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人都说别克车耗油不保值,但满大街跑的都是别克啊?

2.原油价格为什么不升?

3.战争对战争国的金融有何影响

4.美国9000亿纾困法案终于落地 原油多头反而顶不住了?

为什么人都说别克车耗油不保值,但满大街跑的都是别克啊?

从前油价和现在油价差多少_之前油价暴跌是哪一年

谢邀。我本人系别克凯越hrv手动挡车主。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和凯越的十年经历,或许可以帮您解开心中疑惑。

第一,别克车无论大小,行驶质感要优于日系和韩系。我不是车黑,仅仅实事求是。因为,除了凯越,还开过许多车子,比如雪铁龙,轩逸,速腾,智跑等等。我所说的质感体现在:稳,跑起来真的稳,这个除了得益于别克系列车型普遍偏重(相比同级产品)的身材,底盘调教也非常讲究,路面坑洼,减速带产生的振动,在车内驾乘者的感受是非常舒缓的,整车相当紧实,不会给你丝毫松垮感。这种身心最直接的感受会让人慢慢喜欢上她,甚至面临换车,我依然首选别克。

第二,油耗排名里边,别克并非网传的那么不堪。日系也并非真的省油。这个和路况,驾驶习惯,日常保养频率等等多方面原因有关,车重并不是油耗偏高的直接原因,况且,车重对比,凯越和同级产品差距真心不大,几十公斤您觉得会增加几毫升油耗?

第三,别克故障率。我的凯越08年购买,到现在11年,中间因为锈蚀换过排气管,空调不给力维修主板,现在车窗有摩擦声,感觉是老化所致。其他没有任何问题。我也同维修店人员了解过,别克故障率在合资品牌里算是比较低的,发动机在前几年没有推行增压期间,大多搭载技术比较落后的机子,老技术带来的是低故障率,保养省心省钱。

第四,别克当年凭借第一代凯越,君威等车型迅速占领各个细分市场,早早就俘获了人心。别克品牌营造出的大气,稳重,豪华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优点。

综上所述,别克车耗油高并不能改变其热销局面,GL8常年占据大型MPV前列,也没人拿油耗说事。还有一点,买车家庭有几个是天天计算油耗,计算花费的,别克已经是国人买车的一种情怀了。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4月4日提的28T昂科威精英,提车时7公里。目前跑了近1600公里,有100来公里高速。第三箱油正在用,综合油耗不到10升。还没首保,比预想的油耗低。可能与个人开车习惯有关,我不喜欢急加速与急刹车。

隔音本来不错,但高速的风噪大。

车很稳。

自动启停比预计的好用,但启停有明显的感觉。

LED灯亮度真的不够啊。

不知道是不是个人原因,总觉得开车调不到一个合适的座椅、方向盘位置。这点没有本田的奥德赛好,不够人性化。

还有一个槽点,我总觉得我的倒车影像清晰度不好,更糟糕的是:影响偏了,如果按影像倒车铁定会碰到旁边的车。虽然我不怎么看倒车影像来倒车,但有了之后不自觉地会看看影像。这个结果就是,倒车影像反倒干扰了我倒车

第一,别克车的油耗不一定高,从这张紧凑型轿车油耗表现来看,英朗的油耗水平还是不错的。当然了整体上讲,别克的油耗与日系相比还是明显高一些的,但跟以前的美系车相比,已经节省了很多,油耗水平基本跟德系持平了。

第二,你看到的满大街跑的大部分都是别克较为廉价的车型(最起码我这里是这样),这样的车型有的价格已经低至8万以下,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是很大的。花最少的钱买个有面子的,动力还不错的合资车,谁跟钱有仇?至于保持率吗!一是现在还考虑不到,二是买的时候就没花多少钱,贬值又能贬到哪里去!

这么说吧,开了十年的别克比如君越好好保养开起来会像新发布的车,别克车的设计领先大众两田很长时间。第二别克的给料实在,比大众两田性价比高不服自己去调研下。第三别克的质量非常好,除了从前通用的变速箱问题,其实一直在国际质量排名前五里边。网上车黑太多,卖二手车的的太多不足一信。至于保值率,中游水平吧,卖便宜你不卖就得了呗?别克车又不会落伍,毕竟自己开上十几年才是最保值的!我不认为别克的消费群体是穷人,不差那点钱非得卖车。反而日本车的群体里边穷人多,所以特别在意保值率,而对性能性价比安全舒适都可以视而不见。

