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油价逐步回升_2009年石油价格是多少
1.引起中国油价上涨是什么原因?
2.09年1月的油价是多少钱一升
3.石油价格为何一涨再涨?
4.2011油价已上调几次?幅度分别是多少? 2000年至2010年历次上调油价的时间和幅度是多少?
5.2009国内十大经济事件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非洲地区面临出口下降,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外债增加的困难。IMF预计,2009年非洲地区出口额同比下降超过25%,其中多数石油出口国出口额同比下降超过30%。G DP增速也由2008年的5.5%大幅回落到2009年的1.1%,其中主要石油出口国由2008年的7%回落到2009年的1.9%。外债规模在连续5年大幅下降后首次回升,外债占GDP的比重由2008年的10.2%上升至2009年的11.7%(表6.6)。多数资源国得益于过去几年外债大幅下降,未受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国内政治、经济局势相对稳定。
表6.6 主要非洲资源国经济状况
(1)油价高涨期收紧的投资政策没有实质性放松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虽然非洲地区资源国面临一定的经济困难,但大部分资源国看好未来油价;油价高涨期收紧的投资政策没有实质性放松,甚至在个别国家,为缓解财政和债务压力,出台了一些对吸引外资有负面影响的政策。
很多国家通过调整政策、修改协议,维护本国利益。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修改了与埃尼、加拿大石油公司、西方石油公司和雷普索尔石油公司的石油分成协议,将上述4家外资公司的分成比例降低了10~15个百分点,由此使利政府增加收入54亿美元。阿尔及利亚颁布的新投资法案,规定在所有外国直接投资或合作投资项目中,外方仍可保持最大股份,但阿尔及利亚公司必须控股。尼日利亚政府严格控制油气领域外籍劳务的使用比例,所有在油气领域拟使用外籍劳务的申请,在递交内务部申请工作配额前,须事先得到能源部的批准。
金融危机爆发后,作为稳定国内经济的主要力量,许多资源国国家石油公司加大对油气领域的控制力度。2009年,利比亚和安哥拉两国国家石油公司分别行使优先权导致中国石油收购加拿大Verenex公司和中石化、中海油联合收购安哥拉海上区块最终未能成功。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还以低于中国石油30%的报价完成对Verenex的收购。
预计未来随着油价逐步回升,非洲地区油气上下游对外合作仍将继续扩大。但在资源国越来越重视保护本国资源、最大限度获取资源利益的国际大背景下,非洲主要油气资源国对外开放政策总体偏紧的态势不会发生重大改变。
(2)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一些大型开发项目被延迟或取消
金融危机以后,非洲地区有9个项目被延迟或取消,其中包括埃及的一个GTL项目、阿尔及利亚的一个陆上天然气项目、利比亚的4个陆上石油项目和尼日利亚的3个海上石油项目(表6.7)。预计随着油价回升,这些被延迟或取消的项目可能会陆续重新投入开发。
表6.7 2008年10月~2009年9月暂停或推迟的大型油气上游项目
续表
(3)非洲仍将是全球油气投资最具吸引力的地区之一
据《油气杂志》统计,2009~2012年非洲地区将完成53个油气开发项目,陆续达到项目的高峰产量。这些项目若按计划投产,将新增石油产能422万桶/日,相当于非洲地区2008年石油产量(1028.5万桶/日)的40.1%;新增天然气产能3.32亿m3/日,相当于非洲2008年天然气产量(5.87亿m3/日)的56.5%。非洲深水是国际油气合作重点领域,预计2004~2013年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投资年均增长率将达到9.0%。非洲天然气处于加快发展阶段,预计2030年产量将达到4500亿m3,届时非洲将与中东共同成为全球天然气产量增加的主要地区;非洲天然气勘探开发活动将持续活跃,也将成为非洲吸引外资的重要领域。此外,为满足本地区经济发展和对轻质油品日益增长的需求,非洲一些国家将积极吸引外资和先进技术,通过新建和改扩建提高炼油能力和水平。2009年新增炼油能力将达94万桶/日,按照计划,2010~2014年新增炼油能力将达到123.5万桶/日,两者合计约占非洲现有炼油能力的40%。新增炼油能力主要来自南非、莫桑比克、安哥拉和利比亚等国。
引起中国油价上涨是什么原因?
