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瓜多尔原油_厄瓜多尔油价涨价
1.石油在国际战略中扮演的角色是什么?
2.厄瓜多尔是穷国吗
3.我需要:厄瓜多尔油气管道发展概况
4.欧佩克成员国有哪些 opec成员国的重要作用(13个)
5.原油价格下跌原因有哪些?
1960年9月,由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的代表在巴格达开会,决定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西方石油公司,维护石油收入,14日,五国宣告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 (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 OPEC) ,简称“欧佩克”。随着成员的增加,欧佩克发展成为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主要石油生产国的国际性石油组织。欧佩克总部设在维也纳。
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宗旨是,协调和统一各成员国的石油政策,并确定以最适宜的手段来维护它们各自和共同的利益。
主要机构有: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理事会,负责执行大会决议和指导该组织的管理;秘书处,在理事会指导下主持日常事务工作。秘书处内设有一专门机构——经济委员会,协助该组织把国际石油价格稳定在公平合理的水平上。
出版物《石油输出国组织公报》(月刊):《石油输出国组织评论》(季刊);《年度报告》;《统计年报》。
2003年该组织成员石油总储量为1191.125亿吨,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69%,其中排在前三位的成员分别是沙特阿拉伯(355.342亿吨)、伊朗(172.329亿吨)和伊拉克(157.534亿吨)。2003年该组织成员原油产量为13.218亿吨,约占世界原油产量的39%,其中排在前三位的成员分别是沙特阿拉伯(4.215亿吨)、伊朗(1.865亿吨)和尼日利亚(1.060亿吨)。
为使石油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利益都得到保证,欧佩克实行石油生产配额制。为防止石油价格飚升,欧佩克可依据市场形势增加其石油产量;为阻止石油价格下滑,欧佩克则可依据市场形势减少其石油产量。
石油输出国组织
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PEC
译称欧佩克。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一些产油国家为抵制国际石油垄断资本的控制、保卫石油资源、维护民族利益而组成的国际专业性组织。1960年9月成立,其主要机构有大会、理事会和秘书处。总部设在维也纳。至1988年共有13个成员国。伊拉克、伊朗、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委内瑞拉等 5国为创始国。其他成员还有:卡塔尔、阿尔及利亚、厄瓜多尔、加蓬、印度尼西亚、利比亚、尼日利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这些国家的石油产权、开采、提炼和经营长期被外国垄断资本所操纵。该组织旨在协调成员国的石油政策,采取集体行动,同国际石油垄断公司进行谈判,以维护自己的石油利益,在70年代,该组织为保护成员国的石油收益,多次迫使西方石油公司签订提高石油标价的协议,并单方面作出提高石油标价的决定,从而取得调节世界石油市场价格的支配权,一度使西方国家陷入石油危机,并为推动国际经济旧秩序的改革起了积极作用。进入80年代后,由于世界石油市场需求量急剧下降,该组织先后采取“减产保价”和“减价保产”等措施,被迫不断降低石油价格和限制成员国的产量,使该组织逐渐丧失调节石油价格的支配权。这一发展趋势非短期所能扭转。
除了上述13国石油输出国组织外,还有地区性的国际石油组织。如1965年10月建立的拉丁美洲国家石油互助协会和1968年 1月成立的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后者的成员国在1973年10月中东战争期间,以石油为武器,采取提价、减产、禁运、增股和国有化等措施,反对以色列及其支持者,对国际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该组织还于1976年设立国际发展基金,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经济和财政援助,有力地推动了南南合作。
石油在国际战略中扮演的角色是什么?
