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的油价和中国油价_泰国石油价格
1.索罗斯是如何做空泰国的泰铢的
2.泰国可再生能源市场是什么情况
3.亚洲经济发达国家前十名是?
4.未来中国实体业,会怎么样?
索罗斯是如何做空泰国的泰铢的
1.索罗斯沽空泰铢期货的时机
20世纪5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资本全球化的趋势无法阻挡。当发达国家生产力严重过剩,资本原始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如果没有合理合法的国际贸易方式,拓展国际市场,整合生产原料,则战争不可避免。因此通过出口农产品和低端工业产品,参与国际贸易,成为20世纪70年代东南亚经济体崛起的重要原因。
在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经济出现衰退之时,东南亚各国却凭借原料出口的优势,实现“亚洲经济奇迹”,包括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以泰国为例,其年均GDP增长8%,1995年,人均收入超过2500美元,被世界银行列入中等收入国家。
然而在泰国保持高经济增长的背后,是单一的低附加值农产品,和劳动密集型工业产品的出口模式。流入的国际资本亦投资于房产股市等投机炒卖项目,在科技领域和生产技术方面没有升级。劳动力的素质没有提升,生产力依然保持低下,但经济增长却推高了工资水准,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出口优势逐渐下降。
泰国的经济增长不是基于单位投入产出的增长,而主要依赖于外延投入的增加。在其生产力并没有达到发达经济体水准的情况下,将其货币与美金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是对泰铢实际价值的高估,短期内因其股市房市热度,存在炒卖套利空间,但长久来看并不能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可。
不仅如此,当时的泰国还举借大量外债,来弥补本国资本缺口,并充分利用油价、利率和汇率三低的有利国际经济条件,向海外日本、台湾、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投资。
据统计,泰国外债由1992 年底的396亿美元增加到1996 年底的930 亿美元, 相当于GDP 的50% , 平均每一个泰国人负担外债1560 美元,为偿付这种巨额债务, 泰国必须保持年15% 以上的出口增长率和不断的外资流入。因此,一旦出口增长率明显下降, 就将出现债务危机,引发金融危机。
因此泰国短期内的经济增长,并不代表生产力的飞跃。
东南亚国家对各自的国家经济非常乐观,为了加快经济增长的步代,纷纷放宽金融管制,推行金融自由化。90年代初,泰国政府确定了泰铢在全球外汇市场上自由买卖的流通政策,并且采取固定汇率制,使泰铢与美金的汇率挂钩(1美金=26泰铢,汇率浮动被限制在0. 15 %~0. 16 %的区间内)。1993 年3 月, 泰国政府批准在曼谷建立期权金融中心, 并放宽外国银行在泰国设立支行的限制, 允许国际资本在曼谷期权金融中心进行交易。
固定汇率制无疑高估了泰铢的价值,而资本自由出入的开放政策也欠缺必要的条件。
货币的实际价值是有发行的货币数量和国民生产总值(GDP)决定的,理论上,在不考虑其他市场影响因素的前提下,汇率则是两国实际货币价值的比率。泰铢与美金挂钩的比率,不能体现两国实际生产力的实际差距。泰铢的价格存在泡沫。
1996年, 泰国经常项目赤字已占GDP 的8.1% ,比墨西哥1994年发生金融危机之前的7. 2 %还高。1996 年底, 泰国近30%的国外贷款和80%的外国直接投资投放到房地产和证券市场上, 空置住宅达85 万套, 空置率20%,银行呆帐为155 亿美元。并且银行呆帐大多数是投资房产导致,房产泡沫的破灭必然伴随金融危机的风险。
1997年3月,泰国中央银行宣布国内9家财务公司和1家庄房贷款公司存在资产质量不高以及流动资金不足。1997年6月索罗斯精准地把握了进市时机。
2. 索罗斯的沽空泰铢套利的操作
1. 索罗斯将美国国债抵押给泰国银行,借出泰铢。(假设:借出250亿泰铢。)2.索罗斯将借出的泰铢在外汇现货市场抛出,买入美金。(假设:汇率约为1:25 ;买入10亿美金)3. 同时沽空泰铢外汇期货,并在市场上唱空泰铢,引发撤资恐慌。沽出的泰铢期货与买入的美金形成对冲。(等到 泰国政府放弃固定汇率制,泰铢大幅贬值,到达1:50,则将10亿美金中的5亿,兑换成250亿泰铢,还给泰国银行。手里剩下5亿美,为索罗斯的净赚额)
