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用油会涨价吗

2.全国物价为什么会怎么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3.棉籽油是否会给农作物提供营养

食用油会涨价吗

发改委调控大豆油价格的通知-发改委调控大豆油价格

散装食用油价格冲高回落 企业正积极组织货源,近期仍有可能下降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连续上涨后,食用油价格已下跌。15日,市价格监测中心监测显示,本周市区散装食用油批发价、零售价均出现下跌,其中批发价跌幅达6%,预计近期食用油价格仍会小幅下降。

现状散装食用油价格下跌

监测数据显示,本周,市区散装食用油价格稳中趋降,菜子油、大豆油(一级散装)批发价均在每斤7.80元左右,比上周的每斤8.30元下降6%;散装菜子油、大豆油零售价均为每斤8.30元,比上周的每斤8.50元下降2%。超市中的桶装食用油价格基本稳定,福临门大豆调和油(一级桶装)为64.50元/5升,鲁花桶装花生油(一级压榨)为129元/5升,与上周价格持平。

据了解,市区的散装菜子油主要从本地采购,散装大豆油主要从山东等地调运。昨天,在市区东风路上的珠海粮油店,一位姓何的店主说,近几天,散装油的价格稍微跌了一点,每斤下降0.2元左右,色拉油从每斤8.5元下降到8元,跌幅最大。

市区时代、世纪联华、苏果等超市桶装食用油价格在本月初上调后,本周的价格一直保持稳定。

分析综合调节因素所致

3月5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粮食局下发通知,要求各地正确认识当前食用植物油市场形势,指导企业做好食用油生产、销售和供应等工作。另外,经批准,将2008年大豆1%进口暂定关税的实施终止期从3月31日延长至9月30日,大大降低大豆进口成本,抑制植物油价格涨势。同时国家增加农业补贴,严控农资涨价,大力支持油子种植等措施,已使大豆和油菜的种植面积明显增加。

市场调节因素为:前期由于进口的大豆和豆油多用于国家储备,使得国内油厂大面积停产或延缓生产,加剧了国内豆油供应紧张、价格持涨。如今国家储备基本充足,油厂原料得到有效补充,国内豆油供需关系逐渐缓和。另外,东南亚棕榈油产量提高,南美大豆增产,使得国际期货豆油价格连续走低,目前国际期货价格豆油(折合人民币)为每吨10820元,相比上周每吨11768元,下降了8.1%,对国内市场影响较大。

对市区各大超市销售的桶装食用油,市物价部门启动了临时价格干预措施,每日监测食用油价格,严格控制食用油批零差价,严肃查处违规涨价行为,维持食用油市场稳定。

趋势近期价格稳中趋降

受国际豆油价格不断攀升的影响,加之油菜子等原料的短缺,从2月下旬起我市散装食用油批发价上调,带动零售价上涨,同时给桶装食用油供应带来较大压力,一度造成超市某些桶装品牌大豆油缺货。

市寿星植物油有限公司一位姓杜的负责人介绍,近期油菜子等原料价格已经回落,每斤从3.20元下降到3.15元。

市区时代超级购物中心食用油柜台负责人介绍,目前,鲁花、福临门、金龙鱼等品牌的花生油、调和油的货源充足,能保证每天都有供应。针对大豆油的紧张状况,超市已组织了一批桶装大豆油货源,将于近期投放市场。

记者同时从市粮食局了解到,目前市粮食部门也正积极组织货源,增加食用油市场投放量,保证市场供应不断档、不脱销。

据市价格监测中心预测,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措施进一步实施,市场进货价下降,供应量增加,近期我市食用油价格仍将出现小幅回落行情。

全国工商联农业产业商会秘书长夏凡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大豆已经被跨国公司控制了,这是一个整体的产

业链的问题,涉及到大豆的种植、加工等许多环节。大豆价格上涨,并不偶然。”

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师马文峰告诉记者,我国大豆依靠进口很多,规模在4000多万吨,占国内需求总量的70%以上。

对美国大豆的依赖最厉害。ADM、邦基、嘉吉、路易达孚四家跨国公司已经垄断了我国80%的进口大豆资源。“国内主

产区东北各省区、山东、河南等省,因为耕地资源有限,所以很多农户改种玉米、棉花等作物。国内大豆产量一直在

下降。”

