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食用油价格创新高原因_全球食用油产量
1.好消息不断:粮价上涨,化肥补助,今年农业补贴又来“一增一早”
2.2011年高考政治热点 关于物价方面的 最好是原创 最好是PPT
3.12月,米、面、肉、蛋、油会降价吗?
4.豆油期货是什么?豆油期货基本概况及全方位介绍
好消息不断:粮价上涨,化肥补助,今年农业补贴又来“一增一早”
虽说我国的粮食产量已经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并不高,不少地区依然存在撂荒,耕地上修建养猪场,耕地上种树等浪费耕地的情况,究其原因就是种地的收益太低。
农民也常常吐槽:“一斤粮食买不出一瓶矿泉水”。
为了改善农民种地收益偏低的问题,这几年国家在农业方面下了大力气,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尤其是今年,关于农业、农民的好消息不断:先是粮价上涨,后有化肥补助,今年农业补贴又来“一增一早”两件好事,具体是什么情况?
粮价上涨
2021年粮食价格相比往年已经有较大幅度的上涨了,进入2022年粮价又进一步上涨,目前各地的小麦价格依然在1.65元以上,玉米价格虽然不及小麦那么高,但是也在1.4-1.5元之间。
粮价能进一步上涨,离不开这么几个因素的影响:
1、去年多地发生灾害性天气,对粮食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2、受俄乌冲突,美国部分地区灾害性天气的影响,国际粮食供应紧张,国际粮价大涨,波及我国;
3、海运运费的涨价,以及疫情影响粮食贸易,粮食市场供应量下降;
4、生猪、肉鸡、蛋鸡、肉牛产能处于高位,饲料需求量大;
5、贸易商挺价,基层农户惜售。
业内预测,随着5、6月份新一季小麦的上市,国内小麦和玉米价格将会承压下跌,但考虑到国际乃至国内粮食供需现状,小麦价格将会高开高走,开秤价格1.4元的基础上还会进一步上涨,小麦价格的上涨也将会进一步带动玉米价格的上涨。
其实,不仅是谷物的市场价格上涨,油料作物的价格同样会大幅上涨,比如大豆、油菜籽、花生后续都有希望上涨。
近日国际食用油市场传出一个大新闻,那就是全球最大的棕榈油出口国之一印尼宣布临时紧张食用油和原材料出口,要知道棕榈油消费量占全球植物油消费总量的35%,其不仅可以作为食用油食用,也是食品工业、日化工业的中药原料,还是生物燃料的生产原料,如此重要的物资市场供应出现问题,直接导致国际市场植物油市场出现紧张行情。
美国CBOT豆油期货随即上涨超过3%,达到了磅84美分/磅的历史新高。
有关机构分析认为,国际市场包括棕榈油、豆油、菜籽油、葵花籽油在内的四大植物油供应均相对偏紧,而且短时间供应不足的问题难以缓解,预计价格将会不断创新高,而这也将会带动油料作物价格的上涨。
化肥补助
国际局势的不稳定,不仅提高了粮价,同时也提高了化肥价格,国内尿素、钾肥、复合肥的价格都迎来了大幅度的上涨。
目前山东地区尿素的主流出厂报价为2900-2940元/吨,河北地区尿素主流出厂价格为2980-2990元/吨。
国内40%氯基(28-66/30-5-5)复合肥的主流出厂价为3000-3150元/吨。
钾肥方面,目前港口62%白钾的价格为5000-5100元/吨。
化肥价格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种地的成本高低,也就决定着种地的基本收益,为了保障农民种地收益,维护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化肥价格上涨后,国家一方面投放100万吨国储钾肥,一方面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共200亿元,用来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种粮增支影响。
农业补贴迎来“一增、一早”
最近几年,每年国家都会拿出大量的资金用于农业补贴,而农业补贴也成了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农业补贴又有了“新的变化”,简单总结起来就是“一增、一早”。
“一增”代表的是补贴金额的增加。
今年的《一号文件》重点强调了大豆等油料作物的种植,为了让农民多种大豆,大豆的种植补贴迎来了较大幅度的上涨,比如哈尔滨地区就明确表示,种植大豆的合法面积将会额外获得30元/亩的良种补贴,黑龙江也增加了1500万亩大豆的轮作面积,这1500万亩也能额外获得相应的补贴。
“一早”代表的农业补贴发放时间的提前,往年的更低地力保护补贴都是在6月份才会发放,而今年的发放时间提前了2个月,要求在4月30日发放,据媒体报道各地的补贴专项资金已经提前下达。
至于玉米、大豆的生产者补贴,虽然暂时还没有具体下发的时间通知,但有希望同地力保护补贴一样提前发放,补贴提前发放就能大大缓解春耕期间农民的资金压力,有助于维持农民的种地积极性。
