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c变速箱油价格-四川汽车自动变速箱油价格
1.如何选择正确的机油
2.大众dsg变速箱到底有什么问题,严重程度怎样?
3.跨越三十七年看这台日产公爵王,想改装它的心超过怀旧的情怀
4.自动挡上坡,动力不足该如何换挡?换不好有可能车毁人亡?
5.15万内买紧凑级车,朗逸与秦PLUS DM-i,该怎么选
如何选择正确的机油
市面上的机油一般分为矿物质机油,半合成机油,还有全合成机油三种。不同品牌的机油价格也是不同的。
矿物质机油是直接从石油里面提取出来的基础油,去除杂质后合成的。矿物质油的分子结构不是很稳定,价格也比较便宜。不建议选择这种机油。
半合成机油,是矿物油和全合成机油混合而成的,衰减的要慢一些,建议7500km进行更换。
全合成机油虽然最贵,但是对发动机保护很好,润滑性也更为优良,而且更换的里程为1000km。
给你大概介绍了一下,哪一款合适就看你自己怎么选了。
大众dsg变速箱到底有什么问题,严重程度怎样?
大众DSG变速箱故障现象:换挡顿挫、加速抖动、异响、故障指示灯亮等问题依然没有彻底解决,变速箱问题较为严重。
常见的有6速湿式和7速干式两款双离合,7速DSG车主反映升级变速箱软件和更换变速箱油,而反观6速湿式双离合这种故障率倒比7速的少很多。大众DSG变速箱故障涉及的车型主要有迈腾、朗逸和高尔夫6等。
主要问题是dsg变速箱的机电控单元故障。据调查显示,有关大众DSG变速箱的投诉所占比重很大。相同的问题曾经在6速双离合变速箱上也出现过。日常的降挡动作会造成离合器片剧烈摩擦。油门给下去发动机转速迅速飙升,车速未有任何提升。
扩展资料:
大众DSG变速箱介绍如下:
发动机在空转,等低档位啮合完成后发动机转速下降并伴随有离合器的焦糊味。显然在这个过程中相当于手动挡轰高转速后迅速松离合,离合器片剧烈摩擦。这个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不言而喻。
而7速干式双离合这个问题更胜,原因采用干式离合器,在频繁换挡以及高强度工作情况下缺乏有效的散热途径,导致变速箱控制系统采取过热保护措施。没有液力变矩器的DSG变速箱只能通过电控半离合状态来实现蠕动。
凤凰网-央视曝光大众DSG变速箱行驶中动力消失
凤凰网-大众DSG变速器曝出故障 车主不满软件解决方案
跨越三十七年看这台日产公爵王,想改装它的心超过怀旧的情怀
因为一次偶然的活动机会,我们一路前往了位于四川绵阳梓潼两弹城景区。在参观的时候,看到了一台非常经典的老车——尼桑公爵王。
对于年龄再大一点的长辈们而言,这台公爵王一定具有不小的影响力。毕竟在当时国内能开上这台车的一定都是来头不小的“大人物”。
位于展厅里的这台公爵王,是当时邓稼先在北京时的用车,从1985年——1986年7月,邓稼先也仅乘坐过一次。虽然这台公爵王已经有37岁的“高龄“了,但剧场馆内的工作人员介绍,这台车依旧可以打燃后正常开走。
这款公爵王Y30是1983年开始制造的第六代车型,一直到1987年时换代时,国内用户熟知的Y31系列就进入了多数人的事业当中。而这款Y30车型也是首次搭载了2960cc 排量的OHC V6 VG30E引擎,这套引擎的设计也是基于当时的阿尔法罗密欧所生产的V6引擎进一步优化设计而来的。别看是3.0L的大排量自吸,但当时这台公爵王的燃油经济性还是非常出色的。
在变速箱的配置上,这款车型采用了5速的手动变速箱配置。当年这款车型还配备有3、4速自动变速箱。直到后来的Y31车型上市后,率先搭载的5速自动变速箱也让公爵王一跃成为了当时豪华轿车中的“佼佼者”。
从车身的细节上可以看到岁月的痕迹,方形的大灯设计也是当时非常具有辨识度的设计之一,与当时的皇冠120也非常相似。时至今日,这样的设计已经成为了那个时代的印记。
网状的进气格栅在当时也是为了更大的进气量以及更好的散热,方正的设计搭配金色“V6”的字样,看上去十分端正大气。谁又能想到如今这样网状的设计也都成为了“运动感”的代名词,但如今这样的中网内却都是1.5T的小排量涡轮增压动力,设计的美观成分远大于实用的成分了。
平直的腰线设计同样是那个时代的“印记”,在当时的造型设计上大家更喜欢线条清晰、平直,看上去端端正正的,才有那种豪华车该有的味道。
位于C、D柱的小窗设计是不是很熟悉?