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已有包括大豆油在内的食用油生产企业迫于成本压力而向相关部门申请调整出厂价,但具体

涨幅和调价时间目前尚无法最终确定。

记者从国内某知名食用油生产企业处获悉,估计在下个月,除花生油外的其他食用油价格将再现调价上涨。

还有消息说,一线品牌的5升装大豆油、调和油和玉米油,目前被批准的零售价分别在55元、75元和85元左右,而

厂商的目标调整价位分别为65元、85元和95元。

全国物价为什么会怎么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世界之手”推高中国物价

此前的几个月,由于国际石油价格上涨,一些发达国家大幅增加生物燃料的使用,用玉米制造乙醇代替汽油,导致国际上玉米价格大幅上升,10月份新粮上市以后,中国的玉米贸易商们就开始了抢粮大战。

“世界之手”推高中国物价

居家过日子,油盐酱醋茶。今年上半年,中国民众嘴里一直念叨着的一个事情就是吃的东西怎么这么贵;一个原来极专业的经济学词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现在也成了一个通俗词,的确,中国人吃的食品和粮食上半年的涨幅的确不小。

往年6、7月份,天气热,正是猪肉销售的淡季,肉价一般都会下跌。然而,今年却有些反常,全中国的猪肉价格目前又开始了第二轮上涨。中国农业部最新的农产品价格监测报告显示,6月份,全国猪肉批发价同比上涨了74.6%。

猪肉价格停不下脚,给民众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呢?

中国粮、油、蛋、肉等食品价格普遍上涨

今年1-5月,中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6.8%,价格涨幅较大,其主要原因是粮食价格上涨并引发了肉、禽、蛋、油等相关食品价格上涨。同期,中国粮食价格同比上涨6.4%,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17.8%,鲜蛋价格上涨26.5%。

在辽宁大连市一家农贸市场里,前去买猪肉的刘宏生正在跟卖猪肉的商户讲价钱。

记者:“有影响吗,对于吃肉来说?”

刘宏生:“少吃不少,你看9块钱(人民币,下同)一斤的就多吃点,干活人不吃肉就瘦。”

刘宏生告诉记者,这两个月来猪肉的价格每斤已经涨了五块多钱,让他恼火的是,当天下午的猪肉价格,竟然比前几天又涨了一块钱。

刘宏生:“我这一块肉得吃三顿。”

刘宏生算了一笔账,猪肉、蛋禽和粮食价格都在上涨,从去年年底到现在,猪肉长了10块钱,鸡蛋涨了2块多钱,一桶大豆油涨了10块钱,就连玉米等粮食一斤也长了一块多钱。仔细算下来,他家的生活费每个月要增加80多元。

刘宏生:“以前家里鸡蛋,一个月得20多斤,现在10斤8斤。”

记者:“减少了一半?”

刘宏生:“减少了一半。”

这段时间,刘宏生都是赶在菜市场关门前才来,希望能买些便宜东西。这天下午,他原本打算再买桶大豆油,可是问了一圈价格,他决定不买了。生活成本提高,刘洪升不得不精打细算,记者看到,同样要算经济账的还有市场里的商户们。下午七点,早过了菜市场关门的时间,可是梁芹的猪肉摊上,肉还剩了一大堆,她决定把肉价降低一块钱。

梁芹:“老百姓根本就不吃,没钱买,买不起啊,那一斤肉那么点东西。”

记者:“买肉的少吗?”

梁芹:“少,非常少。”

记者:“以前能卖几头猪,现在能卖几头?”

梁芹:“我以前能卖个四、五个,五、六个,现在一天能卖两个,还剩下的卖不动。”

梁芹说,肉涨价了,可是她的利润却降了不少。

梁芹:“那猪肉涨价,肉价提不上去,那能挣钱吗?”

记者:“现在不都十块了吗?”

梁芹:“十块钱,咱肉价提的价钱,比那个猪价提的根本就赶不上。”

记者:“就是那个猪提的更厉害?”

