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内成品油价或遇年内第八次下调成品油市场短期承压

2.国内油价将迎年内第八次上调,未来国际原油价格的走势预计如何?

3.油价迎来“连降”,95号重回7时代,是时候抄底燃油车了?

4.石油市场系统风险因素分析

国内成品油价或遇年内第八次下调成品油市场短期承压

全球油价飙升_全球油价区间震荡

11月21日24时,国内成品油零售限价再迎调整窗口。由于周期内国际原油价格整体震荡下移,当前国内参考的变化率处于负值范围,本轮国内成品油零售限价下调概率较大。

或遇年内第八次下调

在上一轮国内成品油零售限价上移后,本轮油价或再迎调降。

金联创分析师王珊认为,本轮计价周期以来,国际油价呈现宽幅震荡走势,均价较上一周期环比回落。尽管,期间美元指数一度下跌以及地缘局势升温对油价有所提振,但美联储的持续加息、全球经济衰退、高油价以及疫情等因素均对石油消费造成沉重压力。

受原油走势影响,本轮变化率由正转为负向加深运行。据金联创测算,截至11月18日第九个工作日,参考原油品种均价为90.4美元/桶,变化率为-1.85%,对应的国内汽柴油零售价应下调120元/吨。根据“十个工作日”原则,本轮调价窗口为11月21日24时。距离调价仅剩1个工作日,此次下调几无悬念,预计下调幅度或在130-140元/吨附近,折合升价约在0.1-0.12元。

而据卓创资讯模型测算,截至11月17日收盘,国内第9个工作日参考原油变化率为-1.95%,预计汽柴油下调100元/吨,折合成升价,92#汽油及0#柴油分别下调0.08、0.09元,调价窗口为11月21日24时。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成品油零售限价调整将是今年以来的第八次下调,下调政策落实以后,消费者的出行成本具有一定的降低。我们以油箱容量在50L的小型私家车为例,加满一箱92#的汽油将较之前少花4元左右。

卓创成品油分析师杨霞认为,本周期以来,国际原油市场维持波动行情,且幅度较大。市场分歧在于需求预期:欧佩克月报显示对需求预期进行下调,看空市场为主;但是IEA相对乐观,上调需求预期。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油市波动较大。受此影响,国内参考的原油变化率由正值转负,本轮成品油零售限价下调概率较大。

成品油市场短期承压

今年下半年,国际油价深度下挫。不过随着OPEC+11月起减产200万桶/日及12月起俄油被实施海运制裁,原油市场踩住了下滑的刹车板,从而令油价在80美元/桶上方获得支撑。

而近期成品油批发市场方面,汽柴油价格承压下探,市场购销气氛一般。

王珊分析,零售价下调预期逐步显现,消息面指向利空。汽油方面,国内疫情形势时有反复,尽管防控措施进一步优化,但整体需求表现欠佳,加上前期部分地区主营汽油价格高挂,近期多有适度回调,且销售政策十分灵活宽松。

柴油方面,受购物节支撑,交通运输行业活跃度较高,户外工程项目仍处于赶工阶段,需求端仍有支撑,不过近期随着柴油产量进一步提升,且受到柴油纳入危化品管理政策影响,部分社会积极出售,柴油供应有所增量,目前柴油批发价格虽仍维持限价,但直销价格渐有松动,且陆续取消搭售、限售等销售模式。下游观望心态有增无减,市场购销气氛十分清淡。

后市来看,零售价即将兑现下调,原油短期维持震荡走势,消息面或难寻支撑。主营及地方炼厂开工平稳,供应面波动不大。不过随着气温下降,柴油终端消耗或逐步转淡,国内供应趋紧现状有望进一步缓解。随着零售价下调兑现,柴油价格将随之回落,部分单位积极赶量,不排除有跌破限价的可能。

汽油方面,防疫管控优化措施影响或进一步显现,私家车出行半径及频率或逐步提升对汽油需求有一定支撑。目前市场汽油价格相差较大,预计后期低价跌幅或相对有限,高价将逐渐贴近市场。