之前网上火热的一句话是:“小窗在门上的不是迈巴赫”。
那这台公爵王的小窗设计,是不是也足够凸显它当时在豪华车当中的地位。
在侧窗的下方,还有金色的“CEDRIC”字样,现在看起来反而更加有质感。
轮胎宽度185,尺寸14寸,在现如今的 汽车 产品中应该很少见到这样的轮胎尺寸了。这条胎是来自韩泰的傲( Optimo) K715型号,舒适度与耐磨性是这条胎的主要特点,只不过这已经是后面重新配备的轮胎了。
内饰的设计放在今时今日仍旧不过时,层次分明、功能完善。你可以看到 档位区域的实木饰板、皮质座椅,经典的三个空调旋钮以及方正的空调出风口设计。粗装的方向盘设计是我个人难以抗拒的,那种持握感应该非常饱满、舒适。
看到后排的座椅时才意识到,“日产大沙发”的名号不是白来的,坐垫的厚度、填充,都非常饱满,看上去要爆出来了一样,座椅的靠背也做了非常明显的内凹设计,在乘坐时应该非常舒适吧。
侧面的造型设计让我一眼就想到了《英雄本色》,熟悉的音乐又在脑海中响起。原厂的高避震设计,可以进一步确保城市路面的舒适性。但同时,一套改装方案又浮现在眼前,全车做亮黑色处理、把大灯换成高透灯罩,最关键的是更换一套气动避震,妥妥的玩一把“Hella Flush”。
骑士语录
再次看到这样经典的老车,难免会情怀泛滥。对比当下丰富的 汽车 产品,无论是 科技 、动力还是底盘舒适性,都已经远远超过了那台公爵王。但经典的设计却在这个时代显得更加“个性”,期待有一天我们也可以找到这样一台经典老车,然后一起复原它当年的风采,再给它加一点这个时代的元素。
自动挡上坡,动力不足该如何换挡?换不好有可能车毁人亡?
自动挡车辆换挡逻辑由TCU控制,一般有几套换挡控制逻辑,正常驾驶、ECO模式、SPORT模式,坡道模式,上下坡的情况都在变速器工程师的考虑之内。为应对不同城市的坡道情况,车辆开发换挡逻辑时还会到重庆、四川等城市坡道很多很大的地方进行试验,以保障车辆在每个城市都能正常行驶。
车辆TCU在进行开发时除了正常模式的升降挡,ECO/ Sport模式的升降挡,还有uphill升降挡逻辑。车辆上坡时TCU根据坡道的坡度大小,切换到uphill的换挡Map,一般以低速挡行进,升档减慢,保证有足够的扭矩爬上坡道,考虑到驾驶感,并不会很快就进行降档,而是会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还是感觉动力不足,可以深踩油门,TCU识别驾驶员意识会降档,利用低档位的高扭矩输出爬坡,也可以切换到手动模式,手动降挡提高扭矩。
下坡时,自动变速器TCU也会根据坡度,有着不同的降档map,比起在平缓道路上,下坡时的降档会更快,利用低速挡发动机制动达到平稳下坡但是想比手动切换还是要慢一些,手动切换基本上车速满足条件就可以降档,40kph左右就可以手动降档到1挡。如果特别陡的坡,感觉下坡速度过快,也可以利用手动模式降档,结合刹车一起减速,实现快速减速。
现在的自动车辆都具有手动模式。一般手动模式控制有两种,一般在换挡杆附近,有M符号或者是有“+-”符号,像AT, DCT一般是这样布置。还有的在方向盘左右两侧,一面控制升档,一面控制降档,CVT变速器一般这样布置。手动模式的出现是为了当驾驶员不满意车辆的换挡逻辑,上坡感觉动力不足时,可以使用手动模式调整,手动降档。
爬坡时爬不上容易卡在坡道上,坡道上长时间运转车辆容易导致发动机过热限扭,容易溜车,遇到这种情况最好是制动驻车,避免危险。如果对车辆爬坡能力没有信心,那么爬坡之前判断一下坡度,感觉爬不上去就更换路线,安全第一。
以上。
开车时候难免碰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比如很多自动挡的车主在上坡的时候发现——车辆会出现动力不足的情况,那么这个时候应该怎样换挡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为什么自动挡上坡会出现动力不足。自动挡换挡是有自己的换挡逻辑的,一般来说转速到了多少就会通过行车电脑自动换挡,而挡位的升高导致的是扭矩的不足,而我们上坡则需要扭矩的帮助,因此会出现动力不足的情况。
