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机磷的降解作用

2.怎么让白磷铁树皮变白

3.花生的各方面资料 懂的进来

4.铜合金的广泛用途

无机磷的降解作用

印度铁磷合金价格走势图_印度铁磷合金价格

1998年,Anusuya等研究了木霉T.harzianum,T.pseudokoningii,T.viride对磷酸钙、磷矿石的降解,并与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曲霉菌Aspergillus awamorl作了对比,结果显示,三株木霉对两种难溶磷酸盐均有降解能力,其中,木霉T.viride降解效果最佳。Altomare等(1999)发现,T.harzianum T22具有溶解可溶性或微溶性矿物质的能力,可以通过螯合或降解作用来溶解金属氧化物,促进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提高植物的生长量。Sapatnekar等(2003)报道,从印度Maharashtra黑色土壤及堆肥中筛选到的T.viride具有显著的解磷能力。Rudresh等(2005)发现木霉菌T.viride,T.vireos,T.harzianum可以在液体培养条件下溶解难溶性磷酸盐;同年,Zayed等通过田间实验发现T.viride可以帮助降解有机磷堆肥,从而促进植物生长。Vanlada等(2006)发现T.viride能够代谢生成少量蛋白酶及有机酸,降解难溶的磷。菅丽萍等(2007)从T.koningii T30 及其60 株REMI(限制性内切酶介导的基因整合技术)转化子中筛选出3株解磷作用较好的转化子,并研究不同碳、氮源对转化子TK-46解磷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源对转化子解磷能力影响较小,氮源的作用较大,其中转化子在解磷过程中最适氮源是氨态氮。该研究为研制多功能木霉剂奠定了基础。于雪云(2008)研究表明,T.haraianum T13-8和长枝木霉(T.longibrachiatum)T23在液体培养条件下,能促进磷酸三钙降解,释放可溶性磷,以 式计算分别为1.792μg/mL,1.652μg/mL;以P2O5形式计算,则为3.056μg/mL,2.469μg/mL。Rawat等(2011)报道,T.viride KT6能溶解磷酸铁,释放可溶性磷398.40μg/mL,T.virens SE6能溶解磷酸三钙,释放可溶性磷412.64μg/mL;同年,龚明波报道,T.viride Z33在土壤中定殖效果较好,且其溶磷效果与其定殖效果显著相关。张曼曼等(2012)报道,液体解磷实验结果表明,木霉T-404能促进磷酸三钙降解,释放可溶性磷(以 式计算)109.22mg/L。

怎么让白磷铁树皮变白

若铁树的心挖了,只能等它张侧枝了。根还好还有可能使得树变白,把它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曝晒,无需施肥,对于铁树来说阳光是最好的肥料。少浇水,因为没有叶子,水要是多了就坏根。

1、白磷铁树树干坚硬如铁且又喜欢铁质肥料,故俗称铁树。原产我国南部、印度、日本等地。是现代世界上少有的最古老的观赏常绿乔木。

2、铁树在热带地区是常年开花的,但在长江流域栽培却很少开花,所以人们通常把“铁树开花”比喻为十分难得、非常罕见之事。

3、铁树喜温暖湿润,不耐严寒;好阳光,耐半阴;生长缓慢,寿命可长达200年以上。适宜生长于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中。

4、铁树喜阳光,在春、秋季,幼苗期最好放在阳光直射处养护,待新叶长成后再移入室内观赏。

扩展资料

白鳞铁树养殖技巧:

1、选择酸性土壤进行养殖。白鳞铁树对土壤的选择很苛刻,需要用酸性土壤进行养殖,可以是那种酸性的砂质土壤。如果使用碱性土壤会出现一些黄叶的症状,所以一定要选择酸性土壤种植培育。

2、在温暖湿润的地方进行养殖。白鳞铁树比较喜欢温暖湿润的地方,空气环境还好,在温暖湿润的地方养殖比其他的环境养殖,会有明显的差别,比如一些叶片的缩小,影响美观,差距很大。

