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封闭式基金的价格低于它的资产净值的原因,为什么折价发行成为普遍现象

2.封闭式基金净值?

3.影响封闭式基金价格变动的因素有哪些

4.封闭式基金的交易价格,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

5.封闭式基金折价的原因是什么

封闭式基金的价格低于它的资产净值的原因,为什么折价发行成为普遍现象

封闭式基金价格波动比净值高-封闭式基金价格波动比净值

封闭式基金折价原因:内部结构管理不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缺陷: 基金持有人不能有效地对基金经理人的行为进行干预制约。(1)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契约型基金没有董事会,监督责任落在托管人身上。(2)基金公司治理制度不完善,基金经理道德风险大大增加(3)基金交易没有完全的透明合理化。我国目前系统风险占总风险的比重较高。但却没有做空机制,没有规避风险的工具。面临巨大风险投资基金不能有效地规避风险。基金经理人操作被动。基金中含有很大程度上的风险,因此有巨大的折价。市场下跌时,基金拥有大量股票无法短时间内变现。而美国基金管理者可以通过卖空股指期货对风险进行对冲,我国目前缺乏有效的金融衍生品,不能对冲,加大了系统性风险对基金的影响。基金投资品种趋同化,基金经理操作理念不成熟无特色,众多投资组合相似的封闭式基金是国内证券市场出现变相的过度供给现象。优秀的证券投资标的缺乏,新成立的基金抽取了原因投资于其他设立较早基金的资金,最终导致所有封闭式基金出现较大幅度的折价交易 。

外部环境不健全:证券市场不成熟,我国证券市场是一个新兴市场,虽然经过了高速发展阶段,但是投资者认识不全面,缺乏专业基金管理人员,投资者容易对折价产生恐慌而抽出资金。 法律机制不完善,对基金交易有较大影响的法律法规并未颁布,只是在证券交易所内有所规定, 信息披露制度不及时,投资者难以获得及时准确的信息,从而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尽管我国封闭式基金每季度,半年度和年度定期报告,同时基金管理人至少每周公告一次封闭式基金的资产净值和份额净值,但与国外相比仍存在信息滞后的问题。一些基金为了粉饰业绩而弄虚作假,投资者却难以对其形成有力的监督。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寻求价格上的保护。基金折价也在所难免。

封闭式基金净值?

封闭式基金作为一种投资工具,在近几年备受关注。这种基金的“封闭式”特征就意味着它们以一定的期限让投资者进行购买与赎回,期限结束后才能赎回资金。封闭式基金净值则是投资者所持有基金的每份净值,也是基金经理所关注的重要指标之一。下面我们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封闭式基金净值的相关问题。

一、封闭式基金净值的计算方法

封闭式基金净值是由基金公司公布出来的,计算方法通常是基于基金资产的总值,减去基金负债后,再除以基金份额数得到。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封闭式基金的净值存在两种不同的类型:市场价净值和会计价净值。市场价净值即是实际成交价格,会计价净值是基金公司根据净资产估值所得出的净值。因此,投资者在购买封闭式基金时,一定要注意区分,避免盲目决策。

二、封闭式基金净值的风险和收益

封闭式基金的封闭性特征使得投资者在基金期内无法赎回。这对于基金经理来说,更加方便地进行资产配置和管理,但同时也意味着投资者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如果封闭式基金持有的资产价格突然下跌,投资者就会面临无法及时赎回的风险。另外,在基金期限到期后基金公司通常会收取一定的赎回费用,这也会影响投资者的实际收益。

三、封闭式基金净值的比较

投资者在选购封闭式基金时,需要仔细考虑基金的历史表现,注意封闭式基金净值与其他同类基金净值之间的比较。除此之外,投资者还必须了解封闭式基金的投资策略和基金经理的投资经验,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到基金长期收益的稳定性。

