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桐油产地_中华牌桐油价格表
1.中国广告的进步史
2.中国各地区的特产是什么啊?
3.贵州是什么地方?
中国广告的进步史
中国广告发展简史
一、奴隶社会及其以前的广告发展概况
社会的第一次生产大分工,大约发生在原始社会的晚期距今约4000—10000年的新石器时代。考古证明,我国新石器时期的仰韶文化,已由母系社会转向父系社会,而龙山文化则出现了农业、制陶、牧畜、手工业等经济生产部门的分工和显著发展,并发展出新的产业—制酒。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者的社会分工,使剩余产品出现从而奠定了私有制的基础。同时,由于劳动者的技术专业化倾向,使各个劳动者在生产活动中所生产的产品品种和数量都不相同,劳动者总是倾向于从事自己所熟练的技术生产,因此,为了满足个人的需要,开始出现产品交换。随着生产分工的深化,生产的物质品类逐渐增多,剩余产品也随着增多,物质交换活动日趋频繁,交换品的种类和地域也不断扩大。在黄帝时代,便出现了货币交换形式,以实物货币如牲畜、铜器、布匹和贵重装饰品作为等价交换物,取代了原始的物物交换形式。
为了把用来交换的产品交换出去,就必须把产品陈列于市场,同时,为了吸引他人,势必需要叫喊等。实物陈列和叫喊是最早的广告形式。这种形式的广告,至今还在流传,而其它的广告形式,大体又都是从这种广告形式中演变而来,只不过是采用了新的手段和工具,注入了新的内容。
奴隶社会时期,大约是在夏朝(约公元前21—前16世纪),在我国出现了农业、手工业与商业的分工,行商阶层开始出现。随着商业的发展,商品交换日趋频繁和广泛,开始出现城市和集市。相传,我国最早的城市出现于夏禹时期。在夏、商(公元前16—前11世纪)和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0年),据著名史学家吴晗考证,“周民中有一部分会做买卖的商人即殷遗民”,他们被迫集中在洛阳,被叫作“顽民”,经常被召集起来训话,过着被监视的生活。他们被另眼相看,既无政治权利,又失去了土地,为了过日子维持生计,只好东跑西跑作买卖。这种为贵族所小耻而又为庶民所不能为的行业,因为社会的需要,就成为殷遗民主要从事的行业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就是中国轻商贬商的历史遗俗的根源所在。
从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在《诗经》中,还可以看到对商业活动的片断描写。《易经·系辞》记载:“神农氏作、列廛于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物,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诗经》的《邶·北风》用“既阻我德,贾用不售”这样的譬喻来描写遭人拒绝之后的心情;而《卫风·氓》中,更有“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这样的对商业活动进行直观描述的诗句。这些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原始社会晚期和奴隶社会时期的商业发展情况和原始的商品销售形式——展示物品和叫卖成为形象的广告。
二、封建社会广告发展的相对鼎盛
春秋时期,即公元前770—前476年,我国社会开始发生并完成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转变。在这一时期,商人阶层开始分化,分为行商和坐贾,《庄子》中屡屡出现的“桂鱼之肆”、“屠羊之肆”的提法就是明证。行商是走村串寨进行沿途买卖的商人,坐贾是有一定场所的、招徕他人来买卖东西的商人。《白虎通》中对商贾之分有这样的描述:“商之为言章也,章其远近,度其有亡,通四方之物,故谓之为商也。贾之为言固也,固其有用之物,待以民来,以求其利者也。故通物曰商,居买曰贾。”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人们开始把陈列于市的实物悬挂在货摊上以招人。这样,就在实物陈列的基础上,演变和发展成了招牌、幌子等广告形式,《晏子春秋》中就有这样的描述:“君使服于内,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这句话就足以证明,至少当时已存在幌子这样的广告形式。与此同时,在河南省登封县告咸镇发掘出土的东周陶器上都印有“阳城”篆体陶文字样标记,被认?俏夜?钤绲奈淖止愀妗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从秦到隋的800年间(公元前221年—公元618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对土地的改革和新的税收政策的实施,社会生产力较春秋战国时期又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的措施,以及汉代长期的“休养生息”政策的落实,在客观上为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西汉的“文景之治”以政通人和、国泰民安而著称,商业的发展规模和范围无疑又比春秋时期有了较大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城市进一步发展。在几百年间,洛阳成为闻名于世的大都会,店铺很多。店铺在当时被称之为“市楼”,门口有一人接待顾客,所采取的广告形式有口头广告、实物陈列等。尤其是幌子,这时已多为固定店铺所采用,如酒旗、垆等。“垆”作为店铺幌子的原始形式,出现在两汉时期,为以后的店铺装饰起了开创作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就有关于西汉时司马相如的有关记载:“相如置一酒舍沽酒,而令文君当垆。”东汉诗人辛延年亦有“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的诗句。据认为,当时(东汉)已有外国侨民居住国内,从事商业活动。