国际油价近期连续回升,创四个月以来新高,而国内油价在四个月内3次调整,频率之高前所未有。邓郁松认为,尽管《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并没有量化的具体指标表明油价在什么价位、什么时候该调整,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频繁调整将成为今年常态。
中国经济网记者作了一个粗略统计:2005年3月至今,汽油出厂价共12次调整,其中8次上调,累计涨幅1980元;柴油出厂价共10次调整,其中8次上调,累计涨幅1670元;航空煤油出厂价共调整8次,其中6次上调,累计上涨910元。总体来看,涨价成为国内油价调整的“主旋律”,跟涨不跟跌现象一直以来饱受质疑。对此,邓郁松分析,这是因为3年来我国原有的定价机制并没有得到严格执行,而照现在新机制的执行情况,这种现象有望改观。
在邓郁松看来,按照目前油价调整的实际情况,新机制从执行层面与以往有着很大区别,这是好现象。“希望这种机制能坚持下去,密切跟踪,那么将来随着国际油价的回落,国内油价也能适时跟跌。”
大幅波动仍是未来国际油价主基调
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已接近50%,高油价几乎成为中国无法避免的刚性开支,油价动荡也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及资本市场不可忽视的外围因素。随着新定价机制的实施,中国油价逐渐接轨国际,将越来越紧密地随国际油价调整,因此对国际油价未来趋势的判断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预测国际油价也许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因为很少有人能够真正揣摩透它的脾气,即使是极其专业的投资机构也常常失手。”邓郁松在他参与撰写的《中国经济报告》如此叙述,因此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他更多地倾向于发表自己的判断,和陈述理由:“我的判断是,油价大幅波动现象短期内难以改变,我个人认为今年的趋势是前低后高。”他认为四个主要因素影响国际油价走势:一是石油需求形势,目前由于金融危机影响,全球需求量下降;二是石油资源集中,欧佩克和俄罗斯对油价走势仍有控制能力;三是货币因素,美元走势的影响;四是石油公司成本居高不下,以致油价长期低于40美元不现实。
邓郁松认为未来几年国际油价“走高比走低的概率更大”,而种种因素变化导致中国油价要保持相对稳定“不具备外在条件”。而对于这次油价上调,他认为并不影响部分地区价格促销,因为去年四季度以来成品油市场,尤其是柴油市场由于需求量下降,短期内存在供过于求的压力,库存需要释放。(记者 牟修锐)
09年1月的油价是多少钱一升
1、国内税率很高
国内汽油税率很高,与国外有一定差距。根据相关数据,消费税占26.81%,增值税占14.53%,城建税占2.89%,其余为企业所得税等。所有税收加在一起,汽油税高达48.05%,而汽油的实际成本价只有51.95%。在美国,虽然各州的税收不同,但几乎是中国的三分之一。
2、美元贬值
2008年以来,通货膨胀一直存在。2008年一升汽油只要6.3元,现在不可能了,买同样的一升汽油需要更多的钱。与此同时,美元一直在贬值,而人民币却在升值,这也是国内油价只涨不跌的原因之一。
3、国际油价不等于市场价格
国际原油价格对后期油价有影响,对当前油价没有影响。国际原油市场的最大买家是“三桶油”,但国际原油的定价权掌握在美国手中,所以美国的购买价格比我们便宜得多,所以销售价格更低,汽油的零售价格由原油成本、炼油成本、运输成本、销售成本、进口环节成本、政府税费等组成。
4、精炼水平低
原油需要提炼,所以需要有一定的损耗。国内原油炼制损失很大,国内汽油炼制水平的精炼油率只有60%。因为缺乏先进的炼油技术,如果有先进的技术,100L的原油至少可以得到80L的汽油,而按照目前国内的炼油水平,只能得到60L,所以油价自然高。
中国油价上涨的根本原因了解后,那中国油价受下列因素影响:
1、国际油价。国际油价的变化将直接影响中国油价的变化,国内油价的调整机制遵循国际油价。
2、OPEC和其他主要产油国的原油产量和出口量。
3、宏观经济。世界主要国家如中国、美国、德国和法国的经济增长将影响国际油价,当经济繁荣时,需求会增加,油价也会上涨。经济不景气,需求减弱,油价就会下跌。
4、通货膨胀。一旦市场上有充裕的资金,就会出现通货膨胀,此时大部分东西的价格都会上涨,油价也不例外。
5、国内原油产量。如果国内原油产量大幅增加,油价就会下跌。目前国内油价较高是因为中国进口依存度较高,一旦发现大油田,有望解决国内原油依赖问题。
6、原油进口渠道受阻。石油进口渠道的收紧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国内油价。
7、市场炒作。原油是金融市场的主要交易品种,因此,它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许多大资金参与其中,短期内资金的炒作可能会使国际油价大幅波动。
石油价格为何一涨再涨?
