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会不会再次延期_油价还会继续上涨吗
1.英国史上所有的经济危机包括现在的
2.现货原油入门基础知识?
3.未来一到两年中国的煤炭市场将会如何变化
英国史上所有的经济危机包括现在的
这个我还真知道,等我慢慢写哈,俺正好研究的,保证全网你都找不到。
1636年 荷兰郁金香崩盘
1720年9月英国南海泡沫崩盘 其中1717年到1720年三年间为投机狂潮上升阶段
第一次经济危机 1788年
繁荣期 1789年—1792年
英国纺织业发展 银行贷款使筹集资金更主容易,工业投资迅猛增长,投资品需求旺盛,生产能力迅速扩大,出口不断增加
第二次经济危机 1793年
1792年末,物价开始下降,破产事件开始增加。1793年英国对法国宣战,英国对法国及欧洲大陆的出口严重萎缩,物价急剧下跌, 到1794年,工商业的状况开始好转。
繁荣期 1795年
第三次经济危机 1797年
1794年到1795年,英国农业歉收,粮价飞涨,工业品的需求下降。
繁荣期 1798年—1800年 1806年—1809年
好景持续了12年
第四次经济危机 1810年—1814年
1809年英国农业再度歉收,国内市场严重萎缩。1810年物价下跌40-60%。正在市场一片恐慌之际,1811年春,美英开战,美国再次对英国实行禁运。雪上加霜的打击。
繁荣期 1815年
英美战争结束,英国商品对美国输出额从1814年的8000英镑激增至1330万英镑。于是,英国工业空前繁荣。
第五次经济危机 1816年
1816年,英国对美输出额下降了28%。同时,由于军事订单下降,黑色冶金业和煤炭工业第一次生产过剩,原来每吨高达20英镑的铁价跌至8英镑。
繁荣期 1817年—1818年
1817年至1818年在英国推销的外国公债数量达到3800万英镑。巨额资金外流让外国增加了购买能力,英国工业的剩余生产能力才被部分吸纳。
第六次经济危机 1819年—1822年
1819年,英国经济陷入了第六次经济危机。全国食品消费量比1818年减少三分之一。1819年破产事件超过1815-1816年危机的最高点
繁荣期 1824年
这次危机持续很长时间,直到1824年才出现新的繁荣。
第七次经济危机 1825年
供大于求 1825年下半年,物价终于开始下跌 这场危机使纺织工业设备开工率下降了一半,纺织机械如花边机的价格下跌了75%-80%,
繁荣期 1826年—1828年 1834年—1836年
第八次经济危机 1837年—1843年
1837年,美国的经济恐慌引起了银行业的收缩,由于缺乏足够的贵金属,银行无力兑付发行的货币,不得不一再推迟。这场恐慌带来的经济萧条一直持续到1843年。
繁荣期 1843年—1845年
英国启动了新一轮繁荣。这一轮繁荣的主要成因是冶金和机械制造技术的飞速进步。
第九次经济危机 1847年—1850年
1847年秋,铁路投机终告破产,英国第九次经济危机开始了。许多线路停目铺设,干线铁路的工程进展大大放慢。恰在铁路危机爆发之际,又出现英国和中欧、南欧地区农业严重歉收。
繁荣期 1851年—1854年 1855年—1856年
第十次经济危机 1857年—1858年
1857年12 月英国的工业产值下降了一半,但存货却增加了。纺织工业、冶金工业、煤炭工业都大规模停工、减产,物价急剧回落。美国的冶金工业和纺织工业减产20%-30%,铁路建设工程量缩减一半,许多煤矿关闭,煤价大幅度下跌。
第十一次经济危机 1867年—1868年
事实上,早在1864年,英国铁路建设规模就缩减了40%,造船业也在1864年达到生产的最高峰并开始收缩。英印贸易逆差在1864年高达3200万英镑,黄金外流严重,1867年春,英国棉花纺织工业生产缩减20%-25%,丝织品输出减少23%。毛纺织业出口1868年比1866年下降30%。生产下降幅度最大的是英国的重工业。1867年铁路建设比 1866年下降30%。1866年中,苏格兰地区137座炼铁炉大半停止生产。造船业从1865年到1867年下降达40%。
繁荣期 1865年—1872年
从1865年到1873 年,美国铁路投资约20亿美元,其中在英国筹集的资金约占一半。如此大规模的铁路建设给英国重工业提供了强劲的需求,使英国经济走出危机。从1868年至1873年,英国钢铁出口值增加一倍多,从1760万英镑增加到 3770万英镑,煤出口值从540万英镑增加到1320万英镑, 1871年德国战败法国,获得法国丰富的煤铁资源和大量战争赔款,德国政府大量投资重工业,德国经济迅速繁荣起来。
第十二次经济危机 1873年—1879年
维也纳交易所危机引发了第十二次世界经济危机,伦敦、巴黎、法兰克福、纽约金融市场的一片恐慌,铁路股票纷纷下挫。1873年9月,美国最殷实银行之一的杰依—库克金融公司因铁路投机破产,纽约股市狂泻,5000家商业公司和57家证券交易公司相继倒闭,这次危机主要是重工业危机,轻纺工业受影响相对较小,各国皆然。危机期间的投资扩张只能意味着生产能力的进一步过剩,从而意味着更大规模危机的来临。只是这次危机持续时间长,物价下跌幅度大,走向垄断的过程更加自觉。卡特尔、托拉斯、辛迪加等垄断组织形式就是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
繁荣期 1879年—1881年