“外汇期货”是索罗斯非常重要的投资工具。通过签订沽空远期本币的期货合约,如果到结算交收日,该货币贬值,则沽空的投资者获利。而远期抛售,将使该国的货币远期汇率下跌,也会引发市场的恐慌心理,对即期汇率形成打压。因此索罗斯沽出远期泰铢期货的同时,抛出即期泰铢,煽动市场参与者加入对泰铢的抛售行为。
泰国政府为此作出反击,1997年5月尾,拆借利率提高到了1000%。但是应对措施迟了,因为索罗斯已经于1997年2月借入150亿泰铢期货沽空,5月7日/8日已经开始沽售即期泰铢行为,在此之后泰国银行才提升拆息率。此举虽然暂时稳定了局势,但没有持续多久,6月份泰国财长辞职,不仅政策没有延续性,而且引发新一轮市场恐慌,导致泰铢汇率进一步下跌至 28:1.
泰国政府的美金外汇储备,在大规模的泰铢抛售中供不应求,1997年7月2日,泰国政府耗尽了全部外汇储备,不得不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施行浮动汇率制。泰铢一夜之间暴跌17%,索罗斯成功用少量美金偿还了在泰国银行的借贷,净赚数十亿美金离场。
随后泰国股市暴跌,股民账户的资金突然蒸发,企业经营困难,生活水平倒退数十年。
3.索罗斯为什么赌泰国政府一定会放弃固定汇率制?
索罗斯赌的就是泰国政府实行浮动汇率制后,泰铢会大幅贬值,因此他可以用少量美金偿还泰国银行的泰铢贷款,从中净赚大量美金。如果泰国政府坚持不放弃固定汇率制,会有什么后果?
首先,索罗斯沽空的是外汇期货,到结算日必须交割。由于泰国此前已经实行货币在国际市场上自由买卖的政策,而且远期外汇期货合约已经达成,此时无法进行外汇管制。如果泰国政府坚持固定汇率制,市场严重唱空泰铢,大量抛售泰铢,泰国政府就必然消耗外汇储备。
在实际操作中,汇率为市场买家和卖家对手双方认可的成交值。按照固定汇率制,泰铢的定价高于其实际价值,不被市场认可,则没有国际投资者愿意按照泰铢的定价,将手中的美金转让给泰国政府,所以泰国政府无法按照固定汇率价格,补充外汇储备。
如果不能补充足够的外汇储备,在外汇期货结算日之前,泰国政府耗尽了美金外汇储备,在结算日交不出美金,则欠下巨额外债,国家信用破产。国家信用破产,将在国债市场和外贸市场引发慌乱。
国债必须交还,否则将面临各种国际制裁。国债怎么偿还?坚持固定汇率制,无法用泰铢交换得到美金,那就只能通过产品出口交换美金。
但泰国当时的出口模式单一,依赖农产品和初级工业加工品,附加值低,想要通过生产经济偿还巨额国际外债,遥遥无期。而且在如今国际贸易的生态中,如果没有外汇储备,无法进口,泰国也很难完成国内的生产与恢复。所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本质原因,是泰国的生产力无法支撑其货币的价格。
因此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哪怕泰铢严重贬值,用泰铢来交换美金的方案,也比通过产品出口偿还外债要可行。
泰国可再生能源市场是什么情况
尽管油价和煤炭价格均处于低位,泰国电力市场从“以化石燃料为主”到“多元化零碳能源系统”的转型进程仍在继续。未来25年内,太阳能预计将凭借22.8GW的新增容量领跑泰国的电力领域转型。届时,光伏发电占泰国总装机容量中的比例将从今天的5%上升至29%。
未来的电力需求增长并不明显。未来25年内,泰国的总电力需求预计将迎来1.6%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并在2040年达到266TWh。我们预计,由于能源效率的提升以及国内经济向服务业转型,泰国的人均经济财富增长并不会大幅拉升当地的电力密度。
未来的能源发展将基于市场机制。泰国正在减少化石燃料补贴并建立一套市场机制,从而通过拍卖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根据这套功能性市场机制的到位时间,2017年后,泰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容量的增长,将主要受到各个开发商之间进行成本竞争的驱动。
光伏领跑,可再生能源占比不断提升。到2040年,化石燃料在泰国总发电容量中的比例将从2015年的72%下降至32%,而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则将从21%上升至55%。太阳能发电技术将凭借22.8GW的新增容量(相当于泰国发电容量缺口62.9GW中的36%),在泰国电力领域转型中处于领军地位。