对于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南华期货认为,美联储加息背景下,经济预期悲观。需求下行、+管制下的剩余产能不足,以及俄乌冲突带来的风险溢价影响叠加,在美联储激进加息未结束前,油价上方空间有限,因边际供给不足,油价会呈现阶段性大幅上涨,整体维持宽幅震荡。

而方正中期期货则认为,随着通胀的回落,美联储加息可能放缓,令美元指数连续走跌,支撑原油等大宗商品。但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仍在,石油消费将继续受到冲击,OPEC+控产及俄罗斯受制裁导致的供给收缩下,原油供需维持紧平衡,整体波动区间受限。短线来看,人民币升值令SC原油受到明显打压,短线预计维持偏弱走势。

如果想实时了解更多理财新闻,欢迎关注我们。

国内油价将迎年内第八次上调,未来国际原油价格的走势预计如何?

未来国际原油价格短期仍将呈震荡上涨行情。

申万期货能化高级分析师董超认为,目前市场的核心焦点在于6月10日新一轮美伊会谈。考虑到美国目前态度强硬,而伊朗又并非无路可退,此轮会谈达成协议的可能性比市场预计的要低,短期油价仍有上涨动力。

顾双飞表示,根据市场预期需求已经达到了9800万桶/天的水平,距离恢复到疫情前仅有200万桶/天左右的差距。

市场需求能否突破2019年的高点,从当前的成品油消费来看仍然存疑。当前原油需求恢复主要是受疫情解除带来的汽油消费增多带动的,而和工业需求高度相关的柴油消费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柴油仍然处于累库的状态,柴油裂解价差持续低迷。

南华期货能化分析师顾双飞表示:“而对于我国来讲,部分成品油进口征收消费税政策的出台以及对原油配额倒卖行为的打压,也抑制了我国过剩产能对原油的消耗,预计占我国原油进口量的3%,约减少32万桶/天的需求。”

顾双飞进一步分析,“总体来讲需求恢复仍是大趋势,但恢复速度会逐步放缓,同时是否能够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仍然存疑。从货币环境来看,以通胀率来换取就业人数增长的代价已经变得越来越大,量化收紧只是时间问题,同时目前美元指数一直在90附近徘徊,后期的跌幅有限,量化宽松对油价带来的利多因素或将出尽。

而对于美伊谈判,近期虽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推进,但从消息面来看,放开对伊朗的制裁只是时间问题,若放开对伊朗的制裁,预计市场将新增140万桶/天的产量供应,同时将有4000万至6500万桶的浮仓也对市场造成冲击。”

顾双飞总结道,短期内各项指标表明原油仍然呈现较强的市场结构,预计油价仍然呈现震荡上涨行情,但需求恢复预期的透支,会促使油价顶点提前到来。随着后市需求恢复的速度放缓,市场供给的不断增加,或促使油价后期由盛转衰。前期有多单的可短期继续持有,近期不建议进场跟多,可空仓观望,待市场给出入场信号逐步试空。

基于近期国际油价连续走高,有机构预计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将开启上调窗口。卓创资讯发文称,根据目前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原油变化率处于正值范围波动区间,此轮成品油零售价格将开启上调窗口。据卓创资讯数据监测模型测算,截至6月7日收盘,国内第7个工作日参考原油变化率为3.31%,对应汽柴油上调140元/吨,调价窗口为6月11日24时。

“国内成品油价是根据三个地方的平均油价变化动态调整的。这三个地方分别是布伦特、迪拜以及辛塔。下一次的调价窗口是6月11日24时,根据目前的变化率,油价大约涨幅在4%左右。预计上调170元/吨。”董超指出。

近期推动油价上涨的主要动力在于三点

1、美伊核谈判再出新波折。此前双方一度接近达成协议,但最终仍有一定的分歧。美方表示即使重启伊朗核协议,包括特朗普实施制裁在内的其他数百项制裁仍将保持不变,这是伊朗所不能接受的,他们希望一次性取消所有制裁。?

2、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全球需求持续向好。目前全球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美国每日新增下降到1万人左右,欧洲下降至2万人左右,印度也从40万人高点回落至15万人附近。随着疫苗全面覆盖,各大机构对后期的原油需求普遍比较看好,认为下半年需求增长在每天600万桶附近。?