梁芹:“对呀。”

同样为卖货犯愁的还有粮油商户李大梅,这段时间粮油价格涨得厉害, 让李大梅都难以相信。

李大梅:“我们也着急,涨这么些,接受不了,以前那棒子面多少钱一袋啊,45,47,以前47现在56,涨多少钱。”

记者:“涨了9块钱。”

从李大梅的进货记录上可以看出,从今年年初,大豆、玉米、面粉都长了不少,大豆油涨得最厉害,进货价格高了,李大梅只能跟着水涨船高,可是这样一来,生意就清淡了,现在一天也见不到一个批发商,只有周围的居民零零散散来买点米和面。

李大梅:“说怎么这么贵呢,还能吃的起吗?就这么说,它不能便宜点啊,我说上价贵。”

李大梅:“这零卖的色拉油上价4.3,卖4.4元,挣一毛钱。

货物总卖不动,李大梅前段时间进的粮食已经开始长虫了。

李大梅:“不清底还长虫子呢,看见了没,长虫老百姓不爱要,有虫子不爱要了。”

记者:“玉米爱长虫。”

李大梅:“豆类这类爱有蝤子呢,面粉装在这里头不行,都长毛了。”

让李大梅担心的是,如果粮油价格还继续往上涨的话,她的生意就难以做下去了。

李大梅:“已经干上了,就维持吧,那怎么整?现在没办法,不干还不行,摊位费都交给人家了,不干不是干赔吗?”

是什么在拉动粮食价格?

现在涨价的还不止是猪肉。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1-5月,粮食价格同比上涨6.4%,粮食做为食品产业的基础,成为推动这轮食品价格上涨的主力军。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在拉动粮食价格呢?

许国忠是一名玉米贸易商,他告诉我们,玉米涨价的这几个月,他每天要做的头等大事就是派人到玉米产区抢粮源。

大连松源企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许国忠:“包括在这个各地贷款啊,包括手里有钱的,都去上那边抢粮的,你看下面,就是原来的粮库,没用的粮库,就好几年没启动的,有的就个人租个库,也在那收。”

许国忠回忆,这一幕最早出现在2006年10月,当时由于天气原因,玉米上市推迟了一个多月,而此前的几个月,由于国际石油价格上涨,一些发达国家大幅增加生物燃料的使用,用玉米制造乙醇代替汽油,导致国际上玉米价格大幅上升,10月份新粮上市以后,国内的玉米贸易商们就开始了抢粮大战。

大连松源企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许国忠:“包括布什讲话也是提到了吗,就是大量的要用乙醇代替这个石油嘛,这肯定是美国现在它不光是用玉米去做啥,包括这些秸秆啊,薯类啊,他们也用这个去加工,但是大量还是用一部分玉米。”

记者:“用玉米来做乙醇?”

大连松源企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许国忠:“嗯,转换成乙醇。”

许国忠通过国外的客户了解到,美国政府计划用乙醇来替代本国10%的汽油需求。2000年,美国用于乙醇生产的玉米数量仅占6%,2005年达到14%,2006年达到20%,2007年将增加到24%。他还了解到,美国已经建起了100多家乙醇厂,还有42家正在建设。这个消息公布不久,玉米价格就再次大涨。

10月初启动,当时是在1300,港口是在1320左右,是正常价,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吧,也就是到11月份已经涨了多少呢?已经涨到是1480。

记者:“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涨了100多块钱。”

玉米价格走势看好,可是此时,玉米却越来越难收。原来农民开始屯粮不卖了。

大连松源企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许国忠:“涨了之后呢,农民还越涨越不卖了。”

记者:“惜售?”

大连松源企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许国忠:“哎,对,就是整整推迟一个半月,就是上市之前啊,这样子带动11月份,12月份的价格也没下来。”

粮源紧缺,贸易商们使出浑身解数采购玉米,许国忠告诉我们,这么做不只是单纯为了做生意,实在是价格涨得太快,他的步伐稍微慢半拍,就得赔钱。

大连松源企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许国忠:“我跟外商签完了,签完了之后,这个价格是固定的吧,等你再买的时候,价格又起来了。”