最后要说,虽然说在我们眼里别克走的是低调轻奢路线,但是别克其实就是个豪华品牌,通用的平民品牌是雪佛兰,不服可以仔细调研下,用实在的价格购买豪华 汽车 的品质,这才是别克客户的主流需求之一,另外的需求就是喜欢低调欣赏实在也是核心。

以下是个人见解:

保不保值和保有量有关,保有量大的车一般都比较保值的。

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车主买新车的入手价,因为别克的车优惠力度很大,所以买早的人显然是在保值率方面不占优势的,举个例子,一辆20万的别克刚上市时落地23万,半年后新车降价三万(17万),23万落地的人半年后可能只能卖15万了,这显然不保值了。如果你是降价3万的时候买的,现在优惠力度回收了,新车只优惠两万了,再加上车辆保有量大,那么就是保值了,所以最终还得看你入手的价格。

老百姓买车都有从众心里 哪个车销量大买哪个。2005年2月买的别克凯越1.6手动舒适,车价10.98万办齐了13万多。开了14年,车皮实,油耗新车八个上下,最后两年九个多点。一共跑了45万公里。这车应该是超值了。一月置换了别克昂科威28T。也试驾了丰田rav4,本田crv,标致4008,马自达cx5,大众途观L,同平台的雪佛兰探界者。最后在昂科威1.5T和2.0T间犹豫时,(主要是1.5T是双离合,2.0T要加95号的油)。老婆拍板2.0T了。跑了4700多公里,综合油耗11.2,能接受。[微笑][微笑]。别克昂科威还能再让我省心的开十年吗?但愿吧。

对于别克车为什么别人都说油耗高原因请听我来分析别克作为美系车的代表之一,在中国是风生水起,提起美系车,大家脑海里第一个出现的就是油耗高,皮厚。油耗高这个问题确实存在,不过那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现在的别克车并不存在所谓的高油耗,就拿别克的畅销车型英朗来说,英朗的油耗对比同级别的朗逸,宝来,卡罗拉,等等油耗不但不高反而比其他的都低,只不过美系车前些年的油耗高的这个印象在人们心中已经根深蒂固,所以只要一提别克,大家都说油耗高,其实不然,那已经是过去式了,只有自己开过才知道。

对于保值率而言,只要是畅销车型,市场占有率高的车型,保值率都是挺高的,只要不买冷门车,保值率其实也差不了多少。

为什么满大街都是别克车,我是这么想的,别克由于进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早,也经营的不错,所以大街上很多别克车就很容易理解了,毕竟卖了这么多年了,客户积累了很多。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价位,就拿英朗来说,同级别的朗逸宝来,卡罗拉雷凌,凌派,领动等,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同等配置的车,厂家指导价大致相同,但是英朗的终端优惠比其他的竞品要多优惠两万以上,2018年别克英朗的终端优惠最大的时候多达55000这对于消费者而言可是不小的砝码。同样级别的车谁都愿意选择性价比高的,谁也不可能和钱过不去。

个人简历,感谢指正

本人13款2.0别克君威顶配车主,6年没换过任何东西,除了换厂里机油和去加油站,什也不会,省心舒心安心,超车一脚油门的事,市面上撞不过的同级别车应该不多吧,开得起车,总谈油耗什的没必要,油都加不起,养什么车,换车还换别克,咱这开车速度偏快的人,换个日系,没安全感

2017别克英朗车主,以下是我的加油记录,平均下来6.5L,折合4毛左右一公里,还好!有些人就是扯淡,车都没有瞎咋呼!纯黑的人太多,水军

0815里程5795,加油201,油价7.56

0930里程6170,加油209,油价7.68

1001里程6678,加油215,油价7.91

1005里程6975,加油160,油价7.91

1006里程7556,加油112,油价7.87

1012里程7720,加油200,油价7.87

1108里程8152,加油200,油价7.70

1217里程8588,加油150,油价6.86

1.05里程8808,加油150,油价6.47

我16年买的威朗1.5T精英,不到三年发动机就抖了,找4S店索赔,各种推拖,耗不起,索性把车卖了,以后再也不考虑通用的车了

原油价格为什么不升?

