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亚战争石油价格_2014克里米亚战争视频
1.美国为什么要反对和它们没有关系的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
2.俄罗斯为何看重克里米亚
3.俄罗斯为何看重克里米亚?
4.俄罗斯是什么时候将阿拉斯加卖给美国的?卖的多少钱?
5.美国在俄罗斯买得一块大地叫什么名字?
美国为什么要反对和它们没有关系的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
2014年3月,俄罗斯推动克里米亚公投,结果该地区的近95%的居民,要求脱离乌克兰,加入俄罗斯。这样,大帝没费一枪一弹,就成功将克里米亚,成功纳入怀中。
但此举招致美国为首西方国家的一致强烈反对,联合起来对俄罗斯进行围堵制裁。北极熊因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尚未从苏联解体阴影中走出的俄罗斯经济,再次受到沉重打击。
特别是美国,不仅对俄进行全方位的制裁,还挑动中东石油国家,发动石油价格战,使得高度依赖石油出口的俄罗斯经济雪上加霜。
如果说欧洲国家反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吞并,是因为忌惮于俄罗斯的扩张,那么和俄罗斯并无地缘联系的美国,为什么在克里米亚事件后,却第一个跳出来反对,并对俄罗斯实行全面制裁呢?
(丘吉尔在演讲)
一、美苏争霸的延续。
二战之后,随着英国的没落,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昔日奉行孤立主义的美国佬,称霸世界的野心急剧膨胀。而不同意识形态却同样强大的苏联,就成为其实现霸权的拦路虎。为了遏制苏联,美国推行了“杜鲁门主义”“马歇尔主义”和北约组织三根支柱,从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对苏联进行孤立封锁、打击围堵。
1946年,温斯顿·丘吉尔在美国发表的铁幕演说,成为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接着,美国驻苏大使乔治·凯南的“八千字电报”,明确提出了遏制苏联的战略理论。
苏联自然不甘示弱,建立华约组织,并在德国和美国针锋相,东西德沦为冷战的前沿阵地。此后两国间的冷战态势时而加剧,时而缓和。
从1971年到1981年,苏联加速对外扩张,先后同埃及、印度、伊拉克、越南等十二个国家结盟,将它们变成苏联的势力范围。而美国则加紧北约东扩,通过拉拢苏联周边国家,加入北约实现对它的战略围堵。
上世纪80年代,一味沉迷于军备竞赛的苏联,经济不断滑落,直至跌至困难的谷底,不得不步步退让,美苏之间出现了戏剧性的和解。
但是,苏联的解体,并没有让美国对继承苏联的俄罗斯网开一面。在美国主导下,北约继续东扩,不仅将波罗的海三国纳入欧盟,还在格鲁吉亚、乌克兰搞,意图将原苏联加盟国,变为美欧势力,加大对俄罗斯的围堵。
(赫鲁晓夫)
二、克里米亚的战略价值。
克里米亚半岛位于黑海之上,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历史上俄罗斯人为了得到它,不惜发动数次俄土战争和克里米亚战争。这里原本属于俄罗斯,只怪苏联时期赫鲁晓夫大手一挥,将其划给了乌克兰。
苏联解体后,美欧除了不断吸纳原苏联加盟国进入欧洲体系,还向这些地区派驻军队,不断军事上挤压俄罗斯生存空间。并幻想着将乌克兰纳入北约,将克里米亚军港变成美军的黑海基地,从而彻底封死俄罗斯进出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出海口。
