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油价今日24时下调_甘肃油价预测时间
1.成吉思汗青海甘肃环线游记
2.油气地质学就业
3.中国发现了50亿吨石油,被称为第二个“大庆”,是哪里?
成吉思汗青海甘肃环线游记
因为受到广大网友的支持鼓励,我决定把近些年来走过的看过的美景都拿出来分享。
2020年盛夏,全国大部分地区高温天气持续,在这个季节里风景最美,气候最适宜的首选祖国的大西北地区,目前新疆疫情呈现高风险状况(2020年),严控外地人前往。只有青海甘肃最适宜盛夏出游。
7月25日开着爱车带着老婆出发,第一站是甘肃岷县,一路上下着小雨,气温凉爽,一路无话,安全到达岷县万国大酒店。单日行驶641公里。岷县万国大酒店停着好多陕西摩托车,摩友们自驾游嗨得很哦,想当年成吉思汗也是骑着马嗨得很的。
26日目的地是门源县油菜花景区,门源油菜花是很有名的一处网红打卡地,是国内面积最大的油菜花基地,拥有几十万亩的面积,沿着省道一路上漫山遍野的金**的油菜花非常漂亮,非常壮观,路边有很多处当地牧民圈起来收费的花园,要想进入花园照相就交费,站在路边不用交费也能照相,只是没有身处花丛的感受。从甘肃岷县到青海门源县606公里,加满油,居然余油还能跑440公里,百公里油耗6.5升,还剩半箱油,这个老家伙要成妖怪了。按现在的油价,每公里才0.39元。
第二站是张掖丹霞地貌景区,丹霞景区地处张掖市临泽县丹霞镇,观赏丹霞最美的时段是早上日出和晚上日落时分,这时阳光斜晒在景区的山上,呈现出五彩斑斓的颜色,真是上帝打翻的颜料板啊。丹霞景区的入园出园和游览线路及方式非常规范,门票费包含景区区间车费,费用是73元一个人,这个比起国内有的景区动辄300多元的门票费可真是良心价啊。
第三站是大柴旦翡翠湖,相比茶卡盐湖的名声,大柴旦翡翠湖名气不大,但是翡翠湖的优势在于景区面积大得多,盐湖也多得多,不存在游客拥挤照相的尴尬,而且翡翠湖还没有被大范围开发,不收取任何费用,还有一个好处是自驾车可以开到湖边,将爱车跟盐湖合影别提多美了,但是目前正在修建景区大门,估计很快就会收费,并且还能不能将车开到湖边也不好说,毕竟收费了就会规范管理了。当天是阴天,如果是晴天阳光灿烂的话景色会更美,只是烈日当空会非常晒,要做好防晒准备。
第四站是大名鼎鼎的青海湖,这个景区早已经闻名遐迩,我们却是第一次前往,青海湖非常之大,是国内最著名的咸水湖,是大西北风光的代名词,沿湖国道长度达到上百公里,在青海湖靠近西宁方向的南岸紧靠湖边是大片大片的油菜花和薰衣草花园,蓝天白云下,金黄的油菜花,紫色的薰衣草映衬着深蓝色的湖水,让人心旷神怡,能看到这样的美景,开了几千公里车的疲惫一扫而光,景区游客非常多,很多警察维持着秩序,每当大家最休闲的时候就是我们的警察同志们最辛苦的时候,好在沿湖边风景区很大,不会出现拥挤。在这里可以交费进花园照相,也可以不交费在路边上照相,很多人在放飞无人机,在这里有很多牧民招揽游客骑马,从公路边到湖边看起来很近,走路单边需要20多分钟,骑马也是一种美好的体验。
这次自驾游我还遇到一件值得纪念的事情,在从张掖到敦煌的高速上居然遇到沙尘暴天气,因为第一次遇到沙尘暴,所以不好评论有多厉害的标准,在沙尘最大的时候路上能见度只有30米左右,风力约有8-9级,本地车都减速慢行了,我刚开始也降低车速,后来感觉车身很稳,没有受到影响,于是将速度保持在110公里左右,能在大风沙中高速行驶,这得益于我的德系SUV底盘稳重,车身流线性好,风阻系数不高,让我有信心在大风沙中高速行驶。至此我已经经历了暴雨,暴雪,狂风,冰雹,冰天雪地的行驶历程,这次有了沙尘暴天气的行车经历,我的各种天气,各种路况的行车经历算是圆满了,该打道回府了,8天7晚4300多公里的单车双人单人驾驶大西北自驾游顺利结束。8天7晚共计费用支出:
