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品油出口配额增加意味着国内油价会跌吗

2.油价最高是哪一年

3.油价真的下跌了吗?收益的是谁?

4.说明国际油价下跌对我国经济社会发转会带来哪些影响

成品油出口配额增加意味着国内油价会跌吗

亚太 地区_亚太地区油价下跌吗

对于未来油价的预期,CNBC1月2日报道称,摩根大通亚太区石油天然气公司负责人斯科特达林表示,如果OPEC不能够履行其石油减产的承诺,布伦特原油价格可能难以获得支撑而上涨。如果这一协议不会延续到2019全年,那么油价可能会进一步大跌

油价最高是哪一年

油价最高是哪一年

国际油价突破每桶100美元大关,历史上哪年油价最高?下面就我们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全球石油最高价格是2008年,石油作为世界最关键的战略资源和基础原料,其价格调整遭受许多要素的左右,如供需、清算货币汇率、国际局势、经济发展市场前景、气候问题及其股票市场行情等。不一样国家和结构的代表针对油价问题的观点矛盾比较大。

以石油输出国组织为代表的产油国和发达国家觉得,当今国际性石油价格与供求股票基本面不相干,彻底是市场蹭热点而致。石油输出国组织理事长艾尔-巴德里觉得活跃性的投机个人行为才算是推升油价的背后“黑火”,石油市场并不会有供货紧缺问题,并且现阶段53天的石油贮备水准足够应收夏天能源供应的升高。

而以国际能源机构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和国际大石油公司的代表则觉得,发达国家持续增多的要求,是造成油价持续高涨的首要缘故,石油输出国组织应当提升石油生产制造。研究近期油价高新企业的缘故,大家觉得金融业要素超出了产品要素。因为美金是原油交易的关键结算货币,美元下跌、金融危机、股市大跌刺激性投机资产进到包含期货以内的产品市场,推升油价。

从要求看,在历史上产生的三次石油困境,使油价短时间各自增涨了250%、160%、200%,尤其是前2次困境对全球经济造成了重要危害,造成国际性的经济萧条,也遏制了石油要求。而这一次油价疯涨的功效比较有限,全球经济没有因油价过高而发生显著的衰落,全世界石油要求也依然强悍,尤其是产油国本身需要的增加也变成油价走高的主要关键。依据英国石油公司全新的2008世界能源数据统计,中东地域的石油消费市场提高4.4%,远远地超出亚太地域2.3%的增加量。

国际油价最高点在哪一年

世界原油最高价格是2008年

二、油价上涨的原因分析

石油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和基础原材料,其价格波动受到诸多因素的左右,如供求、结算货币汇率、地缘政治、经济前景、气候变化以及股市行情等。不同国家和机构的代表对于油价问题的看法分歧较大。以石油输出国组织为代表的产油国和发展中国家认为,当前国际石油价格与供需基本面无关,完全是市场炒作所致。石油输出国组织秘书长艾尔-巴德里认为活跃的投机行为才是推高油价的幕后“黑手”,石油市场并不存在供应短缺问题,而且目前53天的原油储备水平足以应付夏季能源需求的上升。而以国际能源机构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国际大石油公司的代表则认为,发展中国家不断增加的需求,是导致油价不断上涨的主要原因,石油输出国组织应该增加石油生产。探究近来油价高企的原因,我们认为金融因素超过了商品因素。由于美元是原油交易的主要结算货币,美元贬值、次贷危机、股市下跌刺激投机资金进入包括原油期货在内的商品市场,推高油价。

