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国际油价-2001油价是多少
1.中国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是什么样的
2.目前国内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中,究竟以哪3个地方的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准的?
3.2001年阿根廷违约
中国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是什么样的
2001年11月,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钩连动”机制进入进一步完善阶段,主要内容是由单纯依照新加坡市场油价确定国内成品油价格改为参照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市场价格来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国内成品油价格以纽约、新加坡和鹿特丹三地市场一揽子价格加权平均值为定价基础(新加坡:鹿特丹:纽约=6∶3∶1),根据基本杂费及国内关税,加上由国家确定的成品油流通费用,形成由国家计委制定的国内成品油零售中准价。两大石油集团可以在中准价上下8%的范围内制定具体的成品油零售价。该机制一直沿用至今,简称为“三地成品油定价法”。
据最新消息,今年初中国将可能实施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国家对零售油价的统一管制将有所放松。新的定价办法将放弃原来紧盯纽约、新加坡和鹿特丹三地成品油价的计算办法,而基本锁定“原油成本法”,即改以布伦特、迪拜和米纳斯三地原油价格的平均值为基准,再加上炼油成本和适当的利润空间以及国内关税、成品油流通费等,共同形成国内成品油零售基准价。这表明,采用了5年的“三地成品油定价法”走到了尽头,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将迎来第四个发展阶段——“原油成本法”阶段。
目前国内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中,究竟以哪3个地方的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准的?
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共经历了几个阶段:
一、1998年6月3日,原国家计委出台《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规定中石油和中石化两个集团公司之间原油交易结算价格由双方协商确定,价格由原油基准价和贴水两部分构成。
二、从2000年6月份起,国内成品油价开始参考国际市场价格变化相应调整,当时参考的只有新加坡市场的油价。
三、从2001年11月份起,中国又一次进行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改革的核心是国内成品油价格改为参照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市场价格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当国际油价上下波动幅度在5%-8%的范围内时保持油价不变,超过这一范围时由国家发改委调整零售中准价。
四、2007年,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原油加成本”已经正式采用,新机制改盯原油价格,“原油加成本”的成品油定价体系,是指以布伦特(Brent)、迪拜(Dubai)和米纳斯(Mi-nas)三地原油价格为基准平均值,再加上炼油成本和适当的利润空间以及国内关税、成品油流通费等,共同形成国内成品油零售基准价。新机制一改2001年以来国内成品油价格依据纽约、新加坡和鹿特丹三地成品油价的加权平均值来确定的做法,实现了以原油价格来定成品油价格的想法。
综上,目前参照地点布伦特(Brent)、迪拜(Dubai)和米纳斯(Mi-nas)三地原油价格。
2001年阿根廷违约
简单的说,阿根廷陷入严重金融危机。在国内,老百姓每个月从银行里取款设置上限,250比索。在国际上,阿根廷欠外债高达1300亿美元,阿根廷时任代总统,宣布阿根廷暂停偿还外债。这在世界金融史上开了一个很糟的违约赖账的先例。换句话说,该国宣布破产,别国持有的该国债券就变成了废纸。
1998年第三季度阿根廷经济开始衰退。2001年3月,由于经济衰退长期化,当局政策乏力,发生了“内阁危机”。经济部长墨菲的紧缩政策遭到了社会各界的反对,墨菲刚刚上任两周就被迫辞职。同时IMF袖手旁观的做法使得投资者对阿根廷经济失去信心,外资流入减少,资本外逃严重,股市、债市动荡。2001年底,代总统萨阿宣布政府无力偿还1300多亿美元的外债,债务危机迅速演变为经济、政治和社会全面危机,银行挤兑、工人上街游行、哄抢超市等现象屡见不鲜。阿根廷政府宣布比索贬值,比索一泻千里,一度跌至1美元兑4比索的低点。据统计,2002年上半年,比索贬值70%,通货膨胀率40%,失业率25%,GDP负增长16%。2002年中期,阿根廷金融危机再度升级,呈现出向巴西、乌拉圭扩散的趋势。巴西货币雷亚尔7个月内贬值50%。乌拉圭甚至在2002年7月30日由于无法抵挡挤兑狂潮,宣布银行停业,国有银行冻结所有定期存款,结果导致乌拉圭货币贬值、物价暴涨、国家风险指数上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