2011年高考政治热点 关于物价方面的 最好是原创 最好是PPT
我也用这方面的资料,借你。
(一)农产品涨价
热点背景
今年以来,农产品价格总体呈上涨态势,粮食、棉花、生鲜乳价格屡创新高。7月份,稻谷、小麦、玉米价格分别为119.4元、101.6元和101.3元,均为历史最高。随着农产品涨价潮的出现,一系列诸如“蒜你狠”、“豆你玩”、“辣翻天”等网络热词诞生,对“疯狂的菜价”进行调侃。据商务部监测,7月份蔬菜价格同比上涨49.7%,鸡蛋价格同比上涨9.3%,猪肉价格同比上涨4%。
今年后几个月,受成本上升、通胀预期、国际粮价上涨等因素影响,多数农产品价格将维持上行态势。
09月02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提出七项具体措施,表明中央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通知》对农业部、商务部、工商总局、发改委、铁道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及各级地方政府提出具体要求及行动措施,以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价格基本稳定。
近日,针对价格异常波动时期恶意囤积、哄抬价格、串通涨价等行为,国家发改委给予了严厉打击。继7月1日发改委开出最高100万元的四笔哄抬农产品价格罚单后,13日,又公布了《关于市场价格异常波动时期价格违法行为处罚的特别规定(征求意见稿)》,拟对这些价格违法行为的经营者处以最高200万元的罚款。
知识链接
该怎样看待农产品价格上涨问题?
一、原因分析
①自然因素不可回避,本轮价格上涨,市场供需是主要因素。农产品涨价与自然灾害较多有关,西南地区大旱、中东部地区持续低温,蔬菜、大蒜、绿豆的生产、供应受到较大影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农产品需求将呈刚性增长,而耕地、水等资源瓶颈将越来越紧。
②流通成本是菜价上涨重要推手。蔬菜生产基地从大城市郊区逐步转向外地农村,流通环节增多、流通领域层层倒手批发、层层加码加价;运输成本增加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也是重要原因。
③市场信息不畅、蔬菜产销的组织化程度低,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国家宏观调控不及时。
④农产品涨价,资本炒作难辞其咎。市场投机商疯狂炒作因素,客观加大了供需矛盾和价格波动幅度;市场资金炒作是推动其价格飞涨的主要因素。楼市新政推出后,炒楼的资金一时间无处可去,而股市行情又不好,加上一些自然灾害频发,这些本不起眼的农产品在资金的催化作用下“兴风作浪”。市场投机商利用大蒜、绿豆等农产品产地集中、季节性强、产量下降、市场信息不对称等特点,恶意囤积,哄抬价格,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因素。
⑤价值决定价格,农民种菜成本增加。城乡一体化加快推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我国农产品价格已由主要以物质投入成本驱动,逐渐向由人工、土地、物质与服务费用推动以及消费需求拉动等因素共同驱动转变。农民种菜的人工费、化肥、农药、种子、农膜等生产资料一路上涨。
⑥经济全球化,多个国家遭遇粮食减产,导致国际粮价普遍大涨。随着农产品市场的不断国际化,国内外市场的联系也日益紧密。从今年的情况看,多个国家遭遇粮食减产,并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国际粮价普遍大涨。
⑦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导致物价水平的上涨,推动CPI走高。今年上半年信贷投放量增加4.6万亿元。同比增加了18.5%,远高于我国真实经济的增长速度。
⑧农民的“菜园子”越种越小。城市菜价居高不下的一个深层次原因,实际上在于城市周边的大量菜地,让位给了大规模土地开发,城市蔬菜自给率过低。
二、造成影响
农产品价格上涨过快,一方面增加了城市居民生活成本;另一方面,农民也不一定能够在涨价过程中得到好处。
三、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意义及对策措施
农产品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保持农产品正常的生产流通和价格秩序,事关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所以,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坚决维护正常市场秩序,是当前管理社会通胀预期,促进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安定人民群众生活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
