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国为什么没有高铁

2.布伦特原油与美国原油的区别

3.石油的重要性急急急

美国为什么没有高铁

美国海岸油价暴跌_美国油价飙升

当然,这并不是说美国的铁路运输落后。《经济学人》不久前还专门报道,美国的铁路货运是世界一流的:不仅效率高,而且费用几乎比任何主要国家都低。这种高效率的货运,又全是私营,并不靠政府的资助。究其原因,在于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原材料和农产品大国之一。矿产和农产品的运输,地点集中固定(往往是从一个矿区到一个港口),货运量庞大,只有铁路才能有效地承担。特别是本世纪油价飞涨,铁路运输的节能效率比起公路和飞机来高很多。这使得美国的铁路成为运输业的一颗耀眼的明星。一些国家日益增强的贸易需求,也对美国的铁路货运有着非常直接的刺激,使得美国的铁路和海港生意兴隆。油价的高涨,同样影响到客运。汽车成为能源危机的罪魁祸首。环保意识的增强,也使人们为了减排而首先拿汽车开刀。建设高铁的呼声,也在这样的背景下升温。比如,人口达千万的芝加哥,正在计划成为全美内陆高铁的中心:西北连接威斯康星,西南连接堪萨斯,东南连接印第安纳和俄亥俄。此外,得州、佛罗里达、纽约州等,也都酝酿着高铁计划。而海岸线被旧金山、洛杉矶、圣地亚哥等几个中心城市所主宰,并在政治上被喜欢公共工程的民主党所统治的加州,则条件最为成熟。然而,即使在这里,高铁建设仍然是一场激烈的战斗。(作者为美国萨福克大学副教授)

布伦特原油与美国原油的区别

1、产地不同:布伦特原油包含北海油田生产的四种轻质低硫原油:Brent、Forties、Ekofisk和Oseberg。其中Brent和Forties位于英国外海,Ekofisk和Oseberg位于挪威外海。布伦特原油都是海上开采,难度大,成本高。

美国原油(WTI原油)以中东轻质原油为主,开采难度小,成本低,质量好,其交割点位于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库欣地区。

2、交易所不同:布伦特原油主要是在伦敦商品期货市场中交易。美国原油,在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交易,也就是NYMEXWTI,虽然他也是世界原油计价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只针对美国本土原油计价,局域性很强,已经开始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3、定价方式不同:布伦特原油价格的影响主要依赖于OPEC产量变化以及欧洲和亚洲的需求变化。美国原油价格主要取决于库欣原油库存:库存较高时,WTI价格下降,Brent-WTI价差扩大;库存较低时,WTI价格上升,Brent-WTI价差收窄。

WTI原油是美国西得克萨斯的轻质原油,该原油期货合约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及很高的价格透明度,是世界原油市场上的三大基准价格之一。所有在美国生产或销往美国的原油在计价时都以轻质低硫的WTI作为基准。

美国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WTI) 即期合约被很多投资者视为国际能源市场的基准价,很多媒体的文章对于原油价格走势的描述也引用WTI作为代表价格,

不过从最近的走势来看,WTI原油价格更容易受到当地供需的影响,而这与全球原油市场基本面的变化无关,从这一点来看,WTI更像是一个地区油价。

布伦特原油一般供应稳定,受当地因素的影响很小。而从这点来看,相对于伦敦布伦特原油而言,WTI原油期货即期合约价格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地区油价,并没有多大的国际代表性。

布伦特原油,英文Brent oil,出产于北大西洋北海布伦特地区。伦敦洲际交易所和纽约商品交易所的期货交易,是市场油价的标杆。

美国市场西德州轻质原油(WTI)价格与北海布伦特(Brent)原油的价格差仍然很大。

布伦特是出产于北海的布伦特和尼尼安油田的轻质低硫原油,在期货、场外掉期、远期和即期现货市场上被广泛交易。现全球65%以上的实货原油挂靠布伦特体系定价。布伦特原油的装运港为北海设得兰群岛的索伦佛(Sullom Voe)。主要用户是位于西北欧和美国东海岸的炼油厂。