对于俄罗斯而言,克里米亚不容有失,它不仅是黑海舰队进入土耳其海峡,到达地中海、红海,继而进入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唯一通道,还是确保俄罗斯海上安全的门户。一旦让它落入美军之手,那么俄罗斯将受到美军近在咫尺的威胁。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所以明知会受到美欧的制裁,俄罗斯却坚定不移地将克里米亚收归己有,一举粉碎了美国驻军乌克兰和克里米亚的如意算盘,美梦落空的美国,自然是恼羞成怒。
()
三、克里米亚只是借口。
如果认为美国制裁俄罗斯只是因为克里米亚,不免有些战略上的短视。事实上,北约作为华约的对抗组织,在苏联解体后不仅没有解散,反而步步紧逼,继续东扩围堵俄罗斯。这已经说明了问题,即使没有克里米亚,美国也仍然会扯其它理由对俄罗斯进行制裁和打压,因为近代美国和西方的战略方针,就是对体量庞大的俄罗斯和我们,不惜一切代价肢解分裂,以消除它们称霸世界。
所以说,美国不会因为叶利钦的示弱,就放弃肢解俄罗斯。假如没有克里米亚事件,放任乌克兰投入美欧怀抱,那俄罗斯的地缘环境将更加凶险。所以在克里米亚领土的收复问题上,坚决而果断,是相当英明和正确的。
俄罗斯为何看重克里米亚
克里米亚半岛有着俄国在黑海最好的军港,是控制黑海并进一步夺取地中海控制权的关键,失去了克里米亚半岛就意味着严重丧失制海权,为了这个,日渐复苏的俄罗斯也要强硬了。
1.克里米亚地理位置极佳
俄罗斯这个雄踞“世界岛”核心地区的巨大国家面临严重的“海洋困境”。其面向北冰洋的漫长开放海岸线终年被海冰所包围,只有西北的波罗的海有如圣彼得堡这样的少数港口可以使用;太平洋方向只有东南的海参崴有一定价值;而领土上唯一直接面向温暖海洋的港口,只有黑海沿岸。
黑海是一个封闭海域,出口是狭窄的土耳其海峡。而克里米亚半岛处于黑海北面的中央。这里距离俄罗斯的核心莫斯科仅有1000公里远,与索契相隔不到500公里。
克里米亚之于黑海,就像海南岛之于南海——它甚至比海南岛重要得多,因为南海并非黑海这样的封闭海域。这个半岛控制在谁的手里,谁就控制了黑海。
2.克里米亚略意义极大
俄国可以从黑海进入地中海,进而进入印度洋、大西洋的开放水域。有这样的概念,克里米亚对于俄罗斯的重要意义也就不再费解。这是俄罗斯的海洋之“窗”。回顾俄罗斯历史,从诞生在北方极寒之地,没有海岸线的莫斯科大公国开始,这个国家就一直为追寻大海而不惜流血。?
高加索的石油早在冷战时期就成为苏联的重要经济支柱,今天这个支柱变得更加重要。俄罗斯一旦失去了克里米亚,这个支柱就会失去掩护,随时可能被切断,这是俄罗斯绝不可能允许的事情。
3.历史上俄罗斯为克里米亚付出太多,不容放弃
叶卡捷琳娜女王在整整9次俄土战争后,才终于获得了这令人目眩的奖赏。在她回顾自己成就的时曾说:“我两手空空,来到俄国,现在我终于给俄国带来了我的嫁妆,就是克里米亚和波兰。”
为了阻止俄国进一步发展,百年宿敌的英法两国最终联合起来向俄国开战。这就是克里米亚战争。虽然英法联军打下了塞瓦斯托波尔,但这场战争仍未能从俄国手中夺走克里米亚。因为俄国仍然决心为了这块领土送更多的“灰色牲口”上前线,而英法已经很难再继续打下去了。为了保住克里米亚,俄罗斯甚至贱卖了阿拉斯加。可见克里米亚在俄国决策者心目中的地位。
一战后,沙俄倒台,苏俄建立,迫切渴望退出世界大战的列宁同德国签订了屈辱的《布列斯特合约》,允许乌克兰独立,却不愿放弃克里米亚。尽管克里米亚一度为德国占领,但旋即在德国战败后被苏维埃力量占领。
俄国为克里米亚流的血已经足以把这片土地染红,他们绝对不会不经流血就放弃这块土地。
4.历史上的一刀引发的冲突
只是在1954年,为庆祝标志着俄罗斯与乌克兰“统一”的《佩里亚斯拉夫条约》签订300周年纪念,感情充沛的赫鲁晓夫一时兴起将原来归属于俄罗斯联邦的克里米亚半岛作为“牢不可破的友谊象征”赠送给乌克兰。