3、全球各国的宽松政策,尤其以美国为主。美国持续推出各种刺激宽松政策利好油价,先后推出2万亿基建、6万亿预算以及耶轮多次表态不会提前加息,对油价起到很好的刺激作用。

油价迎来“连降”,95号重回7时代,是时候抄底燃油车了?

随着近期国际油价震荡下行的影响,国内新一轮的成品油调价窗口于3月31日24时正式开启,根据最新的全国平均价来看,92号汽油下调0.26元,95号汽油下调0.28元,0号柴油下调0.27元,95号汽油再度进入“7时代”。伴随着油价降低,许多朋友又很好奇当前是否又进入了新一轮超低燃油车的时间点呢?今天我们就综合多个维度一起来探讨一下,当前是否值得选购燃油车。

新标准下油价升级不涨价

从2023年1月1日起,国六B标准的汽油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标志着国内已经进入了汽油国六B时代。由于新标准下油品具有更高的清洁性和环保性,也引发了消费者对油价上涨的担忧,毕竟升级涨价是一般商品的固有规律,但实际的情况确是石化企业将承担质量升级带来的成本上涨,因此终端价格不会因品质上升而涨价,实际价格依然会跟随国际油价进行波动。

其实早在2月6日院常委会议便确定好了油品质量提升的具体时间表,并强调要按照合理的补偿成本、优质优价和污染者付费的原则确定油价,根据经验来看,此前国内升级到国四和国五标准时,汽油价格的确出现了提高,这也让很多消费者认为此轮升级也将导致油价上调。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而,在此前升级到国六阶段时,油品的主要指标的改进并没有大幅增加炼油企业的加工成本,因此不会带来油品质量升级后的价格上调。

既然油价并不会因为油品质量提升而出现提高,因此大家也不用担心用车成本会出现提升。另外还有部分朋友担心油品质量升级会带来爱车的损坏,根据相关专家的讲解,国六B和国六A的油门在短期混用后不会对车辆造成影响,反而由于国六B油品烯烃含量进一步降低,长期使用还不容易产生积碳和胶质沉淀,反而有利于发动机长期正常运作。

综合来看,虽然当前国内油品质量逐步升级,但油价并不会在相应提高,同时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逐步抬升,对于传统石油的需求也会进入长期下降的趋势中,在此影响下,未来油价正常情况下不太可能会出现大幅走高,因此用车成本也会相应维持区间震荡,由此来看,在油价偏低位置抄底燃油车是个不错的打算。

燃油车降价潮开启

同样是受到国六B标准升级的影响,当前燃油车也开启了降价周期,车企将在7月1日起正式执行国六B的标准,但由于此前三年疫情的冲击而积累了大量的国六A车型的库存,为了赶在7月1日新规推出前完成降库,以东风系品牌为首的车企开启了大幅降价的序幕,随后更是多达56款车型跟随降价,部分车型的降幅甚至超过10万,无论是力度还是规模都是国内极为罕见的场景。

除了车企自身的库存压力之外,为了在疫情过后实现经济的恢复,促进居民消费并推动经济循环成为了管理层最为关切的事情,因此部分地区也配合车企开启了大额补贴,这也是带来燃油车价格崩塌的主要原因,此时选择购买燃油车,不仅会遇上油价的阶段低点,还能享受到更大的优惠力度,可谓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抄底时点。

新能源车的发展还需完善

与燃油车相对,当前全球新能源车都正在经历快速发展的阶段,但与发展近100年的燃油车相比仍然有一些不足,首先是消费者的里程焦虑问题,虽然当前主流的纯电车型续航里程已经能达到600甚至700km,但是在冬季用车或者夏季空调全开的情况下会碰到明显的里程衰减,在用车便利度上不及传统燃油车型。

另一方面,当前“充电自由”也并非容易的事,随着最近几年国家加快了公共充电桩的建设,但家用充电桩数量依然不足,使得许多用户在半夜为了充电都开始出现抢充电桩的情况,同时随着充电桩数量的提升,对于电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些老旧小区可能面临安装难的局面,相比之下燃油车的加油更显轻松。