因为欧佩克为了操控国际油价,对各个成员国的产油量进行了严格限制,但是厄瓜多尔国内因为出现了严重的财政问题,不得不突破欧佩克的限额进行石油的生产,为了更好的应对国内的经济问题,厄瓜多尔只能退出欧佩克,以解放他的石油生产量。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最小的成员国之一厄瓜多尔周二宣布,由于财政问题,该国将从明年1月1日起退出OPEC。厄瓜多尔正试图增加原油产量以取得更多收入,且曾多次突破OPEC给该国规定的产量配额。
作为一个组织,欧佩克的力量来自其成员相互协作的能力。委内瑞拉和沙特阿拉伯在1960年代首次成立欧佩克时,其想法是利用几个产油国的共同影响力来操纵全球石油生产,从而操纵石油价格。成员国之所以留在欧佩克,是因为他们能从这个组织中获取利益。
然而欧佩克以及与俄罗斯为首的欧佩克+未能成功提振石油价格,令厄瓜多尔大失所望。如果石油价格没有上涨,则厄瓜多尔需要通过生产和出口更多石油来获得更多收入。因此,它不能容忍欧佩克对其施加生产限额。
增产是厄瓜多尔总统发起的一系列大规模改革的其中一项措施。作为改革的一部分,该国还取消了国家对柴油和汽油的补贴。为此还引发了民众的一些列的抗议活动。抗议活动还影响了厄瓜多尔的石油生产。因为路障和封锁,厄瓜多尔的几家国有和独立石油生产公司每天减产约31%,即16.5万桶。
厄瓜多尔是穷国吗
半个多世纪以前,石油就被喻为“现代工业的血液”。随着社会的发展,石油本身的价值早已远远超出了一般的物质生产和经济生活领域,渗透到社会政治、军事、外交等领域,石油在国际政治中的战略角色越来越突显。
石油首先扮演着国际政治的“晴雨表”,尤其在西亚、非洲发生的大大小小争端,几乎都与石油有关。当然,与石油相关的国际政治最敏感点还在中东。那里是全世界的主要石油基地之一,油价的涨落和国际政治斗争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成为西方大国争夺的战略要地,那里的任何冲突都含有微妙的政治背景。
在中东地区,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为疆土斗争了几十年,它们已同石油及国际政治交织到一起。巴勒斯坦有众多的产油国支持,以色列则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旦中东政治、军事冲突加剧,西方大国立即纷纷抢购石油,油价会随即上扬。而当那里政治军事形势平稳,军事冲突平息,油价又会很快落下来。从20世纪80年代的两伊战争到90年代的海湾战争,都可以看到石油的“身影”。
石油的价格,也是一些国家在进行外交活动时的得力“筹码”。在美国,早有人把用石油打外交牌的手段誉为“石油外交”。
石油,可以成为国家之间互相拉拢、控制、合作的“筹码”,在以前的欧洲经济互助委员会中,苏联依附着自己极其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特意铺设了“友谊”输油管线,以低于世界石油市场的价格,向自己的“小兄弟”捷克斯洛伐克(现已分为捷克和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和当时的东德等国输送石油,而以正常的国际市场价格向西欧和日本等国出口石油。有时候,一个产油国出于国际政治目的,可以把石油高价进口、低价出售,当然也可以低价进口、高价出售。
石油当然也可以成为国际斗争的“武器”。这一点,位于世界主要产油区的阿拉伯国家运用得最为频繁、娴熟。
1973年10月初,埃及、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游击队与以色列打响了“中东战争”。在这次战争中,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团结一致,用石油作“武器”,把对美国等支持以色列侵略的国家的石油供应量逐月减少5%,并以减产、禁运、提价、国有化和增加本国股份等措施,对美国、以色列等国家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加之阿拉伯国家在道义上和财力上对埃及、叙利亚及巴勒斯坦的支持,有力地影响了战争的进程。
西方发达国家国内石油消耗过分依赖中东的进口,所以,这些国家用石油“武器”起到了军事武器起不到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的这场以石油作“武器”的斗争,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引起了西方社会动荡。在那段时期中,国际金融货币市场,通货膨胀,人心惶惶。石油“武器”引发的“石油危机”给西方经济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从那以后,国际石油市场一有风吹草动,美国的经济学家就纷纷提出警告:如果美国国内石油需求量持续增加,生产量低,进口扩大,那么,类似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就有再度爆发的危险!