浙江绍兴地区的,93号汽油:加油日期油价:元/升2008-12-265.052009-1-25.052009-1-115.052009-1-164.942009-1-214.942009-2-64.942009-2-174.94 2009-2-254.942009-3-54.942009-3-144.942009-3-244.942009-4-45.172009-4-135.172009-4-195.172009-4-285.172009-5-75.172009-5-155.172009-5-255.172009-6-45.492009-6-135.492009-6-235.492009-7-25.982009-7-85.982009-7-135.982009-7-185.982009-7-235.982009-7-315.82009-8-85.82009-8-125.82009-8-185.82009-8-235.82009-8-285.82009-9-56.042009-9-106.042009-9-156.042009-9-186.042009-9-236.042009-9-266.042009-10-55.892009-10-125.892009-10-175.892009-10-215.892009-10-285.892009-11-45.892009-11-116.272009-11-166.272009-11-206.272009-11-276.27
2011油价已上调几次?幅度分别是多少? 2000年至2010年历次上调油价的时间和幅度是多少?
油价与全球宏观经济状态息息相关,因此油价是一个关键性价格。由于油价反映了现货和期货市场所在国的定价权,因此,不同时期油价的涵义有所不同。在和平与发展的大环境下,石油的政治属性弱化,经济属性成为常态,金融属性越发明显,油价波动成为金融现象。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平时听到的播报的“油价”,一般都是纽约和伦敦期货市场的即时价格,事后统计和研究用的油价则一般都是现货市场的交易价格。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2-01-24,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2009国内十大经济事件
调整时间 调整幅度
2011-4-7 汽柴油每吨提价500元和400元
2011-2-20 汽柴油价每吨各上调350元
2010-12-22 汽柴油价每吨上调310和300元
2010-10-26 汽柴油每吨提价230元和220元
2010-6-1 汽柴油每吨降低230元和220元
2010-4-14 汽柴油每吨均提高320元
2009-11-10 汽柴油价格均每吨上调480元
各地最新油价 更多 地方 90号汽油
(元/升) 93号汽油
(元/升) 97号汽油
(元/升) 0号柴油
(元/升)
北京 7.35
7.85
8.36
7.79
上海 - 7.79 8.29 -
海南 7.84 8.51 9.04 7.43
山东 - 7.44 - -
长沙 - 7.49 - 7.34
河北 6.97 7.52 7.94 7.33
天津 6.97 7.52 7.94 7.33
成都 7.07 7.55 8.03 7.41
重庆 7.18 7.59 8.02 7.39
青岛 6.97 7.5 8.05 7.32
浙江 - 7.46 - -
江苏 7.02 7.45 7.87 7.29
西安 6.99 7.41 7.83 7.22
河南 7.04 7.46 7.88 7.37
沈阳 - 7.48 7.97 7.22
事件一世界各国经济刺激计划相继推出
关键词:经济刺激 极度宽松
回顾2009年,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后,各主要经济体均遭到重创,各国纷纷推出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帮助经济尽早走出泥潭。各国相断出台宏观货币和财政政策以及巨额经济刺激计划,并取得显著成效,新兴经济体率先走出衰退领跑全球经济复苏,美国经济复苏曙光在望,受危机冲击最严重的欧元区探底回升,深度低迷日本也已触底。
中国与2008年年底公布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以此来发挥2010年前提振内需的效果;于此同时,各大型商业银行业推出史无前例的巨额放贷行动。美国总统与2009年2月签署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连续降息至0-0.25%区间,美联储还于3月18日宣布购买最多3000亿美元长期国债和1.25万亿美元抵押贷款证券。
