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A与油价的关系-pva的原料是石油吗
1.请详细介绍下如何辨认邮票的真假,想买点做收藏
2.聚乙烯的现状走向
3.甲醇下游产品的开发与利用有哪些?
请详细介绍下如何辨认邮票的真假,想买点做收藏
一、版别
鉴别邮票,首先要了解邮票的印刷版别,即不同时期的邮票印刷工艺的特点与区别。新中国建国初期,是采用雕刻版、胶版、凸版等印刷工艺来印制邮票。50年代末引进了照像凹版技术,邮票生产基本以影写版(即照像凹版)和雕刻版为主。80年代引进电子制版技术,影写版邮票由照像凹版改为电子制版印制。新中国还有影写版与雕刻版套印的邮票,简称影雕套印版,以及少量与胶版、凸胶套印的邮票。
现今市场上流行的假票基本上都是用胶版印刷的。用胶版仿印雕刻或影雕套印版印出的邮票,最大的缺欠就是仿不出雕刻版的立体感。雕刻版印制的邮票,图案上的点线及铭文的墨层高高凸起,有一种浮雕的感觉,手感明显,这是其他印刷工艺都达不到的。雕刻版印刷的原版是由专业雕刻技师用手工在钢版上精雕细琢而成,是一种艺术的再创作。即使雕刻师本人也难雕出两块丝毫不差的铜版,者更难望其项背。
影写版分照像凹版与电子雕刻版两种。它具有网纹细,层次丰富的特点,它的画面的细腻柔和与墨色厚实的程度也是胶版印刷所无法达到的。在放大镜下,胶版所印假票与影写版邮票的网纹、网点有显著区别,假票的网纹线数一般在每英寸120~210线,而影写版邮票的网纹线数每英寸在250线以上。目前北京邮票厂所使用的电子刻版机,更使影写的网纹达到了每英寸350线。胶版印刷是以网点的大小来显现色彩的深浅层次,所以胶版的网点是大小不一致的。而影写版是靠网点的深浅来表现色彩层饮的,所以影写版的网点大小是相同的。用放大镜观察,影写版邮票图案清晰,色彩柔和均匀,墨色厚实,字体坚实;而胶印版的假票,网点粗大,图案模糊,字体虚浮。有些假票,用肉眼细心观察,即可发现因分色制版技术不佳所产生的叠色、露色等漏洞。
二、纸张
集邮活动中最忌讳的是触摸邮票,这也给假票兜售者以可乘之机。因此,凭视觉来鉴别邮票纸张往往成为识别假票的突破口。我国的邮票用纸是国家邮政部门定点生产的厂家专门生产的。它是根据邮票印制工艺的要求及邮票本身的特性而制作的,其纸张物理指标及外观要求都较为特殊。这些专用的"涂料邮票纸",统称为邮票纸。由于"涂料邮票纸"不同于社会上所用的胶版纸、铜版纸,所以社会上出现的假票与真票在色泽上会产生差异。另外从纸张表面外观上也能观察到"涂料邮票纸"同胶版纸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只要我们对假票进行仔细地观察,就能辨别出赝品。
三、刷色
即邮票印刷所产生的票面色彩效果。刷色是印刷工艺,纸张、油墨等诸因素的综合产物。主要是由油墨决定的。印制邮票用的油墨是专门配制的,色相正,色泽浓艳;而伪造的邮票由于用普通油墨胶印,难免颜色发闷发暗,色相不正。又会因套色不准而产生叠色、露红(图案和文字伴有红色暗影)等纰漏。我国的邮票从60年代起,在相关造纸厂、油墨厂的密切配合下,专门生产了各类特殊纸张和特别油墨,这些印刷材料是伪造者所无法购置和仿造的。如天津油墨厂为印制邮票特制的颗粒在10微米以下的高级影写版油墨,还有为一套邮票中的某枚图案专门调配的油墨,这样的墨色效果是一般印刷厂所绝对办不到的。当然,对刷色的鉴别,需要专门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一般集邮者只能凭真假对照,或在放大镜下反复观察来识别伪造邮票。在一些可以利用的人工光源之下如紫外石英灯、日光灯等,假票也会显现出与真票差异甚大的刷色。
四、票幅
测量邮票的票幅,主要用于识别假无齿、假有齿邮票。有的伪造者为了获利常常在有齿票和无齿票之间做文章,他们将真的有齿邮票的齿尖剪掉后,冒充无齿票出售。这就要求集邮者掌握真无齿票所应该具有的票幅规格,才不至于上当受骗。票幅的规格是以毫米计算的,知道了每套票的确切票幅尺寸,也就知道了每套邮票的图案四周应有多宽的边。经验丰富的集邮者甚至凭目测,就可以识破被剪去齿尖的冒牌无齿票。初学集邮的人则必须对照邮票目录上的票幅数据,认真核对测量。如果你身边带有高倍放大镜,那也不妨拿来观察一下。在多数情况下,如果是假无齿票,就可观察到齿孔的痕迹。因为伪造者为了尽量留出比较宽的票边,不得不最大限度地减少剪掉的部分。