对进口电力的依赖日益加重。泰国将越来越倚赖从周边邻国进口电力。到2040年,泰国将有70TWh(27%)的电力需求必须通过国外互联电网满足。
天然气发电容量将被继续挤压。到2040年,泰国国内总发电量的42%(87.6TWh)均将来自可再生能源,而这一比例在2015年仅为10%。到2040年,化石燃料占泰国总发电量的比例将从2015年的90%下降至54%。由于在成本竞赛中不敌可再生能源,到2040年,天然气容量在总发电量中的比例将从2015年的73%下降至33%。
原油和煤炭价格“走低”对可再生能源“走高”影响不大。尽管原油价格预计将长期保持在每桶90美元以下的低位(比过去更低),泰国天然气的度电成本不会发生太大变化。未来几十年内,虽然煤炭价格将有所下降,但由于煤电机组的运行时间也将不断减少,因此降价带来的效果并不明显,预计煤炭的度电成本反而将呈上升趋势。根据预测,未来光伏和风电容量的度电成本将大幅下降,并在21世纪20年代早期降至能够与天然气竞争,并在2025年后降至能够与煤电竞争的水平。
近一半能源领域投资均将流入光伏和风电项目。未来25年内,泰国电力领域将迎来价值800亿美元的投资。其中,48%均将流入光伏和风电项目,其余52%则将被化石燃料与其他清洁能源发电技术(比如水电、核电和生物质发电等)平分。
以下是我们统计到的几组数据:
未来25年内,泰国的累计装机容量将翻一倍,达到87GW。
化石燃料发电容量将增加大约15.5GW,但另有18.5GW容量退役,因此净增长将减少3GW。
到2040年,可再生能源仅将占到泰国国内总发电量的27%,其中光伏和陆上风电分别占16%和11%。
河北浩瀚农牧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13930149101
亚洲经济发达国家前十名是?
这是2007年亚洲国家GDP总量排名居前20位的国家。日本、中国、韩国、印度稳居亚洲前四名,是有实力影响亚洲经济的四大强国。
东亚有5个经济体进入亚洲20强。其中日本、中国、韩国霸占了前三名,台湾第五,香港第十,显示来东亚经济的雄厚实力。东亚国家无疑是亚洲经济发展的龙头。
东南亚有6个国家进入亚洲20强,依次是印尼、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和越南。从10年东南亚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之后,东盟国家的经济表现中规中矩,唯一的亮点是越南,近年来以年均8%的速度增长,成为东盟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
南亚次大陆有3个国家进入亚洲20强。印度排名亚洲第四,经济发展迅速,还有进一步提升排名的潜力。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分别拥有1.6亿和1.4亿人口,是世界第六和第七人口大国,但它们的经济总量只分别位居亚洲第14和18位。相对于亚洲其它部分,南亚国家间的人均GDP水平差距较小。
西亚有5个国家进入亚洲20强,包括中东五大产油国中的四个。其中沙特和伊朗分别位居第七和第八位。随着国际油价的上涨,西亚国家的经济总量仍会水涨船高。而资源极为贫乏的以色列排名西亚第三,算是一个奇迹。
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唯一一个进入亚洲20强的国家,丰富的油气资源,以及和俄罗斯的密切联系,使哈萨克斯坦将其它四个中亚国家远远甩在后面。
名次 国家 GDP总量(亿美元) 人均GDP(美元)
1 日本 52900 41480
2 中国 30100 2280
3 韩国 9920 20240
4 印度 9280 830
5 中国台湾 3980 17520
6 印度尼西亚 3960 1590
7 沙特阿拉伯 3690 14250
8 伊朗 2520 3560
9 泰国 2270 3420
10 中国香港 2050 29350
11 马来西亚 1620 5950
12 以色列 1500 20880
13 新加坡 1410 32030
14 巴基斯坦 1280 790
15 菲律宾 1260 1380
16 阿联酋 1220 45120
17 哈萨克斯坦 900 5830
18 孟加拉国 750 500
19 越南 670 790
20 科威特 650 25870
未来中国实体业,会怎么样?
