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转基因大豆油行情分析-非转基因大豆油原油价格
1.转基因和非转基因大豆油可以检测区分吗
2.什么是植物调和油
3.大豆油分为四级是按什么标准分的?
4.大豆油等级划分哪级是最好的?
转基因和非转基因大豆油可以检测区分吗
转基因和非转基因大豆油是可以检测区分的,成分,作用,功能都不一样,当然是可以检测出来的。
这些有害成分被怀疑来自几个来源:
1、首先是基因转移到体内,影响人类基因。
2、是EPSPS合成酶进入体内过多,影响人体健康。
3、转基因植物可能具有人类不知道的功能。植物可以合成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这些物质可能随大豆油进入人体。
4、是过度使用草甘膦除草剂,可能会与大豆油一起进入人体,影响人体健康。
从健康的角度来看,问题在于转基因大豆油是否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食用油,我们知道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酸酯,以及转基因大豆转移基因的作用是使植物产生更多EPSPS酶,与植物油成分无关,所以大豆油的主题无关是否转基因植物生产,关键在于一些微量成份和影响人们的安全。
扩展资料:
转基因和非转基因大豆油的影响:
大豆油国家质量标准规定了大豆油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及规则、标签、包装、贮存和运输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压榨成品大豆油、浸出成品大豆油和大豆原油。大豆原油的质量指标仅适用于大豆原油的贸易。
如果被转移的基因可以影响人类基因,那么食物的常规基因也可以影响人类基因。对人类来说,这两种基因都是来自体外的外来基因。从人类生理学的角度来看,人只能吸收小分子。基因位于DNA上,DNA是一个大分子,可以在消化道分解成小的核苷酸。
EPSPS是蛋白质,也是大分子,消化后变成氨基酸,酶不再存在。有可能存在问题的基因还有其他一些没人知道的功能,但如果有的话就很小了。用传统方法培育的新品种更难预测,而不是转换成功能更好的单个基因片段。
转基因技术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人们期望的目标基因,经过人工分离、重组后,导入并整合到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改善生物原有的性状或赋予其新的优良性状。
除了转入新的外源基因外,还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对生物体基因的加工、敲除、屏蔽等方法改变生物体的遗传特性,获得人们希望得到的性状。这一技术的主要过程包括外源基因的克隆、表达载体构建、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遗传转化体的筛选、遗传稳定性分析和回交转育等。
转基因大豆指的是将某些物种所呈现出优秀性状的基因,转入可满足人类生存需求的动、植物、微生物基因组中, 以使物种表现出其自身缺乏的优秀性状。
在基因转入过程中,由于不可预见的基因突变,可能会转化为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的有毒蛋白质等诸多因素。所以涉及到转基因的安全问题 。世界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及经济合作组织表示转基因食品可能带来环境风险和健康风险,人工移植外来基因可能令生物产生 “ 非预期后果 ”。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什么是植物调和油
植物油是从植物种子、果肉及其它部分提取所得的脂肪脂,是由脂肪酸和甘油化合而成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植物食用油是我们每天必吃的重要食物,直接关系到我们的身体健康。时下,市面上食用油品类繁多,
一、关键指标
1、过氧化值。
食用植物油中的过氧化值增高,表明植物油的氧化程度增加,将导致油脂氧化劣质,产生大量人体有害的低分子醛酮物质,降低植物油的营养价值。《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规定过氧化值应小于0.25g/100g。
2、酸价。