在鉴别一般有齿孔邮票时,留意一下票幅也会查出假票。因为大部分伪造者的做伪技术并不高明,假票的票幅尺寸与真票往往不能吻合。尤其是伪造的小型张的齿孔。小型张打孔时要制做专门的针板,误差1~2毫米是时在所难免的。
五、齿孔
这里说的齿孔,是齿孔的形状、打孔方式与齿孔度数。它们也是鉴定邮票的重要依据。
齿形。邮识与经验不足的初学者,应先从较易掌握的齿孔形状来检验邮票。真假邮票的齿形大有文章。邮票印刷厂的打孔设备有严格的工艺标准,并定时定点维修、更新,所打齿孔,形状规则,光洁圆滑,而者不可能具备同等技术条件,只能将就凑合,目测即可看出一些假票是类三角形齿孔,在放大镜下呈现出多边形齿孔。
打孔方式。邮票的齿孔是由各种打孔器打出的,有线式、平式、梳式、滚洞式等。线式齿是最早的专业打孔方式,也称单线齿针板,是由一大排列队整齐的针组成,将邮票印张续入打孔机,依次踩动踏板,先打出整张上的全部横向齿,再转动90°,打出纵向齿。这样打出的齿在邮票的四角几乎都不同。所以,当你发现邮票发行时间并非很早而四角齿孔不规则时,就应当多加注意了。当然要把问题搞清楚,还要查阅有关文献,以及在此前弄清是不是邮票的品相问题。
齿孔度数。打孔器上孔针的粗细与排列间距千差万别,由此衍变出纷杂的齿孔度数,国际集邮界以20毫米的长度为单位,在这一长度内的齿孔数就是齿孔度,其测量精确到四分之一孔,测量的方法是将专门为这一用途制做的置齿尺上下移动,当邮票与置齿尺上的齿孔完全吻合时,即可判定齿孔度数。伪造拙劣的邮票,甚至四个边的齿度都不相同。当然真票偶尔也会出现齿度误差,而与邮票目录上的齿度数据不一致,但这种误差是有规律可循的,这自然需要相当的邮识。
六、背胶
邮票背胶也是研究和辨别邮票真伪的一个要素。伪造票所用的胶质与刷胶手段都与真票的制做有类别。要鉴别这类差别,首先要研究和掌握真邮票背胶工艺的发展过程。一般来说,我国的邮票在50年代是以马铃薯淀粉做原料的糊精胶涂刷背胶。这种背胶的特点是胶质光亮,发黄,胶层较厚。60年代采用PVA合成胶,光泽较糊精胶差,颜色发白,胶层较薄。目前发现的假票一般无背胶,有的是在票背上涂上一种半透明的白色涂料,冒充背胶,但没有粘性,也有的是涂刷胶水,因手法拙劣,连齿孔纸毛也沾上了胶水。对一般者来说,要不走样地均匀刷涂背胶并非易事,而要调制出配比正确、胶真的胶料就更加困难了。
以上我们从邮票制做的角度向集邮爱好者粗略地介绍识别假票的六个要素。由于邮票印制工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要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清楚并非易事,很可能挂一漏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邮票印制工艺也在不断地发展完善。当然,伪造者的手段也会越来越高明。这就要求集邮爱好者,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识别能力,使伪造者难于得逞。
聚乙烯的现状走向
我国聚乙烯行业通过近几年不断发展,截至2011年装置年产能达到1082万吨。在十二五期间仍有抚顺石化、武汉乙烯、四川炼化、大庆石化等装置投产,到十二五末期,聚乙烯产能将达到1667万吨。从2011年的数据来看,聚乙烯国产量在1015.2万吨,表观需求量在1727.27万吨,从中可看出国内聚乙烯仍存在700多万吨的缺口不得不依托进口。因此,进口产品凭借其相对较高的性能和成本优势占据了我国聚乙烯市场的重要比例。但是随着国内产能的扩大和十二五期间烯烃原料的多元化,我国聚乙烯的自给率将大幅提高,对外依存度将逐渐降低。