写在最后

对于想要购买燃油车的消费者而言,当前所遇到的局面可谓“千载难逢”,伴随排放新标准的推出和油价阶段低点,都会减少整体的用车成本和保养成本,同时燃油车当前正在经历快速去库带来的价格跳水期,当前购买燃油车的性价比可谓历史罕见,如果你也对新能源车还心存顾虑的话,当前正是抄底燃油车的最佳时间。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火星说车新媒体,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石油市场系统风险因素分析

国际油价波动是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使得油价呈现复杂性运动,同时这些因素也是石油市场系统风险的主要来源。我们将从影响油价波动的几个主要方面来阐述它们对油价的风险作用。

4.2.1.1 市场需求

近些年来由于国际经济持续平稳增长,导致国际石油市场需求总体上持续上升,这给油价迅猛上扬产生了长期的巨大的支撑。从2003年的30美元/桶左右震荡上涨,2008年初突破100美元/桶,并一路保持,到2008年7月中旬冲高至147美元/桶的历史纪录。2008年7月中旬开始,持续整个下半年,有关国际经济发展放缓、石油需求增速降低,甚至绝对下挫的预期屡屡出现,导致国际油价震荡下滑,从历史最高点跌破2008年底的30美元/桶。

展望未来,由于新兴经济体发展势头仍然强劲,石油需求增长仍存在动力(图4.1),而石油替代能源发展缓慢;另一方面,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阴影短期内难以恢复。因此,石油需求风险将是国际石油市场的长期压力。

图4.1 国际石油消费量增长态势

(据EIA)

4.2.1.2 市场供应

国际经济发展带动石油需求不断走高,而石油市场供应能力增长缓慢,调整空间有限。尤其是自2003年以来,作为国际石油供应市场主力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简称OPEC),剩余产能由维持在200万桶/天左右跃升至2009年的433万桶/天,并预计在2010年和2011年超过500万桶/天。给石油市场交易者尤其是对冲基金提供了很多炒作的题材,如地缘政治、飓风影响、军事冲突等,都通过石油供应情况影响油价的波动,给保证石油投资者的收益带来了明显的不确定性。

2007年,OPEC国家石油产量占全球石油产量的43%,非OPEC国家占57%。由近几年的世界石油产量增速发现,OPEC国家最近几年的产量增长缓慢,增速不断下挫,2007年甚至出现同比减产1.2%的迹象(图4.2)。

图4.2 世界石油产量增速比较

(据BP统计报告,2008)

如图4.3所示,到2009年,根据美国EIA在2008年8月公布的SEO预测报告,OPEC的石油产量将降至3160万桶/天;而OPEC的整体生产能力会呈现上升势头,结果导致O PEC剩余产能在2009年将有所上扬,达到433万桶/天。但是,相对高位平稳增长的石油需求,剩余产能的力量显得很薄弱,国际石油市场还将长期维持脆弱的平衡态势(图4.4)。

图4.3 0PEC剩余产能

(据EIA)

图4.4 世界石油产量和消费量

(据BP统计报告,2009)

此外,未来石油地质条件越来越严峻,而石油开发的技术创新进展缓慢、开成本提高明显,造成显著提高石油供应能力的愿望短期内难以达成,国际石油市场还将长期承受供应方面的风险。

4.2.1.3 投机冲击

回顾上一轮油价上涨,最突出的特点是投机资金大肆炒作。2007年,美国股市和楼市受次贷危机影响陷入持续低迷,作为国际原油期货交易货币的美元不断贬值,大量投机资金转入商品期货市场,导致全球商品期货价格全面大幅上涨,其中以原油价格首当其冲。

石油需求的持续增长和剩余产能的不足是投机资金炒作油价的主要理由。当人们预期剩余产能无法满足未来的需求增长时,大家都会做多油价,用套期保值回避油价高涨的风险,这样油价自然就上涨了。2008年6月份,来自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的报告显示,当时囤积在期货市场中的资金高达2600亿美元,而2003年这个数字仅是它的1/20。这其中,纯投机的资金比例占71%。