公元400年以后,北魏始尚文治,商业出现一个时期的繁荣。据史书记载,当时的洛阳,市东有“通商”、“达货”的二里大市,“舟车所通,人迹所履,莫不商贩也”。另有延酤、治卷二里,“里之人多以酿酒为业”,“河东人刘白堕者,善酿酒,季夏盛暑,以罂贮酒,暴日中一旬,酒味不动,饮之为美”。在这里,刘白堕的曝晒酒于太阳之下,无疑是一个实物示范广告,因而使“京师朝贵出郡远相馈赠,逾以千里”。广告效果之好,使这种酒名声远播。
公元581年,隋朝统一中国,城市商业已初具规模。史书记载隋炀帝时,“天下之舟船,集于通济桥东,常有万余艘,填满河路。商贾贸易车马,填塞于市。诸善酋长入朝者,常请于东市交易,炀帝许之,先命整顿市肆。檐宇如一,咸设纬帐,珍货充集,人物货盛。卖菜者,籍以龙须席,胡客或过酒食店,悉令邀延就座,醉饱而散,不取其直。”这一段描述说明了当时的商品交换集市的规模之大、涉及之广。东市是隋炀帝批准对外开放的城市,并罢求在开放前整顿市容,把珍贵质好的商品充实陈列起来,并令菜贩把菜陈放在龙须席上。外商用餐,免费供应。隋炀帝的这一套措施固然是要显示他的尊威,但在客观上,不啻是一次带有国际性的商业展览和广告宣传。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我国的封建社会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农业上实行的均田法和租庸调法,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工商业日趋繁盛,商业空前兴旺。广州、扬州、泉州和都城长安,成为了“万国通邦”的国际贸易中心。尤其是“丝绸之路”的开拓和发展,包括海上贸易的发展,使这些大都市“街市繁华,中外商贾云集,市肆店铺各有专营”,出现了肉行,金银玉器行、衣行、麸行、秤行、绢行、药行、渔行等商业行业,同时,还发展了为商业流通服务的金融银行业——钱庄。手工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商品品类日益丰富。唐朝西京长安城内有东西二市,各市有212行。东京洛阳有130行、3000余“肆店”。同时,还在一些地区形成了专业性行市,如米市、草市、丝市、药市等。
唐朝对市场已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凡市皆由官设。市场划定地域,以墙圈围,四方设门,定时关闭。市内分肆,入市交易商品以类相聚,分别在规定的肆中出售,商品价格由官家评定,悬牌经营。《唐律》规定:“诸平赃者,皆据所犯处当时物价及上绢之价依令每月旬别三等估,其赃平所犯旬估定罪,取所犯旬上绢之价。”即对违反当时物价规定的,要给予必要的处理。同时,也说明悬挂招牌不仅起着广告的作用,而且还成了官方对摊商进行管理的一种手段。
唐朝的商业活动中,存在着多种广告形式。(1)口头叫卖:如唐朝人的笔记作品中,就有“其时卖饧之人,吹箫以自表也”的记载。诗人元稹在《估客乐》中的“经游天下偏,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第次迎。迎客兼说客,多财为势倾”的诗句,生动地描写了当时的口头广告内容。(2)招牌广告:市场交易,分肆进行,又规定必须挂牌营业,因此,招牌广告十分普及。(3)商品展销会:《旧唐书·韦坚传》中记载,天宝年间,韦坚将渭水通往长安的漕舟集于宫苑墙外,供皇帝御览所载各地货物,其时“坚预于东京、汴采取小斛底船三二百只,置于潭侧,其船皆著牌表之,若广陵郡船,即袱背上堆积广陵所出之绵、镜、铜器、海味;丹阳郡船,即京口绫衫缎;晋陵郡船,即折造端绫绣;会稽郡船,即铜器、罗、吴绫、绛纱;南海郡船,即玳瑁、珍珠、象牙、沉香;豫章郡船,即名瓷,酒器,茶釜,茶铛,茶碗;宣城郡船,即空青石、纸、笔、黄连;始安郡船,即蕉菖、蚺蛇喧、翡翠”。可见当时集货地之广,景况之盛。(4)旗帜: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韩非子就对此有过“悬帜甚高著”的描写。唐时亦多用于酒店,唐朝知名诗人杜牧写过“水村山郭酒旗风”的著名诗句。在一些唐代书法中,有时也可见到酒家旗帜的样子。《元曲·后庭花》中有这样两句:“酒店门前三尺布,过来过往寻主顾。”不但说明了酒旗的尺寸,还说明了酒旗的作用。北宋政权由于采取了一系列安定农村鼓励生产的政策,社会经济在经历了长达数十年的战乱之后,得到了一个休养生息的时机,经济再度回升,商业迅速发展。由于宋朝改革了自古以来的市坊制度,取消了“日中为市”的限制,市场交换的地域和时间不再为官方规定限制,随时可为,随地可为,商业活动有了更广泛的活动余地,出现了异常活跃的局面,北宋的汴梁不仅是政治经济中心,而且是商品的集散地,各地商人穿梭于此,导致了门面宽阔的大商店的出现,从而出现了店面装潢——彩楼、欢门这样的广告形式。同时,由于开禁夜市,商业贸易出现日市、晓市、夜市的分化,小商小贩忙着昼夜交易,“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更游人始稀,五更复鸣”。此时,由于小商小贩被允许串街走巷作生意,因此,城内各处叫卖之声不绝。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对此有过详细记载:“……又有小儿子,着白虔布衫,青花手巾,挟白瓷缸子,卖辣菜。”“市人卖玉梅、夜蛾、蜂儿、雪柳、菩提叶、科头圆子、拍头焦锤。唯焦锤以竹架子出青伞上,装缀梅红缕金小灯笼子,架子前后亦设灯笼,敲鼓应拍,团团走转,谓之‘打旋罗’,街巷处处有之。”又有“是月季春,万花烂漫,牡丹芍药,棣棠木香,种种上市,卖花者以马竹篮铺排,歌叫之声,清奇可听”。由于行商叫卖,扯嗓吆喝,既费力气,声音又传不远,于是就从口头广告衍化出各类具有专业特色的音响广告,用各种不同的器具摇、打、划、吹,发出不同的音响表示不同的行业,例如货郎的拨浪鼓、剃头匠的铁滑剪等。
