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下降中国油轮上升-油价下降中国油轮
1.油轮被炸毁后强国终于出手,后来怎么样了?
2.中国石油进口放缓,石油进口放缓的原因是啥?
3.油价的起伏挺大的,为什么需要调控油价呢?
油轮被炸毁后强国终于出手,后来怎么样了?
伊朗和美国因为石油问题闹得沸沸洋洋,首先是美国退出了伊核协议,紧接着,美国对伊朗进行了铺天盖地的制裁,其中包括禁止各个国家从伊朗进口石油,虽说很多倒向美国的国家已经这么做了,但是还是有一些国家无视美国禁令,执意要从那里进口。
很大程度上来说,他们敢这么做是咬准了美国不敢做什么,但是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可就不敢轻举妄动了,中东地区出现了6艘油轮袭击事件,并且还有两艘油轮被袭击之后发生了剧烈爆炸,损失惨重,至于这件事情究竟是谁做得,众人不得而知,因为不管是伊朗的口中还是美国的口中,都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美国表示,自从美国开始制裁伊朗之后,伊朗便心生不满,因为他们想要多的石油的定价权,所以扰乱全球油价最好办法就是打击中东地区的油轮,这样一来就可以使得国际上的油价受到较大的波动,但是伊朗却表示,这根本就是莫须有的事情,这一而且只是美国的无端指责罢了,因为这件事情看上去更像是美国做的。
就在僵持的时候,世界上第二大军事大国俄罗斯出手了,他们直接派出了大批的伊尔76和安-124运输机,除此之外还有大批军舰也都相继从博斯普鲁斯海峡,黑海进入到了地中海,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军舰和运输机可不单单是为了示威,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那就是为伊朗提供大量的武器装备,这些装备包括了防空导弹、反舰导弹以及各种军车。
由此看来,俄罗斯实在是大手笔,不过这件事情却引起了美军的不满,因为他们觉得俄罗斯就是在升级中东局势,但是俄罗斯也有自己的看法,因为美国想要组建一支护航部队,而这样的举动简直世明晃晃地告诉大众,他们想要封锁伊朗的海上石油运输。
不过美国对此的就解释就不同了,美国表示,他们组建的护航编队将会联合以色列,沙特,阿联酋等国,不仅如此,很多国家的军舰也会加入其中,到时候会保护各国的商船,避免受到袭击,不得不说,美军的这一番解释还是很有说服力的,不过,事实究竟是怎样那就不得而知了。
中国石油进口放缓,石油进口放缓的原因是啥?
近些日子,中国石油进口不断放缓,引进的进口石油量越来越少,这是为何呢?其实原因很简单,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一些数据。前阵子,国家公布的贸易数据显示,亚洲7月份的石油进口需求,已经连续第二个月放缓,这很大决定因素是因为,中国跟美国的贸易争端升级,开始逐渐造成国家经济增长不断减速。美国的经济学家汤森路透Eikon就基于主要供应方的油轮预定情况,得出了初步需求数据,该数据显示了,6月份欧洲的出口石油就会明显减少,但是,往年每6月份的石油出口,都会有有小幅增长,虽然增幅不大,但是也是会保持增长的情况。7月份石油的订单,明显较6月减少11%至1670万桶/日,然而5-7月三个月的平均水平为1930万桶/日。虽然这数字仍较高,但是相对比年同期均值2020万桶/日来说,这并与2016年水平相当。此前出炉数据的报告也显示,这是由于中国同美国的贸易紧张局势不断升温,这就导致了中日韩主要经济枢纽的制造业增势和出口订单放缓。虽然说需要两三个月,才会有显示石油需求放缓迹象的明确数据,但是,韩国的能源经济研究所(KEEI)高级研究员LeeDal-sok就称:鉴于往年的贸易摩擦,以及往年油价上涨的原因,以及对比现在的数据,都显示了中国今年下半年石油需求将会不断放缓,再加上美国不仅对包括来自中国和印度的进口商品进行加征关税,而且同时也向来自欧盟和加拿大等关系密切的政治盟友的进口商品征收关税,这就导致产生了?中等强度?的国际贸易冲突。在过去两个月,能源巨擘BP租用的四艘超级油轮在中国东部海岸遭遇搁置或延迟,而且在中国独立炼厂需求放缓的情况下,无法完全卸载原油,所以以上种种因素,就是中国石油不断放缓的主要原因了。
油价的起伏挺大的,为什么需要调控油价呢?