酸价是食物植物油的一项重要卫生指标,食物植物油中酸价的增高,可导致油脂裂变,降低营养价值影响人体正常的消化功能,严重劣质的植物油将产生对人体有害物质。《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规定酸价应小于3mg/g。
3、浸出油溶剂残留。
采用浸出法工艺生产的食用植物油中含有微量的浸出油溶剂,主要是六碳为主的烷烃类物质,其中一些成分(如苯类等)对白血病有促发作用。浸出油溶剂残留是食用植物油的一项重要卫生指标,《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规定应小于50mg/kg,而一、二级大豆油要求不得检出。
4、加热试验。
加热试验是鉴别食用植物油精炼程度的一种简便方法。该项目不合格,表明植物油可能是原油(毛油),也可能是精炼程度不高,尚未达到卫生标准要求的植物油是不可食用不得处于市场。
二、营养成分、食用功效及禁忌
1、火麻油
火麻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还有卵磷脂、亚麻酸、铁矿物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经常吃它有润肠胃、滋阴补虚、助消化、明目保肝、去病益寿的功效,且对老人便秘、高血压和高胆固醇等疾病有特殊的疗效,是巴马百岁老人长期食用得以健康长寿的原因之一,当地群众称之为“长寿麻”或“长寿油”。
2、大豆油
大豆油是利用大豆种子经过溶剂浸出而获得,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油脂。未经提炼的大豆毛油不宜直接食用,目前最普遍的是精炼大豆油。其主要脂肪酸组成是:亚油酸,油酸,棕榈酸,亚麻酸等。
? 主要成分大豆油中含棕榈酸7%~10%,硬脂酸2%~5%,花生酸1%~3%,油酸22%~30%,亚油酸50%~60%,亚麻油酸5%~9%,另外,还含有多量的维生素E。
? 营养价值
1)、大豆油中丰富的亚油酸,有显著的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
2)、另外,大豆油的人体消化吸收率高达98%,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优良食用油。
? 健康提醒
1)、用大豆油炒菜并不能起到保护心脏的作用,炖煮菜用它更为合适;
2)、如果用大豆油炒菜,尽量别烧到10成熟冒烟;购买时请注意,凡是没有写着“不含转基因成分”的大豆油都是转基因产品。
3、菜籽油
菜籽油取自油菜籽,其脂肪酸的组成受气候、品种等影响响较大。传统菜籽油的芥酸含量较高,一般为20%-60%,此外还有芥子苷。曾引起营养学领域的极大争议。有研究发现,用占膳食能量5%的菜籽油(含芥酸45%)的食物喂养幼鼠,发现其心肌出现脂肪沉积和形成纤维组织。目前已经培育出不含芥酸或低芥酸的菜籽品种。从营养价值方面看,人体对菜籽油消化吸收率可高达99%,并且有利胆功能。在肝脏处于病理状态下,菜籽酮也能被人体正常代谢。不过菜籽油中缺少亚油酸等人体必需脂肪酸,且其中脂肪酸构成不平衡,所以营养价值比一般植物油低。另外,菜籽油中含有大量芥酸和芥子甙等物质,一般认为这些物质对人体的生长发育不利。如能在食用时与富含有亚油酸的优良食用油配合食用,其营养价值将得到提高。
主要成分
菜籽油中含花生酸0.4-1.0%,油酸14-19%,亚油酸12-24%,芥酸31-55%,亚麻酸1-10%。
? 保健功效
1)、清肝利胆。肝胆有毛病的人,比如得了脂肪肝、肝炎、胆结石或是胆囊炎,炒菜一定要选择放菜籽油。
2)、降血脂、瘦身。油菜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很强。血脂高、肥胖的人,吃菜籽油可以降脂减肥。 而且,菜籽油是最容易消化的一种油,它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率可以达到99%。有肝炎、胆囊炎的人,别的油不能多吃,吃菜籽油就没问题。
? 食疗作用
1)、菜籽油味甘、辛、性温;可润燥杀虫、散火丹、消肿毒,临床用于蛔虫性及食物性肠梗阻,效果较好。
2)、菜籽油有消炎作用:用生的菜籽油治烫伤一定疗效,因为它既能入血分,有凉血排毒的作用,又能入肺经,有促进皮肤生长的作用。所以,古人用它外敷调治风疹、湿疹和各种皮肤瘙痒症。
3)、菜籽油还可养眼:常吃可以预防老年性的眼病。菜籽油还能帮助眼睛抵抗强光的刺激,对预防小孩的弱视很有帮助。
? 营养价值
1)、人体对菜籽油的吸收率很高,可达99%。因此它所含的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能很好地被机体吸收,具有一定的软化血管、延缓衰老的功效;