①要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炒作行为。
②强化蔬菜信息体系建设。有关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完善反映市场波动的价格监测制度。建立更加灵敏的价格监测预警体系,扩大监测覆盖的广度,增加监测数据的深度。
③切实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④重视“菜园子”,加强蔬菜重点生产基地建设。稳定发展农业生产,政策调控的着力点要放在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增加供给,防止打压农产品价格的合理上升。
⑤提高蔬菜产销的组织化程度。在农民和市场之间建立一个有效的中介组织,帮助农民走出价格波动的困境;
⑥改善蔬菜流通设施条件;完善“绿色通道”政策。
试题演练
1、材料一 继大蒜价格突飞猛涨超过猪肉之后,在许多地方,黑豆价格也离奇攀升,绿豆也卖到了一斤十块,由此,国内的网民们给难以控制的五谷杂粮价格取了一个个特殊的名字,大蒜涨价叫“蒜你狠”,绿豆、红豆、黑豆涨价被戏称为“豆你玩”,现在还有了“玉米疯”。为啥会出现这种想象,有媒体称源于一些电视台和报纸开辟养生节目或专栏,养生专家们说啥东西好,那东西很快就价格上涨。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推动杂粮价格暴涨的幕后推手不全是养生节目,起码还有大量游资故意炒作和市场价格监管不力两大主因。当然还与总的供应量减少,国内市场需求量日趋上升,出口量增加有关。
材料二 5月22日,国家发改委召开全国物价局长会议,表示将加强对市场的调控监管,稳定市场价格工作,并提出要向城乡低收入群体发放临时价格补贴。六月份,国家发改委又公布《关于市场价格异常波动时期价格违法行为处罚的特别规定》,接着又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了答记者问。
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你对五谷杂粮价格异常波动的认识。(9分)
①供求影响价格。消费需求受从众等消费心理、商品的使用价值等因素的影响;总的供应量减少,国内市场需求量日趋上升,出口量增加导致五谷杂粮价格一路飙升。(3分)②杂粮价格飞涨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价格的变动影响生产、经营,杂粮价格飙升吸引了大量游资的炒作。(3分)③杂粮价格的异常波动表明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等弱点和缺陷。如果任其发展,受伤的不仅是消费者,更会是农民和相关产业,必须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整顿规范市场,保证相关产业健康发展。(3分)
2、近日,针对价格异常波动时期恶意囤积、哄抬价格、串通涨价等行为,国家发改委给予了严厉打击。继7月1日发改委开出最高100万元的四笔哄抬农产品价格罚单后,13日,又公布了《关于市场价格异常波动时期价格违法行为处罚的特别规定(征求意见稿)》,拟对这些价格违法行为的经营者处以最高200万元的罚款。自7月初以来,国家发改委公布一系列执法行动,对象是部分农产品公司试图以通过串通、捏造散布虚假涨价消息和恶意囤积等方式来推动价格上涨。 用市场经济知识分析国家发改委行为的正确性。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有不足和缺陷,因此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发改委的行为是用宏观调控手段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
(2)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国家发改委的行为是用法律手段对农产品价格进行宏观调控。
(3)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能够实行强而有力的社会主义的宏观调控。我国农业连年丰收,粮食库存充裕,有足够的调控能力保持农产品市场总体稳定,农产品价格总体上仍在可控范围。