我对中国实体经济及未来真的很看衰! 因为目前中国在科技创新, 产业升级, 经济结构改革方面虽然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但相比中国巨大的经济体量和人口规模来说还是显得微不足道, 何况这其中的一些改革也不过是聊以的噱头而已. 简单的来讲, 中国的实体经济已经出现了高端与中低端综合竞争力双头严重下滑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甚至都是无解的!
(一)中低端制造业----中国目前的生产要素成本已经非常高了.高到什么程度?
(1)以人工为例, 中国一个普通工人的月平均工资是越南, 菲律宾, 印尼等东南亚国家的3-4倍,即便比泰国和马来西亚,也毫无优势可言. 如果跟印度和孟加拉来比,这个差距可以扩大到5-6倍甚至更高.甚至有沿海大工厂的工人工资比新加坡, 中东等地的印巴外劳的收入还高.要知道这还没有把企业要承担的社保,医保等福利负担算进去.
(2)以原材料/零部件/配件/半成品为例, 中国的价格也要比国外高很多. 因为在中国买到的成品价格就比国外要高, 要知道成品也是由原材料,零部件等加工,组装而成的, 成品都比别人贵很多, 这些基本生产要素价格也会高很多,毕竟面粉不可能比面包贵. 即便是进料加工,来料加工等从国外买的东西,进入到中国后也没有成本优势。因为中国的进口关税,增值税, 消费税等就会把成本抬高,即便"三来一补"会有国家优惠, 但现在也不行了.
(3)以水/电/燃气等直接能源为例, 中国的电价是美国的3倍. 美国除开夏威夷的电价特别贵外(海岛地区没办法),其他州的电价都不贵,以德州为例,其电价折合人民币才2毛钱.而且人家好像也没有所谓的阶梯电价.用多少就是多少.中国的水价也比美国贵. 中国的气价是美国至少3倍以上. 对于很多行业来说,在工业生产中,水电燃气的消耗是大头, 这块的固定费用这么高, 你让人家办厂投资的怎么想? 比美国都贵这么多, 更别说比东南亚,印度,孟加拉了.
(4)以油价为例, 中国的油价是美国的2倍, 也比其他国家高. 更别说去比那些产油地区比如巴西,印尼等国了. 油价高, 物流成本也就高. 何况中国还有全世界少有的过路费,过桥费.交警还时不时地卡卡脖子,物流成本能不高么?
(5)以工业地皮为例, 目前中国同等级城市买一块工业用地的价格比美国同等级城市的工业区地价还要高,很多人肯定都不信, 但这却是事实! 不用想, 连中国同等级城市的房价都比美国高那么多, 工业地皮能不高? 比美国都高了,比东南亚就更别说了. 中国国内很多在柬埔寨, 缅甸, 印尼等地建工厂的老板都在感叹, 在那边拿地不仅容易而且价格真的低! 而且那边拿了地后, 即便厂子不搞了, 转让出去也有人接收, 因为现在越来越的中低端制造业都往东南亚搬迁, 根本不愁以后没人要.