2)、由于榨油的原料是植物的种实,一般会含有一定的种子磷脂,对血管、神经、大脑的发育十分重要;
3)、菜籽油的胆固醇很少或几乎不含,所以控制胆固醇摄入量的人可以放心食用;
4)、菜籽油是一种芥酸含量特别高的油,是否会引起心肌脂肪沉积和使心脏受损目前尚有争议,所以有冠心病、高血压的患者还是应当注意少吃。
健康提醒
一般人长期食用菜籽油没有什么危害,但是因为菜籽油味甘、辛、性温,有冠心病、高血压的患者应注意少吃。并且油脂有一定的保质期,放置时间太久的油不要食用,高温加热后的油也应避免反复使用。
?4、花生油花生油具有独特的花生气味和风味,一般含有较少的非甘油酯成分,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硬脂酸等。色浅质优,可直接用于制造起酥油,也是良好的煎炸油,在中国普遍食用。
主要成分
花生油含不饱和脂肪酸80%以上(其中含油酸41.2%,亚油酸37.6%)。另外还含有软脂酸、硬脂酸和花生酸等饱和脂肪酸19.9%
? 营养价值
从上述含量来看,花生油的脂肪酸构成是比较好的,易于人体消化吸收,并且花生油中所含有的脑磷脂、卵磷脂和胆碱也可以有效地改善记忆力,对宝宝的智力开发益处多多。
? 健康提醒
1)、花生容易污染黄曲霉毒素,所以一定要挑选优质花生油(优选压榨油);
2)、花生油风味特别好,耐热性也不错,更适合用来做一般炒菜,但不适合用来煎炸食物。
5、棉籽油
棉籽油是由皮棉加工出的副产品,其中只有精炼棉籽油才可以直接食用,其它的棉籽油不宜食用。其整籽含油17%左右,籽仁含油40%左右。棉籽油的主要脂肪酸组成为:棕榈酸、油酸、亚油酸。
6、玉米油
玉米油又称为玉米胚芽油、粟米油。玉米胚芽占全玉米粒的7%-14%,胚芽含油36%-47%。玉米油的脂肪酸组成中饱和脂肪酸占15%,不饱和脂肪酸占85%,在不饱和脂肪酸中主要是油酸和亚油酸。玉米油富含维生素E,热稳定性好。
?主要成分
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6%,其脂肪酸组成与大豆油类似,其优势主要在于维生素E的含量高于普通植物油,并含有一定量的抗氧化物质。
? 营养价值
1)、玉米油富含维生素A、D、E,易于儿童消化吸收;
2)、玉米油中的亚油酸,可对心脑血管患者起保健作用;
3)、它还含有一定量的抗氧化物质,对皮肤和抗衰老比较有益。
?健康提醒
1)、玉米油可以用于炒菜,也适合用于凉拌菜;
2)、不是非常耐热,适合用于制作加热时间较短,或者加热温度不到发烟点的烹调。
7、向日葵油
向日葵油又叫葵花籽油,盛产于前苏联、加拿大、美国等,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也有较大量生产。向日葵油富含维生素E,还含有绿原酸,其氧化稳定性很好。
主要成分
葵花子油中脂肪酸的构成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寒冷地区生产的葵花子油含油酸15%左右,亚油酸70%左右;温暖地区生产的葵花子油含油酸65%左右,亚油酸20%左右。
? 营养价值
它含有大量的亚油酸等人体所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促进人体细胞的再生和成长,保护皮肤健康,并能减少胆固醇在血液中的淤积。
健康提醒
1)、其抗氧化能力较高,耐热性比大豆油好;
2)、适合温度不高的炖炒,但不宜单独用于煎炸食品。
8、芝麻油(香油)
芝麻油是我国最古老的食用油之一,产量位居世界之首。芝麻油一般不作为烹调用,通常作为凉拌菜用油。主要含脂肪酸、亚油酸、花生酸。
主要成分
含油酸35.0%~49.4%,亚油酸37.7%~48.4%,花生酸0.4%~1.2%。
? 营养价值
经常食用芝麻油可调节毛细血管功能,增强组织对氧的吸收能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性腺发育,延缓衰老。
9、茶油
茶油是从野山茶果中提炼而成的一种植物油。因不含任何化肥,不受任何污染,所以成为国际粮农组织首推的卫生保健植物食用油。主要含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不含胆固醇、黄曲霉素、添加剂。
主要成分
其脂肪酸构成与橄榄油相似,其中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0%以上,单不饱和脂肪酸占80-83%,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
? 营养价值
1)、它比较接近人奶的自然脂肪,是较适合婴儿的优秀食品;
2)、其中的维生素E和抗氧化成分,有养颜护肤的美容效果;
