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丰田汽车到底是谁发明的阿、!!

2.二战中叱诧风云的黑豹坦克的详细资料?

丰田汽车到底是谁发明的阿、!!

美国肯塔基疫情情况_美国肯塔基汽油价格表

1867 丰田佐吉诞生

1924 丰田佐吉发明“不停止自动换梭丰田自动织机(G型)”

1929 将自动织机的专利转让给英国公司

1930 丰田喜一郎开始研究开发小型汽油发动机

1933 在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内设立汽车部

1936 丰田AA型轿车问世

1937 丰田汽车工业公司诞生(资本金1,200万日元)

1938 举母工厂(现在的总公司工厂)建成投产

1950 经营危机(劳资争议以及精简员工)成立丰田汽车销售公司

1951 开始推行“动脑筋,提方案”制度

1957 首次向美国出口丰田轿车 设立美国丰田汽车销售公司

1959 元町工厂建成投产

1962 签订《劳资宣言》

1965 荣获Deming奖

1966 COROLLA花冠车问世 开始与日野汽车工业公司进行业务合作

1967 开始与大发工业公司进行业务合作

1972 日本国内累计汽车产量达到1,000万辆

丰田邀请中国汽车工业代表团访日

1974 成立丰田财团

1975 参与住宅建设事业

1982 丰田汽车工业公司与丰田汽车销售公司合并为丰田汽车公司

1984 与美国通用的合资公司NUMMI在美国建成投产

1988 位于美国肯塔基州的独资生产厂家TMMK建成投产

1990 COROLLA花冠车累计产量达到1,500万辆

1992 位于英国的独资生产厂家TMUK建成投产

1997 PRIUS普锐斯(混合动力汽车)投产上市

1998 位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独资生产厂家TMMI和西维吉尼亚州的独资生产厂家TMMWV建成投产

1999 在纽约和伦敦证券市场分别上市

日本国内累计汽车产量达到1亿辆

位于印度的生产厂家TKM建成投产

2000 中国 四川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建成投产

2001 位于法国的独资生产厂家TMMF建成投产

2002 F1参战

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就全面合作达成协议

中国 天津丰田汽车有限公司(现天津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建成投产

2004 中国 广州丰田汽车有限公司成立

2005年 LEXUS雷克萨斯品牌在中国第一家经销店开业

全新CROWN皇冠轿车实现中国制造

广州丰田发动机有限公司AZ发动机整机下线出口

第一款在中国生产和销售的混合动力车PRIUS普锐斯下线

2006年 广州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国产CAMRY凯美瑞轿车下线

LEXUS雷克萨斯品牌三款重量级车型ES350、IS300、LS460登陆中国

2006年 天津丰田的卡罗拉下线

[编辑本段]旗下在售汽车品牌

FJ Cruiser

FJ Cruiser的外型,承袭于名为FJ40的SUV,相信是丰田的车迷都会非常了解这款车型,这款车1955年上市、距今已有四十多年历史的“老牌”SUV,是一款内装配备极为精简(真的是除了仪表板之外什么也没有了!)、具有可拆式硬顶的车型,当它卸下硬顶,就成为一款Pick-Up,车身外观方正刚硬、几乎没有任何曲线,与JEEP的Wrangler、奔驰的G-Class有着近似的风格。

二战中叱诧风云的黑豹坦克的详细资料?

“黑豹”式中型坦克在二战德军坦克中名气仅次于“虎”式重型坦克,它和苏联的T-34中型坦克是二战中最好的中型坦克。

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德军装甲部队很快便遭遇了苏军的KV系列重型坦克以及T-34/76型坦克,当时这两种坦克在火力及装甲防护上都优于所有型号德军坦克。于是德国根据东线的战场报告决定研制一种威力更大的中型坦克,并能迅速投入生产。

1941年11月25日,下令戴姆勒-苯茨和MAN公司设计一种能对付苏军T-34的新型坦克,莱茵金属公司则负责新型坦克的炮塔。

1942年3月,戴姆勒-苯茨公司首先制造出样车,其样车是基于以前被否决的VK3001样车,称为VK3002(DB)。两种版本的VK3001有不同的悬挂装置,一个是弹簧式悬挂装置,另一个是扭杆式悬挂装置。戴姆勒-苯茨的VK3002样车大量采用T-34/76坦克的设计,简直是一个德国版的T-34坦克。而MAN公司则在1942年2月初完成了他们的VK3002(MAN)样车设计。VK3002(DB)样车的炮塔安装在车体很靠前的位置,就如同T-34/76坦克。样车接受了的审查,下令可能的话开始制造200辆。1942年5月11日,VK3002样车被命名为“黑豹”。