为了维系客户,许经理也只能赔钱卖,接下来的一个月,玉米越来越难收,许国忠发现,国内很多地方开始大范围用玉米制造乙醇和淀粉,这让许国忠非常着急。

大连松源企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许国忠:“加工淀粉、糖,你像咱们吉林省那个大城,黄农,包括塞力斯达,再有几个咱们吉林的乙醇,大酒精,深加工肯定要抢一大批粮源了。”

春节过后,许国忠又听到一个消息,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提高玉米出口配额的政策,今年玉米出口配额增加100万吨,经商多年的许国忠预测,玉米价格将会出现新一轮的大涨。

大连松源企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许国忠:“你内贸也买,外贸也买,所以粮源这块就紧张了。”

就在此后的一个多月,玉米价格又猛涨了100多元,这火爆的行情让许国忠开始有些担心了。

大连松源企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许国忠:“那肯定担心啊,粮价必然是他涨的速度太快也是怕它往下走。”

然而,火爆的玉米行情并没有因为许国忠的担心就停下来,此时,整个大连口岸的散粮运输码头一片繁忙,贸易商们都在忙着买粮运粮,就连运输价格都提高了不少。

大连松源企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许国忠:“原来像大船65(元人民币,下同)、70就可以租到了,后期涨到120、130的时候都有,最高150,有的最高的时候,达到170啊。”

许国忠回忆,4月下旬时,玉米价格已经比去年同期每吨高出了600多元,这高涨的数据让他有些不安,可是还没等他放慢收购脚步,局面就聚转而下,5月初,国家发改委出台政策,禁止国内企业用玉米生产乙醇,玉米价格迅速下降。许国忠高价采购的几千吨玉米,全部压在了手上,加上前段时间的合同亏损,他的损失惨重。

大连松源企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许国忠:“这个损失不止一个亿,从抓粮到现在。”

现在,除了等待价格稳定之外,对挽回损失,许国忠毫无办法。

大连松源企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许国忠:“心情肯定是那啥不好受呗,去了损耗,去了这些,这些玉米就赔钱了。”

看来,国际市场的波动和国内政策的变化,都在左右着玉米的市场价格。玉米经销商在这轮波动中,日子并不好过。其实,就在前一阵子玉米价格大幅上涨的时候,大豆和豆油也加入了涨价的行列,推动着食品价格跟着水涨船高。

在大连惠良大豆科技有限公司,我们见到了总经理王玉民。一见面,他就向记者大倒苦水。

大连惠良大豆科技有限公司经理王玉民:“目前这样一桶油,它的利润不到五毛钱。”

记者:“一桶油利润不到五毛钱?”

大连惠良大豆科技有限公司经理王玉民:“对对,我们整个07年的上半年厂里的利润1300多万,我们这么大的企业,一年几十亿的产值,1千多万的利润是太低了。”

王玉民说,企业利润低,主要是因为今年成本提高了,从年初到现在,大豆价格一路猛涨了30%多 ,他的成本已经到极限了,王玉民告诉我们,这次大豆涨价,原本在他的意料之中。

大连惠良大豆科技有限公司经理王玉民:“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今年的元月份,一个是国内的食用油的价格涨到了8050,原来是在7000左右,一下子涨了8050,拉动了大豆价格上涨,再一个更主要的原因就是生物柴油和生物能源这个概念的炒作,这个应该是拉动进口大豆上涨的一个主要原因。”

早在前几年,王玉民就了解到,发达国家用玉米生产乙醇的行业日益壮大,像南美一些国家,原本种植大豆的土地,大部分改种玉米了,大豆价格早就开始上涨了,而去年,由于国际石油涨价的原因,西方很多国家也开始了用豆油炼制生物柴油的生产,使得全球大豆供应紧缺,今年上半年,进口大豆价格从2800一下子拉到了3400元。

大连惠良大豆科技有限公司经理王玉民:“这个油价格的上涨应该是在我们预料之中的,但是涨幅这么大,还是出乎了我们一些意料。”

王玉民给算了一笔账,由于中国国内大豆种植、运输、储存成本高,使用国产大豆生产豆油每吨比使用进口大豆要高出200多元钱,建厂以来,他们只能依赖从美国进口大豆,此次眼看进口大豆价格猛涨,王玉民曾经多次派人到东北地区采购国产大豆,可是让他着急的是,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对于大豆生产采取了政府扶持的政策,进口大豆以便宜的价格早已占据了中国市场,导致国产大豆种植面积萎缩了25%,根本无法满足市场需要。采购员在东北地区跑了几天无功而返,现在除了购买高价进口大豆之外,王玉民几乎无计可施。

