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油价涨、粮价涨,猪价开始跟涨,发生了啥?

2.油价突变,即将下跌?粮补、粮价即将上涨?新方案已发布!

3.粮食价格上涨的原因

4.当代国际贸易出现了哪些新现象

油价涨、粮价涨,猪价开始跟涨,发生了啥?

国际油价粮价皆创新高_国际油价粮价皆创新高的原因

对于有车一族,感受最深的就是油价又涨了。

不少地区95号汽油已经进入到了“9元时代”,近期国际油价3连涨,布油超过115美元/桶了。

受原油价格大幅上涨提振,CBOT大豆期货强劲上涨,国内大豆在运费和收购成本增加的情况下,豆粕现货价格也是持续走高,部分地区豆粕价格已涨破5300元/吨。

生猪市场也不甘落后,市场看涨情绪转浓,猪价迎来全面上涨行情。

1、各地行情分析:

今日全国猪价呈现南北齐涨态势,屠企提价收猪明显增多。

分地区看:

北方地区继续上涨。

黑龙江外三元生猪涨0.1元/斤,主流价5.3-6.0元/斤;吉林稳,主流价5.5-6.0元/斤;辽宁涨0.1元/斤,主流价5.6-6.0元/斤。

新冠疫情导致部分地区交通不畅,影响白条和生猪调运,屠企低价收猪难度仍存,提价收猪现象增多。

南方猪价涨幅扩大。

广东外三元生猪涨0.1元/斤,主流价6.0-6.5元/斤;广西涨0.1元/斤,主流价5.8-6.3元/斤;海南稳,主流价8.0-8.5元/斤。

受北方猪价上涨提振,本地养殖场户看涨情绪升温,规模场提价出栏明显。

2、生猪期货进展:

3月22日生猪期货主力合约开盘价13200元/吨,收盘价12935元/吨。

结算价13015元/吨,涨幅收窄至0.15%

3、生猪后市观点

根据农业农村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268.2万头。

目前看存栏量仍比正常保有量高4%。

近两日生猪期货主力合约反弹主要是因为新华疫情影响生猪调运,屠企收猪困难,加之部分空头离场。

按照之前的产能数据来看,5月份之前出栏量仍保持惯性增长,而消费端受多地散发疫情影响,猪肉需求疲软,行情宝预计近期行情在上涨过后仍有走低风险。

下半年因饲料价格上涨,猪价走低,消费好转等多个因素影响,猪价或再度走高,2209合约在16000元/吨仍有支撑。

丨来源:智农通行情宝丨原创作者:李海燕

丨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文章所包含的分析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广告宣传,在任何情况下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生产、经营、销售、交易、投资建议。

本公司对文章所引用的他人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任何人根据本文信息或意见做出的任何实际生产、投资等决策或其他任何行为所产生的风险、损失和责任均应自行承担,与本公司无关。

油价突变,即将下跌?粮补、粮价即将上涨?新方案已发布!

站在农民角度,收藏三农!大家好,我是三农老道!时光荏苒,一转眼2023年已经来到2月下旬。

随着3月份的日益临近,当前正值春耕备耕的关键阶段。

对于我们所有的种地农民来说,大家也非常关心在今年国家针对粮补粮价制定的系列政策。

而且随着3月份的日益临近,新一轮成品油价格调整也将逐步启动。

在春耕阶段,国内汽柴油价格会迎来哪些变化?一路上涨的油价是否会迎来下跌?今天老道就为大家收藏一下油价调整粮补粮价的相关消息。

根据国家正式颁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来看,在今年粮补粮价将迎来一系列的重要利好,具体情况咱们一起来说一说。

随着3月份的日益临近,根据国家发改委制定的汽车价格调整办法来看,预计在3月3日24时,新一轮的成品油价格调整也将正式启动。

对于我们农民来说,在今年已经完成的四轮次成品油价格调整当中,有两轮次的油价是处于上调阶段,有一轮次油价迎来下跌,一轮次油价处于搁浅状态。

那么在3月3日启动的新一轮油价调整中,成品油价格是涨是跌关系着每一个种地农民的切身利益。

毕竟3月份开始之后,全国大多数地区也将正式展开春耕,大规模的机械作业势必会进一步加剧农民在油品方面的消费需求。

根据目前全球油价趋势来看,美国原油、伦敦布伦特原油价格已经开始呈现了同步回落的利好变化。

比如目前美国原油价格已经迎来了下跌,虽然跌幅不大,但现在也已经迎来了连续波动,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在近期也呈现了不断回落的趋势,跌幅率维持在1.211%。

综合当前的汽柴油价格调整趋势来看,在3月3日启动的新一轮油价调整当中,国内成品油价格迎来下跌也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在最近一段时间,俄罗斯原油出口量已经迎来了大幅增长。