1942年5月14日,当两种样车的广泛测试完全结束后,决定采用MAN公司的设计。而戴姆勒-苯茨公司的样车则被认为有很多问题遭否决,1945年苏军缴获了该样车。MAN公司的“黑豹”坦克尽管研制时间很短,但德国军方认为它是一种比较成功的坦克,所以被正式投入制造。下令从1942年12月开始制造,他自己坚持使用75mmKwK42L/100型火炮,但是由于没有准备好,最终采用了身管稍短的75mmKwK42L/70型火炮,该种火炮可以在1000m的射击距离上击穿140mm厚的装甲。这样一来,“黑豹”坦克的火炮穿甲威力可以和“虎”的88mm火炮相当。VK3002(MAN)设计中炮塔位于车体中央,有更好的整体性能,其设计思想受T-34影响很大,本身特征也有很多类似,比如660mm宽的履带(为了更好的牵引力以及增加其越野能力),强劲的引擎,长身管的75mm火炮以及带来更好效果的倾斜式装甲(“黑豹”坦克是德国第一种采用倾斜装甲板的)。尽管和T-34/76有很多类似,不过“黑豹”坦克在尺寸上要大一些,在其他的技术上也有所不同。“黑豹”坦克采用了交错重叠式的负重轮排列,双扭杆独立式悬挂装置提高了其在不良地形高速行驶能力。

1942年7月,MAN公司制造了2辆样车,其中只有一辆安装了炮塔,广泛测试后表明还存在很多的技术问题。1942年后期,制造了20辆“预-生产”型(0系列),都仅仅是装备了轻装甲,前装甲板厚度为60mm,安装在炮塔上的武器则是早期型的75mmKwK42L/70火炮(炮口制退器是取自75mmKwK40L/43型火炮的),炮塔上有一个突出的桶式车长指挥塔。发动机采用的是马巴赫公司的HL210P45型。这20辆坦克被定名为PzKpfwV“黑豹”/A型坦克,技术上和后期型号的“黑豹”坦克是不一样的。有趣的是它的变型车D1型上安装了PzKpfwIV/H型坦克的炮塔,1944年早中期东线战场上的第653重坦克歼击营就装备了一些作为指挥坦克使用,这支部队还使用过早期型“黑豹”修理坦克以及改装了20mm高的T-34坦克。

1942年12月,改进过的型号——“黑豹”D型坦克出现了。1943年2月,20辆本来的A型被重命名为D1型。D1型(最早的A型)都被作为测试车辆,之后便仅仅作为训练坦克。很快命令便下达了,在1943年5月12日前,必须制造出250辆“黑豹”坦克,这些“黑豹”坦克是德国准备用来参加“堡垒”行动的,除此以外,还要尽可能快再造出750辆“黑豹”坦克来。1942年12月,D型进入生产,到1943年1月11日,首辆“黑豹”D型坦克驶离工厂。相比D1型,D型的装甲防护增加了,新型的75mmKwK42L/70型火炮被安装在液压驱动的炮塔上。首批250辆“黑豹”D型坦克都采用了和D1型相同的马巴赫公司HL210P30型发动机。

“黑豹”D型坦克、“菲迪南”坦克歼击车以及其他一些新型装备都在1943年7月的“堡垒”行动中初期亮相,“黑豹”D型坦克装备了第51和第52装甲营。但是由于机械故障(特别是变速箱、传动装置、悬挂装置以及引擎),有很多“黑豹”型坦克在战前或战斗中损坏。当时德国的装甲兵总监海因兹.古德里安事后评价道:“他们太容易起火了,燃料系统缺乏足够的保护,由于经验不足,损失了一些乘员。”

