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柴油价格牛羊油_生物柴油贵吗
1.地沟油,废油,油烟
2.皮油是什么东西啊!
3.皮油是什么意思
目的:清除植物油中所含固体杂质、游离脂肪酸、磷脂、胶质、蜡、色素、异味等的一系列工序。
内容:
1、脱胶:应用物理、化学或物理化学方法将粗油中胶溶性杂质脱除的工艺过程成为脱胶。食用油脂中,若磷脂含量高,加热时易起泡、冒烟、有臭味,且磷脂在高温下因氧化而使油脂呈焦褐色,影响煎炸食品的风味。
脱胶就是依据磷脂及部分蛋白质在污水状态下溶于油,但与水形成水合物后则不溶于油的原理,向粗油中加入热水或通入水蒸气,加热油脂并在50℃温度下搅拌混合,然后静置分层,分离水相,即可除去磷脂和部分蛋白质。
2、脱酸:游离脂肪酸影响油脂的稳定性和风味,可采用加碱中和的方法除去游离脂肪酸,称为脱酸,又称碱炼。
3、脱色:粗油中含有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色素,叶绿素是光敏化剂,影响油脂的稳定性,而其他色素影响油脂的外观,可用吸附剂除去。
4、脱臭:油脂中存在一些非需宜的异味物质,主要源于油脂氧化产物。采用减压蒸馏的方法,并添加柠檬酸,螯合过度金属离子,抑制氧化作用。
扩展资料
油脂精炼的方法
1、机械的方法
机械方法包括沉降、过滤、离心分离等。主要用于分离悬浮在油脂中的机械及部分胶融性杂质。
2、化学方法
化学方法主要包括酸炼、碱炼、以及氧化、酯化等,这类方法使用时存在明显的化学反应。酸炼是用酸处理油脂以除去色素、胶溶性杂质;碱炼是用碱处理,主要除去原油中的游离脂肪酸。
氧化主要用于脱色;酯化法用的不多,主要用于添加甘油使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生成甘油三酯,从而降低游离脂肪酸的含量。
3、物理化学方法
物理化学方法主要包括水化、吸附、水蒸气蒸馏、夜-液萃取等。这类方法使用时没有明显的化学反应但又不同于机械的方法。
水化主要用于除去原油中的磷脂等胶体杂质;吸附主要用于脱色;水蒸气蒸馏主要用于除去原油中的臭味物质和游离脂肪酸;液-液萃取法适合于高酸值深色油脂的脱酸,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脱酸方法。
百度百科-油脂精炼
地沟油,废油,油烟
第1章 概论
1.1 生物柴油的基本特性
1.1.1 生物柴油定义
1.1.2 生物柴油的分子结构
1.1.3 生物柴油的比较优势
1.2 生物柴油的制备方法
1.2.1 直接混合法
1.2.2 微乳液法
1.2.3 高温热裂解法
1.2.4 酯交换法
1.3 生物柴油的品质控制和质量标准
1.3.1 生物柴油品质控制
1.3.2 生物柴油的质量标准
1.4 生物柴油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1.4.1 国外生物柴油产业的发展现状
1.4.2 国外生物柴油产业的发展趋势
1.4.3 国内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现状
1.4.4 国内生物柴油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2章 生物柴油生产的原料来源
2.1 油料作物
2.1.1 菜籽油
2.1.2 棉籽油
2.1.3 大豆油
2.2 木本油料
2.2.1 棕榈油
2.2.2 黄连木
2.2.3 麻风树
2.2.4 光皮树
2.2.5 文冠果
2.2.6 油茶
2.2.7 生物柴油能源植物原料选择原则
2.3 动物油脂
2.3.1 牛羊油
2.3.2 猪油
2.4 微生物油脂与工程微藻
2.4.1 微生物油脂
2.4.2 工程微藻
2.5 废弃油脂
2.6 油脂的理化性质影响生物柴油品质
2.7 油脂的制取与加工
2.7.1 油料预处理
2.7.2 油脂的提取
2.7.3 油脂的精炼
2.8 高蓄能原料的开发
参考文献
第3章 化学法制备生物柴油工艺技术
3.1 化学法制备生物柴油的技术原理
3.1.1 酯化反应
3.1.2 酯交换反应
3.1.3 高温热裂解反应
3.2 化学法制备生物柴油的技术方法
3.2.1 均相催化酯交换法
3.2.2 非均相酸或碱催化酯交换法
3.2.3 超临界酯交换法
3.2.4 高温热裂解法
3.3 化学法制备生物柴油的反应动力学
3.3.1 酯化反应的动力学研究
3.3.2 催化酯交换的反应动力学
3.3.3 超临界酯交换反应的动力学
3.4 化学法制备生物柴油的优势与不足
3.4.1 均相催化酯交换法制备生物柴油的优势与不足
3.4.2 多相酸碱催化酯交换法制备生物柴油的优势与不足
3.4.3 超临界法制备生物柴油的优势与不足
3.4.4 高温热裂解法制备生物柴油优势与不足
3.4.5 化学法制备生物柴油各类方法的比较
3.5 化学法制备生物柴油的发展趋势
3.5.1 绿色化学
3.5.2 化学法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方向
3.5.3 化学法制备生物柴油的发展趋势
3.5.4 化学法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案设计及对策
参考文献
第4章 生物酶法制备生物柴油工艺技术
4.1 脂肪酶的来源及表达生产
4.1.1 脂肪酶的来源
4.1.2 脂肪酶的高密度发酵生产
4.2 脂肪酶的使用形式
4.2.1 游离脂肪酶