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之后,受到“制裁”的伊拉克也频频用石油作“武器”,忽而要求增加用于换食品的石油出口量,忽而又减少石油产量,以求国际石油市场的价格上扬,搅得国际石油市场动荡不勘,这当然也会涉及国际政治、经济。
由于石油已广泛而深入地渗入经济生活的各个环节,石油价格的波动直接冲击着世界金融市场,对金融市场起着一种“调节剂”的作用。
1986年,国际油价暴跌,相同体积的石油价格甚至低于“可口可乐”饮料的价格,使一些产油国出现债务危机。墨西哥政府宣告自己已无力偿还债务。尼日利亚、印度尼西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等石油出口国也纷纷表示难以偿还债务。油价下跌,对富甲天下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的影响也很大。这些国家纷纷动用大笔海外资产和存款。由于大量提走存款,西方国家部分银行因资金周转困难而无法维持,国际金融危机一触即发。
国际油价下跌,往往会引起国际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以石油为支柱的英磅,由于油价下跌而汇率疲软,为了保住英磅,防止物价上涨,英国中央银行不得不在国际市场上大量抛售美元,购进英磅,用以调高英磅利率。
反之,油价上涨,会迫使石油进口国增加美元支出,使本国经济下降,通货膨胀率增加。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石油价格的波动影响在产油国和石油进口国的经济发展方面都会有日趋显著的表现。
同时,石油勘探开发,往往会为当地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推动力。我国新疆的克拉玛依大油田在发现之前几乎是一块人迹荒芜的不毛之地,经过几十年建设,那里已成为工作、生活着数十万人的石油城。天津大港油田、辽宁盘锦的辽河油田……一座座新兴的石油城的诞生、发展是石油成为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社会变革、经济振兴、物质文明发展的有力例证。在中东地区,这种例子更是举不胜举。沙特阿拉伯在20世纪60年代初,还是个保守的游牧部落社会。石油的发现与开发,很快就使这个“骆驼加帐篷的社会”一跃成为一个“喷气机加计算机的社会”。科威特和文莱原来也是两个非常落后的国家,人民仅仅靠捞珍珠生活,开发了石油之后,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在美国,休斯敦以前仅仅是一个南部荒凉的小镇,随着该地区和邻近的墨西哥湾油气田的大规模开发,一跃成为一个拥有200多万人口的美国南方最大的工业城市,成为集石油工业、航天工业和计算机工业为一体的“世界油气之都”。
石油工业是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的庞大系统工程,它的发展依赖于多学科的发展和运用。同时,随着它的发展,也有力地促进着化工、新能源开发、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核能技术以及其他尖端技术的发展。
我国从1996年成为石油纯进口国以来,每年石油进口量不断增加,国际油价的波动就会在我国立即有所反映。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国内燃油价格的每次波动都与国际油价密切相关。随着我国加入WTO,与国际经济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国际油价的涨落肯定会对我国石油市场,甚至国民经济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这一点,是值得我国关注的。
可以预见,石油在未来的社会中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国际经济、战略、外外、金融的“催化剂”以及“推进剂”的作用。石油的开发与利用,也将会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我需要:厄瓜多尔油气管道发展概况
客观来说,厄瓜多尔还是一个比较贫穷的国家。
厄瓜多尔是位于南美洲西北部哥伦比亚,和秘鲁夹缝中的拉美国家。国家不大,现有面积约25.6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794万。厄瓜多尔工业基础薄弱,农业发展缓慢,工业主要有石油和采矿业、制造业、建筑和电力工业等,旅游业较发达。