美、德两国先后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将经济优势转变成政治优势了。历史是相信强权的经济上的优势才能有保障。从1879年到1883年,美国共建成铁路近5.3万公里,约占同期世界铁路建筑量的50%,重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则增加了一倍
第十三次经济危机 1882年—1883年
1882年,美国铁路建设退潮,引发世界经济史上的第十三次经济危机。银行及投资者纷纷抛售铁路股票和债券。铁路投资骤然萎缩。从1882年到1886年,批发物价指数下降24.1%。萧条持续了四年之久。英国经济早在1882年就开始下降,美国铁路退潮后,危机加深了。危机期间,钢产量第一次下降,达15.9%,棉花消费量缩减了19.7%,造船业下降最严重,达62.8%。1882年失业率为2.3%,1884年增至8.1%,1886年更达10.2%。法国的严重程度仅次于美国。1882年联合总银行,里昂和罗尔银行倒闭,震惊全国。同年企业倒闭达7000多起。从1884年到1886年,破产企业数和失业人数都进一步增长。从1882年到1885年,进出口连续几年下降,出口共下降13.6%,进口共下降15.2%。煤、铁的产量,棉花的消费量都大幅度下降了。
繁荣期 1886年—1889年
1886年以后,铁路建设再一次高涨。从1885年到1892年,全世界修筑的铁路线达19万公里,是上次高潮的近一倍。其中美国就修筑铁路 7.5万公里,比上次高潮多一半。这一时期还开始了电气革命,电灯、电话、电车、电动机等不断问世,形成一个又一个新产业。但这一轮产业革命的领导者已经不再是英国,而是美国。
第十四次经济危机 1890年—1893年
1890年3月,德国股票市场暴跌,此后股价连续下降两年多。从1890年到1891年,破产事件约1.5万起,铁路建筑规模缩减了60%。适逢农业歉收,危机更加严重。美国从1893年1月到8月,工业股票平均市价下跌近一半 金属和金属制品价格指数下降44%,纺织品价格指数下降了26%。
繁荣期 1894年—1899年
德国经济于1893年开始复苏,美国于1895年回暖。1892年至1893年宫起,是俄国一次高涨,从1890年到1900年,俄国铺设了22600公里的铁路。外国资本涌入俄国迅速而持续的扩张,导致经济的繁荣。美国钢材价格的不断下降,使一切钢制品,如机器、工具、铁轨、桥梁、机车、轮船等的需求都迅速扩张,从而带动了国内新一轮经济繁荣。
第十五次世界经济危机 1900年—1903年
1899年夏天一场金融危机席卷俄罗斯,随之工业生产陷入危机。在俄罗斯有大量投资并向俄罗斯大量出口的法国、德国、比利时等国最先跟进,英国尾随其后。美国1900年生产已经开始下降,市场信心开始失稳,1901年5月,纽约股市暴跌。但很快又上涨。1901年和1902年,美国的固定资本投资还在继续,生铁、钢和煤的产量都有所增长, 直到1903年,美国才爆发全面危机,并转入萧条。
日本在1900年爆发了第一次经济危机。
第十五次世界经济危机 1900年—1903年
1899年夏天一场金融危机席卷俄罗斯,随之工业生产陷入危机。在俄罗斯有大量投资并向俄罗斯大量出口的法国、德国、比利时等国最先跟进,英国尾随其后。美国1900年生产已经开始下降,市场信心开始失稳,1901年5月,纽约股市暴跌。但很快又上涨。1901年和1902年,美国的固定资本投资还在继续,生铁、钢和煤的产量都有所增长, 直到1903年,美国才爆发全面危机,并转入萧条。日本在1900年爆发了第一次经济危机。
繁荣期 1905年—1906年
1905年美国最后一个摆脱危机并迅速转入高涨。带动这一轮高涨的主要因素仍然是铁路和重工业建设。1905年至1907年,美国建成了25000公里铁路,使用了860万吨钢轨,生产了2万台蒸汽机车和69万节车厢。这一时期,一些新兴工业崛起,如电力、汽车、化学等。大量欧洲资本通过提供短期信贷来资助创业投机,这一轮高涨的新建生产能力大部分都是在 1906年到1907年建成投产的,由此带动原材料价格的飞涨。1907年铁的最低价比1901到1905年间的最低价上涨了39.2%,铜价上涨了一倍,铅价上涨了92%。
第十六次世界经济危机 1907年-1908年
1907年到1908年,美国破产的信贷机构超过300个,负债达 3.56亿美元,大多数银行则停止支付现金。30多家铁路公司倒闭,在美国,这次危机引起的生产下降比以往任何一次都严重。以月度数字计算,钢产量下降近60%,生铁38%,机车69%,货车车厢75%,新建铁路量46%。1908年,新建筑合同减少23%,钢托拉斯所属企业一半以上停工。失业人数超过以往各次。英国1907年,黑色金属消费量减少20%,生铁产量下降11%,钢产量下降19%,新建船舶吨位减少48%,棉花消费量下降14%。从1906年到1909年,生铁价格下跌25%。德国1907年,黑色金属消费量缩减20%以上,钢产量下降13.1%,已竣工商船吨位减少三分之一,建设业损失最惨重,业务量缩减36%,与此相应,水泥等建材工业产量下降近一半。轻工业损失也不小。棉纱和棉布的出口减少18%,棉布价格下跌23% 黑色金属的价格竟提高了14% 法国1907年,法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6.5%。其中丝纺工业危机最严重,丝织品出口减少了24%。
繁荣期 1909年—1912年