投机基金的大肆炒作是油价上涨最直接的推动因素

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投机基金的投机交易是引起国际油价大幅上涨和剧烈波动的重要原因,原油价格与以市场投机为目的的非商业持仓量、基金净多头头寸之间具有高度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到了0.89和0.81。因此,正是期货市场的金融杠杆效应增加了对冲基金的能量,不同基金之间的做多、做空造成石油价格走势远远偏离供求关系。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调查显示,目前原油价格中的60%是由纯粹的投机因素造成。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00年,石油期货炒作只占当时石油期货市场总量的29%,而今天却已大幅上升到71%。尤其是从2003年起,期货市场的整体商品指数投机资金由130亿美元,上升到目前的2600亿美元,升幅2000%,比2007年年初高出60%;仅今年前52个交易日,新流入商品市场的投机资金就高达550亿美元;炒家拥有的石油期货合同,从714手暴涨到今天的300万手,上升了4200倍左右。自2004年以来,进入国际石油期货市场的基金数量由4000多家增加到8500家;其中,共有595个对冲基金在进行石油交易,比三年前增加逾3倍。在纽约商品交易所进行的石油期货和实货交易的规模对比,从2003年的6比1到今天的18比1,四年增加两倍。如果将伦敦和新加坡期货交易所、不受监管的洲际交易所以及柜台交易、指数交易和衍生品计算在内,这个比例还要提高。石油期货市场的正常运作受到各种漏洞的干扰,出现不受限制和难以觉察的投机,远远超出健康的旨在提供流动性的水平,造成具有破坏性的价格扭曲。

美国议会和相关机构已经意识到投机基金对油价的操纵,油价的不断高涨也对美国经济带来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因而不得不对此展开调查并计划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5月26日,根据美国国会的指令,CFTC宣布对原油期货市场展开全面调查,以厘清国际油价是否被操纵。调查初步显示,投机基金通过三条可能的路径操纵国际油价:首先,指数基金、养老基金及一些主权基金通过交易量占25%的场外市场来撬动整个国际原油价格,操纵国际石油价格;其次,通过普氏能源资讯这一全球著名的私人石油信息提供商进行报价来操纵国际油价;最后,部分参股石油公司的大投行凭借其在华尔街的影响力发布利多的研究报告,从而拉抬国际油价。CFTC还在研究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6月10日,CFTC成立了咨询小组,包括能源产业人士和交易所官员及市场主要参与者——雷曼兄弟、高盛、美林等投资银行,讨论一些美国议员提出的方案,即CFTC严格约束原油期货头寸限制的豁免权利,对于保值者给予此豁免权;但是对于单纯的投机者不给予豁免权,希望限制投机者对原油价格的炒作。

美元持续贬值是本次油价上涨的推动因素

从2002年以来,美元累积贬值已超过50%。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联储先后七次降息以刺激美国经济增长。美元兑欧元等主要货币汇率持续下跌,大量资金从美国股市、债市中流出,流入石油等商品市场寻求保值增值,助推油价上涨。2007年国际油价累计上涨9.3%,而同期美元兑欧元贬值9.1%,两者相关性很强。今年以来美元贬值对油价的影响有所减弱,但仍存在较大相关性。以6月为例,当月有4个交易日的油价波动缘于美国经济因素,美元走软对油价形成4.6美元的提升作用。

地缘政治加深市场对原油供应稳定性的担忧

围绕石油的局部战争和恐怖主义从来没有停止过。美国占领伊拉克并没有给伊带来全面和平,至今伊拉克国内局势依然动荡,石油生产充满不确定性;同时,伊朗核问题引发紧张局面,沙特石油管道受到恐怖主义活动威胁,尼日利亚等主要产油地区冲突不断,更加加剧了市场对局部供应中断的担忧,从而给予投机基金很好的炒作题材。6月份,尼日利亚石油工人罢工对油价形成4.4美元的提升作用;以色列针对伊朗核设施打击的军演及言论,再次点燃了市场对伊朗关闭霍尔木兹海峡的担忧,油价由此提升近8美元。

产油国自身需求大增

从需求看,历史上发生的三次石油危机,使油价在短期内分别上涨了250%、160%、200%,特别是前两次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导致全球性的经济衰退,也抑制了石油需求。而这一次油价暴涨的作用有限,世界经济没有因油价过高而出现明显的衰退,全球石油需求也仍然强劲,特别是产油国自身需求的增长也成为油价走高的重要推手。根据英国石油公司最新的2008世界能源统计数据,中东地区的石油消费需求增长4.4%,远远超过亚太地区2.3%的增量。