大连惠良大豆科技有限公司经理王玉民:“国外的跨粮商也看准了中国,中国国产大豆已经完了,所以你不得不依赖进口,所以国外有意识地把这种价格炒起来,也有这种因素。”

六个月来,进口大豆价格一直在持续上涨,王玉民不得不把产量降低了一半,高价买来的大豆不舍得用,全都存进了粮仓里。

大连惠良大豆科技有限公司经理王玉民:“主要是想压后市,看好后市的食用油和豆果的价格还会往上涨,这样的话,企业会有比较高的利润的空间吧。”

记者:“那这样大家如果都囤的话,价格还会再往上涨吗?”

大连惠良大豆科技有限公司经理王玉民:“对,所以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让王玉民担心的是,大豆价格再涨下去,他的企业就彻底没有利润了。

记者:“如果再涨下去的话,会怎么样呢?”

大连惠良大豆科技有限公司经理王玉民:“那就是拉动下游产品的价格的上涨,那可能食用油的价格还会大幅度上涨或者这个饲料价格上涨,饲料价格上涨了,跟着就是蛋禽,猪肉,肉制品这类的价格上涨,这条产业链所有的东西都会上涨,这种价格的上涨,最终还是转嫁到消费者的身上。”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刻不容缓

今年以来,以往波澜不惊的农产品市场却风雨突变,要么价格大涨,要么大幅震荡,这样的行情不仅对加工贸易企业造成波动,也对期货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甚至有人把上半年的期货市场称为农产品年,因为年初以来,国际和国内期货市场的行情表上,农产品一直是最惹眼的品种。

经济发展中心副主任程国强,多年来一直关注农业产业发展,早在去年,粮食价格的迅速增长就引起了他的注意。

程国强说:“应该说粮食上涨幅度最大的是大豆,我们比较了一下,今年6月份大豆价格和去年同期比较大概是高了30%,玉米大概今年比去年同期比较价格上涨了6%,这也是今年为什么生猪啊还有其它的一些食品的上涨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也就是养猪的饲料成本上涨得非常快。”

大豆是此次涨价幅度最大的粮食品种,程国强分析发现,大豆涨价并不是偶然的,早在前几年,受国际价格拉动,大豆就出现过多次涨价。

程国强说:“国际大豆的价格也有类似波动的情况,比去年大幅度的上涨,因此拉动我们国内的价格,之所以能够拉动,在于我们在整个大豆的需求结构中,大概有60%多靠国际市场。”

程国强发现, 近几年,中国企业对进口大豆的依赖越来越强, 1995年以前,中国是大豆净出口国,1997年,大豆年进口量首次突破347万吨,2000年,进口量达到1000万吨, 2005年达到2650万吨,预计2007年,进口大豆将超过3000万吨。随着越来越多的进口大豆飘洋过海,中国的大豆产业链正逐渐被四大国际粮商所控制,这让程国强非常担心。

程国强表示:“适当的利用国外的粮食资源、纤维资源或者是油脂资源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我们以怎样的方式来利用国际资源,比如说像大豆的话,如果跨国公司从原料的供应到国内的加工,完全控制这个产业链的话,那一旦有个风吹草动,有个价格波动的话,应该说这个影响非常大。

随着进口量的加大,进口大豆价格也从十年前的每吨2400元涨到了今年的3500元,涨幅高达45.8% 。程国强发现,国内油脂企业之所以大量依赖进口大豆,是因为美国、巴西等大豆生产国对大豆进行政府补贴,导致进口大豆每吨比国产大豆便宜200多元,再加上进口大豆在税收等方面享有很多优惠政策,比较而言,国内企业更愿意使用进口大豆。

程国强介绍说:“据我的调研呢,现在国内的很多企业在收购国产大豆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包括税收问题、增值税的底扣、税票的问题,还有贷款的问题等等,由于我们现在很多农产品的收购政策都是按过去国有粮食企业的制度设计的,所以现在加工厂要收购大豆或者我们国内的购销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收购大豆的话,就遇到很多困难,成本会提高,有很多不方便之处。”