此次美股暴跌,相信大家都听了很多经济学家分析,大体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油价暴跌造成例如bp、壳牌、道达尔等一系列石油公司股票下跌带动大盘;另一个是由于美国、韩国等一系列其他国家应对疫情不力,引发投资者对停工、感染等一系列影响经济因素担忧,进而导致恐慌抛售。
当然了,咱们是《车友报》,对于经济理论小编也不敢说专业,所以咱们这次不说油价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单说国际油价的历史和此次引发油价暴跌的欧佩克和俄罗斯之间的产量博弈。
自从1883年,戴姆勒和迈巴赫两人合作开发了第一台汽油发动机开始,原油这一资源在人类历史上就开始变得愈发重要。直到今天,它成为了当下最重要的大宗商品。而油价的定价历史,基本上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跨国石油公司定价
第一个阶段是跨国石油公司定价,在20世纪初,当时世界上的石油主要消费国基本上都是英法美这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而主要产油国大多位于当今欧佩克地区。一边是老牌帝国主义,一边是刚刚摆脱半殖民地的小国,那边说了算一目了然。
所以当时的油价基本上不存在市场的空间,油价多少,作为大国代表的跨国石油公司说了算。简单来说,这些公司跟产油国签合同给租金,合同说多少钱,油价就是多少,挖出来的原油运回国自己炼自己卖,公开现货交易不足总交易量的1%。
而这种情况的背后原因,说白了就是当时油少,原油产量没办法满足世界上所有国家需求。而这个时候,老牌大国就运用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力量打压产油国,确保原油优先供给自己,价格不太高。当时类似的跨国石油公司有七个,也被称为“七姊妹”。
OPEC定价阶段
时间到了70年代,这个时候发生了几件大事,先是石油产量终于上来了,1970年,美国原油产量达到当时峰值,美国甚至开始限制国内原油开采。国内不缺产量,就不用继续控制山高水远的产油国。再加上当时英国日渐颓势,从海湾地区逐步撤军。使得当时的产油国出现了一个权力真空,因此当时各国的内部势力纷纷抬头,开始争取更大的原油定价话语权。在此情况下,OPEC,也就是欧佩克在1960年应运而生。
最经典的表现有三个,一是当时各国纷纷把油田收归国有,1960年,当时的阿美石油公司总部从美国旧金山迁到沙特多哈。经过多年斗争,1972年,阿美公司逐步被沙特收归国有,1973年沙特政府参与阿美公司25%的股份,1974年上升至60%,1980年达到了100%。二是产油国开始要求提高原油出口税率,最后定在了55%。第三个,也是最终的胜利,是欧佩克在20世纪70年代中叶决定以沙特阿拉伯轻质原油作为国际油价“参考价格”,标志产油国在原油定价上终于有了自己的话语权。从此之后,国际油价就形成了欧佩克产油国和跨国石油公司协商定价的机制。
交易所定价
按理来说,到了欧佩克定价阶段,产油国、需求国达成联盟,两边啥事都商量着来挺好,没有变化的必要了。但是谁都没想到,随着石油工业的进一步发展,需求国越来越多,产油国也越来越多。这就造成两个结果,一方面,这些国家也想有自己的话语权,另一方面,石油交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原油上了油轮,短则几天,长则几周才能到达买家手里。是先付钱后发货还是先发货后付钱,付钱是按照发货日子价格给还是收货日子价格给,这些可能动辄涉及十几亿的资金。到了这一步,期货的主要动力已经形成了。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