猪肉价格大幅下降

主要是因为养猪太多,进口猪肉太多,供求对比,相关产品价格,饲料价格等。都是导致猪肉没落的原因。

各地养猪户受多种因素影响。

当猪育肥基本完成时,进入猪育肥阶段。目前各地仔猪供应严重不足,导致仔猪价格飞涨,已经到了普通养猪户无法接受的程度。如果大量补猪,养猪的价值就丧失了,利润空间被压得太窄,让人无法接受现实。

于是,各地养猪户逐渐停止养猪,养猪的重点从养猪转向养猪育肥。这必然导致育肥猪逐渐增多,生猪屠宰势在必行。另外,各地猪价总体趋势是下行的。猪育肥后,前期出栏利润总是高于后期出栏利润。这样生猪存栏量逐渐增加,市场生猪供应充足,生猪价格开始断崖式下跌。

可以替代足够的猪肉制品。

由于猪肉价格飙升,许多消费者转向牛肉、羊肉、鸡肉等。,可以替代猪肉,导致牛、羊、鸡的数量大幅增加。目前其他畜禽产品供应还是比较充足的,价格也没有比过去大幅上涨。从替代效应分析,间接导致猪价下降。

综上所述,猪价一跌再跌。对于消费者来说,很快就会买到相对便宜的猪肉,这也是未来的一个趋势。对于养殖户来说,不必过于担心猪价的下跌,因为在生猪产能恢复之前,猪价很难大幅下跌,如果下跌过多,也不利于生猪产能的恢复。

目前市场生猪供不应求,导致猪价下跌,但这并不代表市场不缺猪肉,只是高价猪肉抑制了消费。就目前生猪存栏量而言,市场缺猪仍是不争的事实。只要生猪产能不过剩,猪价就不会出现系统性下跌,生猪养殖的利润依然可观。

猪价跌了这么多,为什么还在跌?

但是第一阶段的大猪和第二育肥阶段的牛猪还是有一定程度的存在,不能再养了,只能亏本卖。

第二,屠宰企业和中国贸易商为了保证经营利润,仍然存在一些压低价格的行为。

三是生猪产能持续恢复,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并有扩大趋势。

92号汽油油价历史记录

上海92号汽油最高价位是8.33元发生在2012年。92号汽油8.33元,95号为8.87元,为历史最高。2012年3月20日,国家发改委上调国内汽柴油价格600元/吨,国内各地93号汽油零售价基本都已超过8元/升,创下了历史新高。

从破七到破八,仅用了一年多。油价的涨幅已经大大超越物价指数的涨幅。2012年11月左右。油价一度达到8.06元。

汽油规定指标

《车用汽油》首次规定了密度指标,其值为20℃时720~775kg/m3,以进一步保证车辆燃油经济性相对稳定。与GB17930—2011相比较,最主要变化可以概括为“三减、二调、一增加”。

“三减”是指将硫质量分数指标限值由第四阶段的50μg/g降为10μg/g,降低了80%;将锰质量浓度指标限值由第四阶段的8mg/L降低为2mg/L,禁止人为加入含锰添加剂;将烯烃含量由第四阶段的28%降低到24%。

“二调”是指调整蒸汽压和牌号。其中,冬季蒸气压下限由第四阶段的42kPa提高到45kPa,夏季蒸气压上限由第四阶段的68kPa降低为65kPa,并规定广东、广西和海南全年执行夏季蒸气压。同时,考虑到第五阶段车用汽油。

由于降硫、禁锰引起的辛烷值减少,以及国内高辛烷值资源不足情况,结合炼油工业实际,该标准将车用汽油牌号由90号、93号、97号分别调整为89号、92号、95号。

中国历年油价

油价最低是2019年

92汽油历史最低时间是19年。国内油价近二十年历史最低价是3.06元一升。最高的时候,发生在2012年。2012年3月20日,国家发改委上调国内汽柴油价格600元/

油价真的下跌了吗?收益的是谁?