对于进口大豆的依赖,导致大豆涨价成为必然。程国强发现,在这一轮涨价过程中,玉米价格的增长也绝非偶然。

“国内玉米的深加工发展非常快,尤其像燃料、乙醇等等,在最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我想也是导致今年玉米价格居高不下,而且在高位运行,还有走高这个迹象很重要的原因。”程国强发现,因为玉米加工乙醇利润可观,近几年,乙醇加工厂迅速增加到了近万家,每年需要消耗玉米粮源超过1000万吨。为抑制玉米被大量用于深加工的趋势,去年,国家有关机构开始禁止中国企业用玉米制造乙醇,可是一年下来,收效甚微。“这里面可能与地方的GDP的崇拜和这种投资的冲动分不开,因为在地方发展这种深加工的项目的话,可能在税收上和在其它方面,对地方的经济发展带来一些局部上的好处,所以地方对此并没有宏观调控的概念,相反有的地方还提供一些扶持的政策。”

深加工企业用玉米制造乙醇,需求量巨大,中国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不少企业已经转向国际市场,导致近几年玉米进口数量呈上涨趋势。2003年以前,中国每年都有800万吨玉米出口,自2005年7月份转基因玉米被批准进口后,中国国内企业已经订购了近6万吨,预计今年玉米进口量将至少是去年的15倍,进口玉米数量的悄然增长和价格的提高,让程国强非常担心:“如果说我们的生物燃料产业大规模的发展的话,那就是国内的原料不能提供给它,而使很多发展生物燃料的企业的原料从国外进口,它的脆弱性就显现出来了,他对你能够控制的话,他就可以涨价,我想对国家的粮食安全,对老百姓的生活影响是非常大的,这种能源性的用途要加以控制,刻不容缓。”

最近两年,很多中国民众都有这样的感觉,什么都在涨,只有工资没涨。而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从2002年开始,全中国在岗职工工资连续4年,每年平均递增12%。为什么统计表上说工资在涨,可大家却没什么感觉,只看到物价在涨呢?显然,问题不是出在涨价上,而是出在收入上面。统计显示,2000年中国最高行业人均工资水平是最低行业的2.63倍,到了2005年扩大到4.88倍,而且绝对差距也从8436元扩大到32249元。某些垄断行业收入增长过快过高,掩盖了中低收入者工资增长缓慢的实际情况,这也难怪大多数人会对食品涨价如此担心了。

面对食品价格上涨,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不少措施,包括提高对低收入家庭的补贴,但补贴能够暂时缓解这些家庭的燃眉之急,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准,一个合理的分配机制才是解决这个难题的关键,只有能在收入分配上多为中低收入家庭考虑,让上涨的工资更多地流向收入不高的民众,而不是少数几个垄断行业,才能够让人们更清晰的感受到工资上调的利好,而不是物价上涨的利空。

棉籽油是否会给农作物提供营养

一:棉籽油: 棉籽油是以棉籽制浸的油,可用于烹调食用,亦可用于工业生产作原料。 棉籽油中含有大量的必需脂肪酸,其中亚油酸的含量最高,可达44.0-55.0%, 亚油酸能抑制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有利于保护人体健康。此外,棉籽油中还含有21.6%-24.8%的棕榈酸、1.9-2.4%的硬脂酸,18%-30.7%的油酸,0-0.1%的花生酸,人体对棉油的消化吸收率为98%。

二: 大豆油: 大豆油取自大豆种子,大豆油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油脂。 大豆毛油的颜色因大豆种皮及大豆的品种不同而异。一般为淡黄、略绿、深褐色等。精炼过的大豆油为淡**。 大豆油中含有大量的亚油酸。亚油酸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幼儿缺乏亚油酸,皮肤变得干燥,鳞屑增厚,发育生长迟缓;老年人缺乏亚油酸,会引起白内障及 心脑血管病变。 大豆毛油有腥味,精炼后可去除,但储藏过程中有回味倾向。豆腥味由于含亚麻酸、异亚油酸所引起,用选择氢化的方法将亚麻酸含量降至最小,同时避免异亚油酸的生成,则可基 本消除大豆油的”回味”现象。