需求方面,作为聚乙烯主要消费领域的塑料薄膜,由于其多应用于终端消费及运输环节,其需求的增长与国内整体经济形势的发展关系较大,基本维持着略高于国内GDP的增长,其增长势头稳定,存在需求刚性。从软包装薄膜产量统计来看,自2006年起平均以13%的速率递增,也印证了塑料薄膜的稳速增长。聚乙烯的另一个重要的消费领域是塑料管材,它的产量也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市政管道建设项目增加的实施不断增加。未来几年,城镇供排水、燃气管道,以及城市地下电力、通讯护套管道等市政用塑料管道仍将成为近几年的发展重点。 聚乙烯行业在稳步的发展过程中,其行业本身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小觑。我国是“少油缺气富煤”的国家,但是石脑油制烯烃是我国烯烃产品传统的主要生产方法,这势必造成我国聚乙烯存在原料和成本压力,并且在油价高企的情况下,裂解装置开工将受限制。其次,我国石化企业的研发能力有限,产品多集中在通用料级别,而在高端专用料方面表现不足,这方面不得不依靠进口。再者,当前石化企业多采用定价或者是先挂牌延期结算的销售策略,对于延期结算的模式由于成本未锁定,使得贸易商无法发挥自己的灵活性,不得不跟着石化的指导价格确定售价。另外,产能和产业分布也不均,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和华南三大区,当然这和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有关,也和便利的交通运输相关联,但不协调发展致使三大区市场过于饱和,也不符合国家大力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战略。
与此同时,下游塑料制品厂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如行业中小企业众多,总体装备水平偏低、生产工艺落后、产品结构不合理、科技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强、产品集约化程度低、行业区域发展不平衡、市场无序竞争、抵御风险能力偏弱等。除上述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外,中小企业发展同时面临融资难、人工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过快上涨等较为突出的问题。生产经营难度加大,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尚需改善。
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烯烃原料多元化,制定了煤制烯烃和页岩气的发展规划。虽然这对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有重大作用,但是仔细分析来看仍无法改变石脑油制烯烃的传统地位。
我国再生聚乙烯行业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在2009年的时候,整个行业逐步进入稳定发展时期,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动荡,盈利水平下滑,行业发展面临着很大的困境,受到多方面的制约:
1、原材料的制约。我国国产废料回收率仍处于低位,而且回收都以走家串户的方式,货源质量与供应量均不稳定。而作为塑料制品消费大国,我国对进口聚乙烯废塑料的依存度依旧保持在30%以上,所以行业依旧面临着原材料供应的制约,急需回收体系的正规化。
2、技术的制约。聚乙烯废塑料分拣费用占处理加工费用的三分之一,绝大部分从业人员为农村富余劳动力,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同时由于技术制约,再生聚乙烯颗粒质量难以保证,初级、低级产品仍占很大比重,应用领域受限,尤其是高端产品的空间占有量狭小。
3、集群化差。由于产业集中度不高,导致污水处理等相关设备体系不健全,政策监管难发力,行业呈现无序化发展。
4、政策的制约。我国再生塑料行业缺乏鼓励行业发展的完善的税收管理和辅助政策。虽然作为循环经济的的重要产业,但事实上再生聚乙烯产业在某种程度上处于政策失灵和市场失灵的中间地带,得不到支持。反而成了环保严厉打击对象,某些政策和实际生产其实有渐行渐远的趋势。