3、可进行盆栽养殖,便于修剪。白鳞铁树可以在盆栽中进行养殖,这样可以更好的当成一种盆景,装饰屋子,显得美观。在盆栽中,白鳞铁树还利于修剪,使其更加美观,同时又点缀了房子的美。

花生的各方面资料 懂的进来

花生

花生又名落花生、双子叶植物,叶脉为网状脉,种子有果皮包被。历史上曾叫长生果、地豆、落花参、落地松、成寿果、番豆无花果、地果、唐人豆。花生长于滋养补益,有助于延年益寿,所以民间又称“长生果”,并且和黄豆一样被誉为“植物肉”、“素中之荤”。花生的营养价值比粮食类高,可与鸡蛋、牛奶、肉类等一些动物性食物媲美。它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很高,很适宜制造各种营养 食品。

现在又有一种彩色花生,又称多彩花生,多色花生,五彩花生。

彩色花生是普通花生因果仁外皮颜色变异产生多种颜色而来。彩色花生主要分为富硒黑花生、白玉花生、珍珠花生等几个品种,其中按果仁外皮颜色又能分为黑、紫黑、白、紫红、红白,彩粒等几个色系。 五彩花生有黑色、雪白、白底红花纹、黑底黄花纹、黄底黑花纹等颜色。长出的秧蔓与普通花生没有区别,只是叶片稍大一些。按粒色可分为两粒黑,四粒黑,两粒彩,四粒彩,双粒花,双粒白等。

功效

花生中的维生素K有止血作用。花生红衣的止血作用比花生更高出50倍,对多种出血性疾病都有良好的止血功效。

花生含有维生素E和一定量的锌,能增强记忆,抗老化,延缓脑功能衰退,滋润皮肤。

花生含有的维生素C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有助于防治动脉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

花生中的微量元素 硒和另一种生物活性物质白藜芒醇可以防治肿瘤类疾病,同时也是降低血小板聚公证机关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的化学预防剂。

花生还有扶正补虚、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调气、利水消肿、止血生乳、清咽止疟的作用。

适用人群

老少均可食用。

病后体虚、手术病人恢复期以及妇女孕期产后进食花生均有补养效果。

适用量 每天80-100克即可。

特别提示 将花生连红衣一起与红枣配合使用,既可补虚,又能止血,最宜于身体虚弱的出血病人。

花生炒熟或油炸后,性质热燥,不宜多食。

在花生的诸多吃法中以炖吃为最佳。这样既避免了招牌营养素的破坏,又具有了不温不火、口感潮润、入口好烂、易于消化的特点是,老少皆宜。

健康红绿灯 花生含油脂多,消化时需要多耗胆汁,故胆病患者不宜食用。

花生能增进血凝,促进血栓形成,故患血黏度高或有血栓的人不宜食用。

花生霉变后含有大量致癌物质——黄曲霉素,所以霉变的花生千万不要吃。

主要营养素

维生素

(毫克)A (微克)B1B2B6B12 (微克)C D (微克) E

60.850.10.46-14-2.93

生物素(微克) K (微克)P (微克) 胡萝卜素叶酸 (微克)泛酸烟酸矿物质元素

(毫克) 钙

-100-0.01761714.18

铁磷钾钠铜镁锌 (微克) 硒 (微克)

花生为豆科作物,优质食用油主要油料品种之一,又名“落花生”或“长生果”。花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起源于南美洲热带、亚热带地区。约于十六世纪传入我国,十九世纪末有所发展。现在全国各地均有种植,主要分布于辽宁、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等省(区)。其中以山东省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

山东省莱西市为我国的重点花生种植加工地,莱西花生播种面积达到33.5万亩,年总产高达11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二,人均产量位列第一,被誉为“中国花生之乡”,直接出口量占全国出口总量的比重将近二成,是全国重要的花生出口基地。

花生的果实为荚果,通常分为大中小三种,形状有蚕茧形,串珠形和曲棍形。蚕茧形的荚果多具有种子2粒,串珠形和曲棍形的荚果,一般都具有种子3粒以上。果壳的颜色多为黄白色,也有黄褐色、褐色或**的,这与花生的品种及土质有关。花生果壳内的种子通称为花生米或花生仁,由种皮、子叶和胚三部分组成。种皮的颜色为淡褐色或浅红色。种皮内为两片子叶,呈乳白色或象牙色。

