量627796.22kg;金产量45340.82kg。

②电力生产数据来源于坦桑尼亚经济年度报告,Tanzania Electric Supply Company(TANESCO)。

资料来源:Minerals Yearbook,1999、2002、2005。

1.能源矿产品生产与消费

近10年,坦桑尼亚煤开采业发展缓慢,煤产量在4万~8万t之间变化。唯一的大煤矿是基里瓦(Kiriwa)煤矿,生产能力只有3.5万 t/年,所产煤大部分用于附近的发电厂。

2004年坦桑尼亚东海能源公司开始开发松戈松戈岛天然气,当年产量1.19亿m3,第2年产量增加到4.08亿m3。所产天然气全部消费于国内,达累斯萨拉姆市Ubungo电厂消耗天然气2.92亿m3,水泥生产消耗0.45亿m3,钢铁工业消耗0.22亿m3。

坦桑尼亚在达累斯萨拉姆市曾经有一个日生产1.49万桶石油的炼油厂,由于不具有竞争力,2000年坦政府决定关闭该厂。坦石油供给依靠进口,成品油年消费量在600万桶以上。

2.贵金属、金刚石和宝石生产

近10年坦桑尼亚金生产能力持续增加,到2005年,盖塔等6个大型黄金生产能力达到61t。1995年坦桑尼亚金产量只有3.2t,2005年增加到52.236t。从2003年起,坦桑尼亚金产量列非洲第三位。近5年,坦桑尼亚各大金矿的金生产成本普遍增加。

坦桑尼亚已开发的6个大金矿有5个是外国公司控股的。盖塔露采金矿由南非的安格鲁金-阿萨蒂有限公司的子公司盖塔金矿业公司生产经营,2005年金产量为19.1t,比2004年的21.5t减少2.4t,生产成本从2004年的250 美元/oz增加到298 美元/oz,公司将在2007年开采恩延康加(Nyankanga)4 号矿高品位矿石,金产量可能达到25 t。布延胡鲁(Bulyanhuhu)地下开采金矿由巴里克公司全资所有的卡哈马矿业公司生产经营,该矿投资达2.8亿美元,2001年开始生产,2005年金产量9.7t,生产成本358美元/oz。图拉瓦卡(Tulawaka)露采金矿是由巴里克公司和 MDN(风险勘查伙伴 Minieres du Nord Ltee)联合开发生产经营,2005年开始生产,当年金产量约3.9t,生产成本253美元/oz,该矿金回收率达96%。金普里德(Golden Pride)露采金矿由莱瑟鲁特矿业公司生产经营,2005年金产量4.723t,该矿金回收率大于95%。北玛拉(North Mara)露采金矿原来的控股公司是东非金矿公司,计划2002年开始生产;2004年该矿由普雷瑟多姆金矿公司生产经营,2005年金产量7.788t,生产成本303美元/oz,比2004年230美元/oz增加73美元,回收率从92%下降到88.5%。布赫姆巴(Buhemba)露采金矿由梅里梅塔(Meremeta)国有公司生产经营,2005年开始生产,当年金产量2.075t,生产成本384美元/oz。坦桑尼亚也有一些小矿人工采金。

坦桑尼亚银产自金矿、金冶炼和铜冶炼。2005年银产量12.891t,比2004年略有减少。布延胡鲁(Bulyanhulu)金矿含有铜金银,银回收率为65%。

坦桑尼亚金刚石开发开始于1925年,威廉姆逊金刚石矿及其附近的冲积矿历经过数十年的开采,金刚石产量累计达1700万ct,近10年来,金刚石产量持续减少,2005年,金刚石产量下降到21.96万ct,85%的坦桑尼亚金刚石是优质宝石级金刚石。

在坦桑尼亚开发金刚石的大型公司只有德比尔斯集团和希拉尔(EI Hillal)坦桑尼亚矿产公司。威廉姆逊矿由德比尔斯集团生产经营,2005年金刚石产量下降到19.0384万ct,比2004年的 28.5778万 ct 减少 9.5394万 ct,威廉姆逊矿金刚石品位已经下降到5.6 ct/100 t。希拉尔坦矿产公司在威廉姆逊矿附近的姆瓦杜伊开始试采,到2005年12月,试采生产金刚石1.2875万ct。有一些小矿在威廉姆逊矿附近的冲积矿床上人工开采拣选金刚石。

坦桑尼亚开发生产宝石品种多,有紫水晶、红宝石、蓝宝石、绿玉、祖母绿、尖晶石、石榴子石、电气石和坦桑黝帘石等,其中坦桑黝帘石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宝石。2005年坦桑尼亚各种宝石产量1940t,其中紫水晶340kg,绿玉350kg,红宝石3400kg,蓝宝石1700kg,坦桑黝帘石3100kg,石榴子石等其他宝石产量1920t。

坦桑黝帘石宝石矿床位于阿鲁萨城附近的梅里拉尼,矿床分为多个开发区块,人工开采小矿分布在区块B和区块D,坦桑尼亚非洲公司在区块D延伸地带经营1个大矿。Kilimanjaro矿业公司开采区块A。南非Tanzanite One公司开发区块C,生产初级加工坦桑黝帘石280 kg。

罗松贡诺伊(Losongonoi)红宝石矿位于阿鲁沙东南地区,2005年红宝石产量增加。在乌姆巴(Umba)山谷,开采红宝石和蓝宝石及其他宝石,由于深度增加并缺少现代化采矿设备,宝石产量下降。在塔杜鲁(Tunduru)地区,由于冲积矿床宝石资源枯竭,红宝石、蓝宝石和其他宝石产量下降。Tansta 矿业公司和世界宝石供应公司(World Gem Supplies Ltd.)均在松盖阿地区开采红宝石和蓝宝石。在蒙杜利(Monduli)地区的隆吉多(Longido)矿和鲁克瓦(Rukwa)地区的纳恩德(Naende)矿,均有红宝石产出。坦桑尼亚人工开采小矿也在这些矿床开采各种宝石。