2014年最出乎意料的,莫过于“跌跌不休”的国际油价。仅半年时间,原油价格遭到“腰斩”,从今年6月的每桶115美元跳水至55美元,“三位数”油价的时代似乎已宣告终结。

油价暴跌的背后,是产油国之间的博弈,也是大国之间的经济较量。沙特坚持不减产打响石油价格战,意图打压美国页岩油热潮,美国则有望趁机摆脱对中东的依赖;委内瑞拉、伊朗感受着暴跌的切肤之痛;西方的舆论号角顺势响起,渲染油价将拖垮俄罗斯经济,正如他们在1998年看到的那样。油价的起起伏伏,也记录着国际政治格局动荡的这一年。

俄罗斯:油价暴跌,拿什么对抗西方制裁?

2014年,卢布大幅贬值再次唤起了俄罗斯人对1998年债务违约的记忆。那一年,卢布在几天之内崩盘,迫使俄债务违约。当年GDP下降了2.5%,工业生产下降3%,粮食产量下降2400万吨。

16年后,似曾相识的阴影再次笼罩俄罗斯。今年3月,克里米亚入俄和乌克兰危机掀起西方对俄的制裁战,以逼迫俄罗斯让步。以牙还牙,俄罗斯则“祭出”天然气这张王牌,以“断气”对抗西方的经济封锁。

然而,下半年国际油价暴跌令这张王牌黯然失色。对于严重依赖原料出口的俄罗斯来说,油价的严重缩水等于财路被掐断。油价的下跌直接削减俄罗斯预算收入,造成赤字增加、预算项目无法执行,进而加剧经济下行压力。俄总理梅德韦杰夫承认,“俄罗斯面临陷入深度衰退的风险”。

俄罗斯会重演16年前的经济崩溃吗?答案尚未揭晓,但不少西方媒体已吹响了“制裁胜利”的号角。就连本人都说,现在领导的国家要应对“卢布汇率的崩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俄罗斯的经济形势证明了在克里米亚的做法是错误的。

俄罗斯将今年的油价下跌形容为美国的“陷阱”。俄罗斯前财长库德林直截了当地说,美国正与原油输出国合谋压低油价,以此向俄罗斯施压,是美国的一个阴谋。

面对油价大跌、西方制裁以及资本外逃构成“完美风暴”,俄罗斯如何逃出暴风眼?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石泽说,俄罗斯有很强的承受和回旋能力,经济不会“崩盘”。且俄罗斯拥有大量外汇储备,更能采取有力的反制裁措施。

“俄罗斯经济拥有良好的基础,即便油价跌到40美元也没关系。俄罗斯经济也将克服当前的危机,这需要多久呢?倘若最糟糕的情况,需要差不多两年的时间。”在今年年度记者会上仍信心满满。在油价动荡的2014,俄罗斯掀起了“卢布保卫战”。

欧佩克:为保市场,忍受“割肉”之痛

今年,一场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简称欧佩克)和非OPEC产油国抢夺市场份额的大战已经打响。抛弃了欧佩克通过限产来保持高油价的传统战略,沙特代之以一项新的政策,即不惜一切代价捍卫欧佩克的市场份额。

“无论价格是多少,减产都不符合欧佩克成员国的利益。不管油价降到20美元、40美元、50美元还是60美元,都无关紧要。”沙特阿拉伯石油部长阿里·纳伊米说。

在外界看来,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较量。分析师认为,沙特是在向美国页岩油下战书,以求挫败对其市场份额的威胁。观察人士预计,全球油价持续下跌会快速打压美国的页岩油钻探活动,减慢产量增长并有助于支撑油价。

同时,“阴谋论”也在蔓延—沙特把低油价视为对伊朗与俄罗斯施加更多压力的良机。伊、俄两国在叙利亚内战中支持叙利亚总统阿萨德,而阿萨德是沙特的死对头。

但无论“阴谋论”是否真实存在,那些以原油出口为主要财政收入来源的国家,已经感受到了低油价的“切肤之痛”。海湾产油国拥有巨额外汇储备,他们有能力在一段时间内经受住冲击。而那些家底薄弱的成员国,就只能咬牙挺住了。