影响原油价格的因素有很多,汇率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还要综合考虑供需关系和人们对供求关系的预期等等很多。下面是我之前在网上整理的一些影响因素,希望对你有些帮助。

影响石油价格的短期因素

短期影响因素是通过对供求关系造成冲击或短期内改变人们对供求关系的预期而对石油价格发挥作用的。

1. 突发的重大政治事件

石油除了一般商品属性外,还具有战略物资的属性,其价格和供应很大程度上受政治势力和势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生产国际化的发展,争夺石油资源和控制石油市场,已成为油市动荡和油价飙涨的重要原因。

2. 石油库存变化

库存是供给和需求之间的一个缓冲,对稳定油价有积极作用。oecd的库存水平已经成为国际油价的指示器,并且商业库存对石油价格的影响要明显强于常规库存。当期货价格远高于现货价格时,石油公司倾向于增加商业库存,刺激现货价格上涨,期货现货价差减小;当期货价格低于现货价格时,石油公司倾向于减少商业库存,现货价格下降,与期货价格形成合理价差。

3. opec和国际能源署(iea)的市场干预

opec控制着全球剩余石油产能的绝大部分,iea则拥有大量的石油储备,他们能在短时期内改变市场供求格局,从而改变人们对石油价格走势的预期。opec的主要政策是限产保价和降价保产。iea的26个成员国共同控制着大量石油库存以应付紧急情况。

4. 国际资本市场资金的短期流向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石油市场的特征是期货市场的影响显著增强,目前已经形成了由期货市场向现货市场传导的价格形成机制。尽管国际原油市场的投机活动不是油价上涨的诱发因素,但由于全球金融市场投资机会缺乏,大量资金进入国际商品市场,尤其是原油市场,不可避免地推高了国际油价,并使其严重偏离基本面。

5. 汇率变动

相关研究表明,石油价格变动和美元与国际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变动存在弱相关关系。由于美元持续贬值,以美元标价的石油产品的实际收入下降,导致石油输出国组织以维持原油高价作为应对措施。

6. 异常气候

欧美许多国家用石油作为取暖的燃料,因此,当气候变化异常时,会引起燃料油需求的短期变动,从而带动原油和其他油品的价格变化。另外,异常的天气可能会对石油生产设施造成破坏,导致供给中断,从而影响油价。

7. 利率变动

在标准不可再生资源模型中,利率的上升会导致未来开采价值相对现在开采价值减少,因此会使得开采路径凸向现在而远离未来。高利率会减少资本投资,导致较小的初始开采规模;高利率也会提高替代技术的资本成本,导致开采速度下降。

8. 税收政策

政府干预会使得市场消耗曲线凸向现在或未来。跨时期石油开采模式的税收效应依赖于税收随时间变化的现值。例如,税收现值随时间减少会改变开采顺序的决策。和不征税相比,税收最终还是会减少任意时点上的净收益,也就减少了相应时期开采的积极性。而且税收会降低新发现储量的投资回报。

战争对战争国的金融有何影响

2008年爆发的新一轮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美国智囊兰德公司向国防部提交了一份“战争救市”的报告,认为与其用7000亿美元救市,还不如用这7000亿来发动一次战争更有成效。一时,全球哗然,如果被采纳,金融危机的最坏后果――战争就爆发了。

一、世界大战与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的关系

(一)金融危机不一定会引发世界大战

经济危机是私有制生产体系贸易竞争的必然产物。当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发生的时候,各国政府各出奇招,比如,政府主导大规模的建设项目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新技术新发明在生产中的应用,带动了新一轮的经济腾飞等等。二战后的四次重大经济危机的安全着陆,都说明了经济具有自我调节功能。

(二)世界大战的爆发总是由金融危机引起

回顾历史,世界上所有现代战争都有金融的影子。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美各国发生了经济危机,国内矛盾的尖锐,各列强以发动对外侵略战争转嫁国内危机。由于利益的不均衡,发展成波及全球的战争。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整个资本主义国家工业产值下降了40%,美、德、法、英有29万家企业破产,3000多万人失业。各列强在危机中若无法找到新的经济突破点,就想方设法挑起战争,借此把国内的危机转嫁到其它的国家,结果爆发了世界大战。

二、战火纷飞中的金融推手

(一)生意风生水起

集团和金融集团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体味到发战争财的巨大好处。交战双方想在战争中处于优势,装备的先进性是一个很关键的要素。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自身的地缘政治、防务需要、甚至是军备竞赛均需要大量。大国通过军售获得了高额的利润,美国的商甚至已经“”了GDP。此外,生产也能拉动经济,促进就业,缓解经济危机的压力。有统计表明,美国的军工厂每生产1300亿美元的产品,就能拉动1个百分点的GDP增长,每增加10亿美元的军工生产,就能新增上万个就业机会。