花生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内含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据测定花生果内脂肪含量为44%-45%,蛋白质含量为24-36%,含糖量为20%左右。并含有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含量也很丰富,特别是含有人体必须的氨基酸,有促进脑细胞发育,增强记忆的功能。

花生种子富含油脂,从花生仁中提取油脂呈淡**,透明、芳香宜人,是优质的食用油。花生油很难溶于乙醇,人们可以通过将花生油注入70%乙醇溶液加热至39-40.8度,看其混浊程度,来鉴定花生油是否为纯品。

花生油

花生油是将花生仁经过制浸而成的油。花生油属于不干燥性油,色泽淡黄,透明度好,清香可口,是优良烹调用油。

花生是一种营养食品

花生是一种高营养的食品,里面含有蛋白质25%~36%,脂肪含量可达40%,花生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2、PP、A、D、E,钙和铁等。

花生是100多种食品的重要原料。它除可以榨油外,还可以炒、炸、煮食,制成花生酥、以及各种糖果、糕点等。因为花生烘烧过程中有二氧化碳、香草醛、氨、硫化氢以及一些其它醛类挥发出来,构成花生果仁特殊的香气。

花生的内皮含有抗纤维蛋白溶解酶,可防治各种外伤出血、肝病出血、血友病等。

但花生米很容易受潮变霉,产生致癌性很强的黄曲霉菌毒素。黄曲霉菌毒素可引起中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这种毒素耐高温,煎、炒、煮、炸等烹调方法都分解不了它。所以一定要注意不可吃发霉的花生米。

起源和分布

落花生属约有60~70个种,迄今已收集到并经鉴定的有21个种。其中大多数是二倍体种(2x=20)。 栽培花生是两个二倍体自然加倍的异源四倍体种(2x=40)。根据花生多样性品种类型的集中情况,玻利维亚南部、阿根廷西北部和安底斯山山麓的拉波拉塔河流域,可能是花生的起源中心地。

欧洲文献中最早记载花生的是西班牙的《西印度自然通史》。中国有关花生的记载始见于元末明初贾铭所著《饮食须知》中,其后许多书籍不但载有落花生的生物学特性,且有地理分布等。可见中国有关花生的文献记载约早于欧洲100多年。

世界生产花生的国家有100多个,亚洲最为普遍,次为非洲。但作商品生产的仅10多个国家,主要生产国中以印度和中国栽培面积和生产量最大,前者约720万公顷,560万吨,后者为355.3万公顷,675.7万吨(1985)。其他国家有塞内加尔、尼日利亚和美国等。

中国花生分布很广,各地都有种植。主产地区为山东、辽宁东部、广东雷州半岛、黄淮河地区以及东南沿海的海滨丘陵和沙土区。其中山东省约占全国生产面积的1/4,总产量的1/3强。 福建龙岩产的花生,果实饱满,香酥可口,应该是国内花生品种的一个地方特色。

形态特征

花生为圆锥根系,入土可达2米,但主要分布在地面下30厘米左右的耕作层中。 根上着生直径1~3毫米的豇豆族根瘤菌。主茎直立,绿色,有的品种带有不同深浅的花青素,中上部呈棱角状,中空。主茎高度因品种和栽培条件而异,高的可达1米以上。主茎上生第1次分枝,其与主茎的角度因品种类型而异,约30°~90°。通常直立型花生主茎高于分枝,匍匐型或半蔓型则分枝比主茎长。1次分枝上着生2次分枝和花序。叶互生, 为4小叶偶数羽状复叶,某些品种也可见多小叶的畸形叶,有叶柄和托叶,小叶片椭圆、长椭圆、倒卵和宽倒卵形,也有细长披针形小叶,叶面较光滑,叶背略显灰色,主脉明显,有茸毛,叶柄和小叶基部都有叶枕,可以感受光线的刺激而使叶枕薄壁细胞的膨压发生变化,导致小叶昼开夜闭,闭合时叶柄下垂。