失去高油价的支撑的委内瑞拉,未来高福利和高补贴将遭遇麻烦。现在,委内瑞拉深受通货膨胀、消费品短缺、犯罪率持续上升的困扰,这些直接影响到马杜罗政权。

伊朗一方面饱受国际制裁和货币下跌之苦,另一方面油价走低令收入锐减,5%的GDP就此流失。总统鲁哈尼摩拳擦掌搞经济重建之际,却被国际油价的重挫束缚住了手脚。在伊核谈判的关键时期,失去了高油价的支撑,谈判底气恐怕也减少三分。

不过,今年“”在叙利亚和伊拉克攻城掠地,却并未引发原油价格动荡。分析师认为,投资者们渐渐意识到,这些都不会给供应构成燃眉之急。从另一方面来看,原油价格的动荡,不再仅仅受地缘冲突的影响,这一次,经济逻辑战胜了国际政治逻辑。

美国:页岩油改变国际政治格局?

1973年,为了打击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国家,欧佩克宣布石油禁运,造成油价暴涨,令美国GDP增长下降了4.7%,直接促使其转变了对中东的外交政策。自那时起,摆脱对中东的石油依赖成为美国面临的重大课题。

经过多年的勘探和开发,美国页岩油如今终能在能源市场上分得一杯羹,也试图跟沙特分庭抗礼。2009年之前还是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的美国,到2020年却有望跃升全球最大产油国。

新能源会令北美洲成为新的中东吗?如果这一猜想成为现实,美国对中东的依赖和影响会下降、美国在防范地球变暖上的兴趣会下降、欧洲对俄罗斯的天然气依赖程度也会下降。随着对石油短缺的担心减弱,美国也会开始探寻新的资源外交。

《纽约时报》的文章称,随着美国对中东的能源依赖的降低,华盛顿在当地承担风险和责任的意愿自然也会降低,至少在这个财政拮据的年代,这种意愿就显得更缺乏依据了。

同时,经济快速发展的亚洲,将成为美国与其他产油国的“兵家必争之地”。对于欧佩克而言,东亚和南亚的需求或许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新机遇,预计到2035年,产自中东的近90%石油将被吸纳到亚洲。

为此,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也应运而生。美国前任防长帕内塔说,到2020年,将有60%的美国战舰部署在太平洋。这意味着,美国加大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未来一旦扼住重要海峡,亚洲的石油运输就会面临危险。

种种利好,已经令美国媒体将能源视为的一项外交“武器”。《纽约时报》的文章甚至断言,二战结束后,“资源短缺”这个理由一直是塑造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的主导力量之一,如今,由于美国油气行业的技术知识和大胆开拓,世界已经迎来了一个新时代。