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导致厄瓜多尔,对进口工业产品的需求巨大。有时政府需要借外债来维持生计,不能为国内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保障。厄瓜多尔是一个先天条件非常好的国家,拥有非常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
世界第一
据统计,厄瓜多尔目前拥有超过15亿桶石油,日产量超过50万桶。厄瓜多尔的农林渔业资源也十分丰富,金枪鱼捕捞量长期位居世界第一。香蕉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一,森林覆盖率接近70%,盛产许多名贵硬木。厄瓜多尔的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石油出口,使得厄瓜多尔的经济发展极度依赖石油出口。
近年来,由于国际油价不断下跌,厄瓜多尔经济会遇到困难。瓜亚基尔市是厄瓜多尔第一大城市,太平洋沿岸的主要港口。位于国境西南部瓜亚基尔湾内瓜亚斯河右岸,被称为“太平洋的滨海明珠”。相传最早栖居在这里的是一对勤劳的印第安夫妇,女的名叫瓜亚,男的叫基尔。后人为了纪念他们,遂以“瓜亚基尔”为城市名称。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一厄瓜多尔
欧佩克成员国有哪些 opec成员国的重要作用(13个)
厄瓜多尔资源开发现状和相关政策
2.1 厄瓜多尔石油工业发展概况
厄瓜多尔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其石油资源储量居全球第24位,是拉美第4大石油资源国。该国曾是欧佩克成员,1992年因石油增产问题而退出。据BP能源统计,2005年该国石油探明可采储量为50.6亿桶,产量为54.1万桶/日,储产比为25.6年,仅次于委内瑞拉。另外,厄瓜多尔还拥有98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储量(见表1)。厄瓜多尔是石油出口大国,目前该国国内石油消费量为14.8万桶/日,其余主要用于出口,石油出口收入占厄财政预算的35%左右。
厄瓜多尔的石油开采业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但在1972年厄东部亚马逊雨林地区一系列油田获得发现之前,石油业一直发展缓慢。在20世纪80年代前,该产业基本上由国有的厄瓜多尔国家石油公司一家经营,没有较大的私人资本的参与,所以在资金投入和技术更新方面都不够充分。进入90年代后,随着新自由主义经济的推行,厄政府开始允许私人资本和外国资本以提供服务、技术支持和承租石油区块的方式进入石油产业,使厄石油生产在90年代初曾一度出现了较快的增长。但由于国内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政经局势持续不稳定,使得其石油产业一直未得到充分发展。
厄瓜多尔国家石油公司(Petroecuador)是厄瓜多尔石油行业的中坚力量。在1992年厄政府放宽对外资和私人资本进入石油行业的限制之前,Petroecuador的产量一直占该国总产量的97%以上。近年来,随着外资石油公司的进入,国家石油公司在国内石油生产中的份额有所降低。外资石油公司在厄瓜多尔的业务发展主要以提供勘探和钻井服务,承租区块等合作经营的方式为主。目前,在厄瓜多尔经营的外国石油公司主要有美国西方石油公司、伯林顿资源公司、莱普索YPF、意大利阿吉普、法国道达尔公司等。其中西方石油公司是厄瓜多尔最大的外国投资公司,其原油产量占厄瓜多尔石油总产量的14%。
2.2 厄瓜多尔油气生产及产品销售情况
厄瓜多尔大部分生产油田位于该国的东北角。该国最大的油田是Petroecuador公司的Shushufindi油田,2005年的石油产量达到5.16万桶/日。其他主要的油田包括美国西方石油公司的EdenYutui油田,安第斯公司的Dofine油田和Petroecuador公司的Sacha油田。厄瓜多尔主要生产两种完全不同品质的原油:Oriente原油和Napo原油。其中Napo原油是一种重质高硫原油,API度为19.2,含硫量为2%;而Oriente原油则是一种中间偏重原油,API度为28.8,含硫量为1%。未来厄瓜多尔原油产量的增长点将来自该国ITT区块的开发。该区块估计拥有探明石油储量9亿桶,潜在的可开采石油储量高达13亿桶。