5、认知理念差。社会对塑料再生的环保理念认知度不高,媒体舆论对再生聚乙烯行业发展存在偏见,行业发展模糊。如今年的连云港“洋垃圾”事件,澄海玩具事件,媒体对此都采取了一刀切。 煤制烯烃是指以煤为原料合成甲醇后再通过甲醇制烯烃的技术。烯烃的巨大需求量、煤炭的价格优势和石油资源的紧缺,使煤制烯烃项目极具市场竞争力,是实现我国煤代油能源战略,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据了解,未来几年有将近20套煤制烯烃项目计划投建,但是煤化工是资源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大型产业,装置必须建在原料产地且对水资源用量极大,技术方面仍不成熟。同时十二五期间国家节能减排目标较2010年下降17%,而煤制烯烃从开采煤炭到生产对环境污染都相当严重,且国家准入门槛也逐步提高,能源税改革也表现了石化行业产业升级和转型的迫切性。综合来看,煤制烯烃能否对聚乙烯行业发展带来冲击和替代,均需要进一步考量观察。
2012年3月,国土资源部在“页岩气十二五规划”中公布我国页岩气可采资源量为25万亿立方米,虽然较之前EIA公布的数据略有减少,但我国的页岩气储量仍居世界第一位。我国页岩气资源丰富,技术基础和商业化条件较好,一旦政策到位,我国在借鉴美国页岩气开发的经验之后,结合本国资源和各方面条件,发展有中国特色的页岩气产业,有望成为新的产业增长点。
由于页岩气渗透率非常低,采收率在10%-20%,因而开发技术要求较高。国土资源部要求一是扎实做好资源评价工作,摸清我国页岩气资源家底;二是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形成适合我国地质条件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并实现页岩气重大装备自主生产制造;三是制定页岩气产业政策,明确行业准入门槛和标准,形成有序竞争的页岩气发展格局;四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页岩气产业快速发展。在规划中要明确部门分工,形成工作合力,使规划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包装材料的功能和多样化要求提高,比如保鲜膜、阻气阻光膜、选择性渗透膜、抗菌膜和印刷膜等,未来PE对于薄膜行业的应用领域将更加细化。
虽然我国耕地面积多年来呈减少趋势,但是18亿亩的红线不可逾越。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中高端农膜需求量逐渐增大,高性能、薄型化、多功能农膜需求增长较快。但农膜生产企业规模小、地域分布分散,高档生产企业较少。后期农膜市场的规范化迫在眉睫,未来农膜生产将向着集中化的方向发展,高端农膜的生产应用开发也将对PE技术革新提出新的要求。
管材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从PE管材企业现状来看,业内企业普遍存在产品雷同、新产品开发缓慢、原料主要依赖进口的问题。企业需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细分市场,并拓展应用领域,唯有如此才能在产品应用方面达到更高的层次,从而获取更多收益。虽然整体管材行业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我国十二五计划对于加速农村改造、农村城镇化、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建设等要求还是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市场对于管材原料的需求,后期管材料的市场前景依然明朗。
电缆行业的发展与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特别是信息产业发展密切相关。随着电网建设的加快,特别是特高压工程的投入建设,对电线电缆料的需求将增加;其次,我国消费电子和微电子产业仍将快速发展;再次,我国3G产业在兴起,且宽带网络建设将加速,电缆行业发展前途光明。
甲醇下游产品的开发与利用有哪些?