4.2.2 脂肪酶的固定化
4.2.3 固定化脂肪酶的界面激活
4.3 脂肪酶催化生产生物柴油机理及比较优势
4.3.1 脂肪酶催化生产生物柴油机理
4.3.2 酶法制备生物柴油的比较优势
4.4 提高生物酶转酯效率的策略
4.4.1 脂肪酶的选择
4.4.2 反应过程的调控
4.4.3 底物和产物对酶毒性的降低
4.4.4 反应器的选择
4.5 酶法制备生物柴油的反应动力学
4.6 酶法制备生物柴油的分子机制
4.7 酶法制备生物柴油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第5章 超临界法制备生物柴油工艺技术
5.1 超临界流体技术
5.1.1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食品和医药工业中的应用
5.1.2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
5.1.3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材料工业中的应用
5.2 亚/超临界甲醇物理学和热力学性质参数
5.2.1 亚/超临界甲醇密度
5.2.2 超临界甲醇的黏度
5.2.3 超临界甲醇的恒压比热容
5.2.4 超临界甲醇的热导率
5.3 甲醇预热管管长的设计
5.3.1 压缩甲醇热物理性质数据的计算
5.3.2 预热管热负荷的计算
5.3.3 预热管内压缩甲醇流动雷诺数的变化
5.3.4 预热管中压缩甲醇普朗特数的变化
5.3.5 预热管中压缩甲醇的对流传热膜系数的变化
5.3.6 预热管平均总传热系数的计算
5.3.7 预热管管长的计算及其影响因素
5.4 连续超临界法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技术
5.4.1 连续超临界法的反应装置
5.4.2 连续化超临界甲醇制备生物柴油稳定性探讨
5.4.3 影响油脂转化率的因素
5.4.4 弱酸催化对亚/超临界法的影响
5.5 甲醇循环利用的模拟与实验研究
5.5.1 甲醇闪蒸循环工艺模拟计算
5.5.2 甲醇闪蒸循环实验研究
5.5.3 实验研究与模拟计算的对比分析
参考文献
第6章 生物柴油生产工艺设计与实例
6.1 间歇法生物柴油生产工艺
6.1.1 间歇均相催化工艺
6.1.2 间歇非均相催化工艺
6.2 连续法生物柴油生产工艺
6.2.1 连续均相催化工艺
6.2.2 连续非均相催化工艺
6.3 生物法生物柴油生产工艺
6.4 新型生物柴油制备技术与工艺
6.4.1 超临界制备技术与工艺
6.4.2 超声波制备技术与工艺
6.4.3 离子液体制备技术与工艺
6.4.4 振荡反应技术与工艺
6.4.5 微波反应技术
6.4.6 反应精馏耦合技术
6.4.7 反应膜分离耦合
6.4.8 鼓泡床反应技术
6.5 生物柴油的技术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7章 生物柴油及副产物甘油的高值化技术
7.1 概述
7.2 生物柴油的高值化技术
7.2.1 从生物柴油原料出发的生物炼制
7.2.2 生物柴油产品品质改良
7.2.3 生物柴油(脂肪酸甲酯)加工衍生产品
7.3 甘油的化学结构与特性
7.4 甘油的精制技术
7.4.1 离子交换法
7.4.2 减压蒸馏法
7.4.3 分子蒸馏法
7.4.4 离子交换?管道薄层蒸发法
7.5 甘油生产环氧氯丙烷
7.5.1 化学法制备环氧氯丙烷
7.5.2 生物合成法制备环氧氯丙烷
7.6 甘油生产1,3-丙二醇
7.7 甘油生产乙二醇
7.8 甘油生产2,3-丁二醇
7.9 甘油生产其他精细化学品
参考文献
第8章 生物柴油产业效益分析
8.1 生物柴油专利及产业化状况
8.1.1 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8.1.2 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化现状
8.1.3 国外生物柴油生产状况
8.2 生物柴油产业经济效益分析
8.2.1 生物柴油市场需求分析
8.2.2 生物柴油原料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8.2.3 生物柴油国家政策出台及其变化
8.2.4 生物柴油与化工产品综合利用技术经济性分析
8.3 生物柴油产业社会效益分析
8.3.1 缓解能源压力,增强国家石油安全
8.3.2 调整农业结构,促进油料林业发展
8.3.3 转化餐饮废油,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8.3.4 增加农民收入,开辟乡镇企业财源
8.3.5 促进西部开发,增加更多就业机会
8.4 生物柴油产业环境评估
8.4.1 生物柴油的生产过程环保性分析
8.4.2 生产过程污染物分析
8.4.3 无组织排放的废气
8.4.4 有组织排放的废气
8.4.5 废水排放
8.4.6 固体废物排放
8.4.7 噪声
8.4.8 污染防治措施
8.4.9 生物柴油燃烧过程环境评价
8.5 适合于中国国情的生物柴油产业的发展构思
8.5.1 以废弃油脂为原料,开发生物柴油与化工产品综合利用技术
8.5.2 发展生物柴油木本油料原料基地,建立原料资源保障供给体系
8.5.3 建立有效的商业模型
8.5.4 建立可行的产业实体的资本化运作与资金筹措方法
8.5.5 建立可持续的税收补贴优惠政策法规
参考文献
皮油是什么东西啊!