坦桑尼亚人工开采小矿在马尼亚拉(Manyara)地区的曼红拉(Manghola)矿和曼亚拉(Manyara)矿开采紫翠玉和翡翠。在塔杜鲁(Tunduru)地区,有紫翠玉开采。在松巴万加(Sumbawanga)地区,有小矿开采翡翠。

绿玉开采主要在恩卡西(Nkasi)地区的卡伦加(Kalunga)矿。尖晶石开采分布在坦桑尼亚中南部的马涵戈(Mahenge)地区。电气石开采分布在曼格拉(Mangola)矿床和乌姆巴(Umba)山谷。

3.普通金属生产和消费

近年来坦桑尼亚钢板产量连续增加,2005年达到47652t。非洲铝业公司(ALAF)生产冷轧钢45000 t。坦桑尼亚镀锌钢板需求约50000 t。

卡帮加(Kabange)铜钴镍硫化矿矿床尚未开发生产。铜产量来源于布延胡鲁金矿,铜产品是KMC公司从金矿中综合回收的副产品。

4.非金属矿产品生产与消费

坦桑尼亚明君古(Minjungu)磷矿距阿鲁萨城南115km,该矿由坦桑尼亚肥料公司生产经营。

坦桑尼亚岩盐开采主要在曼达瓦(Mandawa)附近,有4个大公司开发生产岩盐。

坦桑尼亚天然碱开采主要在纳特罗Natron湖。

坦桑尼亚石灰岩和大理岩开采主要用于生产水泥和石灰。坦加(Tanga)、瓦兹山(Wazo Hill)和林迪(Lindi)石灰岩矿开采的矿石供水泥厂。姆巴拉里(Mbarali)矿采出的大理石用于生产石灰。姆荣威瓦-姆赛赫(Msowrwa-Msehe)矿床赋存的方解石适合为钢铁冶炼助熔剂,部分生产石灰用于金矿废液中和处理。

近10年来,随着坦桑尼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金矿开发项目增加,大型建筑建设增加,坦桑尼亚对水泥需求量持续增加,在需求推动下,坦桑尼亚水泥产量连年增加,1995年为320kt,2005年为1375kt,年均增长为15.69%。近5年坦桑尼亚水泥消费量连续增加,2001年水泥消费903kt,2005年增加到1455kt,年均增长12.6%。

(三)矿产品贸易

近10年来坦桑尼亚矿产品出口贸易额持续增加,黄金和金刚石及宝石出口对坦桑尼亚外汇收入贡献最大,2005年矿产品出口贸易额占坦桑尼亚矿产品出口贸易总额的45%。2000年坦桑尼亚矿产品出口贸易额为18197.8万美元,2005年增加到72747.8万美元,年均增长31.9%。同期,黄金出口量由15t增加到52.172t,贸易额由11736万美元增加到64364万美元,年均增长40.5%;金刚石出口量由35.4万ct减少到21.9万ct,贸易额由4583.3万美元减少到2535万美元;宝石出口贸易额由1850万美元增加到4053万美元。从2001年坦桑尼亚开始出口铜,出口量70万~95万磅,出口贸易额从502万美元增加到1262万美元。近10年来,坦桑尼亚断断续续出口过磷灰石、石墨和石膏等非金属矿产品。

坦桑尼亚成品油和肥料几乎全部依靠进口。2005年石油进口额为5.11亿美元,比2004年的4.32亿美元增加0.79亿美元,石油进口额占进口总额的19%。2005年肥料进口额为0.646亿美元,比2004年的0.541亿美元增加0.105亿美元,肥料进口额占进口总额的2%。

近10年来,坦桑尼亚水泥有进有出,2001年前,净出口量1万~10万t,2001年之后,净进口量最高达13万t。

2006年中国与坦桑尼亚进出口贸易总额为5.36亿美元,同比增长12.9%,其中中国出口额3.8亿美元,进口额1.5亿美元。

四、矿业发展前景展望

坦桑尼亚良好的矿产资源潜力吸引许多外国矿业公司投资勘查开发坦桑尼亚矿产资源,尤其是金矿和有色金属矿产,天然气、黄金和金刚石产量将增加,坦桑黝帘石宝石因资源趋向枯竭产量将减少,铜镍和铂族金属开发进展取决于世界市场供需形势,预计坦桑尼亚矿业产值将增加。

近年来坦桑尼亚获得许多国家经济援助,政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国家电网建设,改进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坦桑尼亚工业开始起步,对能源、钢铁和水泥等工业产品需求将迅速增加,中国在上述行业具有技术优势,能够给坦桑尼亚最好的帮助和扶持。

坦桑尼亚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经济改革,对外开放,鼓励本国企业和外国公司投资矿产勘查开发。坦桑尼亚多个重要矿区尚未勘查开发,中国企业在坦桑尼亚可以寻找到合作发展机会,中国企业能够为坦桑尼亚矿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Thomas R.Yager.Tanzania.Minerals Yearbook,2000~2005

[2]Ivette E.Torres.Tanzania.Minerals Yearbook,1995

[3]George J.Coakley.Tanzania.Minerals Yearbook,1999

[4]坦桑尼亚能源矿产部.坦桑尼亚工业矿物.Industrial Minerals,2006.4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