甲醇的下游产品大致有: 甲醛、冰醋酸、二甲醚(DME)、MTBE、二甲基甲酰胺(DMF)、甲胺、 甲酸甲酯、甲烷氯化物(CMS)、乙二醇、碳酸二甲酯(DMC)、硫酸二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醇(PVA)、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二甲基亚砜(DMSO)、MTO/MTP、甲醇蛋白、合成橡胶、甲醇燃料、燃料电池等。
一、直接产品有:甲醛、冰醋酸、二甲醚(DME)、MTBE、甲胺、甲酸甲酯、甲烷氯化物(CMS)、碳酸二甲酯(DMC)、硫酸二甲酯、二甲基亚砜(DMSO)、MTO/MTP、甲醇蛋白
1、
甲醛
甲醛是甲醇最重要的下游产品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之一。它最大的用途是生产酚醛树脂、黏合剂及其它有机化学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甲醛产量每年以4.5%的速度增长,年需原料甲醇100万吨以上。为满足化工市场的需求,应大力开发以甲醇为原料的生产甲醛的新工艺,以满足优质工程塑料(酚醛树脂)和乌洛托品等合成的需要。
2、冰醋酸
我国醋酸生产主要有羰化法、乙烯法及乙醇法,根据全国醋酸行业协作组提供的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甲醇羰基合成法制醋酸产能约为90万t,产量76.6万t,消耗甲醇49万t;2006年产能约为140万t,产量118.3万t,消耗甲醇76万t。
2010年我国羰基法醋酸产能可达到705万t。若开工率按85%计,届时羰基法醋酸产量将达到378万~600万t吨。按生产1吨醋酸需要0.6t甲醇计算,则需要消耗甲醇227万~360万t。
3、二甲醚(DME)
据统计,到2007为止,我国共有二甲醚生产企业30家,产能合计261万吨/年,产量130万吨。其中需外购甲醇的共23家,产能合计170.5万吨;自配甲醇装置的共7家,产能合计90.5万吨。另外,2008年将新增二甲醚产能147.5万吨。目前国内二甲醚的主要用途是替代LPG、气雾推进剂,其次是作为柴油的主要替代燃料,也作为化工原料,用来生产硫酸二甲酯、聚甲基苯和高纯度氮、N-二甲基苯胺和其他化学物的甲基试剂。另外,它还作为清洗剂,用于高精密仪器(电子仪器)表面的清洗。还可作为环保型制冷剂和发泡剂等。
4、MTBE
异丁烯和甲醇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作用下生成的甲基叔丁基醚是一种良好的高辛烷值汽油成份。MTBE主要用作汽油的改性剂添加到汽油中。由MTBE及MTBE裂解制取高纯异丁烯,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市场前景较好的丁基橡胶、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异丁烯等精细化工产品也被市场看好。2007年我国MTBE产量估计为170万吨。
5、甲胺
甲胺是一种重要的脂肪胺,以液氨和甲醇为原料,在催化条件下,通过加压精馏分离不同结构的系列产品(一甲胺、二甲胺、三甲胺),是基本的有机化工原料之一。目前国内年生产能力为25万吨左右,随着我国DMF的迅速发展,也带动了甲胺特别是二甲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一甲胺、二甲胺和三甲胺等都是化学工业、农药、医药及涂料的中间体,有相当大的市场前景。
6、甲酸甲酯 甲酸甲酯(MF),又名蚁酸甲酯,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低沸点溶剂,可直接用作杀虫剂、杀菌剂和用于处理谷物、水果、干果、烟草的熏蒸剂,可用作合成磺胺和镇咳药的原料。甲酸甲酯常用作医学、农药和有机合成的中间体,醋酸纤维素的溶剂。甲酸甲酯有很高的反应活性,由它出发,可制得 50 多个产物,故被称为万能中间体。目前MF主要用于生产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