总状花序,每个花序一般可着生4~7朵花,多的可达10朵以上而形成长花枝,蝶形花,橙**,旗瓣上带有深浅程度不同的紫红色条纹。雄蕊10个,2个退化,8个具有花药。柱头羽毛状,子房基部有子房柄,受精后一群能分生的细胞迅速分裂,约经3~6天伸长形成绿色带紫的棍状物,称果针,一般长10~15厘米。有时可见花萼管基部套在果针梢端上,顶着受精后已凋萎的花器。这时子房位于果针的梢端,外有若干层细胞的帽状物保护。果针伸长后向地生长,将子房送入土中,达到一定深度后,子房开始向水平方向生长发育而形成荚果。这时需要黑暗条件。荚果本身也有一定的吸收功能,其发育所需要的钙质,都由荚果直接从土壤中吸收。果针入土的难易与花在植株上着生的位置有关。开花部位过高,或因茎枝过于纤弱,遇风雨时易变动位置,因而影响果针向地的角度,入土较难。匍匐型花生的果针由于距离土面近,角度适宜,入土结荚率最高。直立或丛生型花生如茎枝节间短,近主茎基部多分枝且能连续开花的,才有较高的入土结荚率。

荚果果壳坚硬,成熟后不开裂,室间无横隔而有缢缩(果腰)。每个荚果有2~6粒种子,以2粒居多,多呈普通型、斧头型、葫芦型或茧形。 每荚3粒以上种子的荚果多呈曲棍形或串珠型。 百粒重一般50~200克。果壳表面有网络状脉纹。种子三角形、桃形、圆柱形或椭圆形,一般底端钝圆或略平,梢端胚根突出。种皮有白、粉红、红、红褐、紫、红白或紫白相间等不同颜色。子叶占种子总重量的90%以上。胚芽隐藏在两片肥厚的子叶中间,由主芽和两个子叶节侧芽组成。

类型和品种

中国花生品种可分为4个主要类型:①普通型。侧枝上交替着生花序,分枝多,叶片倒卵圆形。深绿色。株丛直立、丛生以至匍匐。果形较大。种子长圆柱形。生育期较长。②龙生型。植株匍匐,交替开花,多毛茸,有花青素,荚果有龙骨(背脊)和勾嘴,曲棍状。果壳网纹深,果针脆弱易断。③珍珠豆型。侧枝近主茎,可连续着生若干花序节,仅少数 2次分枝。叶片椭圆形,浅绿色或绿色。植株直立或丛生。果型较小。种子桃形。休眠性弱。④多粒型。侧枝每节均可着生花序,很少有 2次分枝,主茎有花序。植株高大,茎枝上有明显的花青素。荚果棍棒状,以3~4粒种子荚果占多数。种子圆柱型。中国在生产上曾大面积栽培的品种类型不一,大多数是珍珠豆型和普通型丛生花生。通过两个类型间的杂交育成的品种,在生产上显示出一定优越性。现在世界上高产、稳产、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是美国“佛罗蔓生”,也属类型间杂交种,占美国当前花生生产面积的90%以上。“马库鲁红”对叶斑病也有一定抗性,曾是世界上普遍利用的一个品种。中国的“协抗青”对花生细菌性枯萎病的抗性较优。

生理特性

花生对微酸性土壤有一定适应能力,是开发红壤土的先锋作物;但偏高的土壤酸度需施用石灰等钙质肥料中和短日照作物,但对光周期并不太敏感。需较高热量,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以上时才能播种;主要生育期中要求20~28℃的气温,秋季气温降至11℃左右时,荚果即停止发育。中国花生产区生育期平均积温均在3500℃左右。生育期100~150天,个别晚熟品种可达180天。一般早熟品种种子休眠期短, 迟熟品种休眠期长,龙生型品种休眠性最强。花生种子的休眠性除受种皮影响外,并与胚内某些激素类物质有关。用乙烯利、激动素等化学物质、晒种和适温催芽可解除休眠。