1909年起,美国、法国经济开始复苏并很快进入高涨阶段,德国到1912年才走向高涨,英国则更晚。然而,这一轮经济高涨的主要动力却是军备竞赛
1913年新一轮经济危机已初露端倪。但1914年夏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国转入战时计划经济,危机遂告消失。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1918年
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浩劫。欧洲是这次战争的主战场,英、德、法、俄等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霸权互相拼死厮杀,元气大伤,唯独美国在战争中增强了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一跃为资本主义世界名列首位的经济大国。
繁荣期 1923年—1926年 1927年—1928年
1920年坎宫-1921年离宫以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生产的高涨刺激了其信用的膨胀。从1923-1929年,美国有价证券的发行额达490亿美元,仅在1928和1929年间,就发行有价证券180亿美元。证券交易所疯狂的、规模空前的投资使证券价格不断上涨。
第十七次经济危机 1929年—1933年30年代大萧条:美国工业生产在1929年6月达到最高峰,10月间工业生产指数开始迅速下降,市面也逐渐衰落下去。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证券平均价格1923年初不过98美元,1929年初涨到306美元,1929年9月达到了最高峰,涨到365美元。10月20日纽约证券交易所破产,特别是23日、28日和29日连续发生大破产,有价证券的行市狂跌不已。在惊恐不定的几天内,第一流有价证券的行市竟下跌了40-60%。不少证券持有人迅即破产,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水平大约后退到1908-1909年。1931年9月,英国被迫放弃金本位制,宣布英镑贬值,震动了世界各国 宣告了主张“放任主义”的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失灵。危机表明,资本主义单靠本身内在的力量已经不容易从危机中爬出来了。於是,鼓吹通过加强“国家干预”来刺激经济和保持“充分就业”的凯恩斯主义便应运而生。
繁荣期: 1934年—193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年—1945年
第十八次经济危机 1948年—1949年
1948年8月开始至1949年10月结束。这次危机是美国经过了战后短暂的繁荣后的突然爆发。危机期间,美国工业生产指数下降了10.1%,失业率达到7.9%,道? 琼斯工业股票的平均价格下降了13.3%。这次危机是由战争时形成的高速生产惯性同战后重建时,国际国内市场暂时缩小的矛盾造成的,危机导致了著名的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第一次石油危机 1972年—1974年
发生在1973年前后。当时国际油价从3美元/桶冲到11.65美元/桶,造成美国经济滞胀。美国标准普尔指数从1972年的117.44点跌至1974年的69.72点 跌幅达40%;日经225指数也从1972年的5236点下跌到1974年的3764点,下跌了29%。
第十八次经济危机: 1973年—1975年 高物价 高通胀率 70年代滞胀经济危机 发生的以滞胀为特征(生产停滞或缓慢发展和通货膨胀并存的现象)的严重世界性经济 1974年日本批发物价上升了31.4%,消费物价上涨了24.3%。为了抑止高物价,日本政府采取了紧缩信用的金融政策,导致企业产品大量过剩,工业产值急剧下降。1974年日本工业产值下降20%,130万人失去工作,出现了经济滞胀。
繁荣期 1977年—1978年
第二次石油危机 1979年—1981年
发生于1979年至1981年。当时,国际油价从20美元以下飙升至39美元/桶
第十九次经济危机: 1979年-1982年
高物价 高通胀率 1979-1982年,在西方世界发生了更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它于1979年7月从英国开始, 接着波及欧美大陆和日本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1979-1982年危机期间, 危机时间之长创战后新记录, 一般都达三年之久; 工业生产下降幅度除日(4.1%), 法(7.4%)外, 其他大国都在11.8%-22%之间; 企业倒闭率和失业率均创战后新记录, 失业人数共达3200万人, 美国失业比例高达11%以上; 物价持续上涨, 消费物价年增幅均超过两位数, 而利率居高不下, 英国一度优惠率高达21.5%, 通货膨涨率和高利率率均创战后历史最高水平; 世界贸易萎缩, 国际债务危机加深;使发展中国家国际收支逆差扩大,要求延付债务国家1980年只有6国, 1982年增加到40国.