事件二G20成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
关键词:G20 经济新秩序 金融峰会
2009年9月25日,二十国集团(G20)***在美国匹兹堡联合发表声明,宣布G20将取代G8成为国际经济合作和协调的首要平台。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G20***分别于2008年11月、2009年4月和9月召开金融峰会,取得丰硕成果:华盛顿峰会为全球协调应对金融危机奠定基础;伦敦峰会成为金融危机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匹兹堡峰会则标志着危机后全球经济新秩序的诞生,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未来将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更大影响力。
每一次重大的危机都意味着全球经济秩序的变革。1997年亚洲爆发金融危机,发达经济体也受到一定影响。于是1999年在G7的倡议下成立了G20组织,目的是让有关国家就国际经济、货币政策举行非正式对话,防范类似的危机重演,增强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
事件三全球贸易保护主义蔓延 中国成最大受害国
关键词:贸易保护 两反两保
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贸易保护主义也开始抬头。WTO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自2008年第四季度至2009年第三季度,全球新发起反倾销调查234起,反补贴调查23起。全球对华贸易保护展开猛烈攻势,中国成为贸易保护主义最大受害国。今年以来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案件数量和金额均创历史最高。截至11月份,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两反两保”贸易救济调查103起。涉案总金额共约120亿美元。
预计2009年全球新发起反倾销调查将达230起-250起,同比增长将达11%-20%;新发起反补贴调查将达41起,同比将增长193%。
事件四澳大利亚率先加息,各国“退出”与否成焦点
关键词:退市 经济复苏 加息
百年花旗解体、CIT破产、苏皇及瑞士信贷面临史上巨亏……银行业频频告急使得各国在奋力拯救陷困金融机构的同时,大刀阔斧地进行金融改革。在经济金融情势缓解后,10月6日,澳大利亚打响“退出”第一枪,成为金融危机之后二十国集团中首个开始退出经济刺激措施的国家。市场投资者一方面对全球经济复苏信心增强,另一方面也对通货膨胀以及经济刺激计划退出的进程存在担心。
市场投资者认为此举将拉开各国纷纷加息的序幕。分析师表示中国的加息会在明年年中出现,美联储的第一次加息可能也在明年年中。
事件五美元:2009年一片惨淡
关键词:跌跌不休 弱势美元
2009年美元汇率走出一个明显的波峰。
美元对西方其他主要货币汇率整体变化的美元指数在3月5日达到今年的最高点约89.5,之后,该指数转头向下,一路阴跌。截至目前,美元指数的年内最低点出现在11月25日,约为74.2点。
美元贬值增加了美国出口竞争力,美国出口增加,更有利于美国经济复苏。所以对美国来说,政府的官员们大概就会一面继续念着“强势美元”咒语,一面却对美元下跌袖手旁观。而美元的跌跌不休加上美国启动印钞机直接导致全球流动性过剩,美元贬值引起全球市场的动荡,尤其是对出口型经济国家将带来重创。在临近年尾岁末之时,美元开启一波反弹之势。不过业内人士认为,美元岁末上涨是市场的技术调整。2010年,美元将继续保持下跌的趋势。
事件六石油:年初狗熊,年末疯牛
关键词:震荡走高 复苏
国际原油期货价格2008年7月一度飙涨至147.27美元的天价,随着危机爆发油价迅速回落,今年2月12日跌至33.55美元的低谷,短短7个多月跌幅就达77%,国际原油市场哀鸿遍野。油价低落似乎让世界经济“松了口气”,但2月中旬以来油价又转入震荡上行轨道。第二季度油价上涨了四成多,创下1990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大单季涨幅。在反反复复的震荡走高中,国际油价在10月21日一度冲上80美元,近期则有所回落。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期权资深交易员雷蒙德·卡本告诉新华社记者,“我们在6个月的时间里看到了通常两年才有的变化”。
纵观油价全年波动,“复苏”是一条主线。有分析师称:投资者认为金融危机最糟糕的时候已经过去,这意味着随着经济复苏迹象日益显著,石油需求最终会上扬。日前,虽然国际原油价格小幅度下跌,但还是收在今年的高位。