(6)以税收优惠政策为例, 连美国现在为了鼓励制造业回流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而中国不仅取消了对外资的优惠政策, 对自己的企业不仅不减税, 相反还跟以前一样, 该交的交, 该罚的罚, 一个子都不能少, 有些地区由于税收不好,当地政府甚至要求企业预交次年的税收......简直不可理喻! 东南亚, 印-孟等地对外来制造业也有很多优惠政策, 其政策优惠幅度比美国更大.
(7)以人民币汇率为例, 从去年开始到现在日元已大幅度贬值2次, 据说今年跟美国签署TPP协议后,又准备大幅度贬值1次, 前2次已经使得很多中国对日出口企业苦不堪言, 这次再贬, 我估计那边的市场可以直接放弃算了. 本来日本就不怎么要中国的高端产品,人家有的是高技术. 现在中低端的没了价格优势, 还怎么做生意? 澳大利亚,巴西, 印度等国都进行过1次大幅度贬值. 欧元在今年初,直接从1:7.7贬到1:6.7, 如果此次日本再贬值,又会带动一波贬值跟风. 加上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第1季度, 俄罗斯卢布也一直贬值.现在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实行新的制裁,那卢布估计又要下滑了. 即便如此,人民币还是挺在那里。央行宁可每月花1000亿美元的子弹来抗,也不愿意汇率马上掉下去. 除了面子因素外,害怕国内外热钱快速逃跑从而刺破资产价格泡沫是最重要的因素. 但是即便国内楼市, 股市泡沫一起破灭,TG也会竭尽全力稳住汇率,想一下子从1:6贬值到1:7,1:8怕是不现实的. 而且你贬, 人家也贬, 汇率上还是没有优势.
--------------------综合以上7点分析, 中国实体制造业特别是中低端真的已经毫无优势可言. 中低端产业迁徙东南亚, 印度, 孟加拉不仅是大势所趋, 而且还是现实且不可逆的长期趋势. 而中国在南海的强势表现以及美国所倡导的TPP的达成, 只会加速这一进程! 用不了10年, 5年内大家就可以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这种变化, 到时候就不是鞋服上会印有MADE IN VIETNAM/INDIA/INDONESIA等的字样,可能象PPR管,工业氧气瓶,轴承,钢管,玩具,家具,纺织等会越来越多地出现东南亚,印度的品牌.现在在ALIBABA国际站上, 已经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印尼, 印度, 越南,泰国的企业购买供应商金牌会员帐号向中国推销产品. 真的是太讽刺了!
(二)高段制造业----即便与欧美日拼高端制造,中国似乎也没多大优势. 以美国为例, 与中国在上述7点的较量中,除了人力成本美国依然是中国的8倍左右外, 其他的都比中国便宜很多.最后两国在高技术产品领域的价格底线可能差不了多少. 前端时间所报道的泰国高铁项目让日本川崎重工以超低价格给拿下, 国内还有媒体说日本人做亏本生意抢订单. 俗不知最喜欢做亏本生意的就是TG了.看看TG在海外的投资,哪次不是以巨亏收场的? 日本人可没这么蠢. 人家的实际制造成本可能就有这么低. 人家只是不愿意卖低价, 象中国那样动不动就是价格战, 那才是贱得死!
即便中国与欧美日做的产品无论外观, 内在质量, 性能, 设计,售后服务都差不多,但别人有成熟的品牌优势和国际影响力.人家就算比中国贵一些, 中国也不一定争得过别人. 中国还是只能在传统的金砖国家市场搞搞. 象华为,联想,比亚迪, 吉利, 三一等国内巨头, 其整体销售收入还是靠了中国本土及其他发展中国家, 在欧美市场上虽然早已经渗透进去, 并站稳脚根但始终无法屹立于在最高端.除开欧美日民众爱国热情外,最根本还是在中国的产品确实没有所谓的创新技术, 最多跟跟风, 不被落下, 靠价格,广告,市场攻关去拼对手就不错了. 三星之流都是如此, 更别说中国的企业了.