随着俄罗斯原油出口量的持续增长,也将进一步改善国际原油市场的供需关系。

在原油供应量的增长冲击之下,相信国际原油价格还有进一步回落的空间。

老道认为在3月3日启动的新一轮次油价调整当中,92号95号汽油、零号柴油相关限价迎来下跌绝对不成问题。

接下来咱们重点收藏一下在3月份开始之后国家针对粮补、粮价制定的相关政策。

根据中央一号文件的相关规定来看,国家针对粮食产业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粮食补贴、主粮行情在今年也会得到更强力的政策保障。

有三个好消息希望广大的农民兄弟有所了解!好消息1:在今年国家针对粮食产业做出了明确要求,要进一步的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和地方抓粮担责建议的机制保障。

用句大白话讲,要让每一个农民种粮能够有钱赚、有利润,要让每一个地方担负起相关的责任和义务。

所以说今年在国家政策要求之下,地方基层针对粮食产业的扶持力度还会持续加大。

好消息2:在今年国家针对主粮收购价方面也有具体规定,会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

而且还会全面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

由此可见,今年口粮价格还会获得更多的利好扶持。

咱们种植小麦、稻谷的农民相关收益将迎来更强力的保障。

好消息3:在今年国家明确指出会继续加大扩种大豆油料作物,首先会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

而且国家明确指出支持东北、黄淮海地区开展粮豆轮作,全面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

从这个角度来看,今年玉米、大豆粮补迎来上调,已经成为趋势。

通过以上三个好消息来看,国家正式颁布的中央一号文件针对粮补、粮价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利好方案。

在这些利好政策的落地之下,今年农民种粮的收益一定会迎来进一步的提高。

在这里,老道也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积极种粮,实现增收。

也恳请大家行动起来,点击文末右下角的在看,一起为国家发布的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点个赞。

粮食价格上涨的原因

今年以来,全球范围内粮食和食品价格上涨引起广泛关注。在全球商品交易市场上,玉米、小麦和大豆等粮食的价格迅速上扬,粮、蛋、肉的零售价格也在攀升,消费者花在食品上的开支明显增加。引发全球粮食价格上涨的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使食品消费增加,二是气候变暖、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了粮食产量,三是生物燃料发展导致能源工业与食品工业争粮。

2006年,国际市场几种主要粮食的价格明显上涨,例如美国小麦出口价每吨上涨50多美元,全年涨幅为31%;玉米出口价每吨上涨60多美元,涨幅达70%。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玉米价格自2006年下半年以来持续走高,今年上半年达到近10年来最高点。世界银行今年5月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目前国际玉米价格比去年夏天已经上涨了75%,今年前4个月总体粮食价格上涨了20%;目前国际粮食库存量非常低,预计在本市场年度末(2007年年中)降至总使用量的15.8%。摩根士丹利公司的数据则表明,今年第一季度美国玉米现货平均价比上年同期上涨86%。

--消费需求旺盛推高粮食价格

由于粮价上涨,食品的零售价格随之上升。以玉米等为原料的饲料价格上涨,还推动肉、蛋制品价格抬高。据英国《金融时报》5月报道,今年年初美国食品价格上涨了6.7%;许多国家食品价格上涨的速度都比整体物价涨速快得多,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这种涨势是普遍性的,从伦敦到洛杉矶,从上海到班加罗尔,消费者都感受到了食品价格的上涨。一些观察家警告说,今后18个月,全球可能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食品价格飞涨”时期。

从某种角度来看,目前的粮价上涨并不完全是坏事,它意味着经济复苏、消费者收入增加、对食品的需求增加。许多分析人士指出,全球经济复苏是导致食品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的长期原因。由于人们越来越富裕,他们能够买更多的肉、蛋和奶。联合国贸发会议说,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增加和城市人口增多将导致畜产品、水果和蔬菜的消耗量增加。联合国粮农组织4月公布的一份有关中国收入增加的分析报告也预言:人们的收入增加会导致植物油、肉类和奶制品消耗量大增。世界银行的报告说,由于经济发展,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粮食消费从2005年到2006年增长了17%,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粮食消费增长了25%。

--生产成本上升影响粮食产量

粮食产量增长不足是价格上涨的另一个原因。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化肥和能源的价格居高不下,可能使粮食生产的成本上升,降低产量和供给。在过去5年中,化肥价格和能源价格增长均高于粮食价格飞涨的1994年-1996年的水平。当时,由于粮食库存低、化肥价格高、经济发展导致粮食需求增加,玉米和小麦价格翻了一番,大米价格上涨了一半,现在的情况与那时类似。

另外,全球变暖引起气候变化使干旱、洪涝、农作物和家畜疫病增加,也影响食品供应。例如在美国的农业大州加利福尼亚,2006年的反常炎热使农业蒙受很大损失。预测表明,由于全球变暖使气温上升、山区积雪消融过快影响地区水源,加州农业在今后几十年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生物燃料需求刺激粮价上涨