这档子事儿在当时看来也就是个左口袋进右口袋出的游戏,毕竟俄罗斯与乌克兰同属苏联。但赫鲁晓夫当时绝对想不到,30多年后苏联这个牢不可破的联盟会分裂成15个国家。
从长远看,进一步欧化仍是乌克兰未来政治走向的较大概率事件。一旦俄罗斯的势力被亲西方的乌克兰清除出克里米亚半岛。北约部队就可能进驻塞瓦斯托波尔、刻赤等港口。在没有缓冲区的情况下,那里的北约驻军就会如同一把利刃顶在俄罗斯的软下腹。这样的场面一旦发生,俄罗斯南北交通将受到直接威胁,俄也将面对自二战以来最为严峻的地缘面。
在俄罗斯的精英眼里,克里米亚半岛绝不仅仅是个度假疗养胜地,也不止于半岛上数以百万计的俄罗斯族同胞和以契诃夫、普希金为代表的俄罗斯文化积淀。惯于地缘缓冲区战略的俄罗斯决策层非常清楚克里米亚的地缘政治意义,以至于克里姆林宫愿意以出兵的方式来“保卫”这个面积与海南岛相仿的半岛,不让其成为西方国家反俄的最前线。
俄罗斯为何看重克里米亚?
克里米亚半岛有着俄国在黑海最好的军港,是控制黑海并进一步夺取地中海控制权的关键,失去了克里米亚半岛就意味着严重丧失制海权。
1、克里米亚地理位置极佳
克里米亚之于黑海,就像海南岛之于南海——它甚至比海南岛重要得多,因为南海并非黑海这样的封闭海域。这个半岛控制在谁的手里,谁就控制了黑海。
2、克里米亚略意义极大
俄罗斯可以从黑海进入地中海,进而进入印度洋、大西洋的开放水域。有这样的概念,克里米亚对于俄罗斯的重要意义也就不再费解。这是俄罗斯的海洋之“窗”。回顾俄罗斯历史,从诞生在北方极寒之地,没有海岸线的莫斯科大公国开始,这个国家就一直为追寻大海而不惜流血。
高加索的石油早在冷战时期就成为苏联的重要经济支柱,今天这个支柱变得更加重要。俄罗斯一旦失去了克里米亚,这个支柱就会失去掩护,随时可能被切断,这是俄罗斯绝不可能允许的事情。
俄罗斯是什么时候将阿拉斯加卖给美国的?卖的多少钱?
1854年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俄国害怕阿拉斯加殖民地被英国夺走,才提议将阿拉斯加卖给美国;最后在1867年3月29日,美俄双方同意以7,200,000美元(含手续费200,000)成交。而土地合约的生效日期就在1867年10月18日,故一直到今日,阿拉斯加为了庆祝这天,特定为阿拉斯加纪念日(Alaska Day)。这笔土地交易成为世界土地交易史上面积最大的一笔交易,且平均单价每英亩才二分钱。
有 那么大,美国的版图一直就 没变过,只有增加,没减少,美国属狗BI的,只进不出,进的容易出的难
美国在俄罗斯买得一块大地叫什么名字?
美国在俄罗斯买的一块地是:阿拉斯加
19世纪初,世世代代居住在阿拉斯加南部的特林基特印第安人部落同入侵的俄国人接连进行了两次战争,他们在第一次战争中把俄罗斯人赶走。但在第二次战争中,他们被火力强大的俄国人征服。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元气大伤,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决心卖掉这块不挣钱的土地。
由于担心美国对购买阿拉斯加不感兴趣,俄国花了10万美元收买美国一些新闻记者和政客,试图通过他们来游说美国政府慷慨收购。1867年3月,俄国贸易公司背着阿拉斯加土著居民,以每平方公里4.74美元的代价,卖掉了这片侵占来的土地。美国国务卿苏厄德不顾国内不少人的反对,给俄罗斯开出720万美元的支票,相当于今天的84亿美元。美俄两国进行的这笔交易没有移交土地契约,没有签署条约。当时谁也不知阿拉斯加的真正价值,许多美国人还批评苏厄德做了一件“蠢事”。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