3、09月02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提出七项具体措施,表明中央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通知》对农业部、商务部、工商总局、发改委、铁道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及各级地方政府提出具体要求及行动措施,以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价格基本稳定。继7月1日发改委开出最高100万元的四笔哄抬农产品价格罚单后,13日,又公布了《关于市场价格异常波动时期价格违法行为处罚的特别规定(征求意见稿)》,拟对这些价格违法行为的经营者处以最高200万元的罚款。
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我国在稳定农产品价格上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体现的政治学道理。
①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材料中,面对农产品价格上涨,下发了《通知》,对各部门及各级地方政府提出具体要求及行动措施,加强宏观调控,保障价格基本稳定,体现了我国政府积极行使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反映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②体现了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的理念。
③坚持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农产品价格如何,不仅关系到城里人的生活消费,更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收入水平。从宏观层面看,若任由菜价上涨,今年全年CPI涨幅控制在3%以下的目标将很难达到;从民生层面看,菜价大涨,将使城镇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的居民生活压力大增。
④体现了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发改委开出最高100万元的四笔哄抬农产品价格罚单后,又公布了《特别规定(征求意见稿)》是用法律手段对农产品价格进行宏观调控。
4、材料一 与7月初相比,全国36个大中城市蔬菜、猪肉批发价和鸡蛋零售价等都上涨较多。年内食品价格的持续上涨与中秋、国庆双节的“突涨”叠加在一起,近日“菜篮子”确实不轻松。“菜篮子”里装着农民的收入,农产品价格上涨与农业生产机会成本上升步调一致,农产品价格适度上涨有利于保供给促增收,有利于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菜篮子”里也盛着市民的支出,农产品价格上涨让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压力大增。因此、物价调控既要顾市民也要顾农民。
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分析:物价调控既要顾市民也要顾农民的合理性。
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 的创造 者,要求树立群众 观点和坚持 群众路线。着力保障、改善民生,是树立树立群众 观点和坚持 群众路线的体现。 ②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着力保障、改善民生,有利于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要求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用正确的社会意识指导社会存在的发展。中国***高度重视和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是由我国当前民生问题突出这一社会存在决定的,有利于解决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与问题,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材料二 09月02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提出七项具体措施,表明中央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
用政治学知识分析:中央对民生问题高度重视的原因。
①中国***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
②中国***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领导核心,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目标,所以必须对民生问题高度重视。