繁荣期 1983年—1989年
1983-1990年间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80年代经济的恢复和快速发展的好势头,西方世界经济一度回升
第三次石油危机 1990年
1990年爆发了海湾战争,当时国际油价从20美元/桶左右飙升至42美元/桶。这次高油价持续时间并不长,与前两次石油危机相比,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要小得多。
第二十次经济危机 1990年—1992年
90年代初经济危机 1990年7月起, 美国首开危机记录, 很快波及加拿大、日本、欧洲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直到1992年底, 美国才走出低谷, 而西欧、日本等国仍蒙受严重阴影 1991年和1992年, 西方经济仅分别增长0.7%和1.5%。即使走出底谷较早的美国, 自1991年3月到1992年12月, 经济增长只是2%的年率。1991年, 西欧国家破产企业高达17.9万家,1992年增加到22.2万家; 1992年西方国家失业人数达3000万人, 西欧失业率1992年为9.4%、在危机期间, 财政赤字和外债大幅度增加 欧共体国家的债务则高达3.8万亿美元, 占国内生产总值62%。
八十年代债务危机 1981年—1982年
1981年,危机从墨西哥开始。其到期的公共债务本息达到268.3亿美元,墨西哥无力支付本息,要求国外银行准许延期 支付,但是遭到拒绝。政府不得不在1982年夏宣布无限期关闭兑汇市场,暂停偿付 外债等措施,从此爆发了债务危机。其后,巴西、阿根廷、秘鲁等国家也相继告急。如果拉美国家 发生倒帐,作为债主的西方几百家大银行将不堪设想。
1990年以来,世界先后发生多次经济危机:美国1987年危机 1990年的日本房产泡沫 1994-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以及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等涉及范围较广、影响较大的金融危机
美国1987年危机 1987年—1992年
1987年10月19日,又是一个“黑色星期一”,道指当天狂跌508点,日跌幅达22.61%,道指从前日收市的2246.74点跌至1738.74点收盘。这一日跌幅排道指有史以来的第二高。美国爆发的这一“股灾”,也引发了全球股市的同步暴跌。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国为首多国部队发动了海湾战争。这次危机经历约两年半的始发阶段(即1987年10月至1990年初),再经历了为时三个季度的恶化阶段(1990年),又经历了历史约两年半的危机后期阶段,共历时五年又三个季度。
日本房产泡沫 1990年
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暴发的经济危机,被称为是日本“失去的十年”。此次危机以1991年初四大证券公司舞弊丑闻被曝光为暴发点,经济形势急转直下,从泡沫景气转为衰退和萧条。
墨西哥金融危机 1994年—1995年
亚州金融危机 1997年—1998年
互联网泡沫危机 2000年—2001年
回顾三百年世界经济历史 迄今为止出现的以滞胀为特征(生产停滞或缓慢发展和通货膨胀现象)的严重世界性经济 分别是1973年至1975年 第十八次经济危机 1979年至1982年第十九次经济危机
一般来说,出现经济危机时市场需求减少,消费低迷,导致物价指数下降,CPI降低,高速通货膨胀的现象不会出现,除非某些特殊因素 比如战争 滥发货币等。
像这种靠年代内驱力带动的高膨胀率 在繁荣期通过工资福利的提高带动的旺盛需求来消化,通胀造成的货币贬值还可以通过工资福利的提高来抵消 但是危机年代里碰上高通胀的问题,情况就变得尤其恶劣,百业萧条,原料价格上升导致企业成本上升,大部分中小企业举步维艰 面临停工半停工破产倒闭的危险,失业率大幅上升,工作没有保障,工资会福利会缩水减少,而且手中的钱因通胀而变得不值钱。捂紧钱袋子不敢消费,除了基本的生活花销外,其他的消费市场必定萎靡,进一步加剧了萧条。
为什么会在这两个经济危机年代出现高物价高膨胀的现象,通过年代的相关性规律性就很容易解释得通,物价该涨的年代必涨,该跌的年代必跌。大道致简的道理,正如三百年世界经济的繁荣 衰退往返循环一样,有高峰就有低谷,并且按照预定好的年代执行,该涨就涨,该跌就跌。正如调好的闹钟,到了那个点比必被激发敲响。
两次滞胀经济危机现象引起世界各地经济学家和史学家的讨论和争执,经济学界和史学界迄今众说纷纭,试图解释和解决胀涨危机现象,“正如没有一个认真负责的医生现在能够告诉你根治癌症的办法, 对停滞膨胀这个现代病症, 经济专家们现在也没有能够就一种令人满意的医治办法达成一致意见。提出的对策都有很大的争议, 而且许多对策产生的副作用比病症本身还要糟糕” 保罗?萨缪尔逊在他的<>中如是说。国内学术界对滞胀的讨论, 迄今仍在继续。除了对它的内含和实质各持己见外在原因的探讨方面, 经济学界主要的看法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产物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变化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论等。史学界还有滞胀新规律说。