商业活动的增多,也使一些服务行业应运而生,从业者骤然增多。茶坊、酒楼、饭馆、客店,遍布街头巷尾,生意兴隆。在这种经济背景下,广告得以更进一步发展。招牌、幌子、酒旗、灯笼各显其能,且随着大店铺的出现开始出现新的广告形式——门匾。从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上就可看到诸如“刘家上色沉檀拣香”、“赵太丞家”、“杨家应症”和“王家罗匹帛铺”等招牌门匾。
原始的广告形式——口头呼叫、音响、招牌、幌子、灯笼以及门匾、门楼、酒旗等店铺广告,在宋时已发展到相当繁荣。同时,由于科技水平的提高,发明了印刷工艺。在隋朝发明的雕版印刷,到了宋代已发展为活字印刷。印刷技术的发明为广告提供了新的传播媒介——印刷品。历史资料证明,在宋代已开始出现了印刷品广告,现存上海博物馆的“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印刷铜版,就是相当珍贵的宋代广告印刷史料。
宋以后的元、明、清各朝代,商品经济亦有不同程度的发展。由于人口的增多和对外交流的日益广泛,城市的发展异常迅速,在全国各地形成了不同的地区商业中心。但是,在这一时期,虽然广告的应用无疑也是异常活跃,然而,广告形式却未有所创新,依然是对口头广告、原始音响广告和店铺招牌广告——旗帜、招牌、门匾、帜子、门楼、彩灯的应用。散见于各类史书、笔记、小说、唱本中的有关记载,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1.口头广告
南宋诗人范成大在其《范石湖集》中有“墙外卖药者九年无一日不过,吟唱之声甚适”的注释,而在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闺塾》里则有“你听一声声卖花,把读书声差”的描述。明代冯梦龙所编宋、元、明“话本”和“拟话本”的总集《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寻夫》中更有“却说庙外街上,有一小伙子叫云:‘本京瓜子,一分一桶,高邮鸭蛋,半分一个’”的广告叫卖词的记载。叫卖之声一直延续不断。清乾隆年间李计的《扬州画舫录》记载扬州平山堂一带当时的许多卖艺摊贩中,就有“苏州人以五色粉糍状人形貌,谓之捏像,
鬻者如市,手不停作”的记载,而在元曲中,则有“货郎儿”的曲牌,最早是沿街叫卖的货郎担为招徕顾客而唱的,后来演变为民谣,最后又再演变为艺人的曲目。
2.酒旗广告
唐宋以后的诗人词家多以酒旗作为话题,而元明清的文学作品中也多有对酒旗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3.幌子
元曲中有“满城中酒店三十座,他将那醉仙高挂,酒器张罗”的唱词,当时出售一些小商品的店铺也有把商品做成“夸张甚巨”的大剪刀、大瓶药酒的,陈列于店铺门口或柜头以招徕顾客。在明清两代的小说作品中,对幌子的记载更是不胜枚举。
4.招牌
自从唐代把招牌作为一种行市管理手段之后,招牌一直是横跨唐、宋、元、明、清等五代上千年的广告形式之一。《清明上河图》上可以看到各种招牌的形象。宋代话本《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中有这样的描写:“不则一日,到了潭州,却是走得远了。就在潭州市里,讨间房屋,出面招牌,写着‘行在崔待诏碾玉生活’。”元代李有在《古杭杂记》中,引用张任国的《柳梢青》词“挂起招牌,一声喝采,旧店新开”来描写旧店复业情景。由于商业竞争,在清朝的北京,更出现利用招牌对骂同业的情况,如“雨衣油纸家家卖,
但看招牌只一家,你也窦家我也窦,女娼男盗只由他”。早期的招牌一般比较简单,但为了在商业竞争中取得广告优势,后来就发展出请名人书写,并且出现了店铺中堂,如酒店的“太白遗风”、米店的“民食为天”等等。同时,在招牌的装饰上,也开始演变出艺术性图案和描金写红等竞比华贵的表现。
5.店堂装饰
自宋代开始发展了大的店铺之后,商店的门面修饰也成为广告竞争的主要形式。《清明上河图》上可以看到一家“正店”,其店面装饰已十分讲究。宋朝鼎盛时期的丰乐楼,“三层相高,五楼相向,各有飞桥栏槛,明暗相通,珠帘绣额,灯烛晃耀”。同期的《梦梁录》对杭州的描述更是详细,“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时之花,挂名人画,装点门面”,可见当时已重视店堂装饰,而在以后的元、明、清时期,这种店堂装饰更是“竞比奢华”。
6.印刷广告
木版印刷在元明大有发展,除官方用来印书之外,民间亦用来印制话本小说和戏曲。尤其在明代中叶以后,印坊所出小说、戏曲大都加有插图绣像,作为书商推销刊本的宣传。弘治戊午年(1498年)刊本的《奇妙全像西厢记》,在其书尾就附有出版商金台岳家书铺的出版说明:“……本坊谨依经书重写绘图,参订编大字本,唱与图合。使寓于客邸,行于舟中,闲游坐客,得此一觉始终,歌唱了然,爽人心意。”从这里,可见当时书商广告的功底。
从各个历史朝代的商业及广告发展情况,可以看到从口头广告、店铺广告到印刷广告的历史变革,从而可以看出广告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相对鼎盛时期及其与当时商业经济的关系。
三、1840—1949年:中国近现代史中的广告业