吃饭:829元,平均每天118元。
住宿:1523元,平均每天218元。
油费:1864.35元,每公里0.43元。
过路费:1392.74元,每公里0.32元。
门票:145元。
杂费:65元。
合计:5819.09元。人均2909元。日均647元。日人均:323元。
油气地质学就业
为什么非要走非常规油气呢,现在常规油气处境很难,非常规油气处境更难,非常规院现在常规非常规的项目都做,而且在某些学校由于和常规的争项目被打压的很惨,非常规比较适合在油价高的时候投入更多的财力和人力研究,但是现在油价高不起来,我学非常规的师姐去了你敢信。
你如果真的要考石油类专业的话,不妨试试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当然非要走非常规的话北京的宋岩老师和姜振学老师都是好老师,要报就报这俩老师吧石油地质学是研究石油和天然气在地壳中生成、运移和聚集规律的学科,是石油和天然气地质学的简称。
石油是流体,与固体矿产相比,有其独特的生成和聚集规律。石油聚集的地方并不是生成的地方,石油在生成后,必须通过运移才能聚集在有利的圈闭中。大量的勘探和开采实践,积累了很多有关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规律的知识,逐渐形成这门学科。
在美国和日本等国,石油地质学的内涵更广,除研究石油和天然气成因、油气藏的形成和油气在地壳中的分布规律,以及从生成、运移到富集成为油气藏的基本原理外,还包括油气田地质学、调查和勘探油气的各种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化学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油气田开发的地质学原理和工艺技术等内容。
18世纪中期,人们就曾经在油气苗位置上或其附近凿井,发现在一些背斜脊部有油渗出。背斜理论是加拿大地质学家亨特于1861年提出的。背斜理论一直为地质学家所遵循,指导着勘探的决策。特别是1920年地震反射法成功地应用于地下构造的制图,更加强了应用背斜理论寻找石油的信心。
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发现了巨大的东得克萨斯地层油藏之后,地质学家认识到不能简单地只靠背斜理论找油。为寻找新油田,除了应用构造制图外,还必须广泛地采用地层学方法。因此,在石油地质理论中引入了礁、不整合、逆倾斜的尖灭、岩相制图、枢纽线、三角、洲沉积等与地层圈闭有关的概念。
在19世纪初期,地质学家根据野外观察认为,石油起源于沥青质页岩,并被运移到砂岩中。在无机成因说;与有机成因说的长期激烈争论中,有机说者提供了很多重要证据,并且不断地对一些论点加以修正、补充和完善。1943年,怀特莫尔等根据从海藻中分离出含有19~34碳原子的一系列烃类的事实,指出海洋有机体一年所提供的6000万桶烃类,就足够形成在沉积岩中发现的总烃量。
1952年,史密斯通过对现代海洋沉积物中烃的研究,进一步完善了这种生油理论。他指出近代海洋沉积物中存在游离烃类,并在成岩早期阶段随着深度加大,烃含量急剧增加,非烃化合物含量显著减少。1963年,埃布尔森提出,石油是沉积物的干酪根在成岩过程的晚期经过热解生成的。干酪根成油说已成为石油生成的现代最重要的理论。
马格拉除了强调压实作用为初次运移的主要动力外,还提供了粘上脱水异常压力和石油运移等方面的资料。此外,斯纳尔斯基指出,微裂缝对石油从不渗透油源岩中排出有重要的作用。蒂索、佩列特和赫德伯格等还认为,由于液态或气态烃类数量不断增加,生油层内压力增加,直到压力增至大于岩石强度时,则岩石产生微裂缝,烃类气体排出,随着地层内压力逐渐降低,使微裂缝闭合。随着烃类的不断增加,地层内压力加大,岩石又产生微裂缝,又有烃类排出,如此循环往复,就使烃类断断续续地排出。