3)、其合理的脂肪酸比例,有助于改善血脂模式和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因此被尊为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油脂。
? 健康提醒
1)、精炼茶油风味良好,耐储存,耐高温,适合作为炒菜油和煎炸油使用;
2)、它也可以替代橄榄油,用于化妆和护肤之用。
10、核桃油
核桃油是用核桃仁压榨而成的一种食用油,属于高级保健食用油,不适用于煎炒烹炸,因为其营养价值经高温会被破坏,只用于凉拌和调味。含脂肪酸、亚油酸等。
芥花籽油
芥花籽油属于保健食用油,含有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有效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
11、橄榄油
呈深绿色,富含维他命、矿物质、蛋白质、必需脂肪酸,尤其是 ALA (Alpha Linolenic Acid)。适合用来制作软膏、栓剂、浸泡油等。适用:风湿症状、护发,及化妆用品;能镇静、护发。对发炎、粉剌的皮肤有帮助。因有强烈的气味使得它对有强烈气味的精油较有用。在传统上,过去常用来制造减肥的油。
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及维生素E,可被皮肤吸收,滋润营养肤质,使皮肤光泽细腻而富有弹性,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肤新陈代谢,有助于减肥,减少皱纹,延缓衰老。
有优良的渗透性,含极高的维他命和矿物质,加速治疗皮肤损伤和湿疹,适合干性,老化的皮肤。橄榄油以榨取的方法获取油脂,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食用(指食用级的橄榄油)对心脏病有良好的功效,对阳光晒伤有缓和的功能。可用于减肥、老化及晒伤的处理。
橄榄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多种维生素,极易被皮肤吸收,清爽自然,绝无油腻感,是纯天然的美容佳品,被称为“可以吃的护肤品”,尤其在防止秋冬皮肤干燥、皮肤瘙痒,祛除眼角皱纹、光洁皮肤、光亮秀发方面,效果显著,是极佳的保养用品。橄榄油原产于地中海一代,被西方人誉为“液体黄金”、“植物油皇后”、“地中海甘露”等。是世界上唯一以自然状态的形式供人类食用的木本植物油,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生育醇、β-胡萝卜素,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消化系统功能、强身健体、皮肤美容、抗衰老等。
?主要成分
橄榄油所含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以及不饱和脂肪酸的总量达到80%以上。其中油酸占86%,亚油酸占1%~5%,花生酸占0.9%,人体消化吸收率可达到94%左右。
? 营养价值
橄榄油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食用油,能降血脂、降胆固醇、预防多种癌症,还有非常好的美容功效。
? 健康提醒
1)、橄榄油用来凉拌固然清香可口,用来炒菜、炖菜也完全没有问题;
2)、市面上进口橄榄油的掺假现象相当普遍,老百姓很难尝出来,所以购买时要仔细甄别,切不要贪便宜。
三、选购技巧
1、闻气味。应具有植物油固有的香味(如花生油、芝麻油、菜籽油等)、如有异味就可能是酸价、过氧化值超标的产品。
2、看外观。产品质量好、精炼程度高的食用植物油应澄清、透明,具有该品种特有的色泽,不含任何杂质。
3、看价格。选购时要比较不同企业的同类产品的价格。如花生油的价格普遍为100元/5L,个别产品卖60元,就要注意这个产品的名称、配料表,识别时否是同类似名称或掺入其他廉价植物油来误导消费者。
4、看标签。选购时应挑选大型或名牌企业的产品,标签中产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执行标准、生产日期、保质期、厂名、产品等级、是否转基因、储存条件等标注应齐全。特别要注意配料表,纯正的花生油、大豆油、芝麻油、橄榄油等植物油的配料表中应只有一种原料;调和油的配料表中有多种原料,要注意原料排列顺序,那种在前就证明那种油所占有的成分多。
5、学习简易识别方法。如鉴别花生油就可以用低温出差法。把冰箱冷藏室调至10℃左右,取适量的花生油放入10分钟左右,纯正的花生油有一半已经开始凝固,掺有大量大豆油的花生油只有底部微微一点凝固
大豆油分为四级是按什么标准分的?