四、金融市场环境对封闭式基金净值的影响

金融市场的波动是影响基金净值的主要因素之一。封闭式基金作为一种长期投资工具,应该更加注重风险控制和资产配置。在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环境下,基金经理应该及时调整资产配置比例,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提高收益。

综上所述,封闭式基金净值是投资者在选择封闭式基金时需要考虑的重要指标之一。投资者需要清晰地了解封闭式基金净值的计算方法、风险收益等方面,同时应该认真比较同类基金之间的净值表现,深入了解基金的投资策略和基金经理的经验,最大程度降低风险,获取可观的收益。

影响封闭式基金价格变动的因素有哪些

1、基金单位的资产净值。这是基金交易价格的价值基础,基金的交易价格就以基金单位的资产净值为中心上下波动。

2、基金的供求关系。因为封闭式基金的发行单位有限,投资者对基金单位的需求有可能超过或者低于市场的供应量,会因此导致基金交易价格的溢价或者折价。

3、市场的异常因素。如投资者对基金的不正确认识和人为的炒作,都有可能造成基金价格的上下波动。

扩展资料:

商品价格由生产商品的成本和利税构成,价格形成还受供求状况的影响。

由于产品生产成本和市场供求关系是经常变化的,这就决定着价格是经常上下波动,而不可能是固定不变的。

价格波动有一定的规律性。生产成本下降较多,或者供过于求时,商品价格就会下降。

在生产成本有所上升,供不应求时,商品价格就会上升。价格的基础是价值,价格总是围绕着价值运动,因而价格的上下波动是有一定限度的。

在一般情况下,价格上升,会刺激供给增加同时又抑制需求,价格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停止继续上升,甚至可能会下跌。

价格波动的幅度总是受到价值的制约,不会相去太远。而且,从一个较长的时期和从全社会来看,高于或低于价值的价格相互抵消,商品的总价格和总价值仍然是相等的。价格波动不但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恰好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

商品价格对商品价值的不断背离是一个必要的条件,只有通过竞争的波动从而通过商品价格的波动,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才能得到贯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这一点才能成为现实。

政府政策。各国政府制定的某些政策和措施会对期货市场价格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政治因素。期货市场对政治气候的变化非常敏感,各种政治性事件的发生常常对价格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指公众的观念、社会心理趋势、传播媒介的信息影响。

季节性因素。许多期货商品,尤其是农产品有明显的季节性,价格亦随季节变化而波动。

心理因素。所谓心理因素,就是交易者对市场的信心程度,俗称“人气”。如对某商品看好时,即使无任何利好因素,该商品价格也会上涨;而当看淡时,无任何利淡消息,价格也会下跌。

封闭式基金的交易价格,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

基金单位资产净值。这是基金交易价格的价值基础,基金交易价格以基金单位资产净值为中心。基金的供求关系。由于封闭式基金的发行人有限,投资者对基金单位的需求可能超过或低于市场供应,导致基金交易价格的溢价或折扣。市场异常因素。如果投资者对基金的不正确认识和人为炒作,可能会导致基金价格波动。封闭式不能改变,只有那么多,交易只能在市场上买卖股票,根据供求情况来决定。你看到的封闭式基金的净值,无论有多高或多低,都无法赎回。只能在交易系统中出售。到期后,它可能会开放,然后你可以用净值赎回。

封闭式基金的交易价格主要取决于供求关系。由于交易所上市,封闭式基金的交易价格不一定等同于其资产净值,而是由市场交易力量的平衡决定的。当封闭式基金的市场价格高于其资产净值时,市场称为溢价现象;相反,当封闭式基金的市场价格低于其资产净值时,市场称为折价现象。封闭式基金的交易和计算收益按市场价格计算,单位净值仅起参考作用。封闭式基金包括收盘价、涨跌、折扣率和净值。由于封闭式基金类似于股票,可以上市交易,因此存在市场价格。你在市场上看到的当天的收盘价是当天的市场价格。涨跌表示当天市场价格的变化。其单位净值每周五公布一次。