1975年,蒂索等企图根据石油生成和运移的新理论采用盆地分析方法,确定盆地的石油远景和最有利的石油聚集带。70年代以来,许多石油地质学家和地球化学家,根据盆地类型、沉降史、沉积史、干酪根类型及其成熟度,建立石油生成模型,以便在空间和时间上定量地确定每一层油源岩的生烃潜力。
1975年蒂索等首次介绍了石油生成与地质时间呈函数关系的模型,即石油生成模型。1983年,迪朗还基于达西定律和相对渗透率概念,描述了二维二相单元数学运移模型。该模型提供了埋藏过程中沉积物孔隙的石油饱和度史和流体压力史,指出了石油运移的时间及油藏形成的可能部位。尽管这些研究工作还不成熟,但石油地质学家们的努力,使得石油地质理论已开始定量化和模式化。
石油地质学主要研究石油及其伴生物天然气、固体沥青的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分类;石油成因与生油岩标志;储集层、盖层及生储盖组合;油气运移,包括油气初次运移和油气二次运移;圈闭和油气藏类型;油气藏的形成和保存条件。
油气藏的形成过程就是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油气从分散到集中的转化过程。能否有丰富的油气聚集,并且被保存下来,主要取决于是否具备生油层、储集层、盖层、运移、圈闭和保存6项条件。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条件是充足的油气来源和有效的圈闭。
石油地质学与流体力学、有机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构造地质学、沉积岩石学和岩相古地理学等有密切的关系。例如,这些学科的发展,以及色谱、色谱-质谱、红外光谱、电子显微镜和同位素分析等技术的广泛采用,为解决石油成因问题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一些重要的油气藏与河道砂、三角洲砂、沉积砂和礁密切相关。而这些类型的砂体和礁的分布受沉积体系的控制,因此,只有通过研究沉积岩石学和岩相古地理才能确定储集岩分布的有利地带。
石油地质学与构造地质学关系十分密切。油气的运移和聚集受盆地区域构造和局部构造条件的控制,要想成功地找到与背斜构造、断裂构造,以及不整合面有关的油气田和油气聚集带,就必须深入掌握有关构造地质学的知识。 石油地质学新进展 石油地质学是随着人类的油气勘探活动而诞生的一门应用科学,它既是人类对于勘探中对油气形成与分布规律认识的总结,又是指导人类油气勘探活动的理论武器。在全世界范围内,经过近100年的勘探活动,未经勘探的处女地所剩无几,容易寻找的油气田大多被发现。对能源不断增长的需求,以及勘探难度的越来越大,是摆在全世界石油勘探者面前的一大矛盾。世界石油勘探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向新的深度(深层勘探)、新的领域(天然气、非常规气、非构造油气藏)进军是当今油气勘探的总趋势。这种形势下,都迫使我们发展新的石油地质及油气勘探理论、油气勘探技术,广泛吸收相关学科的新成果,以适应现代油气勘探形势的需要与发展。纵观近20余年来,石油地质学及油气勘探取得的进展,相关边缘学科(从大的概念上讲亦属于石油地质的范畴)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石油地质学的发展,提高油气勘探的效率。
中国发现了50亿吨石油,被称为第二个“大庆”,是哪里?