(DMF)、甲酸以及为数众多的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品,如:丙二酸酯系列产品,乙醇酸及其下游产品、甘氨酸等。我国甲酸甲酯年生产能力约
在5万吨,需求量约为8万吨。
7、甲烷氯化物(CMS) 甲烷氯化物(CMS)是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氯仿)和四氯化碳的总称,是重要的有机氯产品。CMS除可用作脱脂(漆)剂、萃取剂、气雾剂、制冷剂、灭火剂和等以外,还是生产医药、农药、合成纤维、塑料、有机硅和有机氟系列产品等的原料。甲烷氯化物(CMS)的工业生产是以甲醇和氯气为主要原料,采用直接氯化生产工艺,近年来我国CMS生产发展较快,总生产能力超过25万t/a。
8、碳酸二甲酯(DMC)
DMC是一种重要的工业碳酸酯,作为优良的甲基化剂,用来合成食品添加剂、抗氧化剂、染料、药物中间体、农药等,是光气和硫酸二甲酯理想的替代物。多以甲醇、CO、H2、 O2为原料,采用甲醇氧化羰基工艺生产。目前我国的碳酸二甲酯的总产能在 10万 t/a以上
9、硫酸二甲酯(DMS)分子式(CH3O)2SO2,无色,略有洋葱气味的油状液体,高毒,是可疑的人类致癌物。工业上主要用作甲基化剂、制药、染料和香料等工业。由于DMS的高毒性和对设备的高腐蚀性,工业上都逐渐采用DMC来替代DMS。随着国家环保要求的提高,改产品将最终被被淘汰。
10、二甲基亚砜(DMSO) 是极为重要的非质子极性溶剂和重要的精细化工产品,一向被誉为:“万能溶媒”,在国外称为“万能药”,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石油、化工、有机合成、电子、涂料、冶金、染料和高分子材料等许多化学工业领域,并且一些新的用途还在不断被发现。我国DMSO生产采用二硫化碳、甲醇为原料,经过合成、氧化、中和、蒸发、脱盐、减压精馏制得产品,均采用液相乳化法新工艺。目前产能在5万吨以上。
11、MTO/MTP 甲醇制烯烃的MTO工艺和甲醇制丙烯的MTP工艺是目前重要的C1化工技术,是以煤基或天然气基合成的甲醇为原料,生产低碳烯烃的化工工艺技术,是以煤替代石油生产乙烯、丙烯等产品的核心技术。目前还没有工业化生产装置,可以预见,随着高油价的到来,MTO/MTP将很快实现工业化。
12、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 白色针状晶体,熔点140.7℃,沸点284℃,易升华,DMT由对苯二甲酸与甲醇酯化而得。
13、甲醇蛋白 甲醇蛋白是以甲醇为基质生产的单细胞蛋白。甲醇蛋白是通过培养单细胞生物而获得的菌体蛋白质,目前主要用作畜禽饲料蛋白,与其他饲料蛋白如鱼粉、大豆等天然动植物蛋白质相比,营养价值较高。目前国内蛋白饲料的实际缺口达1200万吨。若此缺口的1/10由甲醇蛋白来填补,则需要甲醇蛋白120万吨。
二、间接产品有:二甲基甲酰胺(DMF)、乙二醇、聚乙烯醇(PVA)、甲基丙烯酸甲酯
1、二甲基甲酰胺(DMF)无色、淡的胺味的液体,主要应用于聚氨酯、腈纶、医药、农药、染料、电子等行业。,非水溶液滴定溶剂。乙烯树脂和乙炔等的溶剂。DMF的工业生产主要有甲酸酯化二步法,甲醇脱氢二步法和一步法。目前国内DMF生产行业五巨头(浙江江山、华鲁恒升、安阳九天、安徽淮南、章丘日月)总的DMF产能接近年产50万吨,均采用一步法工艺。
2、乙二醇 开发甲醇生成乙二醇路线,可以实现以煤代油合成乙二醇,具有重要意义。甲醇制甲醛再转化为乙二醇的路线,鉴于合成气制甲醇技术和甲醇生产甲醛技术都已经非常成熟,因而该工艺很有开发前景。我国乙二醇的消费构成中约95%用于生产聚酯,5%用于生产防冻剂等方面。近年来,由于聚酯工业需求强劲,国内市场对乙二醇需求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据预测,2008年我国聚酯产量将达到1730万吨,按聚酯单耗0.34吨/吨计算,约需乙二醇588万吨;2010年聚酯产量为1900万吨,约需要乙二醇646万吨。加上防冻液等5%的需求。预计2008年国内乙二醇总需求量约617万吨,2010年约需要677万吨。