一是根据《化工标准名词术语》的规定,对专业名词术语进行了规范,统一定义和表述。二是采取了条文强制的形式,限定了食用油中的酸值、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等指标;限定了食用油质量的基础等级指标;增加了保护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条款。三是重新明确产品分类的等级,根据产品的用途、加工工艺和质量要求的不同,将油脂产品分为原油和成品油,成品油又分为压榨成品油和浸出成品油。压榨、浸出成品大豆油分一级、二级、三级、四级4个质量等级;四是对部分指标,即特征指标,质量指标,卫生指标,其他(掺伪试验)进行了调整。“特征指标”中的项目和指标值的设定,等同采用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标准,这样既有利于与国际标准接轨,也可为植物油掺伪试验提供参考;“质量指标”中原油共设6个项目,包括:气味、滋味,水分及挥发物,不溶性杂质,酸值,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压榨、浸出成品大豆油共设12个项目,包括:色泽,气味、滋味,透明度,水分及挥发物,不溶性杂质,酸值,过氧化值,加热试验,含皂量,烟点,冷冻试验和溶剂残留量。
《大豆油》2003标准
《大豆油》2003标准
gB 1535-2003 大豆油
GB 1535-2003 代替 GB 1535-1986 2003-11-11发布 2004-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豆油的术语和定义 、分类、 质量要求 、 检验方法及规则、 标签、 包装 、 贮存和运输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压榨成品大豆油、浸出成品大豆油和大豆原油。
大豆原油的质量指标仅适用于大豆原油的贸易。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2716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
GB 2760 食品添家剂使用卫生标准
GB/T 5009.37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 5524 植物油脂检验 扦样、分样法
GB/T 5525-1985植物油脂检验 透明度、色泽、气味、滋味鉴定法
GB/T 5526 植物油脂检验 比重测定法
GB/T 5527 植物油脂检验 折光指数测定法
GB/T 5528 植物油脂水分及挥发物含量测定法
GB/T 5529 植物油脂检验 杂质测定法
GB/T 5530 动植物油脂 酸价和酸度测定(B/T 5530-1998,eqv ISO 660:1983)
GB/T 5531 植物油脂检验 加热试验
GB/T 5532 植物油碘价测定 (GB/T 5532-1995,eqv ISO 3657:1977)
GB/T 5533 植物油脂检验 含皂量测定法
GB/T 5534 动植物油脂皂化值的测定 (GB/T 5534-1995,eqv ISO 3961:1989)
GB/T 5535 植物油脂检验 不皂化物测定
GB/T 5538 油脂过氧化值测定 (GB/T 5538-1995,eqvISO 3960:1977)
GB/T 5539 植物油脂检验 油脂定性检验
GB7718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GB/T 17374 食用植物油销售包装
GB/T 17376 动植物油脂 脂肪酸甲醇制备(GB/T17376-1998, eqvISO 5509:1978)
GB/T 17377 动植物油脂 脂肪酸甲醇的气相色谱分析(GB/T 17377-1998,eqvISO 5508:1990)
GB/T 17756-1999 色拉油通用技术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应于本标准.