最初的250辆“黑豹”D型坦克到1943年8月10日只剩下了43辆,这些剩余的后来被改装成指挥坦克。后生产的600辆“黑豹”D型坦克(也称为D2型)发动机换成了更强劲的HL230P30型V型12缸水冷汽油机,这成为晚期型“黑豹”坦克的标准发动机。车体外形是模范T-34坦克的,前装甲板和侧装甲板的倾斜度较大。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左侧,其上方有1个舱门,门前有2具潜望镜,他右边是机电员,机电员上方有1个出入门,门前装2具潜望镜。炮塔顶部左后方安装有桶状指挥塔,指挥塔上没有装潜望镜,只有瞭望缝。其火炮配有爆炸装药穿甲弹和钢心弹头穿甲弹,其中爆炸装药穿甲弹的初速为925m/s,在900m的距离上命中角为90度时,穿甲厚度为133mm。钢心穿甲弹的初速为1120m/s,在900m距离上命中角为90度时,穿甲厚度为170mm。火炮瞄准镜为TZF12型双目瞄准镜。车内可携带79发炮弹和2500发机枪弹。行动装置采用双扭杆独立式悬挂装置和液力减振器,车体每侧有8个负重轮,负重轮分两排,交错排列,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履带为铰链式,可安装防滑齿,宽为660mm。另外,它的传动装置为机械式的,变速箱是ZF公司的AK7-200型,有7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

从1943年1月到1943年9月,连同第一批D型,MAN、戴姆勒-苯茨、MNH以及亨舍尔公司一共生产了850辆PzKpfwV“黑豹”D型坦克,底盘编号为210001-210254和211001-214000。

1943年8月,在改进之后(比如变速箱),制造出了新的型号——“黑豹”A型坦克,“黑豹”A型坦克是一种威力强大的武器,相比D型,火力和防护都有了增强,炮塔正面的装甲厚度达到了110mm,车长指挥塔采用了铸造式,车体两侧安装了装甲裙板,辅助武器也增加了1挺MG34高射机枪和1挺MG34型前机枪,其前机枪采用了球形枪座。此外,还强化了负重轮结构及改进了排气装置。诺曼底战役中德军所使用的“黑豹”坦克中A型最多,该战役中,德军损失了400辆各型“黑豹”坦克。从1943年8月到1944年5月,MAN、戴姆勒-苯茨、德玛格和MNH公司一共生产了2000(2200)辆,底盘编号为151001-160000和210255-211000。

对“黑豹”坦克的改进一直在继续,1944年3月,德国制造出首辆“黑豹”G型坦克。G型是各型号中产量最大的,它有很多新的特征,比如驾驶员前部舱门被取消了,加装了一个潜望镜,驾驶员的座位也被提高,使其能在驾驶时将头部伸出舱门。该车在A型坦克的基础上主要加强了防护。车顶部装甲板厚度增加到40mm。车内安装了三防通风装置,在过沾染地区时,该装置可向战斗室供给洁净的空气,乘员在战斗室内不需要佩戴防毒面具。G型采用了新设计的顶部车体舱口、车体侧面更加垂直、其火炮防盾也是新设计的(早期G型和晚期的G型也有所不同,晚期的G型火炮防盾下沿不再呈弯曲状)、排气系统布置和引擎底板也做过改进,1944年10月以后,G型在战斗室内还装了加热系统。G型的负重轮还采用过钢缘的,晚期的G型都采用这种负重轮。1944年,大约制造了24辆。G型从1944年3月制造,一直到1945年4月,MAN、戴姆勒-苯茨和MNH公司一共制造了3126辆,底盘编号为120301-13000和124301-214001。

1944年5月,德国又开发了“黑豹”F型坦克,该车增加了装甲厚度并安装了戴姆勒-苯茨公司设计的新炮塔,安装一门75mmKwK42/1型或者斯考达的75mmKwK44/1L/70型火炮(甚至还有准备安装更长身管的75mmKwKL/100型火炮),其火炮防盾采用了“猪头”式。它的负重轮采用了钢缘式。1944年10月,德国计划1945年3月在柏林的戴姆勒-苯茨公司开始制造F型。到战争结束,只有很少的新炮塔原型以及8辆底盘被制造出来。除了F型,在1943年4月,MAN和亨舍尔公司还研制开发过“黑豹”II型坦克,他们想把“黑豹”和“虎”式坦克标准化。一共制制造了两辆样车,对其中一辆安装“黑豹”G型坦克炮塔的样车进行了测试。如今在美国肯塔基州的“巴顿”装甲车辆博物馆可以看到“黑豹”

 战斗全重45500kg

车长9.09m

车宽3.27/3.42m

车高3.00m

引擎MaybachHL230P30

最大速度公路/越野:46-55/30km/h

最大行程公路/越野:250/100km

乘员5人

火力装备75mmKwK42L/70;2x7.92mmMG34

75mm:79发;7.92mmMG34:4200-4800发

装甲16-110mm

爬坡度30度

通过垂直墙高0.9m

越壕宽2.45m

涉水深1.9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