事件七黄金:后危机时代的“王者归来”
关键词:冲千 强势回归
2009,可以说是全球黄金爆发年。
今年全球金价三度冲破每盎司1000美元“天花板”,其间行情跌宕起伏,惊心动魄,而最终再创新高,从表面上看是受到了经济危机和人们对滞胀担忧的影响,从根本上说全球金价的走向还是与美元贬值息息相关。
2009年全球金价的走势基本围绕着“冲千”展开。一年中,在演绎了三度冲千、惊心动魄的几轮行情之后,黄金价格终于站上了每盎司1000美元的高位,并且一路直逼1200美元的惊人新高,创造了2002年以来的一轮黄金牛市的新纪录。被经济学家凯恩斯誉为"最后的卫兵"的黄金,正在让全球投资者重新发现其金融属性,强势回归投资市场。
事件八迪拜:主权债务危机袭来
关键词:迪拜 主权债务 降级
提到迪拜,世人脑海中展现出来的就是让人叹为观止的人间奇迹和奢侈的生活。然而,奢华背后,却是靠总计800亿美元的债务泡沫在支撑。由于金融海啸冲击全球经济,迪拜的旅游业和地产业遭受重创,收入大幅下滑,泡沫破灭,此前的债务再也捂不住了。迪拜不得不站出来,于11月25日要求债权人延缓催债,从而引发迪拜债务风波,并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动荡。
短短几周内,先是迪拜的主权债务危机,之后希腊、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多个欧洲国家的主权债务也遭受牵连。另外一家评级公司穆迪也指出,即使是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这样的“大块头”如果不能洁身自好,也将面对同样的威胁。而随着主权债务问题的风险不断曝光,许多国际大行和评级机构都发出警告称,主权债务危机可能是明年全球面临的头号风险。
事件九美国年内倒闭银行140家 创20年新高
关键词:破产 银行危机
2009年10月30日,美国金融监管部门宣布关闭加州国民银行等9家银行,创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单日宣布关闭银行最多纪录。11月2日,美国最大的商贷机构CIT申请破产,成为美国历史上第5大破产企业。截至12月23日,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公布的美国年内倒闭银行数已达到140家,创20年来新高。由于美国商业地产价格已下跌35%至40%,商业地产信贷和商业贷款违约率持续升高,一些规模较小银行前景仍然堪忧。
美国银行业危机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如果说2008年美国大银行上演的悲情一幕仍让人们触目惊心,而2009年中小型银行的倒闭潮又给刚刚开始愈合的金融体系蒙上了一层阴影。更多的银行倒闭表明危机效应仍在延续,上一轮信贷膨胀所导致的资产负债表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消化,虽然这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不大,但无疑将拖累实体经济的复苏步伐。
事件十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无果而终
关键词:哥本哈根 气候峰会 碳排放
12月19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缔约方第五次大会落下帷幕。在这次长达13天的会议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就减排原则、资金支持等关键问题展开激烈辩论。有超过110个国家的***出席会议。大会闭幕时通过《哥本哈根协议》,重申了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作出了安排。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歧依旧很大,在制定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目标上未能达成一致。《哥本哈根协议》并不具备法律约束力,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表示,将努力推动协议在2010年成为法律文件,并于2013年开始实施。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的失败带来了各种负面影响,比如,欧洲碳排交易所的碳排权价格暴跌,与会国之间就协议失败相互追究责任。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