用世界经济运行规律就可以解释得清清楚楚
第十八次经济危机: 1973年—1975年 高物价 高通胀率 高失业率 通过年代相关性可以看出经济衰退 工业产值大幅下降 造成大量失业 是1973年到1974年下行内驱力带动下降的 而高物价高通胀率是通过1974年到1975年上升内驱力拉动带高的,
在经济滞胀期间,西方世界发生了1973-1975年世界性经济危机。这次危机从英国开始, 扩及美国、西欧和日本。在这期间, 西方发达国家工业生产普遍持续大幅度下降,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下降了8.1%, 其中钢下降14.5%, 小汽车下降了18.6%; 企业破产严重, 最初两年内西方十国资本在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倒闭12万多家; 股市行情惨跌,英国高达52%, 超过了三十年代大危机水平; 固定资本投资减少,房屋建筑投资下跌更惨;失业人数剧增, 1975年全失业人数达1,500~1,800万人;物价继续上涨。1974~1975年间, 消费物价指数上涨联邦德国为11.1%, 英国则高达43.9%。由于滞胀的加剧、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的瓦解, 和中东石油战对发达国家的打击,都使1973-1975年危机比起战后至70年代前的西方经济危机要严重得多。1974年日本批发物价上升了31.4%,消费物价上涨了24.3%。为了抑止高物价,日本政府采取了紧缩信用的金融政策,导致企业产品大量过剩,工业产值急剧下降。1974年日本工业产值下降20%,130万人失去工作,出现了经济滞胀。
第十九次经济危机: 1979年—1982年 高物价 高通胀率 高失业率 ,经济发展停滞下滑则是由1980年到1981年下行内驱力直接导致的,高物价高膨胀是由1979年至1980年和1981年到1982的上升内驱力带动攀高的,由内驱力规律看出1981年到1982年的上升能量不如1979年到1980年上升能量大,况且随后的1983年的内驱力势必会把高物价高膨胀拉下来。
1979-1982年,在西方世界发生了更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它于1979年7月从英国开始, 接着波及欧美大陆和日本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1979-1982年危机期间, 危机时间之长创战后新记录, 一般都达三年之久; 工业生产下降幅度除日(4.1%), 法(7.4%)外, 其他大国都在11.8%-22%之间; 企业倒闭率和失业率均创战后新记录, 失业人数共达3200万人, 美国失业比例高达11%以上; 物价持续上涨, 消费物价年增幅均超过两位数, 而利率居高不下, 英国一度优惠率高达21.5%, 通货膨涨率和高利率率均创战后历史最高水平; 世界贸易萎缩, 国际债务危机加深; 使发展中国家国际收支逆差扩大,要求延付债务国家1980年只有6国, 1982年增加到40国。
现货原油入门基础知识?
现货原油入门,首先要知道现货原油是什么,然后了解现货原油的交易特点,操作流程,操作技巧
现货原油又称现货石油。现货石油是国际上重要的投资项目,它是一种投资品种,是指以特定品质原油作为交易标准的现货合约。原油现货交易在国内的起步较晚,但由于市场经济的复苏,近几年被视为最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
现货原油的交易特点:
1、全球市场,无庄家操控,操作简单:有无基础均可,即看即会,市场纯净,没有内幕交易、没有虚假陈述,没有庄家市场操纵;
2、资金银行三方存管,资金安全可靠,方便快捷:交易资金由客户,交易中心,银行签署三方协议,直接由银行进行第三方存管,资金安全可靠,出入金方便快捷;
3、T+0交易:每日可以多次交易,今天单子进场了,当天就可以出来,而不需要等到明天才出场,增加获利机会,减少投资风险;
4、22小时交易:周一上午7:00--周六凌晨05:15不间断交易(除了凌晨05:15-7点结算时间外),抓住国内主要交易平台停盘时国际原油报价波动最频繁时段的交易机会;每天有时间就可以交易,不会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5、双向交易:上涨可买入获利,下跌可卖出获利,交易多样化,不论涨跌都可以赚钱;
6、无涨跌停板限制,有利于更好的把握行情,而不会让您错过好的行情
7、信息公开透明,不会被人为操控:报价及交易软件均由交易中心提供、管理和维护,不会出现人为操作。
8、保证金交易:利用杠杆原理,只需少量的资金投入,提高资金利用率,扩大盈利空间; 以Kaiser金融国际集团平台为例,现在原油的报价是35.98美元/桶,现在交易一手的保证金是35.98x10=359.8美元的原油,而美原油交易1手,相当于交易1000桶的原油,就相当于交易35.98x1000=35980美元的原油,所以您只需要359.8美元就可以交易35980美元的原油,大大提高了资金的利用率!