③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
④国家机关要切实履行国家职能,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是国家机关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职能的具体体现。
⑤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表明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坚持执政为民、依法执政,努力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
⑥ 国家机关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5、、历来高度重视蔬菜生产和市场供应工作,通过实施“菜篮子”工程等政策措施,促进了蔬菜生产和流通快速发展,蔬菜产量大幅增长,品种日益丰富,质量不断提高,市场流通体系逐步完善,基本满足了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要。但近年来,由于一些地区“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弱化,措施不落实,蔬菜生产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依然偏低,流通设施能力不足,造成部分大城市蔬菜自给率过低、蔬菜价格大起大落、农民“卖菜难”和居民“买菜贵”并存等问题日益突出。对此,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大政府调控力度,把解决当前问题和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用经济常识知识分析:实施“菜篮子”工程既“找市场”又“找市长”的正确性。
(1)单纯的市场调节存在自身的弱点和缺陷,因此,应该“找市长”,即政府要对物价进行宏观调控,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的基本稳定。(4分)
(2)市场能及时、灵活的反应市场供求变化,实现资源合理配置;能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资源合理利用。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要“找市场”。(4分)
(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把“有形手”和“无形手”结合起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找市场”;又“找市长”,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4分)
6、 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分析,农产品价格具有较强的传导、放大效应。一种粮食产品价格上涨,有可能形成对整个农产品市场的不稳定预期,带动其他农产品价格在短期内全面上涨。据研究,玉米价格每上涨10%,就会使猪肉价格上涨5.3%。大豆价格每上涨10%,猪肉价格就上涨7.8%。粮食是食品生产链的源头,是食品饮料、饲料加工的重要原料。因此,粮价上涨不仅会直接增加居民食品消费支出,还会通过产业链的传导,提高食品饮料加工业的生产成本,或者通过饲料业成本的上升,提高肉禽蛋奶水产类产品价格,并带动水果蔬菜价格上涨。
不仅如此,随着农产品市场的不断国际化,国内外市场的联系也日益紧密。从今年的情况看,多个国家遭遇粮食减产,俄罗斯小麦减产四成以上,并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国际粮价普遍大涨。对我国而言,由于豆油的消费主要靠进口大豆与豆油,国际农产品的价格上涨就直接影响到国内食用油的价格。
结合材料分析:农产品价格上涨会引发连锁反应的哲学根据。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农产品价格上涨确实会引发连锁反应,必须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②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粮食是食品生产链的源头,是食品饮料、饲料加工的重要原料。粮价上涨会通过产业链的传导,提高食品饮料加工业的生产成本,或者通过饲料业成本的上升,提高肉禽蛋奶水产类产品价格,并带动水果蔬菜价格上涨。