就短期效应而言,导致去年以来粮价急涨的更重要因素是生物燃料的发展。由于油价高涨,生物燃料备受青睐,许多国家都开始建设以玉米制造燃料乙醇之类的项目,这是玉米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由于玉米是重要饲料,大量玉米用于能源导致饲养业成本抬高、产量受限。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出,用玉米生产的乙醇燃料需求的增加是导致2006年上半年世界粮食储备减少的主要原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不久前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警告说,对生物燃料的需求已经导致玉米和大豆价格的上升和石油价格的变化。

美国农业部4月份曾说,玉米价格暴涨可能导致今后几个月肉类产品供应突然减少,今年美国牛肉、鸡肉和猪肉的生产将比去年减少4.5亿公斤。美国的玉米产量占世界的40%,出口的玉米占世界玉米出口总量的70%,其出口量减少会对全球玉米行情产生重大影响,并波及其它粮食和食品。在以玉米为主食的墨西哥,玉米饼价格飞涨引发民众的示威游行,政府为此对玉米饼价格实施控制。

美国艾奥瓦州立大学5月份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由于用玉米生产乙醇导致食品价格上涨,2006年美国人的平均食品开支已经为此增加了47美元,相当于食品消费额的1.3%。2006年美国燃料乙醇产量达49亿加仑,如果到2012年这一数值增加到300亿加仑,美国的年人均食品开支涨幅将达67美元。届时,肉类价格涨幅将达7%-8.5%左右,鸡蛋价格将上涨13.5%。比起另一些预测,这项研究的结论还显得过于保守。美国农业部认为,2007年美国鸡肉批发价将比2006年平均上涨10%,鸡蛋价格将上涨21%,牛奶价格将上涨14%。

玉米价格的上涨刺激种植面积增加,美国农业部3月份的调查显示,2007年度美国玉米种植面积将增长15%左右,达到1944年以来的最高值。但这一消息并没有使玉米价格回落,原因是能源工业对玉米的需求在增加。据美国农业部统计,2007年美国收获的玉米中将有27%用于生产乙醇。美国审计总署6月份警告说,今后5年里美国将有1/3的玉米用于生产乙醇,给食品价格带来更大压力。布什今年1月发表的国情咨文中说,10年后美国的汽油消费量将削减20%,每年提供约1300亿升的乙醇燃料等替代性生物燃料。这个数字是2006年美国乙醇燃料产量的7倍。这是布什政府应对全球变暖并减少石油依赖的举措,但它会导致玉米及其它食品价格继续上涨。

联合国粮农组织4月份发布的一份报告预测,2007年世界粮食产量将超过2005年20.51亿吨的最高水平,创造20.82亿吨新的历史纪录,比2006年增加4.36%。除了非洲大部分地区减产外,世界其他地区粮食生产都将有所增加。美国、欧盟、巴西、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还有很大的农业增产潜力,粮价上涨将促使一些休耕地被投入种植,或开垦更多耕地。但这是否能达到平抑粮价的效果,现在还很难判断。我国为保证粮食供应,对用粮食生产能源进行了一些限制,但美国等许多国家并无此类限制,生物燃料对粮食的需求将继续扩张。如果生物燃料生产效率得不到革命性的提高(目前只能用农作物的果实生产,一些研究机构正在寻找廉价的生产方法,例如用农作物秸秆为原料),它将继续对粮价形成压力。

当代国际贸易出现了哪些新现象

当代国际贸易出现了哪些新现象是:同类产业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发达的工业国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

国际贸易格局出现变化的原因:

1、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高

受俄乌冲突影响,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小麦、玉米等粮食价格和铜、铝等工业金属价格也在2022年飙升至历史高位。一些发展中经济体的资源出口比重较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拉动相关国家的出口总额上升,使贸易逆差缩小或贸易顺差扩大。

比如,2022年,科威特、卡塔尔和沙特阿拉伯等中东能源出口国从油价上升中获益,粮食价格上涨带动阿根廷和巴西的出口增长,铜等工业金属价格走高促进智利和南非相关产品的出口。

另外,发达经济体的大宗商品进口比重普遍较高,尤其是欧盟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较大,俄乌冲突从贸易量和价格两方面影响了欧洲的能源进口,加剧了贸易逆差。

2、产业链、供应链面临调整重构

近年来,新冠感染疫情暴发等因素使全球贸易承压,产业链、供应链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可能将改变某些产业链发达经济体作为净需求方、发展中经济体作为净供给方的国际贸易格局,加大国际经贸领域的竞争。

发达经济体通过减税、补贴等手段推动“再工业化”和关键产业回流,降低能源、制造业等领域的进口依赖度。发展中经济体不断向全球产业链的中高端迈进,东南亚经济体承接越来越多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制造,逐步扩大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份额。

3、跨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数字技术创新催生跨境电商新业态,形成营销、跨境支付结算、跨境物流在内的完整数字贸易体系。跨境电商发展将促进贸易双方供需匹配,提升跨境交易的透明度,激发外贸主体活力,提升国际贸易往来效率。

未来,随着跨境电商贸易机制的不断完善、国际物流网络更加畅通,发展中经济体有望提升全球产业链的参与度,进而改变国际贸易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