19世纪上半叶,许多资本主义国家都进行了工业革命,生产的高速发展使资本家感到了市场的压力。为了积累巨额资本,开辟新的商品市场,掠夺劳动力和廉价的原料,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就成了他们的掠取对象之一。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就是这种全面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入侵的开始。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方面使中国社会的性质发生了变化,闭关自守的封建社会开始解体,以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被瓦解,我国社会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另一方面,外国资本和商品的大量涌入,也为我国的商品生产提供了推动力,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尤其是民族工商业与远洋资本之间相互争夺市场的竞争,刺激了广告的发展。
鸦片战争后,在帝国主义强权下,中国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允许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大城市为通商口岸,并且准许中国商人将外国洋货从上述口岸运往全国各地销售,从而使资本主义的贸易入侵合法化。从此,外国货如破堤之水涌入内地,并在我国出现了专为外国本家服务的买办商人。由于外商外资的大量涌入所带来的商业发达,现代广告业也就在这几个通商口岸城市迅速地发展起来。
在各类输入品中,使用广告最多的首推药品和香烟。在五个通商口岸中,广告最发达的首推上海,这当然跟上海有广阔的腹地和长江方便的水上运输有关。当时的广告主要靠路牌和招贴。路牌是画在墙上的,蓝底白字,十分简单。招贴则多在国外印制,带回中国张贴。这些路牌广告和招贴广告曾经从城市扩展到广大的农村。在这一时期,现代形式的报纸、杂志开始在我国出现。
1853年,英国人在五大通商口岸出售刊物《遐尔贯珍》。该刊经营广告业务,为沟通中外商情服务。该刊在1854年曾刊出一则广告,寻求广告刊户:“若行商租船者等,得借此书以表白事款,较之遍贴街衢,传闻更远,获益至多。”史学家认为,该刊是在我国出现的最早的刊物之一。
历史证明,以报刊杂志为标志的现代广告是由外商引入的。1858年,外商首先在香港创办了《孑孓剌报》,在1861年后成为专登船期物价的广告报。在这期间,外国人除了创办一些综合性报纸外,还创办了一些专业广告报刊,如《东方广告报》、《福州广告报》、《中国广告报》等。当时的广告业务,主要以船期、商品价格为主,这同五口通商之后国外商船往来频繁、货物进出类多量大不无关系。1872年3月23日,《申报》创刊,这是我国历史最久、最有名望的中文报纸。同期创办的还有《上海新报》、《中国教会新报》等。这些报纸都刊登大量的广告,几达三分之二版面。在这一时期,机械设备广告开始出现。这说明,在国内已有人在开办现代化的工业生产厂家。
早在鸦片战争以前,我国就已经孕育了资本主义的萌芽。鸦片战争后所发生的外国资本的入侵,促进了中国的社会经济的分化,导致了中国自然经济体系的解体,加速了城乡手工业的衰亡,同时也刺激了工业生产,加强了工业产品对世界市场的依赖性和农产品的商业化。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自19世纪中叶始,我国已有一些商人、地主、官僚开始采用机械,招雇工人,开办新式工业。至1895年,已出现70多家华资工厂。1894年,中方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导致了《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被迫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商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马关条约》适应了帝国主义在华的利益需要,从而使其商业势力从沿海城市伸向内地,外资在华办厂也合法化了。日商在内地口岸通过广告宣传,掠夺性地大量收购我国的猪鬃、桐油、棉花、生丝等农副产品,或设厂生产,或做转口生意,对我国农村经济和民族工业起了严重的破坏作用。《马关条约》也刺激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农产品的进一步商品化。许多爱国志士针对日商的掠夺,纷纷设厂自救。自1912—1919年,中国近代工业的新建厂矿即已增加到470多个。在与洋商洋货的对抗性竞争中,民族工业也逐渐利用广告作为竞争工具。
19世纪末,华人报纸陆续创刊,1895—1898年的三四年间全国创办了32种主要报纸。由于资本竞争的加剧,报纸刊数和广告版面迅速增加。1899年《通俗报》的六个版面中,广告即占其四个半版。到1922年,我国的中外文报纸即达1100多种。报纸广告的广泛出现,标志着我国近代广告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报刊广告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行业——广告代理商在我国的产生。
广告代理商是由报纸广告代理人演变而来。我国早期的报馆广告代理人是做拉广告生意兼卖报纸的,后来逐渐演变为专业代理人,单纯依靠给报纸、杂志拉广告为业。1872年,《申报》广告刊列中就有“苏杭等地有欲刊告白者,即向该报店司人说明……并须作速寄来该价,另加一半为卖报人饭资”。这里的所谓告白,就是广告,“卖报人”就是最初的广告代理人,“饭资”为广告代理费。广告代理人开始时只是四处奔走,为报纸承揽广告业务,从中收取佣金,后来报纸广告业务不断扩大,报馆内设置了广告部,广告代理人则演变为报馆广告部的正式雇员,以后又出现了专营广告制作业务的广告社和广告公司。