3.1 压榨大豆油 pressing soya bean oil
大豆经直接压榨制取的油.
3.2 浸出大豆油 solvent extraction soya bean oil
大豆经浸出工艺制取的油.
3.3 转基因大豆油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 soya bean oil
用转基因大豆制取的油.
3.4大豆原油 crude soya bean oil
未经任何处理的不能直接供人类食用的大豆油
3.5 成品大豆油 finished product of soya bean oil
经处理符合本标准成品油质量指标和卫生要求的直接供人类食用的大豆油
3.6 折光指数 refractive index
光线从空气中射入油脂时,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值.
3.7 相对密度 specific gravity
20℃植物油的质量与同体积20℃蒸馏水的质量比值。
3.8 碘值 iodine value
在规定条件下与100g油脂发生加成反应所需的碘的克数。
3.9 皂化值 saponification value
皂化1g油脂所需的氢氧化钾毫克数。
3.10 不皂化物 unsaponifiable matter
油脂中不与碱起作用、溶于醚、不溶于水的物质,包括甾醇、脂溶性维生素和色素等。
3.11 脂肪酸 fatty acid
脂肪族一元羧酸的总称,通式为R-COOH。
3.12 色泽 colour
油脂本身带有的颜色。主要来自于油料中的油溶性色素。
3.13 透明度 transparency
油脂可透过光线的程度。
3.14 水分及挥发物 moisture and volatile matter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油脂中所含的微量水分和挥发物。
3.15 不溶性杂质 insoluble impurity
油脂中不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的物质。
3.16 酸值 acid value
中和1g 油脂中所含游离脂肪酸需要的氢氧化钾毫克数。
3.17 过氧化值 peroxide value
1kg油脂中过氧化物的毫摩尔数。
3.18 溶剂残留量 residual solvent content in oil
1kg 油脂中残留的溶剂毫克数。
3.19 加热试验 heating test
油样加热至280℃时,观察有无析出物和油色变化情况。
3.20 冷冻试验 refrigeration test
油样置于0℃恒温条件下保持一定的时间,观察其澄清度。
3.21 含皂量 saponified matter content
经过碱炼后的油脂中皂化物的含量(以油酸纳计)
3.22 烟点 smoking point
油样加热至开始连续发蓝烟时的温度。
4 分类
大豆油分为大豆原油和压榨成品大豆油、浸出成品大豆油三类。
5 质量要求
5.1 特征指标
折光指数n40 :1.466-1.470
相对密度d2020:0.919-0.925
碘值(I)/(g/100g):124-139
皂化值(KOH)/(mg/g):189-195
不皂化物/(g/kg):≤15
脂肪酸组成/(%):
十四碳以下脂肪酸 ND-0.1
豆蔻酸 C14:0 ND-0.2
棕榈酸 C16:0 8.0-13.5
棕榈-烯酸 C16:1 ND-0.2
十七烷酸 C17:0 ND-0.1
十七碳一烯酸 C17:1 ND-0.1
硬脂酸 C18:0 2.5-5.4
油酸 C18:1 17.7-28.0
亚油酸 C18:2 49.8-59
亚麻酸 C18:3 5.0-11.0
花生酸 C20:0 0.1-0.6
花生一烯酸 C20:1 ND-0.5
花生二烯酸 C20:2 ND-0.1
山嵛酸 C20:0 ND-0.7
芥酸 C20:1 ND-0.3
木焦油酸 C24:0 ND-0.5
注1:上列指标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CODEXSTAN 210-1999《制定的植物油法典标准》的指标一致。
注2:ND表示未检出,定义为0.05%。
5.2 质量等级指标
5.2.1 大豆原油质量指标见表1。(见后)
附:表1 大豆原油质量指
项目质量指标
气味、滋味具有大豆原油固有的气味和滋味、无异味
水分及挥发物/(%) ≤0.20
不溶性杂质/(%) ≤020
酸值(KOH)/(mg/g)≤4.0