(二)金融战---无硝烟的战场

战争中,巧用金融战术也可以为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石。1937年中日战争正式爆发,罗斯福总统立即联合英国,意图用封锁切断日本贸易线的手段迫使日本屈服,1941年美国太平洋舰队移驻夏威夷的同时,抵制日货,禁止美国石油输入日本,冻结日本在美国的存款,这两项金融措施足以瓦解日本的承受力。

与资源匮乏的日本相比,在前苏联的“和平”解体中,金融战更占据半壁江山,1960年苏联重工业占到GDP的72.5%,在严重畸形化的重工轻农下,前苏联经济严重依赖进口。而当黄金储备最紧缺的时候,美国又悄悄地利用石油的定价权使苏联的石油收入大幅下降,如此内忧外患的经济危局,使得克里姆林宫上空的苏联国旗黯然落幕。

三、惊心动魂的后现代金融战争

(一)运用军事手段,控制全世界的资本流

因为互联网,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网上交易已是家常便饭,数万亿的资金通过互联网可以快速完成转移或抽逃,怎样才能牢牢地控制住全球的资本流速和流向?美国为此动用了军事手段,建立了一个“全球快速打击系统”,号称28分钟可以打遍全球。这就意味着当一个地区受远程导弹的威胁时,该地区的资产拥有者会以最快的速度,把资本撤离到安全区,这个安全区当然是军事最强国,由此,军事手段成为资本流的控制核心。整个资本流运作的过程,也大约需要28分钟,可想而知,凭借这个打击系统,一旦发生战争,华尔街振臂一呼,便可以争得全世界的资本流。

(二)利用局部战争和金融手段掠夺各国财富

美国利用局部战争力挺金融业的发展,高举正义之旗,不惜代价去攻打伊拉克,攻打利比亚。致使全球油价飙升。因为石油交易用美元来结算,油价上涨也就是意味着需要更多的美元。美国人通过战争打出了全球的美元需求,从而再一次名正言顺地加印美元。就是说,美国向世界提供纸质美元,世界为美国提供实体产品,财富就这样以不动声色的方式流入美国口袋。同时,为了稳定其他国家对美元的信心,美国人又向全世界发行国债,这无疑让美元又上了一道保险,美元变成“世元”。

9?11事件后,出于对美国这个最安全的投资环境的疑虑,大量的资金撤离美国,为了找回全世界投资人对美国的信心,在9?11事件两个月后,美国打响了阿富汗的战争。当巡航导弹一落在阿富汗的土地上,道?琼斯股指暴涨,华尔街一片叫好声,随着战况的持续进行,大量撤离的资金又陆续回到了美国。目前,美国70%的就业人口从事金融和金融服务业――金融已经成为美国的命脉行业。

(三)金融殖民帝国显现轮廊

1944年,美国凭借着全世界80%的黄金储量,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即美元作为全世界的通用货币,美元锁定黄金,每35美元可以兑换一盎司黄金。一举确定了美元的霸主地位,此后的27年,美国是世界上发展势头最好、最富裕、最稳定的国家。

但用战争解决金融问题会有许多不可控的风险。美国在持续17年的越南战争中就打掉了8000亿美元,美国的黄金储备也日渐减少。1971年,尼克松总统失信于世界,公然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这就意味着美元不受黄金储量的限制,可以甩开手滥印。为了防止美元贬值,确保其的霸主地位,美国除了依靠其强大的科技创新力和强大的军事实力外,还充分利用中东战争让美元与世界上大宗商品――石油挂上了钩。这样,美元在脱离黄金后,依然可以作为硬通货在全世界畅通无阻。此后的40多年,人类帝国史上的新物种――金融殖民帝国显现出轮廊。1985年的广岛协议,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都是金融殖民帝国的“杰作”―― 把各国多年经济发展成果洗劫一空。

金融战、军事手段都是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服务的。单纯的金融战争未必能够达到预期目的。而军事本身就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国家的方方面面。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不仅是金融战争,网络信息战、舆论战等等,无时不在进行中。我们务必清醒的是:时刻都在备战中。

美国9000亿纾困法案终于落地 原油多头反而顶不住了?