30年代,广告公司的兴起是我国广告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在这一时期,广告媒介开始变得多样化,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广告形式。抗战前充斥上海的外商外企为了推销其所生产的洋货,许多大型企业中都设有广告部。如英美烟草公司的广告部和图画间,就从中外各方邀请画家绘制广告。在激烈的商战中,民族工业也开始向广告事业投资,在企业内设置广告部门。同时,由于市场竞争的需要,广告业务不断增加,专业广告公司由此应运而生。在30年代初,上海已有大小广告公司一二十家,广告公司的业务以报纸广告为主,其他形式的广告,如路牌、橱窗、霓虹灯、**、幻灯片等,大体都各有专营公司。
在这段时间,报纸是主要的广告媒介。最大的报纸是《新闻报》,该报在1923年即已“日销15万份”作为招徕广告的号召。此外,杂志的发行量也不低,如邹韬奋主编的《生活周刊》在1923年的每期销数也超过15万份。一些主要杂志,如《生活周刊》、《东方杂志》和《妇女杂志》等,也都登有较大篇幅广告。路牌广告在早期是广告的主要形式,后来虽然让位于报纸,但在整个广告业务中还是占有相当份额。由于在大城市里简陋的、刷在民墙上的路牌广告已不能引人注目,有的广告公司就开始将五彩印制的招贴贴在台面上,后来又改为用木架支撑、铅皮装置、用油漆绘画的广告。有不少公司,如法兴、克劳、美灵登、华商、交通等,把路牌广告作为主要收入来源。
电波广告的引进是在1922年以后。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造了一座50瓦特的电台,从而揭开了我国电波广告的序幕,但广播电台正式开播广告是在1927年,由新新公司办了一座50瓦特的电台,播送行市、时事与音乐。同年,天津、北京也相继开设电台。到1936年,上海已有华资私人电台36座、外资4座、国民政府电台1座、交通部电台1座,这些电台都主要依靠广告维持。
上海最早的霓虹灯广告引进于1926年。其后有外商在上海开设霓虹灯厂,规模较大的有丽安电器公司,华资电器公司也在此后相继出现,并为广告公司制作霓虹灯广告。此外,新出现的广告形式还有车身广告、橱窗广告等。同期,印刷广告也得到进一步发展,相继出现了产品样本、企业内部刊物(免费赠阅)、企业主办专业性刊物、月份牌和日历等形式的印刷广告。
在1936年全国运动会期间,《上海新闻报》借机搞了一次空中广告,把写着“新闻报发行量最多,欢迎客选”的广告条幅用气球放入空中。这是在我国首次出现的空中广告,为扩大《新闻报》的影响起了相当积极的作用。同年在上海还举行了全国性的商业美术展览会,为提高广告的艺术水平、更加积极地发挥广告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起了相当好的作用。同时,国民政府也开始对广告实施管理。在当时的民法、刑法、交通法、出版法中均有涉及广告的条款,并开始征收广告税。在广告界也出现了同业公会。1927年“中华广告公会”在上海成立,是广告同业的最早组织,后几经改名,1933年改名为“上海市广告业同业公会”。
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市场受到战争冲击,广告业受到严重影响。上海沦陷后,主要的广告公司相继歇业,剩下的广告业务也大多是介绍日货的广告,虽然在后期广告业务和广告公司加幸欢ɑ指矗从谐ぷ憬?健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内迁重庆。当时南京、上海、汉口和天津等地的多家报纸也相继内迁。1937年,在重庆出版的除原有的《商务日报》等外,还有《新华日报》、《中央日报》、《扫荡报》、《大公报》、《新民报》等,刊登各类广告。同时,在解放区创刊的***报纸也有小量广告业务。
抗战胜利后,各类报纸等媒介单位相继迁回原地复刊,广告公司重新活跃起来。当时的广告中,有很多是“寻人启事”。此外,美货也大量充斥市场,广告业务量很大。由于美货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冲击过甚,致使民族工业几达崩溃边缘。当时的国货机制工厂联合会在其主持人的倡导下,发起了一次“用国货最光荣”的、旨在抵制外货、挽救民族工业的宣传运动。当时设计了一个标志,在本、外埠报纸、路牌上登载广告,号召人们使用国货。但是在1947年之后,由于连年内战,导致经济崩溃,中国的广告事业又重新跌入低谷。
四、建国后我国广告事业发展的曲折进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由于经济、政治、社会诸方面的原因,新中国的广告事业在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曲折过程之后,才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
在解放前夕,有些工商业者对中国***的政策不明了,卷款外逃,外加国民党政府在后期所采取的经济政策对工商业的损害,我国的工商业处于极为困难的状态。资金短缺,原料匮乏,严重地影响了建国初期的工商业的稳定和发展。为了稳定经济形势,促使工商企业恢复生产,新的人民政府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支持对工商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和资金供应,同时也加强了对企业的管理措施,在各级人
中国各地区的特产是什么啊?