土壤中的花生根瘤菌受根系分泌物的吸引,通过表皮细胞进入皮层细胞内分裂繁殖,使细胞受刺激而形成根瘤。这个时期是寄生关系,而后根瘤菌固氮活动加强,才成为共生。花生生育末期,由于根系折断,根瘤破裂,根瘤菌又回归土中营腐生生活。适宜根瘤菌繁殖的温度为18~30℃,水分为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左右,pH5.5~7.2。土壤中硝酸态氮过多时,对根瘤菌固氮有抑制作用,故生长初期应适当控制氮素的施用。增施磷、钾、钙肥能促进根瘤菌繁殖及提高固氮能力。

栽培管理

花生在中国不同地区与其他作物组成一年一熟、二年三熟、一年二或三熟的种植制度,从而有春花生、麦套花生、夏花生和秋花生之分,广东个别地区还可种植冬花生。近年来在水稻田中发展了部分花生种植,形成花生—水稻或水稻—花生的轮作制度。有的地方生育季节较长,水稻品种搭配合适,还可与双季稻轮作。广东、福建等种植秋花生收荚果留作第2年春播用种,可以提高出苗率,保证苗全、苗壮,当地俗称“翻秋留种”或“倒种春”。因地下结荚,要求疏松的沙土、砂砾土或砂壤土,以利果针入土、荚果发育和收获。深耕、深翻有利花生的生长发育。

种子发芽要求较高的温度,其适温珍珠豆型为12~15℃,普通型为15~18℃。有些品种的休眠性较强,低温情况下很难发芽。另外,种子吸水后,内含物转化为醣,又易吸引蚂蚁等地下害虫啮食。因此掌握适时播种是全苗壮苗的关键。覆土不宜过厚,墒情较好时以5~7厘米为宜。覆土厚度超过胚轴的正常延伸长度时,应设法清除。“清棵蹲苗”就是出苗后用手锄刨开土表层,使子叶节露出土面的措施,有利于第一对侧枝的生长,多开花、多结果。种植密度原则上除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外,生育后期应能封行覆蔽地面,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并能抑制杂草。一般生产条件下北方地区普通型花生亩栽1.2~1.5万株,珍珠豆型花生宜稍密;南方地区珍珠豆型品种亩栽1.8~2.2万株。

苗期施氮不宜过多。依据土壤情况施用硼等微量元素效果显著。氮、磷、 钾和硼均可根外追肥。亩产250千克左右时,每产100千克荚果约吸收氮5~7千克,磷1~1.2千克,钾2~3.5千克,对钙的需要量仅次于钾。钙肥能调节土壤酸度,改善花生营养状况,并促进氮的代谢,减少空壳,提高饱果率。花生器官对钙质的吸收利用功能不同,根系吸收的仅能向上运输,很少能转运供应荚果发育。为了使果针和荚果能直接吸收利用土壤中的钙,钙肥宜撒施在结荚区的土壤中。不同类型品种对钙的需要量不同,珍珠豆型较低,普通型较高。

花生较耐旱,但需水量大,每生产1千克干物质,约需水 225千克。需水最多、影响最大的是花荚期,约占总需水量的50%左右,此期受旱,会影响花芽分化、开花、受精和果针的伸长。地面干燥也有碍果针入土。南部多雨地区则要注意排水,以免影响荚果的正常发育。

荚果成熟时间很不一致。可剥开荚果,根据内壁颜色由白转褐变黑的程度来判断。一般以大部分荚果的内壁或内果皮颜色变褐至黑色时开始收获。收获过晚,休眠性弱的品种易在田间发芽;有的品种则易致果柄折断,难以收获干净。大面积生产用收获机挖掘翻晒,而后用摘果机摘果清选、干燥。荚果安全贮藏水分含量为10%。及时充分干燥非常重要,否则会发热、生霉。由于黄曲霉污染而产生的黄曲霉素B1、B2,有致癌作用。