后市观点

原油价格依然面临较大的风险,昨天美国艰难的通过了9000亿美元的纾困法案,原油价格短线开始上行,但在后半夜明显能够感觉出市场做多的动能已经大不如从前,油价最终震荡走低,抹去纾困法案带来的全部上行空间。从圣诞节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来看,市场还没从节日的氛围中恢复过来,成交量仍没有完全恢复,因此短期的市场走势还难以反映出全部的市场心态。但我们发现油价似乎要走短线的二次探顶行情,布伦特52.5美元很有可能会成为短期的高点。

我们依然认为,明年的原油价格将会继续突破新高,因此短期的油价如果能够回调,那么长线投资者可以适当布局抄底策略。在疫情不断变异的当下,在油价回到50美元附近的当下,我们目前很难给出良好的抄底位置,在没有疫情大爆发困扰的情况下,布伦特45美元附近可以开始布局抄底策略,但如果变异病毒出现大流行,那么底部将会下移到40美元附近,因此企业要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来制定相应的市场策略。

每日动态

1WTI主力原油期货收跌0.54美元,跌幅1.12%,报47.62美元/桶;布伦特主力原油期货收涨0.13美元,涨幅0.25%,报51.34美元/桶;INE原油期货收跌1.07%,报305元。

2离岸人民币(CNH)兑美元报6.5309元,较上一交易日纽约尾盘涨117 点,盘中整体交投于6.5102-6.5306元区间。

近期要闻

1俄罗斯能源部长:当前油价已处于“最佳区间”,进一步增产或正当时;俄罗斯计划在1月的会议上支持OPEC+进一步逐渐提高原油产量,因为原油价格正处于最佳区间。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表示,鉴于减产行动得到了充分执行,并也已经达到了预期目标,而每桶45至55美元的价格区间是最佳的,因此已经到了可以考虑增产的时候。若油价没有达标,则俄方将永远不会考虑进一步恢复产能;自12月初OPEC+通过了逐步增产的新计划以来,布伦特原油均价约为每桶50美元。当时由俄罗斯和沙特领导的OPEC+产容国联盟决定2021年起将逐月把产量提高多达50万桶/天,而不是之前计划的从1月1日起增加近200万桶/天。OPEC+部长将每月会晤一次,讨论每次增产的规模,可以视疫情发展应对不确定的需求。下一次会议定于1月4日举行,将确定2月份应向市场增加多少供应。在回应俄罗斯是否想2月份再增加50万桶/天产量时,诺瓦表示:“如果局势正常稳定,我们将支持增产。”目前尚不清楚OPEC+的另一领导国沙特是否会支持增产。上周,沙特石油大臣阿卜杜勒阿齐兹·本·萨勒曼与诺瓦克在利雅得面谈后表示,他想让市场投机者“保持警惕”。所以,直到1月4日开会的那天,没人会知道沙特方面会做些什么

2NYMEX原油重拾涨势走强,后市走向将观望供需恢复速度的竞赛;NYMEX原油在周一亚市早盘短暂跳空低开后重拾涨势,升至一周高位48.96美元/桶,再度逼近49美元关口,因全球市场在美欧圣诞节假期后的风险偏好情绪在受到美国财政风波短暂打击后重新回暖,投资者继续放远目光看好2021年的全球经济前景,在疫苗得到应用平息全球经济风险的大背景下, 旅游 出行需求有望恢复,因而届时石油需求前景也将进一步好转;而此若在经济前景进一步看好的背景下,NYMEX原油价格短期仍有望上看50美元关口,但之后的进一步走势则取决于2021年开年之后全球经济恢复速度与OPEC+逐月增产之间的赛跑,一旦市场需求进一步恢复,油价将上行至疫情爆发前的60美元桶,但是届时进一步上行空间将受到OPEC+产能全面恢复状况的压制

3华侨银行:2021年布伦特原油价格料先跌后涨;华侨银行经济学家预计2021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初布伦特原油价格将下跌至45美元/桶,但2021年底可能上涨至55美元/桶,预计原油需求复苏之路不平坦,旅行限制和疫苗制造基础设施的断断续续风险可能在2021年初占据主导地位;2021年初对原油来说很可能是一段艰难的时期,因为石油输出国组织及其盟友(OPEC+)可能提高每个月的产量,而利比亚继续将石油重新注入国际市场,从第一季度到第二季度中期,供应可能会超过需求,布伦特原油可能会在每桶45美元处寻找底部,从第二季度末开始,预计疫苗的广泛分发将提升基本需求,导致供应短缺,并在年底前将布伦特原油价格提升至55美元/桶

本文源自能源研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