三:菜籽油: 菜籽油是以油菜籽经过制浸而成的油,又称“菜油”, 是我国食用油品种之一。 菜籽油呈深黄略带绿色,具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和辣味.一般需经碱、脱色、脱臭等处理方可食用。菜籽油的粘度大,皂化值在半干性油中为最小、芥酸含量高,以此可以来鉴别菜籽油。 菜籽油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作为食用油,它的消化利用率可达99%。除此之外,工业上还可以作为润滑油、卒火用油、金属防腐剂以及轻化工业的重要原料。

四: 椰子油: 椰子油得自椰子肉(干),为白色或淡**脂肪。椰子肉(干)含油65%-74%、水分4%-7%。 椰子油中含饱和脂肪酸高达90%以上,同时可挥发性的脂肪酸含量力15%-20%(其中水溶性脂肪酸占2%。椰子油是香皂皂基的主要配方之-,它的中等长度碳链的脂肪酸含量是制造航海用皂的主要原料。

五:调和油: 调和油一般选用精炼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棉籽油等为主要原料,还可配有精炼过的米糠油、玉米胚油、油茶籽油、红花籽油、小麦胚油等特种油酯。

今后,调和油的发展前景是好的,它将成为消费者喜爱的油品 有以下几种类型:

1)营养调和油(或称亚油酸调和油),一般以向日葵油为主,配以大豆油、玉米胚油和棉籽油,调至亚油酸含量60%左右、油酸含量约30%、软脂含量约10%。

2)经济调和油,以菜籽油为主,配以一定比例的大豆油,其价格比较低廉。

3)风味调和油,就是将菜籽油油、棉籽油、米糠油与香味浓厚的花生油按一定比例调配成“轻味花生油”,或将前三种油与芝麻油以适当比例调和成“轻味芝麻油”

4)煎炸调和油,用棉籽油、菜籽油、和棕榈油按一定比例调配,制成含芥酸低、脂肪酸组成平衡、起酥性能好、烟点高的煎炸调和油。上述调和油所用的各种油脂,除芝麻油、花生油、棕榈油外,均为全炼色拉油。

六:玉米油: 玉米油又称玉蜀黍油,是从玉米胚中提取的油。 玉米胚中脂肪一 般在17%~45%之间,大约占玉米脂肪总含量80%以上,所以,玉米胚是一种很好的资源丰富的制油原料。玉米油是一种高品质的食用植物油,它含有86%的不饱和脂肪酸,其中56% 是亚油酸,人体吸收率可达97%以上;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而维 生素e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在很多含油食品中为了防止氧化需专门 加入维生素e。维生素e对人体细胞分裂、延缓衰老有一定作用。

七:茶仔油: 茶油取自油茶籽(含油58%-60%),是我国特产油脂之一。 精炼后的茶油是良好的食用油脂。它的化学组成和物理、化学常数与橄榄油相近,油酸的含量在80%以上,亚油酸,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少。 除食用外,茶油可作制造发油及皂类的原料。

八:芝麻油(麻油,香油) 芝麻油取自芝麻的种子(含油约50%,并含有约25%的蛋白质)。用常规方法制取的芝麻油(称“大槽油”)呈淡**,香味较淡。经直接火焙炒后用水代法或压榨法制取的芝麻油(又名“香油”、“小麻油”或“小磨香油”)呈红棕色,有令人喜爱的特殊香味,是我国人民膳食中上等的凉拌油脂。它的营养价值高,在东方被称为“油脂国王”;在西方则为“油科作物皇后”,足见人们对芝麻及其油脂的厚爱。

九:米糠油: 米糠的化学成分以糖、脂肪和蛋白质为主,此外还含有较多的灰分和维生素。其中油脂含量因品种不同而有差异,通常在12%-20%。籼稻米糠的含油率比粳稻米糠高。

十:橄榄油: 橄榄油是一种优良的不干性油脂。是世界上最重要、最古老的油脂之一。地中海沿岸国家的人们广泛食用这种油脂。 橄榄油取自常绿橄榄树的果实。整粒果实含油35%-70%(干基),其果肉含油7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