说明国际油价下跌对我国经济社会发转会带来哪些影响

基本上来讲每个行业都需要用大量的汽油所以当油价涨每个行业的成本都增加了,成本增加就转嫁给了消费者,物价也就自然涨了这样CPI自然也就涨了,CPI反映的是民生物资的涨跌,所以当民生物资涨了然后大家手里的闲钱就少了,也因为物价涨大家对其他东西的需求也会降低,所以最后一句话就是原油价格上涨对我国经济的最大影响是让经济萧条^_^2004年以来,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1一5月份,原油生产7147.83万吨,同比增长1.8%;原油进口4976.0l万吨,同比增长37.6%;原油出口255.5万吨,同比下降31.9%;国内原油表观消费量为11868.3万吨,同比增长1-5.7%;原油进口依存度为41.9%,同比提高6.7个百分点。6月份,国际原油平均价格?布伦特现货?为35.6美元/桶,同比提高30.6%。纽约原油期货最高达到42.33美元/桶,创下纽约商品交易所1983年开始原油期货交易21年以来的最高价格。国际原油价格持续攀升,我国原油需求增加,进口快速增长,对我国经济将会产生什么影响呢?一、当前国际石油需求变化的总体判断?一?短期内国际石油供求关系总体宽松,但对我国石油消费增长需高度关注短期内,总供给能够满足总需求,不会出现石油供应大面积短缺的局面。据2002年统计,全球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1427亿吨,探明储量增加;世界十大石油消费国年消费量为35.2亿吨,世界十大石油生产国家年产量为35.9亿吨,供需基本平衡,略有剩余。但是,对我国石油需求增加和进口石油快速增长应该给予高度关注。1995年我国石油消费1.58亿吨,居世界第三位,2002年我国石油消费2.46亿吨,居世界第二位。2003年全球原油贸易量为20亿吨,我国原油进口0.9亿吨,占世界的4.5%,占我国原油消费总量的34%。我国石油消耗在逐年递增的同时,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也在逐步提高。到2010年,中国的石油需求将达3.2亿吨,届时石油进口量将达1.6亿吨,石油需求在较大程度上依赖进口。尽管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但在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比重上却达不到0.1%。中国需要采取积极策略,从国际价格的被动承受者变为积极影响者。?二?全球石油价格将维持高价位当前驱动国际油价持续在高位徘徊的直接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世界经济复苏,石油需求增加。美国能源部情报局发表的2004~2005年世界石油预测报告显示,世界石油需求将大幅度增长,世界石油需求在2003年增长1.8%以后,2004~2005年的增幅可能超过2%。国际能源机构?1EA?曾预测,2004年世界石油需求将增加100万桶/日,而3月11日又把需求增加量调高到165万桶/日,达7990万桶/日。其次是OPEC继续采取限产保价政策。特别是美元汇率走低,为减少损失,会继续提高油价。尽管6月初OPEC部长级会议宣布分别于7月和8月增加200万桶和50万桶的原油产量,但实际增量有限,因为此前欧佩克国家石油产量实际已大量超产。随着美元汇率的继续疲软,欧佩克国家提高油价的决心将更加坚定。第三是探明可采石油储量不足。石油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战略性商品,也是非再生资源。专家分析,低成本的大油田现在基本上都已被发现,世界石油产量将在2015年以前达到顶峰,在石油产量递减之后,石油供不应求即会出现。迄今为止,人类每天用油约8000万桶,1年约300亿桶。现在已探明可开采的石油储量为1万亿桶,预计还有未探明的、开采困难大、成本高的石油储量1万亿桶。未来开采新的石油资源将更加困难。第四是石油投机推动油价上涨。在供求关系没有发生重大变动的情况下,油市动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场投机造成的。美元汇率对国际主要货币走低,包括对冲基金在内的国际游资在石油期货上的投机,使油价保持在较高水平。油市背后的期货投机常常是操纵油价涨落的黑手。石油期货交易量目前约为现货交易的好几倍,据估计,在石油期货市场上,真正的需求方只占交易总量的三成,其余均为套利者。第五是政治因素的影响。当前海湾地区和一些产油国国内局势动荡,包括伊拉克在内的国际主要产油国政局至今动荡不安,恐怖活动接连在世界各地发生,使主要产油国原油生产面临随时受阻的风险,从而严重影响国际原油市场的稳定。专家分析,从总体和长期来看,油价下降将是短暂的,走高攀升是长期趋势。从近期来看,被扭曲的石油价格经过市场的调节和各方力量的较量后将会缓慢回落,但是,回落的空间将十分有限,预计将在每桶28~33美元之间上下波动。二、全球石油供应变化基本情况分析一是世界油气资源潜力巨大,但分布不均,存在许多机会。综合各权威机构的分析预测,2002年世界油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分别为1427亿吨和155.78万亿方米,当前石油剩余可采储量至少可持续供应39年以上,天然气可供应61年以上。从国家分布来看,整个欧佩克国家的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1119亿吨,占世界的78.2%,储采比高达82年。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伊朗、委内瑞拉高居世界石油资源国的前六位。这6个国家的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占世界的70.2%。二是20年内世界石油供需基本平衡,但地区不平衡加剧。