湖南特产风味
岳阳君山银针,大庸古丈毛尖,长沙高桥银峰与湘波绿茶;雪峰蜜橘,浏阳金橘,黔阳冰糖橙;长沙湘莲,岳阳银鱼及醋鱼干;岳阳辣椒油,邵阳竹笋,生姜,长沙松花蛋,衡山湘黄鸡,武冈铜鹅,宁乡猪;长沙湘绣与羽绒制品,醴陵瓷器,望城陶器,湘西土家棉,益阳水竹凉席,浏阳夏布与菊花石雕,烟花鞭炮,凤凰民族工艺品,岳阳扇子.湘莲、君山茶、古丈毛尖、商桥银峰和湘波绿、偈滩茶、黄花菜、薏米、玉兰片、油茶、苎麻、白蜡、金橘、安江香柚、中华猕猴桃、白芷、永州薄荷、白术、玄参、湘黄鸡、淑浦鹅、龟蛇酒、松花皮蛋、湖南米粉、益阳水竹凉席、祁阳草席、一土家锦、醴陵釉下彩瓷器、洞口墨晶石雕、济阳菊花石雕等。
湘菜为我国八大风味菜系之一。讲究刀工,火候,调味丰富,重辣味。技法以煨,煎,炖,蒸,炒为主。著名菜肴有古老肉,莲子锅,竹笋蒸鱼,香酥鸡等。
-广东特产与粤菜
广东是热带亚热带茶果之乡,名果有东莞香蕉,潮州蜜橘,增城荔枝等。名茶有英德红茶,潮州凤凰水仙茶。传统手工艺品广州粤绣,潮州抽纱,佛山石湾陶瓷,潮州枫溪工艺美术瓷,广州牙雕,肇庆端砚等。还有深圳,珠海鲜蚝,潮州鱿鱼,湛江龙虾,及广东香肠,月饼.凤凰菜、五指山菜、九峰白毛菜、英德红茶、荔枝、槟榔、黄登菠萝、杨桃、菠萝蜜、荔枝蜜、香蕉、椰子、龙眼、木瓜、话梅、潮州柑、何首乌、广彩、广绣、广雕、枫溪陶瓷、麦秆贴画、潮州抽纱、金漆木雕、潮绣、端砚、织金彩瓷、石弯美术陶瓷、椰雕、香包、新会葵扇、广式点心、广式腊味、清平鸡、东江盐焗鸡、三黄胡须鸡、太爷鸡、潮汕膏蟹、沙井鲜蚝、万宁燕窝、海龟、长春酒、透明马蹄糕、沣塘马蹄粉、纯正莲蓉月饼、吴州海蜇皮、东莞腊肠、沙河粉、拉肠粉、及第粥、春饼、盲公饼、油头烙饼等名食。
粤菜风味名扬中外,“蛇餐”更是久负盛名,有食在广州之誉。粤菜注重煎炸烧烩,擅长小炒,着意鲜嫩爽滑,多野菜。名菜有菊花龙虎凤,猴脑,白灼海虾,脆皮乳猪等。
-海南特产风味
海口等地的椰雕镶银工艺品,贝雕,海石花盆景,黎族鼻箫等手工艺品;文昌菠萝,椰子,五指山芒果,琼山荔枝;万宁大洲盗燕窝,西沙大海龟;风味名食有海口椰子盅,琼山曲口血蟮,文昌鸡,东山羊,和乐蟹,海口椰子.海南的腰果,咖啡,菠萝,菠萝蜜,杨桃。南珠,红豆,屯昌羊角水晶,玳瑁;贝壳系列产品,三亚市和陵水县珍珠产品,珊瑚盆景;兴隆咖啡、胡椒、椰糖、牛角雕、椰雕;红鱼、鱼,沉香,南山烙画葫芦,绿茶红茶,水满茶,鹧鸪茶,香兰茶,槟榔果茶,苦丁茶;鱼类包括龙虾,海蛇,鱼翅,干贝,南海海龟,穿山甲鳞片,玻璃鱿鱼。黎族纺织品,黎锦,黎幕、黎裙、挂包、头巾、花带等。
-广西名特产
靖西,宾阳壮锦,都安瑶绣,南宁麻涤,钦州坭兴陶瓷,桂林美术陶瓷,方竹手杖,语州竹丝挂帘,北海贝雕,东兴石雕,柳州石雕,柳砚,小棺材;南宁凉果,甜茶,桂林豆腐乳,米粉,三花酒,语州三蛇酒,蛤蚧酒,北海海鲜;合浦珍珠,容县沙田柚子,桂林金橘,南宁菠萝,柳州蜜橙,永福罗汉果,桂平肉桂,桂南八角,荔枝、香蕉、柑橙、金橘、木菠萝、菠萝、桂圆、芒果、山楂、山葡萄、恭城目柿、黄皮菜、灌阳红枣、扁桃、猕猴桃、白果、八角茴油、香菇、甜菜、甘蔗、白糖、玉林优质谷、薏米、东南墨米、环江香粳、靖西香糯、木薯、桂林花桥牌辣椒、桂林三花酒、广西动物药酒、蛤蚧、灵香草、金银花、桂皮、灵芝菌、安息香、田七、茯苓、漓江鱼、府州桂花鱼、桂林烧乳猪、桂林刺绣、壮锦、毛难族花竹帽、钦州昵尖陶器、桂林美术陶、桂林山水国画、桂林羽绒及其制品、漓江鹅镟石雕与石画、环江凉席。等。
-四川特产风味
名特产有成都蜀绣,蜀锦(帛),漆器,瓷胎竹编,南充竹帘画,自贡,宜宾竹制工艺品,荣昌,会理陶瓷,自贡剪纸,名茶川红茶,峨芯茶,蒙山顶茶,名果合川红橘,江津广柑,及川芎,川贝,川莲等中药材。开花白糕、天车牌香辣酱、扎染、太湖井晒醋、自贡红橘、自贡毛牛肉、自贡方便食品调料、荣县嫦酒、剪纸、龚扇、燕窝丝。文君酒、五胖鸭、元宝鸡、四川泡菜、全兴大曲酒、卤漆制品、瓷胎竹编、蜀笺蜀绣、蜀锦、糖油果子。宜宾五粮液。四川甘橘、合川大红袍、泸州桂圆、阿坝苹果、潼南黄桃、金川雪梨、佘江荔枝、巴山核桃、麝香、白芍、杜仲、虫草、天麻、白芷、大黄、川楝、川木香、川贝母、玉京、附子、泽泻、川芎、朱砂莲、红花、川明参、黄龙香米、泸州曲酒、郎酒、剑南春曲酒、巴山大曲、红橘酒、四川榨菜、板鸭、麻辣牛肉、豆腐乳、保字醋、四川粉丝、天府花生、叙府陈年糟蛋、叙府小磨麻油、剑门火腿、广汉缠丝兔、染山竹帘、安岳竹席、竹藤器、南充竹帘画、宋笔、会理绿陶、广元百花石刻。