病虫害

常见病害有花生锈病、早斑病、褐斑病和晚斑病等危害叶部的真菌病害。花生锈病流行时对产量的影响大于叶斑病,中国长江以南产区,尤以雨水偏多、田间湿度过大时更为严重。早、晚斑病发病较晚,对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是慢性的,由于花生已进入成熟期,很易忽视它的为害。部分集中产区花生青枯病和根结线虫病也很严重。合理轮作是有效的防治方法。在中国花生病毒病主要有丛枝病、花叶病和矮缩病。丛枝病在东南沿海较严重,发病时果针不向地而反向上呈勾状,俗称“花生公”。春花生提早播种,秋花生延迟播种,有避病效果。花叶病和矮缩病北方较多。其他如根腐病、小菌核病、壳腐病、冠腐病、叶腐病等也有发生。一般用轮作换茬、抗病育种、精选种子、加强管理、注意排水等综合性措施防治。

花生的害虫很多。地下害虫有蛴螬、蝼蛄、地老虎和种蝇等,用毒土、毒谷、诱饵防治均有效。苜蓿蚜虫、棉铃虫、斜纹夜蛾和卷叶虫等都为害叶片,可用药剂防治。斜纹夜蛾有趋光性,可诱杀。

用途

种子含油45~55%,少数品种可达60%左右,蛋白质含量为25~30%。花生油是80%不饱和脂肪酸和20%饱和脂肪酸的甘油脂混合物,脂肪酸、油酸占33.3~61.3%,亚油酸占18.5~47.5%,品质优良,气味清香。除供食用外,在印染、造纸工业上可作乳化剂,在纺织工业上用作润滑剂,机械制造工业上用作淬火剂。对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有一定疗效,并有镇咳祛痰作用。榨油后的副产品花生饼可加工成脱脂蛋白粉,经膨化处理可制成花生蛋白肉。另外,花生种子可炒制、油炸或做花生糖、花生酥等糖果糕点以及花生酱。茎叶为优质饲料。荚壳可作粘胶的原料,经干馏、水解可得到醋酸、醋石和活性炭等10多种产品。种皮可入药,对多种出血性疾病有止血作用

北方很多地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种植花生或对花生进行初步加工。

自从举办快乐男声选秀节目后,陈楚生的粉丝们自称为"花生"

花生(长生果)是“植物肉”

花生被人们誉为“植物肉”,含油量高达50%,是大豆的2倍多,比油菜籽高20%以上。花生的蛋白质除大豆外,没有一种粮食比得上它,含量在30%以上相当于小麦的2倍,玉米的2.5倍,大米的3倍。花生中的蛋白质极易被人体吸收,吸收率在90%左右。因此,花生被称为植物肉是当之无愧的。

花生的营养价值之高,就连被称为高级营养品的一些动物性食品,如鸡蛋、牛奶、肉类等,在花生面前也甘拜下风。花生的产热量高于肉类,比牛奶高20%,比鸡蛋高40%。其他如蛋白质,核蛋素,钙,磷,铁等也都比牛奶、肉、蛋为高。花生中还含有A、B、E、K等各种维生素,以及卵磷脂、蛋白氨基酸、胆碱和油酸、落花生酸、脂肪酸、棕榈酸等。可见,花生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而又较全面,生食、炒食、煮食均可,尤其是炒花生,香脆味美,余味深长。

花生也是一味中药,中医认为花生适用营养不良、脾胃失调、咳簌痰喘、乳汁缺少等症。花生的叶子、花生衣、壳、花生油等,都可以作为药用。

民间常用单方有:

治血小板减少:花生米(连衣)炒食,每日3次,每次60克,7天为一个疗程。

治高血压:花生米浸醋中,7日后食用,每天早晚各吃10粒。

治肺结核:花生米生食,每日4-5次,每次10-20粒。如果见呵血者,带衣食之。

治久咳:花生去嘴尖,文火煎汤服用。

治乳汁少:花生米90克,前猪脚1只,共炖服。

治胃酸过多:食花生米,每日3次,每次20-30粒。2-3星期为一个疗程,可使胃酸分泌明显减少。

要注意的是:花生营养虽好,但霉花生不可食,有致癌作用。

铜合金的广泛用途

我国的铜文化源远流长,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各种各样的铜合金也相继出现,丰富了我们的历史文化。铜合金分为很多种,由铜和锌所组成的合金是黄铜,铜和镍的合金是白铜,青铜是铜和除了锌和镍以外的元素形成的合金,主要有锡青铜,铝青铜等,而紫铜是铜含量很高的铜,其它杂质总含量在1%以下。以青铜作为制造工具、用具和武器的重要原料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继铜石并用时代之后,在铁器时代之前,在世界范围内的编年范围大约是从公元前第4千年至前第1千年。在古代文明发达的世界,青铜时代是和奴隶制社会形态相适应的,如爱琴世界、埃及、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印度、中国等国家和地区,都是奴隶制国家繁荣时期。旧大陆的其他地区,青铜时代还处在原始公社的后期,尤其在游牧或畜牧业发达的部落社会中是如此。 青铜是红铜和锡或铅的合金,熔点在700~900℃之间,比红铜的熔点(1083 ℃)低。含锡10%的青铜,硬度为红铜的4.7倍。熔化的青铜在冷凝时体积略有涨大,所以青铜铸件填充性好,气孔少,具有较高的铸造性能。这些使它在应用上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并能很快地传播。青铜的出现,对于提高社会生产力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在锡、铅矿缺少的地方,人们用砷或锌来代替。红铜与锌的合金是黄铜。到青铜时代发达时期,铸造工艺已相当成熟,采用多种方法来铸造品类繁多的器用,有范铸法、失蜡法、冷锻和热锻等方法。 黄铜也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铜合金,它是铜锌(Cu‐Zn)的基合金。黄铜线材火焰喷涂、电弧喷涂,沉积速率高,涂层细密且较硬,容易切削加工,可制备耐海水腐蚀部件等涂层。但锌黄铜喷涂时容易产生锌烧损,降低耐蚀性,且形成的氧化锌(ZnO)烟雾有毒,应采取相应的呼吸防护措施。用于喷涂的线材尺寸规格有Ф1.6mm和Ф2.3mm。黄铜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机械性能、耐蚀性能、导电和导热性,黄铜还具有价格便宜、色泽美丽的优点,是有色金属中应用最广的合金材料之一。根据黄铜中所含合金元素种类的不同,黄铜分为普通黄铜和特殊黄铜两种。压力加工用的黄铜称为变形黄铜。白铜是以镍为主要添加元素的铜合金。铜镍二元合金称普通白铜;加有锰、铁、锌、铝等元素的白铜合金称复杂白铜。工业用白铜分为结构白铜和电工白铜两大类。结构白铜的特点是机械性能和耐蚀性好,色泽美观。这种白铜广泛用於制造精密机械、化工机械和船舶构件。电工白铜一般有良好的热电性能。锰铜、康铜、考铜是含锰量不同的锰白铜,是制造精密电工仪器、变阻器、精密电阻、应变片、热电偶等用的材料。紫铜因呈紫红色而得名。它不一定是纯铜,有时还加入少量脱氧元素或其他元素,以改善材质和性能,因此也归入铜合金。中国紫铜加工材按成分可分为:普通紫铜(T1、T2、T3、T4)、无氧铜(TU1、TU2和高纯、真空无氧铜)、脱氧铜(TUP、TUMn)、添加少量合金元素的特种铜(砷铜、碲铜、银铜)四类。紫铜的电导率和热导率仅次于银,广泛用于制作导电、导热器材。紫铜在大气、海水和某些非氧化性酸(盐酸、稀硫酸)、碱、盐溶液及多种有机酸(醋酸、柠檬酸)中,有良好的耐蚀性,用于化学工业。另外,紫铜有良好的焊接性,可经冷、热塑性加工制成各种半成品和成品。20世纪70年代,紫铜的产量超过了其他各类铜合金的总产量。 如此多的铜合金用它们别致的特征和广泛的用途共同编制了中国丰富多彩的铜文化,从初始的青铜文化延续到现在,足以见得我国的历史悠久而充满神奇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