现货原油投资操作流程如下:
1,需要找个做现货原油指导的投资公司以及何时投资公司正规性(这个可以在当地工商红盾网查询)
2,了解投资公司合作的现货原油平台正规性(一般查看平台是否是政府批文的)
3、通过投资公司向平台申请一个模拟交易账户,跟着投资公司分析师做一段时间的模拟(目的是为了熟悉交易软件操作,了解风险与汇报情况以及分析师实力)
4、如果您对那家投资公司比较满意,可以将相关开户信息发送给平台商开设实盘交易账户
5、去银行办理第三方资金存管协议,并且将资金存放在交易账户里面
6、登陆交易软件,在交易软件上进行多空买卖操作。
现货原油操作技巧:
做现货原油投资需要记住这8条操作技巧,如果您掌握了,那您在现货原油投资市场上肯定会做得顺风顺水!
第一条:止损:当你在下单前,就应该想好止损价是多少,下单以后,马上把止损价填上,这样是为了控制风险,从而避免单子做反了造成巨大损失。
第二条:点位:进单的点位很关键,其实是四种操作方法,低多,低空,高多,高空这四种,一般正确的操作方法只有两种,就是低多、高空。
第三条:仓位:资金如何分配关系到心里承受能力的多少,如果是非常稳健的单子,仓位可以大一点,如果是激进的单子,仓位可以小一点,这样能把握更大的利润
第四条:止盈:在单边趋势下,止盈可以用来加大利润空间,在震荡行情中,止盈往往需要个人思考点位平仓,不是每一单都必须赚几千几万,震荡行情中,有时几百的利润就是积少成多的,这样利润累积起来也是很可观的
第五条:果断:需要果断的下单,有的时候就是因为自己不果断下单,从而错过了很多赚钱的机会,毫不犹豫,不要怕亏损,合理的止损会帮你规避风险,从而给你带来更大的利润。
第六条:频率:由于原油是24小时交易,交易频率适当是必须掌握的,过多的交易可能导致技术分析错误,所以交易频率很重要。
第七条:心态:有时候不要为了损单而懊恼,做好下一单就可以了,亏亏赚赚很正常,保持稳定盈利就可以了!
第八条:心情: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条,心情郁闷或者极度兴奋状态下建议先冷静心态然后再操作,心情郁闷往往会造成过早止盈,心情极度兴奋的情况下肯定会产生贪婪,可能让盈利单变亏损单,最终得不偿失。
未来一到两年中国的煤炭市场将会如何变化
今年以来,由于铁路运输的局部缓解、煤炭产能的快速增长、以及煤炭投资的相对过热,使得近期的市场形势出现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港口煤炭积压、用户库存增高、部分煤价下调,对于这种现象业内外人士一时间众说纷纭,以至主流观点都认为煤炭总量出现过剩,笔者观点与此有所不同,我认为,今年煤炭市场将会呈现整体供需基本平衡略显偏紧,局部短缺与过剩并存的格局。
一、当前煤炭市场存在的几个反差
一是煤炭港口库存多与煤矿库存少的反差。煤炭库存多主要表现在港口库存多和个别用户库存多。从港存煤数量上来看,去年2月底秦皇岛港港存260万吨左右,今年同期港存达到410万吨,尽管港口采取了种种疏港措施,使港存数量有所下降,但进入3月份,港存数量继续增加,到3月中旬港存数量猛增到430万吨左右,比04年港存最少的时候接近翻番。由于在短期内港存的居高不下,市场对煤炭的需求减少,以至于买方的议价能力增强,港口的交易价格有所下滑。青岛港港存三月下旬在78万吨,日照港在164万吨,京唐港在110万吨,各港口库存处于饱和状态。但是另一方面煤矿库存则在快速减少,据一季度煤炭经济运行主要指标情况披露,到3月底全国煤炭社会库存为1.05亿吨,同比增加655万吨,上升6.6%,比年初增加149万吨,上升1.4%。其中,煤矿库存2300万吨,同比减少244万吨,下降幅度达到9.6%。目前主要产煤省库存减少,如山西、河南、黑龙江等产煤大省有的煤矿没有库存,出现了铁路装不起煤,公路无煤可拉,部分汽车停运的现象。
二是部分用户用煤宽松与部分用户用煤紧张的反差。从目前市场反映的情况看,煤源依靠港口下水中转的上电、广电、浙电等市场相对宽松,供煤渠道主要集中在有运输增量的大秦线和侯月线,大秦线直接影响了秦皇岛港,同时由于分流影响到京唐港;侯月线一方面影响着内河运输的邳县港、万寨港,另一方面影响到日照港。目前通过水路中转运输的华东、华南局部用户用煤得以缓解,而离港口较远靠铁路直达的用户如广东韶关电厂、河北南网部分电厂等依然紧张。更有甚者,一些产煤大省的电厂也出现停机待煤现象,如山西、河南、陕西的省内一些电厂等。其直接原因一是因为小煤窑由于安全原因复产受限供应不足,另一方面虽然国有大矿超能力生产也难以满足增量需求。