川菜是我国名菜之一,以麻辣味浓,百菜百味为特色。四川成都小吃担担面,赖汤圆等也很有名。名酒有宜宾五粮液,棉竹剑南春,泸州老窖,古蔺郎酒。名食有西昌板鸭,天府花生,涪陵榨菜等。
-贵州名特产
遵义丝绸被面,安顺蜡染,岑巩花边,“思州石砚”,平塘陶器,毕节大方漆器,玉屏箫笛,荔波凉席;威宁黄梨,兴义大红袍橘子,罗甸黄果,清镇酥李,都匀毛尖茶,湄江茶,遵义毛峰茶及竹荪(参),银耳,天麻,杜仲,凯里黑木耳,娃娃鱼,贵定烤烟,黔东南苗杉;名酒仁怀茅台酒,董公寺董酒,惠水大曲和怀酒,凯里从江大曲酒,雷公山猕猴桃酒,贵阳花溪刺梨酒,习水大曲等;名食威宁火腿,荞酥(苗族名点),遵义蛋糕,绥阳空心面,镇宁波波糖,独山泡菜,镇远道菜,三穗板鸭,铜仁绿豆粉,贵阳野刺梨汁;贵阳黔味菜有八宝娃娃鱼,天麻蒸鸡,套全鸭,清炖甲鱼及小吃恋爱豆腐果.羊艾毛峰、都匀毛尖、湄江茶、香菇、黑木耳、银耳、黑糯米、香米、薏仁米、天麻、麝香、茯苓、党参、三穗鸭、赏农金黄鸡、习水大曲酒、平坝窖酒、独山腌酸菜、都匀太师饼、蜡染、大方漆器、玉屏箫笛、荔波凉席、织金砚台、牙舟陶器、三穗斗笠。等。
-云南名特产
昆明,玉溪,曲靖云烟(有茶花,红山茶,红塔山,阿诗玛,大重九,恭贺新禧等名烟),昆明,大理,思茅等地云茶(镇红,镇绿,思茅,西双版纳勐海普洱茶,大理沱茶,苍山雪绿等),昆明等地云药 (云南白 药,田七,天 麻,德钦冬虫夏草等),西双版纳香蕉,芒果,昆明呈贡宝珠梨,昆明干鸡棕蕈,勐海天然樟脑;大理石雕工艺品,剑州木雕,个旧,昆明锡制工艺品,东川,昆明斑铜工艺品,昭通版纳地毯,西双版纳傣族,哈尼族织锦刺绣品,丽江纳西族披星戴月衣,路南民族绣衣绣品及小盆景,通海花桩园艺饰品,建水紫砂陶器,西双版纳孔雀屏羽等;云南名食有宣威火腿,路南腐乳,昆明风味佳肴红烧象鼻,茨焖熊掌,生煎麂子肉,汽锅鸡,小吃过桥米线.象牙芒果、无眼菠萝、宝珠梨、梅子、八角、猴头攻、蜂蜜、黑木耳、松茸、鸡赍、三七、虫草、砂仁、云归、宣威火腿、玫瑰大头菜、傣族烧鱼、香芋草烤鸡、滇八件点心、创川木雕、锡制工艺品、腾冲玉器、版纳地毯、纳西披星戴月衣、傣族竹编、傣族筒帕等。
-西藏名特产
传统手工业工艺品拉萨,日喀 则地毯,江孜藏毯,拉萨,泽 当,贡 嘎 氆 氇(藏式毛呢),围裙,昌 都藏靴,金银铜铁器,昌 都,拉萨,江孜,日 喀 则 藏装;拉萨陶器,山南木碗等;西藏名食酥油茶(酥油,牛奶,砖茶,鸡蛋制成),传统节日食品“卡色”(面粉,清油,牛奶,白糖,椰油制成),青稞糌粑,(炒面),青稞酒等;野生资源特产野驴,野牦牛,藏羚,黄羊,旱獭,雪鸡,名贵药材熊胆,麝香,冬虫夏草,人参果,天麻,雪莲.仁布玉器、腰刀。其他:藏香、旱獭皮、人参果、胡黄连、木碗、冬虫夏草、西藏地毯、灵芝、围裙、青稞酒、金耳、雪莲花、藏红花、藏 腰刀、藏 羚羊角、麝香。藏 被、藏 靴、藏装、氆氇、拉萨狮子狗。等。
-陕西特产风味
著名果品有汉中,城固柑橘,临潼石榴,火晶柿子,“三宝”大红枣,彬县晋枣,清涧红枣,陕北苹果,华县大接杏,商洛核桃,镇安大板栗等;洋县香米,黑米,韩城大红袍花椒,西安秦椒干,紫阳毛尖茶;汉中,安康,商洛中药材天麻,杜仲等;传统名食西安腊牛羊肉,西乡牛肉干,凤翔腊驴肉,咸阳琥珀糖,三原蓼花糖;风味菜肴有西安仿唐菜长安八景宴;风味小吃羊肉泡馍;名酒凤翔西凤酒(集清香,浓香为一体),眉县太白酒(历史名酒),甘泉矿泉水等。
-甘肃特产风味
兰州白兰瓜,醉瓜,冬果梨,软儿梨,酒枣,安西白兰瓜,天水花牛苹果,兰州黑瓜子,百合;康县黑木耳,民勤,武威发菜,陇东镇原黄花菜,小茴香,文县花椒,兰州水烟;中药材文县党参,岷县当归,铨水大黄;传统手工艺名酒泉夜光杯(玉琢酒杯),嘉峪关石砚,临洮洮砚,天水雕漆,华亭安口陶瓷,临洮仿古地毯,兰州轻工名产毛纺织品等;甘肃风味佳肴有敦煌驼掌,清炖全羊,兰州烤小猪,千层牛肉饼,陇西腊肉等,名酒有西凉大曲,金徽酒,肃北马奶酒等。
-青海特产风味
西宁毛(藏系羊毛),羊绒及长毛绒,粗纯毛线,肉奶制品奶酪,甜奶粉,皮张(黑紫羔皮,牦牛皮,旱獭皮);青海湖无鳞湟鱼,海东南名果长把梨,冬果梨,酥木梨,甜梨,玉树麝香,果洛,玉树冬虫夏草;风味名食有西宁涮羊肉,马杂碎,果洛牛肉干,湟源陈醋;雪莲花、青贝母、秦艽、西宁大黄、冬虫夏草、柴达木枸杞、西宁地毯、鹿茸、蕨麻、青海菜花蜜、青海白磨菇、昆仑彩石。西宁,湟源银器,饰品,藏刀等。
-宁夏特产风味
特产“五色宝”:贺兰山,中宁,中卫的红色枸杞,同心,盐池,中宁,灵武的**甘草,贺兰山兰色石砚,平罗,贺兰,中卫白色滩羊皮,同心,金积黑色发菜;“五朵金花”:各地所产向日葵,红花,黄花菜,玫瑰,啤酒花等;中宁贡枣,石嘴山,平罗,惠农,陶乐红瓜子,固原银耳,蕨菜,宁北平原灌区莲藕,冻兔肉,黄河鲤鱼,中卫鸽子肉,宁夏驴皮胶(阿胶);石嘴山民族瓷器;风味名食银川清真奶油糕点,牛羊肉酥,手抓羊肉,清蒸羊羔肉,马三白水鸡等。