分级结构的两级份额更好地满足了不同投资者的需求:约定收益的优先份额是低风险投资者的避风港,高杠杆的进取份额是高风险投资者追求利润的舞台。就投资品种而言,封闭式分级基金不仅涵盖了股票目标,而且还涵盖了债券目标。其中,债券分级基金占主导地位,根据优先股的经营模式,可分为定期开放型和全封闭型。这两类进取股均上市交易,其中定期开放优先股定期开放,约定收益确定性高;全封闭优先股关闭上市交易,约定收益确定性较差。

在短期影响方面,作为一个上市品种,其交易情况和短期投资者情绪对短期价格有明显的影响。如果交易量太小,一笔小交易可能会导致价格波动。如果机构投资者的比例过大,其抛售行为将拖累非理性的价格下跌。从情绪的角度来看,基金随着市场价格的上涨而上涨,下跌将出现下跌现象。例如,去年第三季度末,分级债券基金的进取份额折扣大幅上升,主要是由市场恐慌引起的,特别是由于机构的抛售行为,机构持有比例较高的基金价格明显低于净值。

封闭式基金折价的原因是什么

封闭式基金的交易价格低于其资产净值的现象称为封闭式基金的"折价".封闭式基金折价交易现象,作为一个金融学之谜,最近40年来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下面懂视小编来告诉大家封闭式基金折价的原因是什么。

许多学者关于封闭式基金折价提出了各种模型,来解释封闭式基金折价形成的原因,比如说代理学说、市场分割学说、投资者情绪理论等;而实践工作者则就如何消除封闭式基金的折价提出了种种解决方案,如封闭转开放、基金提前清算、基金要约收购、基金单位回购和基金管理分配等。

一、封闭式基金折价的理论解释

根据Lee,Shleifer和Thaler(1991)基金折价之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封闭式基金折价交易的现象与市场有效性是不相符合的;第二,折价水平的时变性,即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第三,尽管封闭式基金存在着折价交易,但是为何基金的IPO仍然是溢价交易的;第四,如果封闭转开放或者进行清算,为何折价幅度会大幅减小。自从Pratt(1966)对封闭式基金第一次做出理论上的解释以来,许多金融学者对封闭式基金折价现象提出了各种解释,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古典经济学解释。这一类解释的基本框架是基于有效市场假设,从市场摩擦对市场的违背来解释封闭式基金折价交易现象。比如说代理成本假说、市场分割假说、税负因素假说等。第二类是行为金融学解释。这一类主要是基于投资者的非理性对封闭式基金折价交易进行解释。比如说投资者情绪假说、噪声交易假说等。

(一)、行为金融学解释

1、噪声交易理论

Delong,Shleifer,Summers和Waldmann(1990)提出了噪声交易理论。DSSW(1990)建立了一个包括理性投资者和非理性(噪声)投资者两类投资者在内的相互博弈的噪声交易模型。他们认为,理性投资者是风险回避者,主要依据基本因素的变化采取行动,而非理性投资者只掌握部分信息,他们在交易中往往表现为非理性,这样在一个由非理性投资者占据主导地位的市场中,资产价格可能会长期偏离均衡价格。由于非理性投资者的交易行为是无法预测的,理性投资者在与噪声投资者的博弈中并不敢采取积极的交易策略,而只有在他们认为折价率低至足以弥补噪声交易风险的情况下才会进行套利交易。

2、投资者情绪理论

Lee,Shleifer和Thaler(1991)则从DSSW模型出发,进一步提出"投资者情绪"理论。LST从美国封闭式基金主要由个人投资者持有的实际出发认为,折价率的变化源自个人投资者情绪的波动,并声称投资者情绪波动理论可以解决大部分的折价之迷。LST认为,封闭式基金折价率较高的相关性以及美国封闭式基金加权折价率与美国小型公司(此类公司的投资者也是个人投资者居多)回报率之间的相关性可以为其理论提供支持,但Chen、Kan和Miller(1993)以及Brauer(1993)却对其论据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并不能在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与小型公司的高价格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此外,Michael(2000)以英国封闭式基金为例,认为即使在英国这样机构投资者参与程度较高的市场,封闭式基金的折价仍受到投资者情绪的重要影响。