何况随着3D打印机技术的逐渐进步, 工业机器人(工业自动化设备)快速普及, 和以碳化纤维,金属陶瓷为代表的新材料, 以及以页岩油气/光伏/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在未来几年的广泛应用, 美国的高端制造成本会大幅降低, 甚至在中低端制造业领域, 价格会比中国还低都有可能. 以工业机器人为例, 它确实能省下一笔巨量的劳动工资,加班费,社保,医保等福利补贴, 甚至还省掉了建宿舍楼,寝室装修,以及日常伙食供应的成本, 产量大,质量稳定,材料损耗率可以降到极低, 还没有罢工和内部管理的麻烦. 只要产品利润率较高, 走量大, 市场稳定, 做得好的2年左右就能收回初期机器人的固定投资成本,后面的年份全是纯赚. 你说咱们中国能比吗? 中国13亿人, 总要吃口饭的, 如果在中国机器人大规模普及的话, 所有的实体外资就该全部回流欧美了. 到时候剩下的人干嘛? 全部失业, 然后? 确实是个问题.
还比如造汽车, 等美国的T800,T1300碳化纤维大规模量产,成本下降后, 一辆汽车可以用到30%-50%的先进复合材料(欧洲台风战机机身材质已使用了48%的复合材料), 人家做的车体更轻(油耗降低),更坚固,更耐磨损,抗腐蚀,抗老化,但费用跟传统的铝合金,特种钢差不多, 你说中国的产品如何竞争? 话说中国的T800还是从美国那偷来的技术, 在江苏建的工厂. 如果美欧日对中国集体封锁, 那中国岂不跟世界潮流说BYE BYE ?
----------------------在上述7点中,人力成本已经不可能再往下降,即便经济危机中,人工成本由于市场调节自动下浮, 但人的期望已经高不可攀. 没有人希望自己未来过着一种没车没房没有尊严低工资的生活.即便再穷的农村子弟也是如此.而其他6点,想要降低费用几乎是不现实的. 这会影响到权贵的利益. 回想要求提网速, 降费用,看看到现在全部都实现了吗? 如果要TG减税,降低水/电/油/气价格, 不靠卖地过日子, 政府收入会锐减. 地方政府恐怕连工资都发不出来. TG对国家的控制会更弱, 权贵会更加反弹. 地方债务的漏洞将更加无从弥补.而要TG自我革新, 自我净化, 老王在5月邀请日本著名政治学者福山先生时已经说了,天下没有谁能自己给自己动手术的. 所以靠体制改革,进而带动经济改革,这一点还是别抱希望了.
----------------------最后补充说1点,其实大家谈得最多的就是TPP. 实际上除了TPP的阻碍外, 美欧间的TTIP更将使得未来中国将会有更多的企业被挡在美欧2个最高端, 最大的国际市场之外. 如果撕破脸皮, 都不按现行WTO准则行事, 美欧会按照TTIP协议,搞出更多技术性或非技术性的贸易门槛阻挡中国企业.加上东南亚, 印度的崛起, TTP的推波助澜, 美国不会需要中国的中低端产品, 但中国却需要欧美日, 东南亚, 印度的市场和欧美日的高技术. 而中国又有13亿人要就业, 要吃饭. 真的不敢想象未来中国会怎么办? 其实这已经是放在眼前的困境了.
先不说什么放水晚死, 不放水早死. 也不说中国手里目前抱着的股市-汇市-楼市-债市4颗炸弹谁先爆. 就目前这种趋势来看, 10年太长, 5年内就将对中国形成严重冲击! 而计划只会帮助这些潜在竞争国完善他们的基础设施与交通条件, 真的是养虎为患.
所以从目前事态的发展速度来看, 中国已经没有任何时间和空间去完成改革了.而且这种改革也不可能以牺牲很多人的就业为代价来完成. 毕竟中国有13亿人,没了中低端制造业, 大家都去搞高端么? 都去搞第1产业和第3产业么? 似乎也不现实啊!
但无论如何, 没有了实体经济这个强大根基的保障, 任何虚拟经济都支撑不起一个巨型国家的崛起, 甚至连生存都将成为一句空话! 我对中国的实体经济及未来真的悲观!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