建议做“地沟油的处理利用”这个课题。原因是1、地沟油相对量比较大,利用处理价值较大;2、地沟油比较容易处理。
研究方向:集中回收地沟油,发展适销对路的下游化工产品,通过市场手段解决其安全隐患问题。
理由:
据研究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福建师范北京教授陈登龙介绍,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油脂,虽然已经失去再次食用的营养价值,但可以用来加工生产生物柴油、脂肪酸、硬脂酸、油酸、植物沥青、甘油等化工产品,而且脂肪酸、硬脂酸和油酸都是精细化工的重要原料,可用于生产橡胶、肥皂、油漆等,也可作为乳化剂、印染助剂、工业溶剂、漂选剂、脱模剂等产品的原料。
利用废弃油脂开发出一步法新工艺生产脂肪酸甲酯、生物柴油的河北科技北京教授冯树波说,经过加工提炼,1.2~1.4吨地沟油就可以生产出1吨生物柴油,经适当调配与0号柴油混合,完全能满足柴油汽车的要求。试验结果显示,这样的生物柴油烟雾形成情况减少,黑烟减少,氧化硫减少,具有致癌性的多环芳香碳也大大减少。冯树波指出,这种生物柴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酸甲酯,在市场不好时,还可用来生产增塑剂、表面活性剂。
山东淄博是全国脂肪酸生产企业集中地。当地的淄川汇通油脂精细化工厂厂长王焕胜说,地沟油里含有北京油、植物油等多种成分,由于其成分比较复杂,根据不同质量,1吨地沟油可以生产0.3~0.8吨脂肪酸,脂肪酸再经加氢分离可产出硬脂酸、油酸。但王焕胜同时表示,利用地沟油生产的脂肪酸、硬脂酸、油酸,在碘值、酸值等质量指标上不如利用牛羊油、大豆油等原料生产的,但可以用于对这些指标要求不高的领域,比如悬浮剂等。
“利用地沟油来生产化工产品绝对是一条可行的路子,可以解决其安全隐患问题。”陈登龙这样说。而正在研究利用地沟油生产附加值高的增塑剂、表面活性剂的冯树波则表示:“把地沟油都用于生产化工原料,就不会回流到餐桌上,也就不会危害老百姓的健康了。”
专家表示,利用地沟油生产多种化工产品是发挥其利用价值的最大用途。据冯树波介绍,去年全年国内柴油的表观消费量是1.3859亿吨,按照添加10%的生物柴油计算,生物柴油需求量将达1300万吨。按照1~2吨地沟油可生产1吨生物柴油计算,地沟油的需求量为1000多万吨。而目前国内每年产生的地沟油资源量也为近千万吨,仅生产生物柴油就可以全部消化掉国内每年产生的地沟油。
中联重科环卫机械公司目前已研发出城市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系统,可将餐厨垃圾转化成为沼气、有机复合肥、工业油脂等产品。
研究子课题:
1、研究如何制定政策做到法制化集中收集、处理地沟油;
2、研究地沟油生产化工产品的优化工艺;
3、研究如何做到相关企业处理地沟油也能做到有利可图。
皮油是什么意思
皮油即桕脂、桕油。从乌桕籽壳外层取得的白色蜡状物质,可制蜡烛、肥皂等。
1、是木梓(乌桕籽)表皮压榨而成的天然植物固态油脂,外观白色、微黄、不透明。主要成份是脂肪酸和甘油。具有硬度高(凝固点53℃),易皂化,可提炼香精香料、硬脂酸、甘油、可可脂。
2、皮油是制皂、化工、医药、食品和生物柴油的天然理想油脂, 可制作固体抛光腊,可做饲料添加剂,也可代替工业棕榈油,棕榈油脂肪酸和牛羊油使用。
皮油即桕脂、桕油。从乌桕籽壳外层取得的白色蜡状物质,可制蜡烛、肥皂等。
是木梓(乌桕籽)表皮压榨而成的天然植物固态油脂,外观白色、微黄、不透明。主要成份是脂肪酸和甘油。具有硬度高(凝固点53℃),易皂化,可提炼香精香料、硬脂酸、甘油、可可脂。
皮油是制皂、化工、医药、食品和生物柴油的天然理想油脂, 可制作固体抛光腊,可做饲料添加剂,也可代替工业棕榈油,棕榈油脂肪酸和牛羊油使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