引子
《左传》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由此可见,“中华”这个词汇表达了祖辈对我们美好的希望与信心,表明了中华儿女自古以来传承的美好品质。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我们中华民族的儿女赖以生存的是这片物产丰饶的土地。她慷慨地馈赠给我们一切需要的物资,让我们能够顺利地一代又一代地繁衍生息。
《经济学解说》将资源定义为人类生产生活的消耗品。其中的自然资源就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不可多得的宝物。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中必不可少的有很多,其中煤、石油、矿等是最珍贵的不不再生资源。
提起石油,相信第一个浮现在大家脑海中的油田就是大庆油田。大庆油田曾经是中国人最骄傲的石油发现,供给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发展所需的能源。不过更加令我们自豪地发现已经出现了,中国强势崛起的城市!发现了50亿吨石油,被称为第二个“大庆”!那就是庆阳油田。
庆阳,被誉为中国最有潜力的油气城市,那里拥有五十亿吨的油气资源。不同于甘肃地区的其他城市,庆阳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一个极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那就是鄂尔多斯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和渭北隆起交界地带这个特殊的地域为庆阳提供了丰富额矿产资源。这里的资源储存量十分罕见,可以说随处都是点石成金。二零一六年时的中国,人们生产生活所需要的四分之一的天然气和五分之一的石油都来自于这个地方。
根据资料显示,庆阳地区的石油与天然气的总存储量为四十八亿吨,占了鄂尔多斯盆地地区总储存量的百分之四十一,特别是探明石油地质总量为十二亿吨。更加值得我们骄傲与自豪的是,根据我国国土资源部发布的最新消息来看,如今庆阳地区又增加了两个新的亿吨级别的油田,那就是环江油田和南梁油田。此外,除了石油资源,安庆在天然气资源和煤炭资源方面也是十分丰富的,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供给支柱。不过相比于石油资源的存储量,这两种资源的数额就有点相形见绌了。
众所周知,迪拜是中东地区最富足的城市,这里不仅汇聚了世界上最顶尖的奢侈品与收藏品,还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星级酒店、购物广场和最高的摩天大楼。有的人打趣说:去迪拜即使是捡垃圾也可以一夜暴富,就连报废的车都至少是法拉利。更有不少人相信迪拜遍地都是金子,为了可以发财毫不犹豫地去往迪拜迪拜,就是有钱的象征,就是奢侈的代表,迪拜之所以在大家印象里这么有钱,最主要的原因也是那里的石油资源十分丰富,世界各国,特别是欧洲国家都曾极度依赖迪拜供给的石油。
按照如今这个情况,中国人的心中燃起了非常热烈的希望,是不是我们马上就要变成第二个迪拜了?其实不然。不少专家甚至网友都纷纷表示:拥有资源不代表拥有金钱。即使有再多的石油,但身为亚洲大国,中国的石油消耗量非常庞大,再多的资源也仅仅是足够我们国家自己使用,根本不可能有富裕的资源进行出口贸易。
的确,从马路上熙熙攘攘的车流和每到高峰期的堵车我们就能轻易判断出:中国社会对于石油的需要量是多么庞大。马路上的每一辆汽车的运行都需要石油的补充,而现在家家户户几乎都拥有自己的车子,甚至不止一辆。这种生活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车子成为了每个家庭的必需品。而且根据预测,这种趋势并不会减缓,马路上行驶的汽车依旧会越来越多。
更有网友对于这件事情做出了非常“犀利”的回答,那就是:中国的石油资源再多,中国的油价也绝不可能下降!的确,即使发现了再大的油田,即使石油的储存量再大,油价下跌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这是因为石油是珍贵的不可再生能源,是真真正正用一点少一点的资源。
结语
其实,不可再生资源也并不是完全的不可再生,它指的是在被人类消耗后,这样的资源需要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才可以再生,因此,对于人类发展来说,他们几乎是不可再生了。对于这样的资源,身为地球的一份子我们一定要尽全力珍惜保护,合理利用,不能造成一点浪费。因为每失去一点这样的资源,可能都会对人类社会发展造成非常巨大的影响,影响人类接下来的生产生活。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