三是库存中劣质煤多与优质煤少的反差。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不管是港口库存增加,还是用户库存增加,其中尤以劣质煤为主,究其原因主要是,一方面电厂春节前担心煤炭供应像去年一样紧张,在这种心理影响下进了一些劣质煤;另一方面春节期间突运存煤,大量煤台存煤包括一部分劣质煤转移到港口及电厂,当然也不排除个别发煤站掺杂现象的存在。截至2月底,直供电网库存增加526万吨,增幅为61.74%,大秦线万吨大列的开通不仅把大同的库存全部运出,并且把朔州地区的劣质煤也大量地运进港口,致使秦皇岛港存煤激增,由此,劣质煤下调价格是必然的。过剩只是劣质煤的过剩,优质煤市场紧缺,价格坚挺的情况并没有改变。
四是管理部门与生产单位对煤炭市场判断的反差。从目前的情况看,似乎电力燃料的管理部门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都有认为近期煤炭市场出现疲软是煤炭产能过剩所致的看法,煤炭管理部门担心总量过剩、煤价下滑,电力燃料管理部门则提出增强议价能力、迫使煤价下调的主张。但从煤炭生产企业和电力用煤企业方面而言,则觉得市场并没有发生大的转变,认为煤炭供需矛盾仍然突出,供不应求的大势还没有改变,
国有大矿的煤炭价格依旧稳定,电厂也没有贸然去谈降价事宜。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在于煤矿、电力生产单位只看微观,不了解整体情况,而一些管理部门只看宏观数字,而对具体情况了解的不够。
二、对造成以上反差现象的原因分析
1、从需求侧看,今年南方雨季来得早,火电开工率低,被认为最缺电的华中地区湖南、湖北由于水电的增长,已基本摆脱缺电的局面;同时由于春节期间,重点厂矿开工不足,电厂的负荷普遍降低,山东、河北等地的德州、聊城、衡水等17个电厂,除衡水电厂和胜利电厂有新增机组,发电量增幅较大以外,其余多数电厂均表现为开机不足,负荷偏低,发电量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据中能电力燃料公司资料统计,今年1—2月份电煤调进总量增长达到17.87%,高于耗煤总量10个百分点,同时,国电直供系统的日均耗煤指标在2月份出现萎缩,前两个月,国电直供系统煤炭消耗的增长速度明显低于铁路和港口煤炭运量的增长水平。
2、从生产角度看,无论国有大矿还是乡镇小窑都由于需求的拉动在开足马力生产,甚至超能力生产,基本适应了运力改善后的市场需要。今年一季度全国原煤产量完成42327万吨, 同比增加4507万吨,增长11.9%,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7.2个百分点,增幅已经有所下降。这种情况说明,虽然煤炭供应基本适应了当前市场需求,但它是建立在消耗了煤矿原有库存的基础上,目前煤矿库存下降几近到捉襟见肘的状况,已经反映出煤矿的生产衔接能力不足,这种情况在今年全年都有可能延续,而新上的煤矿产能最快也得在明年或者后年才能得到显现,这是煤矿建井周期的特殊性的必然反映。
3、从运输角度看,由于铁路运力得到改善,特别是春节突运期间措施得力、组织有方,促使煤炭需求得到暂时缓解。据有关消息,4月9日产煤大省山西召开了全省第116次铁路运输协调会,会议通报2004年全年煤炭运量为29626.3万吨,比上年多运4051.9万吨,增长15.8%。2005年一季度的煤炭运量完成8575.7万吨,同比多运1598.2万吨,增长22.9%。一季度全国煤炭铁路运力得以改善,特别是大秦线和候月线运量的突然大增,都对煤炭市场的供应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作用,国家通过铁路运输保障能力的提高满足煤炭供给的效果得到进一步显现。
三、年内煤炭市场将是供需平衡偏紧,短缺与过剩并存
做出这一判断的基本依据是:
1、从宏观层面分析,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煤炭市场起到巨大的支撑作用。今年GDP的增长保守预计为8%,但一季度达到了8.8%,从这种增长势头看,今年GDP的增长预计不会低于8.5%。2005年我国电力装机容量将增加约6000万千瓦以上,上半年预计投产2380万千瓦,全国装机容量将达5.1—5.2亿千瓦,预计2005年电煤需求将增加1亿吨—1.3亿吨,粗钢2005年产量预计在去年2.72亿基础上达到3亿吨,增长约3000万吨,冶金煤需求增加约3000万吨左右,加之其它行业用煤,今年的煤炭增量需求至少在1.5吨,上限在2亿,煤炭需求在大幅增长。
2、从煤炭下游主要用煤行业分析,今年煤炭产量增长将可能低于电力和冶金行业的增长速度,需求增量大于供应增量。今年1—3月份全国原煤产量同比增长11.9%,而发电量1—2月份同比增长12.1%,预计全年增长约在13%左右;而生铁和粗钢今年1—2月份累计分别增长27.10%和22.9%,原煤产量增长幅度小于下游主要用煤行业增长幅度。考虑今年国家对煤炭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加大安全整顿力度,限制煤矿超能力生产,同时由于煤矿工作面衔接紧张的情况,有可能今年煤炭全年增幅不会超过10%(去年增幅超过13%)。这种情况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说明为什么煤矿销量大于产量,煤矿库存不断下降的原因。