3、聚乙烯醇(PVA)
生产聚乙烯醇的工艺路线按原料分,有乙烯法和乙炔法两类。PVA主要用于制造聚乙烯醇缩醛,由于PVA具有独特的强力粘接性、皮膜柔韧性、平滑性、耐油性、耐溶剂性、保护胶体性、气体阻绝性、耐磨性以及经特殊处理具有的耐水性,因此除了作纤维原料外,还被大量用于生产涂料、粘合剂、纸品加工剂、乳化剂、分散剂、薄膜等产品,应用范围遍及纺织、食品、医药、建筑、木材加工、造纸、印刷、农业、钢铁、高分子化工等行业。
4、甲基丙烯酸甲酯 目前生产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主要的生产工艺路线是:先将ACH转化为甲基丙烯酰胺硫酸盐,然后再水解、酯化生成甲基丙烯酸酯。截至2006年8月,我国共有5家较大的MMA生产企业,总产能达29.8万吨/年。
三、替代产品有:甲醇燃料、燃料电池、生物柴油
1、甲醇燃料 我国在甲醇燃料的开发及应用已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在汽油中掺入5%、15%,、25%和85%的甲醇及用纯甲醇(100%)作为汽车燃料。据预计2010年我国M85~M100的甲醇汽车将达到1万辆左右,按每辆汽车每年消耗20吨甲醇计算,则共需要消耗甲醇20万t。另外,预计到2010年我国将有2000万t汽油掺烧甲醇,若比例按15%计算,则需要300万t甲醇。以上两部分共需要甲醇320万t。
2、燃料电池 直接以甲醇为燃料,以甲醇和氧的电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自发地转变成电能的发电技术称之为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它的主要特点是甲醇不经过预处理可直接应用于阳极反应产生电流,同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对环境无污染,为洁净的电源。
3、生物柴油
生物柴油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它以大豆和油菜籽等油料作物、油棕和黄连木等油料林木果实、工程微藻等油料水生植物以及动物油脂、废餐饮油等为原料制成的液体燃料,是优质的石油柴油代用品。截止2007年,中国有大小生物柴油生产厂2000多家,而且,各地相同项目的立项、审批还在继续。预计到2010年,中国生物柴油的需求量将达到2000万吨/年,按国家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那时的产能是20万吨/年。需求与产量的反差,将会是形成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
华北地区甲醇市场疲软,主流价格在2000-2400元/吨,其中,河北甲醇出厂价集中在2400元/吨;山西甲醇主流价格在2200-2300元/吨不等;内蒙古地区甲醇企业出厂价格在2050-2250元/吨。甲醇:30日山东地区市场阴跌
下游需求恢复迟缓,山东甲醇企业出货放缓,企业主流出厂成交价格高端下滑30元/吨至2500-2550元/吨,中东部个别厂家成交低至2480元/吨。山东西北部主要企业主流出厂成交在2500-2550元/吨,受雨雪影响企业出货一般;山东中东部主要甲醇企业主流出厂成交在2530-2550元/吨左右;山东南部地区主要企业主流价格集中在2520-2540元/吨。甲醇:30日山西地区行情暂稳
山西甲醇市场暂稳,目前企业出厂主流成交价格在2250-2300元/吨左右,个别小单成交略低在2200元/吨,下游需求恢复迟缓,企业出货一般。甲醇:30日河北地区市场平稳
今日河北石家庄及周边地区甲醇出厂价格暂稳在2450-2500元/吨,主流集中在2450元/吨,受河北周边地区甲醇走跌影响,目前下游观望为主,采购谨慎;唐山地区主要企业出厂主流平稳在2400元/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