过氧化值/(mmol/kg) ≤7.5
溶剂残留量/(mg/kg)≤100
注:黑体部分指标强制
5.2.2 压榨成品大豆油、浸出成品大豆油质量指标见表2。(见后)
5.3 卫生指标
按GB 2716、GB 2760 和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5.4 其他
大豆油不得掺有食用油和非食用油:不得添加任何香精和香料。
6 检验方法
6.1 透明度、气味、滋味检验:按GB/T 5525-1985中的第1章、第3章执行。
6.2 色泽检验:按GB/T 5525-1985中的第2章执行。
6.3 相对密度检验:按GB/T 5526执行。
6.4 折光指数检验:按GB/T 5527执行。
6.5 水分及挥发物检验:按GB/T 5528执行。
6.6 不溶性杂质检验:按GB/T 5529执行。
6.7 酸值检验:按GB/T 5530执行。
6.8 加热试验:按GB/T 5531执行。
6.9 碘值检验:按GB/T 5532执行。
6.10 含皂量检验:按GB/T 5533执行。
6.11 皂化值检验:按GB/T 5534执行。
6.12 不皂化物检验:按GB/T 5535执行。
6.13 过氧化值检验:按GB/T 5538执行。
6.14 冷冻试验:按GB/T 17756-1999 附录A执行。
6.15 烟点检验: 按GB/T 17756-1999 附录B执行。
6.16 溶剂残留量检验: 按GB/T 5009.37执行。
6.17 油脂定性试验:按GB/T 5539执行。以油脂定性试验和大豆油特征指标(5.1)作为综合判定依据。
6.18 脂肪酸组成检验:按GB/T 17376-17377执行。
6.19 卫生指标检验:按GB/T 5009.37执行。
7 检验规则
7.1 抽样
大豆油抽样方法按照GB/T 5524的要求执行。
7.2 出厂检验
7.2.1 应逐批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
7.2.2 按本标准5.2的规定检验。
7.3 型式检验
7.3.1 当原料、设备、工艺有较大变化或质量监督部门提出要求时,均应进行型式检验。
7.3.2 按本标准第5章的规定检验。
7.4 判定规则
7.4.1 产品未标注质量等级时,按不合格判定。
7.4.2 产品的各等级指标中有一项不合格时,即判定为不合格产品。
8 标签
除了符合GB7718 的规定及要求之外,还有以下专门条款:
8.1 产品名称
8.1.1 凡标识“大豆油”的产品均应符合本标准。
8.1.2 转基因大豆油要按国家有关规定标识。
8.1.3 压榨成品大豆油、浸出成品大豆油要在产品标签中分别标识“压榨”、“浸出”字样。
8.2 原产国
应注明产品原料的生产国名。
9 包装、贮存和运输
9.1 包装
应符合GB/T 17374 及国家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9.2 贮存
应贮存于阴凉、干燥及避光处。不得与有害、有毒物品一同存放。
9.3 运输
运输中应注意安全,防止日晒、雨淋、渗漏、污染和标签脱落。散装运输要有专车,保持车辆清洁、卫生。
(本标准5.2中的表1、表2的部分指标、5.4和第7章、第8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大豆油等级划分哪级是最好的?
大豆油分四个等级,从一到四,一级最好,四级最差。
大豆油取自大豆种子,大豆油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油脂。大豆油的种类很多,按加工方式可分为压榨大豆油、浸出大豆油。
按大豆的种类可分为大豆原油,转基因大豆油。从营养价值看,大豆油中含棕榈酸7-10%,硬脂酸2-5%,花生酸1-3%,油酸22-30%,亚油酸50-60,亚麻油酸5-9%。
微溶于乙醇,能以一定比例溶解与丙酮、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
国家标准GB1535—2003《大豆油》将大豆油按质量分为四级。消费者选购大豆油时,可以从标签上了解大豆油的种类(压榨或浸出)、质量等级等。
用转基因大豆制取的油,在其标签上标有“转基因大豆油”或“加工原料为转基因大豆”字样。
2004年我国开始执行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销售的各类大豆油均应有QS标志。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