③部分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一种粮食产品价格上涨,有可能形成对整个农产品市场的不稳定预期,带动其他农产品价格在短期内全面上涨。随着农产品市场的不断国际化,国内外市场的联系也日益紧密。从今年的情况看,多个国家遭遇粮食减产,导致国际粮价普遍大涨。
④联系具有客观性。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12月,米、面、肉、蛋、油会降价吗?
距离12月还剩几天时间,回想11月的米、面、肉、蛋、油的价格:大米价格受南方旱灾的影响价格明显上涨。
面粉价格随着小麦价格的二次上行而上涨。
虽然国内生猪价格持续下滑,但猪肉价格的下降幅度并不明显,当前的猪肉价格依然处于相对高位。
鸡蛋价格从之前7元左右的价格回落到了6元左右。
食用油的价格因为之前进口大豆的到港量下降而上涨,不过随着进口大豆陆续到港,食用油的价格已经开始回落。
那到了12月份,米、面、肉、蛋、油会降价吗?
米价上涨乏力恐回落
从10月份至今,全国稻米价格迎来了“罕见”的强势运行,其中北方长粒粳稻上涨0.1元/斤,南方籼稻稳中有涨,黄花占水稻价格一路向1.50元/斤进发。
但进入12月之后,米价恐将面临回落的风险,逻辑有下面几个:
1、此前两个月长粒稻涨势迅猛,米业加工倒挂,企业成本过高。
2、部分企业前期稻谷建仓成本较低,为了在12月抢占市场,其可能会推出低价大米保持市场竞争力。
3、受天气和种植面积下降的影响,此前一段时间,糯米价格持续上行,部分米企甚至每天上调0.05-0.1元,但下游对高价糯米接受度有限,且有报道称今年食品厂的糯米需求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0%,再考虑到原粮价格,糯米价格大降的可能性不大,但也难以继续上行。
4、粳稻、糯稻价格上涨之时,籼稻仅是窄幅上调跟进,后续这两种稻的价格下行,那籼稻大概率也会跟随降价。
5、进口大米量再创新高。
面价持续高位运行,降价困难
11月,面粉价格随着小麦价格的二次上涨而上涨,当前山东制粉企业的小麦最高报价为1.66元,湖北制粉企业的小麦最高报价为1.665元,一些优质稀缺品种的小麦价格基本已经接近1.7元了,当前批发市场的面粉批发价格再1.6-2.1元/斤之间。
据了解,近日制粉企业已经开始下调小麦价格了,这是一个市场信号。
面对当前较高的小麦价格,终端面粉走货又整体低迷,企业小麦的成本压力过大,不得不下调小麦价格,不过目前市场上小麦价格还有多个利好因素:
1、玉米价格持续上涨,支撑麦价维持高位。
2、进入12月份之后,终端面粉需求有望恢复。
3、随着市场余粮的消耗,基层农户手中的余粮已经不多,且还有很大一部分没有卖粮的农户或者留着自己食用,或者打算明年再卖,这会影响12月份小麦的上市量。
在以上几个因素的支撑下,12月份小麦价格有望持续高位运行,那么面粉价格自然也降价困难。
肉价有望进一步回落
11月份至今,市场上的生猪均价已经从13.34元/斤下降到了11.5元/斤,下降了1.84元,降幅达到了13.8%。
但猪肉价格从35.43元/公斤下降到了33.23元/公斤,下降了2.2元/公斤,降幅为6.2%。
毛猪价格的降幅明显大于猪肉价格的降幅,而这也是笔者预计12月份猪肉价格进一步回落的重要原因。
因为猪肉价格的走势是要滞后于猪价走势的,也就是说当前猪价的下跌幅度还没有完全传导至猪肉端,没有传导过来的那一部分大概率延续到12月,也就是说即使猪价不继续下跌,12月的猪肉价格也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
更何况,12月猪价恐还会有一定幅度的下降。
不少人认为,12月不仅有腊肉、腊肠加工利好,还有温度下降后带来的消费利好,此外圣诞、元旦等节日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费,得到消费端的支撑,猪价有回弹的动力。
但请别忘记如下四点:
1、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都在正常保有量之上。
2、市场还有一部分大肥没有被消耗,这对于当前的生猪出栏均重有支撑,也就是猪肉供应量有支撑。
3、消费回暖恐不及预期,有疫情的影响,也有居民收入的影响。
4、虽然近期中央储备肉没有动静了,但地方储备肉还在持续投放。
综合考虑,受以上利空因素的影响,猪价确实有下降的空间,猪价下降猪肉价格也就没有不下降的理由。
鸡蛋价格大概率会下降
最近几天鸡蛋价格整体是比较稳定的,散筐鸡蛋的价格稳定在5.4-5.6元之间,纸箱鸡蛋的价格稳定在5.5-5.6元/斤。
不过这大概率仅是短时稳定,进入12月之后,鸡蛋价格大概率会迎来下跌走势。
预计会回落0.2-0.3元,届时鸡蛋的零售价格有希望从6元水平降至5元水平。
1、受下半年鸡蛋行情好转的影响,养殖户补栏积极性提高,蛋鸡产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2、鸡蛋行情利好,部分蛋鸡场有淘汰鸡继续“服役”的情况。
3、终端餐饮消费低迷,深加工企业也因为产品走货较慢,鸡蛋采购量低迷。