主要是世界石油消费中心在移动,亚洲消费量剧增。1982年世界石油消费量为28亿吨,2002年增至35亿吨,20年间增长了7亿吨,年均增长1.5%。其中北美、欧洲和亚太三大地区2002年石油消费量为29.82亿吨,占世界消费量的84.6%。独联体各国经济出现滑坡,石油消费量剧降,从1990年的4.2亿吨,降至2000年的1.73亿吨,下降60%。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石油需求剧增,从而带动整个地区石油消费由1985年的5亿吨增至2002年的9.92亿吨,增长了4.92亿吨,约占同期世界石油消费增长量的67%。1992年以来,亚太地区的石油消费量已超过欧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区,与北美、欧洲一起呈现三足鼎立之势。2002年前七大石油消费国中有四个国家在亚太地区,其中中国排第二,日本排第三,韩国排第六,印度排第七。三是世界石油资源的争夺将更加激烈,争夺的热点地区在中东、里海、西非等地区。由于里海、西非等地区石油储量有较多的发现,处于石油生产的上升期,而且相对中东地区局势相对平稳。里海地区又靠近欧、亚两个消费市场,因此,国际石油公司对上述两个地区增加了投资,加大了勘探开发的力度。尤其是俄罗斯期望通过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武器,保持大国的地位,里海地区是前苏联重要能源基地之一,俄罗斯也会加快该地区开发和能源的合作。可以预测,中东北非地区仍然是石油主要供应地区;中亚里海、西非地区石油供应将处于上升时期,作为非欧佩克的俄罗斯在石油市场将举足轻重;中南美石油供应国的地位将下降。四是世界中长期油价将在波动中逐步有所上升。欧佩克的预测根据其油价目标并按2000年美元价值,预测油价在2010年前将保持25美元/桶的水平,之后逐渐升至30美元/桶。三、油价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油价的大幅上涨对发达国家经济影响较大,因为石油在其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大,单位油耗高,其经济严重依赖石油。经过两次石油危机的洗礼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抗油价上涨的能力大大提高。目前高能耗传统工业在发达国家经济结构中的比例下降,单位GDP油耗大幅减少,防范石油危机的能力大幅提高。而不发达国家正处在工业化时期,节能和替代能源发展慢,单位GDP油耗较高,经济增长对高效优质的石油依存度较高,且防范石油危机的能力较弱,高油价对其经济的冲击也比较大。在历史上的两次石油危机中,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受冲击的程度大于不发达国家。但在2000年世界油价涨到将近40美元/桶的高价时,发达国家经济受影响程度却明显减小。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却深受其害:债务危机、政府危机、社会危机、等各种政治经济社会问题不断爆发,油价的大幅上涨对加速加深这些问题的爆发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2000年世界一些权威机构估算,油价上涨10美元/桶,并在这个价位上保持一年,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是发达国家的3倍。我国1993年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介乎自给自足型国家与消费国之间。由于目前我国石油净进口量只占国内石油消费的一部分,因此,到目前为止我国仍可划为基本自给自足型国家。油价的变化对类似我国?既是石油生产国,又有一定量的石油进口?的国民经济的影响可用下图粗略的表示。从国民经济的三个因素消费、出口和投资看,油价上升将使其消费和投资减少,出口下降,因而使国民经济受到不利影响。相反,如果油价下降?但不是太低,因如果太低,将使其石油工业受到严重影响,因而影响国民经济?,将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有关专家对我国1993~2000年的GDP、石油进口数量和价格波动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认为:油价每上涨1%并持续一年时间,将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平均降低0.01个百分点;1999年国际油价上涨10.38%,影响我国GDP增长率约为0.07个百分点;2000年国际油价上涨64%,影响我国GDP增长率0.7个百分点,按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8.8万亿人民币计算,相当于损失600亿元人民币以上。从经济发展来看,高油价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是不利的,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石油涨价10美元/桶,亚洲经济增长速度下降0.8%。从进口方面来看,油价高,石油进口越多,外汇支出越大,我国每年进口石油约用汇350亿美元,是我国外贸逆差主要因素。从出口方面来看,石油价格越高,下游产品生产成本增加,出口产品竞争力下降,出口受到很大影响。从交通运输来看,石油价格越高,成品油价格上升,运输成本增加,推动生产资料及消费品价格走高。总之,石油价格上升对我国国民经济总体是不利的,但在当前影响不是很大。若对石油依存度继续提高,影响会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