-新疆特产风味
瓜果名产有鄯善哈密瓜,哈密西瓜,吐鲁番无核白葡萄,伊宁苹果,库尔勒香梨,叶城大籽石榴,阿克苏薄皮核桃,阿图什无花果,库车白杏,喀什巴旦杏;其他农牧土特产有库尔勒啤酒花,库车,若羌羔皮,及天山南北各地所产细毛羊绒,皮张,肠衣,长绒棉,桑蚕丝,甘草,雪莲等;传统轻纺,手工艺名产有乌鲁木齐,喀什民族花帽,和田,喀什艾德莱斯绸,石河子毛布,乌鲁木齐,伊宁皮革,和田地毯,喀什民族乐器,和田,乌鲁木齐玉雕,乌鲁木齐等地的民族特需首饰,铜器等;维吾尔,回等民族地方风味菜肴有烤全羊,烤羊肉串,烤鱼,薄皮包子,抓饭,奶茶等,地方名酒有吐鲁番果酒,鄯善葡萄酒,奎屯特曲等。
-香港、澳门
香港:来自亚洲各地的古玩及艺术品、摄影器材、地毯及挂毯(来自内地、印度、中东及其他产地)、陶器及瓷器、电脑、免税化妆品及香水、电子器材、家具、毛皮、象牙制品、玉器、珠宝首饰、皮革制品、眼镜框及镜片、订制衣服、手表、西洋餐具、玻璃餐具。
贵州是什么地方?
贵州,简称“黔”或“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贵阳,地处中国西南内陆地区腹地。是中国西南地区交通枢纽,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
贵州土壤面积共159100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面积的90.4%,土壤的地带性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黄壤地带。中部及东部广大地区为湿润性常绿阔叶林带,以黄壤为主;西南部为偏干性常绿阔叶林带,以红壤为主;西北部为具北亚热成分的常绿阔叶林带,多为黄棕壤。
贵州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地貌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贵州植被丰厚,具有明显的亚热带性质,组成种类繁多,区系成分复杂。全省维管束植物(不含苔藓植物)共有269科、1655属、6255种(变种)。
植物区系以热带及亚热带性质的地理成分占明显优势,如泛热带分布、热带亚洲分布、旧世界热带分布等地理成分占较大比重,温带性质的地理成分也不同程度存在。
扩展资料:
人口就业
截止2018年末,年末常住人口 3600.00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20.00 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 1710.72 万人,占年末常住人口的比重(常 ?3 住人口城镇化率)为 47.52%,比上年末提高 1.50 个百分点。
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 100)为 106.89。全年出生人口 49.90 万人,出生率为 ?13.90‰;死亡人口 24.59 万人,死亡率为 6.85‰;自然增长率为 7.05‰。
年末就业人员 2038.50 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 925.29 万人,农村就业人员 1113.21 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 77.71 ?万人,比上年增长 1.0%。
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 14.54 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7.79 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3.16% ?(摘自《2018年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贵州省人民政府-贵州概况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