截至2005年底,厄瓜多尔国内在产油井共1044口,其中外国公司674口。Petroecuador原油产量约占到该国原油总产量的38%,其余均为外国石油公司。2001—2005年,厄瓜多尔的原油产量增长了31%,但Petroecuador公司在其中的比例却下降了18个百分点。
厄瓜多尔石油运输管道有两条,即SOTE管线和OCP管线。其中SOTE管线全长499千米,经修复和改善后的设计输送能力为60万桶/日;OCP管线长483千米,设计输油能力为45万桶/日的管线,该管线于2003年9月正式投入运营,投用后使厄瓜多尔的石油管线输油能力增加一倍。OCP管线的服务对象是外资和民营石油公司,而SOTE管线主要服务于Petroecuador公司。
厄瓜多尔石油主要出口目的地是美国。据统计,厄瓜多尔石油出口量的50%以上流向美国,剩余的主要流向拉美和亚洲。2005年,厄瓜多尔出口至美国的原油达到26.99万桶/日,约占同期美国原油进口总量的2.7%。
厄瓜多尔生产的石油除大部分直接出口外,也有一部分用于生产燃料油等石油产品,但由于经济和技术水平有限,厄瓜多尔国内炼油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每年需大量进口石油产品。据Petroecuador测算,约78%的原油出口收入用于购买石油产品。到2008年,出口收入几乎不能抵消进口成本。据油气杂志统计,截至2006年底,厄瓜多尔炼油生产能力为17.6万桶/日,该国最大的炼厂是位于太平洋海岸的Esmeraldas炼厂,原油加工能力为11万桶/日。催化裂化和催化重整能力分别为1.8万桶/日和1.28万桶/日,加氢处理能力为24.5万桶/日。此外,厄瓜多尔还将部分原油运至委内瑞拉进行委托加工,然后再将成品油运回厄瓜多尔。目前,厄共有各种成品油输送管道1500千米,成品油贮存中心13个,总贮存能力约280万桶。同时,美国雪佛龙公司已将其在厄瓜多尔的65个加油站业务出售给哥伦比亚的Terpel公司,但继续经营当地的润滑油市场业务。
厄瓜多尔还拥有唯一的Amistad天然气田,该气田位于瓜亚尼亚湾,天然气产量为2.24亿立方米/年,诺贝尔能源公司是其主要作业者。Amistad天然气田项目主要用于陆上天然气火力发电厂。
2.3 厄瓜多尔能源政策
在新届总统上任前,厄瓜多尔石油工业的法律依据是1978年颁布的《油气法》及之后的补充和修订。国家石油公司签订合同,需经能源矿产部部长批准才能生效。合作形式包括产量分成合同和合资经营。合同勘探期为6年,原油生产期20年,天然气生产期25年;产量分成比例依累计产量和油价确定。2004年3月,厄瓜多尔前总统古铁雷斯召集18家私营和国际石油公司开会,正式宣布取消厄国家石油公司在私人公司对亚马逊地区的4个区块石油开采中对增产油占35%分成比例的条件,为私营石油企业和国际石油公司提供较大的投资空间,促进了厄瓜多尔能源领域的开放。
但随着近两年厄瓜多尔经济止步不前,委内瑞拉修改石油法及玻利维亚石油区块国有化,外国石油公司在油价高涨的背景下获取的利润日益增力口,令厄瓜多尔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社会各界纷纷向政府施加压力,要求收回自己的石油资源。2006年5月,政府批准并颁布了石油法修正案,规定外国公司必须将因石油价格上涨而超出原销售合同价格所获利润的50%上缴厄政府,对原本放开的石油投资领域加上限制。
新上任的科雷亚总统于2006年组建主权国家联盟,主张“主权至上”。在他作为经济和财政部长期间,力主厄政府终止与违规运作的美国西方石油公司合同,并且不顾国际金融机构反对,克服重重阻力,将原本用来偿债的石油储备基金纳入国家预算,用于增加社会开支。作为新兴左翼势力的代表,科雷亚鼓励公民广泛参与国家决策,实行政治改革,严打贪污腐败。在对外关系方面,科雷亚主张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反对外来干涉。他批评美国发放巨额农业补贴,反对与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议,认为这将有损厄农业和中小企业发展。他还要求美军在租约到期后必须从厄曼塔空军基地撤出。在能源发展方面,科雷亚总统认为新政府的主要目标是为国家建立起能源发展的基础部分,要摆脱厄瓜多尔长期进口石油产品的局面,为此要积极寻求对国家而言更方便的选择。在强调实行能源国有化的基础上,他承诺将重返OPEC,重启与外国石油公司的谈判。针对目前厄瓜多尔国内炼油能力不足,需大量依靠进口石油产品的局面,新政府计划与委内瑞拉和智利签署炼油协议,兴建两座新炼厂,同时进一步改扩建现有的Esmeraldas炼厂。
原油价格下跌原因有哪些?