如图4.5所示,从石油期货持仓量角度看,在美国NYMEX,2003年,石油期货总持仓量为54.2万手/天;此后,持仓量持续上扬,到2007年,总持仓量达138.1万手/天,增长1.5倍,年均增长率为23.1%。在此期间,NY M EX 原油期货价格震荡上扬,连创历史新高,由2003年的31.0美元/桶上升至2007年的88.9美元/桶,增长1.9倍,年均增长率达到30.2%。2008年,更是出现了140.美元/桶的历史高价。

图4.5 NYMEX油价与未平仓合约数

(据EIA和CFTC)

根据CFTC提供的历史数据,NYMEX油价与非商业交易商持仓比例如图4.6所示。我们发现,一方面,在NYMEX石油期货市场上,尽管商业交易商持仓比例仍然高于非商业交易商持仓比例,但商业交易商持仓比例正在不断收缩,而非商业交易商持仓比例持续上扬,使得它们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可见,近些年来,投机力量在国际石油期货市场的迹象明显;另一方面,油价与商业交易商持仓比例的总体趋势负向相关,而与非商业交易商的持仓比例的总体趋势正向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2003年以来的油价上扬中,投机交易活动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支撑。

图4.6 NYMEX油价与非商业交易商持仓比例

(据EIA和CFTC)

在石油期货市场,投机商的交易分为头寸投机和套利投机(指跨期套利)。从头寸投机交易情况看,近几年来,一般而言,多头与油价呈现正相关,而空头往往与油价呈现负相关关系。总体而言,多头和空头都在震荡上行,与油价保持一致态势(图4.7)。

图4.7 国际油价与非商业交易商的头寸

(据EIA和CFTC)

从油价与套利投机交易的关系发现,套利持仓量与油价咬合紧密,步调相当一致。近几年,两者都呈现明显的增长态势(图4.8)。

图4.8 油价与非商业交易商的套利持仓情况

(据EIA和CFTC)

4.2.1.4 汇率影响

国际石油交易主要以美元计价和结算,因此美元汇率波动对油价起伏存在显著的影响。为考察国际石油市场与美元汇率市场交易之间的互动关系,我们用名义价格,即市场交易价格。

从市场交易的角度看,国际石油市场方面,WTI油价是国际原油价格的最主要代表之一。我们用WTI原油现货日价格数据,单位是美元/桶,来源于EIA。美元汇率市场方面,由于欧元对美元的汇率交易是美元汇率交易乃至整个国际汇率交易的最大组成部分,因此,我们选取欧元对美元名义即期汇率作为研究对象,该汇率也是日数据,来源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即美联储)。

考虑到2005年夏天以来国际油价波动受地缘政治和游资投机炒作等非市场性因素影响巨大,因此为了尽量避开非市场因素的干扰,更准确地从市场角度定量分析油价波动和美元汇率起伏的互动关系,我们选择区间2000年1月4日到2005年5月31日共1342个样本,价格走势如图4.9所示。

图4.9 国际油价与美元汇率走势

(据EIA和美联储)

总体而言,2000年至2002年,油价整体下挫,美元持续升值;而2002年以来,情况出现转变,油价持续攀升,美元一路贬值,可见,国际油价与美元汇率之间基本上具有一致的走势,相关性较强,相关系数为0.78。

为了进一步计算欧元对美元汇率对油价的冲击,分别以美元和欧元计价,计算了2000年初至2008年6月底的WTI国际油价(图4.10)。结果显示,如果油价以欧元计价,自2003年以来,整体应该下挫。可见,这些年美元持续贬值对油价高升具有明显的助推力。

图4.10 油价与美元汇率的关系

(据EIA和美联储)

4.2.1.5 石油市场重大突发

国际石油市场上重大往往会影响石油供需,进而引起油价波动,因此分析国际油价的波动规律及市场风险时,重大的考虑不容忽视。自10年以来,国际石油市场的重大如图4.11所示,图中油价为名义价格,具体情况请见附录。

图4.11 国际石油市场自10年以来的重大

(据E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