4、此前一段时间,贸易商和基层消费者囤积鸡蛋,透支后续需求。
5、冬季是鸡蛋的传统消费淡季。
食用油预期走弱,易跌难涨
此前一段时间,受进口大豆数量下降的影响,豆粕和豆油价格有所提升,进而带动国内花生油和菜籽油的涨价,近期豆粕价格回落,花生油价格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据统计,上周国内花生油的均价为17844元/吨,环比下滑了0.53%,菜籽油的市场价格同样表现为下降。
对于12月份的食用油行情,预计依然会延续降势。
菜籽油方面,后续进口菜籽到港增多,国内菜籽库存进一步增加,菜籽油供应量增加将会陆续兑现进入市场。
而且受疫情影响,餐饮行业低迷,菜籽油后续消费也预期走弱。
花生油方面,虽然基层因为交通运输的影响上货量维持低位,但多数贸易商有清库意愿,花生供应端并不吃紧。
而花生油的需求端盘面持续低迷,贸易商也普遍处于观望状态,采购积极性不高,叠加餐饮行业不景气,花生油的价格易跌难涨。
豆油期货是什么?豆油期货基本概况及全方位介绍
一、豆油期货基本概况 A、豆油概述 豆油是从大豆中提取出来的油脂,具有一定粘稠度,呈半透明液体状,其颜色因大豆种皮及大豆品种不同而异,从淡**至深褐色,具有大豆香味。豆油的应用范围很广,人们很早就开始利用大豆加工豆油。豆油的主要成分为甘三酯,还含有微量磷酯、固醇等成分。甘三酯中含有不饱和酸中的油酸(21.3%)、亚油酸豆(54.5%)、亚麻酸和饱和脂肪酸中的硬脂酸(3.5%)、软脂酸(11.7%)及少量的木酸和花生酸。一克豆油的热量约为9386卡,消化率高达98.5%。豆油的酸值一般在4.0 mg KOH/g以下,皂化值190~195mg KOH/g, 凝固点为-150C~-190C,碘价为120~135(g/100g)。此外,豆油中还富含维生素E和维生素A。其中维生素E的含量在所有油脂中是最高的。作为一种营养成分高、产源丰富的油料,豆油以其物美价廉的特点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 B、豆油的用途 (一)食用 1、烹饪用油。烹饪用油是豆油消费的主要方式。从世界上看,豆油用于烹饪的消费量约占豆油总消费的70%。从国内看,烹饪用豆油消费约占豆油消费量的78%,约占所有油类消费的35%,它和菜籽油一起成为我国烹饪的两大主要用油。 2、食品加工。豆油除直接食用外,还可用于食品加工。豆油可以用来制作多种食用油,如凉拌油、煎炸油、起酥油等。此外,豆油还被用于制造人造奶油、蛋黄酱等食品。我国食品加工用油量约占豆油总消费量的12%。由于餐饮习惯的不同,西方国家的比例要高于中国,如美国食品加工用油量约占其国内豆油总消费的25%以上。 (二)工业及医药 豆油经过深加工,在工业和医药方面的用途也十分广泛。在工业方面,豆油经过加工可制甘油、油墨、合成树脂、涂料、润滑油、绝缘制品和液体燃料等;豆油脂肪酸中硬脂酸可以制造肥皂和蜡烛;豆油与桐油或亚麻油掺和可制成良好的油漆。在医药方面,豆油有降低血液胆固醇、防治心血管病的功效,是制作亚油酸丸、益寿宁的重要原料。二、豆油期货交易所及交易代码
豆油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交易代码:Y。三、豆油期货标准合约
四、豆油期货价格有哪些影响因素
(一)豆油的供应情况 1、大豆供应量 豆油作为大豆加工的下游产品,大豆供应量的多寡直接决定着豆油的供应量,正常的情况下,大豆供应量的增加必然导致豆油供应量的增加。大豆的来源主要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国产大豆,另一部分是进口大豆。 (1)国产大豆供应情况 我国的东北及黄淮地区是大豆的主产区,收获季节一般在每年9-10月份,收获后的几个月是大豆供应的集中期。近年来我国大豆产量维持在1600万吨左右,其中有接近半数的大豆用于压榨。 (2)国际市场供应情况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近年来我国每年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进口的大豆都超过2,000万吨。 2、豆油产量 豆油当期产量是一个变量,它受制于大豆供应量、大豆压榨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生产成本等因素。一般来讲,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豆油的产量与价格之间存在明显的反向关系,豆油产量增加,价格相对较低;豆油产量减少,价格相对较高。 3、豆油进出口量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豆油的消费量逐年增加,其进口数量也逐年抬高,豆油进口量的变化对国内豆油价格的影响力在不断增强。2006年以后,随着进口豆油配额的取消,国内外豆油市场将融为一体。这样,豆油进口数量的多少对国内豆油价格的影响将进一步增强。 