欧佩克组织是世界上石油输出国组织,有着调控世界油价的重要作用。都知道石油作为现在社会最必须的资源,对世界各国来说都是很重要的。opec也是世界上成立时间最久的组织之一。下面为你公布欧佩克成员国有哪些,opec成员国有几个(13个)。
欧佩克成员国有哪些欧佩克成员国如下:
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利比亚、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厄瓜多尔、委内瑞拉、加蓬。
欧佩克成员国共有13个石油输出国组织,即OPEC,中文音译为欧佩克。成立于1960年9月14日,1962年11月6日欧佩克在联合国秘书处备案,成为正式的国际组织。其宗旨是协调和统一成员国的石油政策,维护各自和共同的利益。
石油输出国组织总部自一九六五年九月起,由瑞士日内瓦迁往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石油输出国组织是第三世界建立最早、影响最大的原料生产国和输出组织。
欧佩克成员国有哪些?欧佩克共有13个成员国,加入欧佩克的时间,它们是:阿尔及利亚(1969年)、伊朗(1960年)、伊拉克(1960 年)、科威特(1960年)、利比亚(1962年)、尼日利亚(1971年)、卡塔尔(1961年)、沙特阿拉伯(1960年)、阿拉伯联合酋长国(1967年)、委内瑞拉(1960年)、安哥拉(2007年)、厄瓜多尔(1973年加入,1992年退出,2007年重新加入)、印度尼西亚(1962年加入,2008年退出,12月重新加入)和加蓬(1975年加入,1995年退出,7月1日重新加入)。
欧佩克的重要作用欧佩克成员国的一大目的在于协调各国石油政策,商定原油产量和价格,采取共同行动反对西方国家对产油国的剥削和掠夺,保护本国资源,维护自身利益。
欧佩克组织在近年曾多次使得石油价格暴涨来抗衡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为平衡世界力量有不可小觑的作用。毕竟欧佩克成员国都是石油大国。
欧佩克的决定相当影响国际油价。组织成员国共控制约全球三分之二的石油贮备,约共占世界石油蕴藏78%以上的石油储量并提供40%以上的石油消费量。它们占全球产油量的40%和出口量的一半。
欧佩克成员国现状分析1. 卡塔尔的情况在OPEC中算是最好的
2. 科威特的定位较好,但依然无法避开低油价的冲击波
3. 阿联酋仍活在?蜜罐?里
4. 伊朗王者归来
5. 印尼对油市影响较小,但具有良好的经济前景
6. 安哥拉为了避免赤字加深,也被迫削减开支
7. 厄瓜多尔的未来?可能难言美妙?
8. 沙特未来一年?岌岌可危?
9. 阿尔及利亚面临政治动荡和严重的安全威胁
10. 尼日利亚因反腐行动在继续,国内战争不断
11. 委内瑞拉四面楚歌,政治和经济风险并存
12. 伊拉克被经济和安全问题缠身,分析师好奇它还能撑多久
13.利比亚起就处于水深火热中,国家命运何时能改写仍无从知晓
北约成员国有哪些,北约国家实力排名(附北约和欧盟的区别)
apec成员国有哪些,apec的重要作用(21个成员国)
英联邦成员国有哪些,英联邦有什么用(53个成员国)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有哪些,上合组织成员国有几个(5个国家)
欧盟成员国有哪些,27个成员国(附欧盟成员国经济排名)
亚投行成员国有哪些,亚投行有多少国家加入(57个国家)
金砖五国是哪五国 金砖五国经济实力排名
油价暴跌的原因主要有:
1、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谈判破裂,沙特宣布增产石油,俄罗斯也互不相让,也要增产石油,导致石油暴跌;
2、疫情全球大流行,各国采取紧急措施,封村封城,有的国家封上了国门,经济活动处于半停止状态,世界贸易中断,国际游轮停摆,石油消费税减,导致石油暴跌;
3、最近两年因为新能源的大量应用,以及美国页岩气开采技术的成熟,石油消费总量占比逐年下降,导致沙特和俄罗斯加快了开采速度。
温馨提示:
1、以上解释仅供参考,不作任何建议。
2、所有金融类衍生品的投资都具有风险性,对于投资者的金融风险管理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不适合没有专业金融知识的投资者。除了基础的金融知识外,投资者还应做到自身风险承受的控制,不可盲目的进行投资。
应答时间:2022-01-14,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