(二)古典经济学解释

1、净值偏差说

关于封闭式基金折价交易的一个解释基金净值可能是被高估的。导致基金净值高估的因素主要有税收因素和资产流动性。美国1940年投资公司法要求基金实现收益的90%以上必须分配给投资者,由于西方国家主要是美国有资本利得税,因此那些具有未实现资本利得较大的封闭式基金对投资者而言意味着将要承担较高的税负,折价也就成为对这一因素的合理反映。如果基金拥有大量流动性差的资产,那么,基金的净值也会超过其真正价值;因为,基金不能在股票价格下降前立即变现。所以资产的流动性也构成了基金折价的一个因素。

2、代理成本假说

最早从代理成本角度对封闭式基金折价现象提出解释的是Jensen和Meckling.代理成本从基金较高的运作成本和基金业绩的角度来解释折价现象,封闭式基金折价反映了基金管理成本超越了基金未来业绩增长的现值。典型的代理成本假说认为基金费用率越高,基金的折价幅度也就越大。但是Malkiel(1977,1995)发现代理成本的大小并不必然引起折价幅度的高低,折价幅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基金增加管理成本是否会超越基金未来的业绩增长。其通过对美国封闭式基金的研究发现基金折价率与基金的管理费用没有相关性。根据代理成本假说,基金的业绩表现不佳,折价率会较大,而折价率较高的基金,也意味着基金未来的表现也会较差。但是Lee,Shleifer和Thaler(1991)发现基金折价幅度与基金的业绩也没有关系,折价幅度较大的基金通常比折价率低的基金表现更好。

3、市场分割假说

市场分割假说认为,各种各样的市场分割可能是封闭式基金折价交易的原因。Pratt(1966)和Malkiel?Firstenberg(1978)认为,相对于开放式基金而言,封闭式基金由于缺少销售宣传而使得公众对其缺乏认识和了解,因此不得不以折价进行交易。市场分割假说又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解释,一是国际市场分割,另一个则是国内市场的分割。Malkiel(1977),Bonser-Neal,Brauer,Neal和Wheatley(1990),Hardouvelis,LaPorta和Wizman(1994),Chang,Eun和Kolodny(1995),Bailey,Chan,and?Chung(2000)以及Patro(2001)对国际市场分割假说进行了检验,既有支持的证据,也有矛盾的证据。而Malkiel(1977)、Anderson(1984)和Arnaud(1983)则分别对国内市场分割假说进行了检验,结果也没有发现统一的证据。

除了上述三种代表性解释之外,还有一些其它解释,比如说规模因素、分红因素等,但是这些基于传统金融学的解释并不能完全解析封闭式基金折价之谜。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行为金融学则突破了理性金融学的假设,对封闭式基金折价提出了新的解释。

二、封闭式基金折价交易的启示

随着6月1日《证券投资基金法》的正式实施和中国证监会批准深证交易所的LOF方案,解决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交易的技术障碍已经不存在,未来封闭式基金无论是采用封转开还是采用回购的方案,都意味着巨大的投资机会。截至6月25日,我国54只封闭式基金折价幅度平均达到了25.21%.同时,有20只中小盘基金在未来三年内即将到期。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国外的实践经验都充分表明,随着封闭式基金到期日的临近,其折价幅度将会大幅缩小。因此,我国封闭式基金高幅折价背后蕴藏的巨大投资机会是显然的。从具体的投资策略来看,投资者可以关注近期内可能进行"封闭转开放"试点的基金。同时,对于基金折价幅度较高、历史业绩较好、存续期相对较短的封闭式基金也可以给予一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