ICE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是可以进行实物交割的合约,同时合约可以选择期转现进行结算。合约有以下特征:

灵活性大:通过提供与现货市场相对应的期货合约,石油工业可以利用期转现以及基差交易,锁定价格以及安排生产,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控制买卖货物的时间。

价格透明:实时价格可以通过主要的数据提供商得到。因此所有的参与者均可在交易时实时了解价格情况。

石油的重要性急急急

石油的重要性

在石油这一问题上,核心通货膨胀与实际通货膨胀之间的差异表现得尤为明显,因为石油是能源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而能源则不包括在核心通货膨胀之内。显然,石油价格一直都处于不断波动之中,但除非你可以证明目前石油价格的高企只是暂时性的,而在未来的几年间其价格将出现回落,我们才可以忽略石油在通货膨胀中所产生的影响。但事实上,从目前来看,油价不但没有大幅地回落,相反地,它还在不断地飙升,并不断地创造新纪录。

一个经常被提及的谬论认为,石油在美国急剧增长的服务型经济中所起的作用正日趋衰微,石油的重要性相比于先前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是的,能源支出所占GDP的比例已经从1980年的14%下降到了现在的7%。然而,仅以此为论据,认定美国经济对石油的依赖性已经降低则是非常荒谬的。华尔街的分析家自然乐意接受这个存在缺陷的逻辑思维,以达到其掩盖重大经济问题的目的。

诚然,现在的美国是从国外进口很多原本是由其自身生产的商品,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经济对石油的依赖性已经降低。事实上,由于现在需要更多的能源来运输进口商品,美国经济比先前更容易受到油价的影响。虽然国外的石油消耗并不会直接影响到美国的GDP,但却影响到我们所购买的任何商品,不管它是产自国内还是由国外进口。

比如说,1980年在康涅狄格州的纽黑文购买一双鞋,或许就是在附近哈特福德的工厂生产的。由于生产这双鞋所需的石油是在国内消耗的,所以被直接计算在了美国的GDP中。然而,在今天,我们所购买的这双鞋或许是在中国生产的,所以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石油现在并没有计算在美国的GDP内。相反地,其成本则通过鞋的价格间接转移到了美国的消费者身上。由此可见,石油的成本是隐藏在了进口商品的价格之中。

然而,由于鞋是在中国生产的,所以还需要绕经太平洋运到美国,而现在在运输过程中所消耗的石油同1980年相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语。此外,这些船只空返中国所需的额外成本也间接地转移到了美国消费者身上。这些鞋运抵位于加利福尼亚的港口之后,还需要用卡车运到3000英里之外的东海岸。显然,在国内运输期间所消耗的石油——这当然是计算在美国GDP之内的——也远非1980年相比,因为当时那些鞋的运输距离还不足100英里。

日益增长的非能源密集型产业,尤其是金融服务业将确保整个经济远离高昂的能源成本,这实际上也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谬论,因为能源成本的高企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利率,而利率又是金融服务业和其他非生产性企业的一个核心成本因素。

高昂的能源成本必将拉动消费价格,尤其是那些能源密集型进口商品的价格。这样一来,美联储所谓的关于通货膨胀仍在可控制范围之内的说法就失去了根基。而通货膨胀一旦成为现实,除了长期利率相应地提高之外,短期利率也会有更大动作。届时,不管是长期利率还是短期利率,都会远远高于现在的水平。

高达两位数的利率对金融服务业和其他利率敏感性产业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如果再考虑到它对虚高资产价格的影响,那么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尽管存在各种自私自利的言论,但事实上,美国从没有像现在一样如此依赖石油。油价的高企最终将导致利率的提高,而利率的提高又将对美国经济产生致命的影响。因此,我们绝不能忽视油价高企所带来的种种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