3、从国际煤炭市场分析,新的财政年度国际煤炭市场的价格高企对国内煤炭市场有支撑。从目前国际贸易的谈判中可以看到,澳大利亚、中国、日本、韩国的动力煤贸易协议价格涨幅都在50%左右,而炼焦煤价格比2004年上涨了110%,主焦煤价格为125美元/吨,半软焦煤为80美元/吨,低挥发分高炉喷吹煤为100—105美元/吨,都比国内价格高出200元/吨左右;另外,去年实际出口8567万吨,比上一年度减少742万吨,今年预计出口总量将会保持相对稳定,不可能出现由于出口波动影响国内煤炭市场的情况。从煤炭进口的角度讲,由于进口煤炭的离岸价有的甚至已经超过国内所供煤炭的到厂价,从国际市场进口煤炭的渠道可能会受到抑制,进口量大增的可能性不大。
虽然煤炭市场供需整体是平衡的,但是由于煤矿增产的不均衡性(主要是动力煤有新增能力,而无烟煤、焦煤新增能力不足);运输改善的不均衡性;气候的季节性变化对煤炭需求的不均衡性三个因素的综合性影响,会使今年煤炭市场呈现个别煤种、区域性、时段性的过剩与短缺并存的局面。
四、今年观察和研究煤炭市场需要引起关注的几个问题
由于今年以来煤炭市场与以往不同,出现了一些反差,新增了一些不确定因素,给我们准确把握煤炭市场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样也给国家对煤炭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的确定与落实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此我们不能不给予高度重视。
一是铁路因素。长期以来,铁路运力不足是制约煤炭运输的一个主要因素,但目前通过国家加大对铁路的投资和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这种现象已经在逐步改变,但改变呈不均衡性,今年煤炭市场短缺与过剩并存的局面和铁路运力将呈现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运输瓶颈得以缓解的地区煤炭市场相对宽松,甚至会出现过剩,运力暂时所不达的地区,将会依然处于市场偏紧的状态。
二是煤质因素。从国有大矿来讲,由于一些大矿超能力生产,带来工作面衔接紧张,以往因硫分高、灰分高等因素弃采的工作面,有复采重新利用的情况;同时由于装备改进、技术提高,原来遇构造往往绕过去不采、采后也实行分装分运的情况,现在往往强行通过地质构造,对通过陷落柱、断层及割顶、割底造成的灰分增高也来不及再进行分装分运,客观上使煤炭的质量有所下滑;从小煤窑及小发煤站来讲,由于受利益驱动,的确存在煤矸石粉碎后主观上掺假的现象,也使煤炭质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今年煤炭产量预计为20亿吨,如果灰分提高1%,就可能虚增2000万吨的产量。虚增的这部分产量,不仅对整个社会经济的综合效益下降(浪费运力,增加下游用户成本),更给判断和分析煤炭市场形势带来一些假象和错觉。
三是安全因素。目前由于煤矿重特大事故频发,国家针对煤矿超能力、超负荷生产现象的治理和整顿力度不断加大,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窑的复产将会延期。山西、河南、山东等省也相继出台了严厉的管制措施,小矿的盲目生产,大矿的超能力生产都受到了国家的限制,有效供给能力的快速增长将得到抑制。据有关方面信息,产煤大省山西目前核准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仅有623个,产能2.5亿吨,预计全省
4300多个矿井中,将有50%以上的小矿拿不到许可证,同时,大矿超能力生产将被严格限制。目前秦皇岛港煤炭库存已经开始下降,一些煤矿也出现无煤可拉的现象,一旦出现煤炭整体趋紧的局面,需要像去年一样组织电煤突运,可能煤源都存在问题。因此,不管是电力生产部门还是国家宏观调控部门都应高度重视,不能被近期煤炭市场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所影响。
综上所述,预计4月底至5月煤炭市场将会再度紧张起来,年内煤炭市场仍然会继续呈现整体平衡偏紧,部分时段、部分区域、部分煤种短缺与过剩并存的格局.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