4、豆油库存 豆油库存是构成供给量的重要部分,库存量的多少体现着供应量的紧张程度。在多数情况下,库存短缺则价格上涨,库存充裕则价格下降。由于豆油具有不易长期保存的特点,一旦豆油库存增加,豆油价格往往会走低。 (二)豆油的消费情况 1、国内需求状况 我国是一个豆油消费大国。国内豆油消费高速增长,保持了12%以上的年增长速度。 2、餐饮行业景气状况 我国植物油生产和消费位居全球前列。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外就餐的人数不断增加,餐饮行业的景气状况对豆油需求的影响非常明显。 (三)相关商品、替代商品的价格 1、大豆价格 大豆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豆油的生产成本。我国许多大型压榨企业选择进口大豆作为加工原料,使得进口大豆的压榨数量远远超过国产大豆的压榨数量。从而使豆油价格越来越多地受到进口大豆价格的影响。 大豆压榨效益是决定豆油供应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大豆加工厂的压榨效益一直低迷,那么,一些厂家将会停产,从而减少豆油的市场供应量。 2、豆油与豆粕的比价关系 豆油是大豆的下游产品,每吨大豆可以压榨出大约0.18吨的豆油和0.8吨的豆粕。豆油与豆粕的价格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根据多年的经验,多数情况下豆粕价格高涨的时候,豆油价格会出现下跌;豆粕出现滞销的时候,大豆加工厂会降低开工率,豆油产量就会减少,豆油价格往往会上涨。 3、豆油替代品的价格 豆油价格除了与大豆和豆粕价格具有高度相关性之外,菜籽油、棕榈油、花生油、棉籽油等豆油替代品对豆油价格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果豆油价格过高,精炼油厂或者用油企业往往会使用其他植物油替代,从而导致豆油需求量降低,促使豆油价格回落。 (四)农业、贸易和食品政策的影响 1、农业政策 国家的农业政策往往会影响到农民对种植品种的选择。如近年来国家通过调整相关产业政策引导农民增加大豆播种面积,从而直接增加了国产大豆产量。2004年5月1日以后,我国实行了新的植物油标准,提高了对植物油的产品质量和卫生安全要求,新增了过氧化值和溶剂残留指标检验。这些政策对豆油价格都构成了一定的影响。 2、进出口贸易政策 从历年的情况看,国家进出口贸易政策的改变对于我国豆油进出口总量有着较大的影响。例如:1994年国家税务总局对进口豆油关税税率进行调整,关税税率从20%调减至13%,同时花生油、棕榈油等其他植物油的关税税率也出现不同程度下调,导致了豆油等植物油进口量大增,豆油的供应量快速增加。 3、食品政策 近几年,随着禽流感、疯牛病及口蹄疫的相继发生以及考虑到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国家实施了新的食品政策。这些新的食品政策通过对食品、餐饮行业的影响进而影响了豆油的消费需求。五、豆油期货的相关分析评论
1、豆油期货适合投机 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数据,2004/2005年度中国豆油的消费量785万吨,2005/2006年度我国豆油消费量预计将达到823万吨.如果按照约5000元/吨的价格估计,豆油的市场规模在400亿左右.与其他品种相比,规模明显偏小.此外豆油还容易受到大豆供给和消费的季节性及不易储存等特点的影响,价格容易引起频繁,大福波动. 2、豆油对经济环境较敏感 众所周知,商品市场正上演着前所未有的超级大牛市.从原油系列,有色金属系列,黄金等贵金属系列,无不跌创新高或处于历史高位区.主要源于经济增长强劲,美元的贬值,全球低预期年化利率政策等等.在通胀预期和整个商品市场的牛市气氛感染下,许多分析师(甚至不乏投资大师)更看好今年的农产品市场,理由是大多数农产品处于历史偏低的价位.笔者认为,容易发生多头行情的,具有两大特点,第一是中国净进口的商品,第二是对经济,金融敏感的商品。 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城乡居民对于豆油的消费量随着GDP的增长不断增加.而且城乡的消费量与中国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同步放大.预计到2015年,中国豆油的人均食用消费量将达到9.7公斤,较2005年增长71%,年均增长率为5.5%.预计2006-2015年中国豆油的进口量将保持年均6.4%的速度,到2015年时进口量预计达到465万吨,较2005年增长86%.进口豆油量占当年豆油消费量的比重将逐年提高,预计2015年时的比重将达到32.2%.在整体农产品对经济,金融反应迟钝的前提下,豆油属于农产品中相对敏感品种,而且需要大量进口。[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