那么我们想一下如果手动挡应该怎么办?没错低挡高转速,手动挡在上坡的时候其实我们也不会主动升挡,基本上根据坡度来看稳定在2挡或者3挡,下坡也是如此,这样做既能和依靠扭矩来爬坡,同时车速也不快更容易控制,从而保证安全行驶,那么自动挡按照这样做就好了。
现在的自动挡哪怕是CVT都有手动模式(虽然CVT是模拟的),因此在爬坡尤其是爬陡坡的时候建议大家使用手动模式来驾驶,这样就不会出现动力不足了。不过即使忘记也不要紧,赶快停车人,然后重新起步,记得起步的时候切换手动模式起步就好了,不会像网上说的什么车毁人亡的,大家放心。
☆自动挡 汽车 在上坡时,如果因为动力不足的原因不能继续行驶,那么换挡也只是徒劳的操作而已。 汽车 不会因为切换到低速挡就获得新的动力。
汽车 的低速挡一般都是1挡,有些自动变速箱会增加D1、D2、D3的档位设置,而这些档位也分别对应变速箱的一档、二挡和三挡。在多数的时候,自动挡变速箱的低速挡都应用于下坡辅助制动和特殊路面的行驶上,在上坡时低速挡的作用不大。
那么为什么上坡时一般不使用低速挡呢?因为在上坡时, 汽车 的换挡单元会根据车速的变化自动换挡,以保证行驶系统有充足的动力驱动车辆行驶。当 汽车 在上坡时遇到足够大的阻力时,变速箱就会从高速挡逐次的向低速挡切换,到最后切换到1挡行驶。如果连1挡都跑不起来,那么在换入低速挡也是没有效果的。
换句话说,自动挡 汽车 在上坡时如果出现动力不足,这时换挡也只是从自动切换的一档调整为手动切换的一档, 汽车 的档位没有发生变化,只是操作不同而已。 汽车 动力该不够还是不够。
另外,自动挡 汽车 因为动力不足不能行驶时,还可以利用制动和方向盘控制车辆的移动,只要控制得当,就不会发生溜车的危险,更不会出现车毁人亡这样危言耸听的事情发生。
这种情况我还真遇到过,五月份去桂林玩开的一台1.4T 高功大众凌渡,当时车上满载上盘山路就出现动力不足的情况,特别是速度刚提上来就到急转弯了,这时候踩刹车转过弯之后档位还没降下来,再踩油门就有种车子快要熄火没力的感觉,不过这种情况也不用慌可以松开一下油门等档位降下来再踩,但动作最好要快点不然真的会溜车,要是空车可能会好点满载小排量建议提前切换到手动模式,上坡过程中一旦熄火立即踩刹车,脚刹不行就手刹如果还是溜车就打方向尽量往山体上靠。
说到题主的这个话题,我们来探讨下,当自动挡上坡的时候,出现动力不足该如何去进行换挡,这个问题也是众多的新手司机所不具备的,那么对于这样的车辆来说,上坡的时候该如何去进行操作呢?其实为了应对这样的现象自动挡在设计的时候都增了手动的模式,手动模式对于自动档来说,是个非常实用的功能。
手动模式对于车辆来说的话就是把档位限制在某一转速里面,但是这个转速并不是很大,能够克服车辆做功的时候或者上坡的时候需要的最大扭矩,在操作自动挡上坡的时候需要做的事情,首先需要把档位从D档切换至车辆的手动模式S档,利用S档上面的加减或者1档或者2档来进行上坡,满足上坡的时候需要的扭力。
另外也不会存在车毁人亡的时候,为什么这么说,主要还是和车辆的构造有关的,现在的自动挡为了应付这样的不足,基本上在车辆上面会设有坡道辅助的功能。
这个功能还是比较实用,也是为了应对在换挡的时候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当然自动的使用方法和方式还是比较简单,所以也不需要担心这样的问题。
CMC车友会,悦之心、悦之行,交友、自驾、摄影、越野、漂移,活出精彩,中国 汽车 俱乐部旗下组织!欢迎加入CMC车友会大家庭!
自动挡车最大的优势就是方便,简单好操作。缺点就是把车的控制权交给了车本身,司机仅仅就是一个宏观的掌控,细节上的处理还是掌控不了的。
题主所说的这种问题,自动挡上坡上不去,其实只要出现这种情况,无论你怎么换档也没什么用。毕竟斜坡上阻力增大,想要 汽车 获得动力就要增大车速,但是自动挡的车车速越高档位越高。如果爬不上去,只能采用低档爬行。
但是自动挡的低档更加适合下坡和特殊路面的控制车速,对于爬坡而言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所以,如果自动挡的车爬坡爬不上去就放弃吧,没必要浪费时间。
另外,换档换不好会车毁人亡?这就有点危言耸听了。换档会带来危险吗?个人感觉没有这么夸张吧。就算有危险也足够控制,要不然自动挡的车估计也就没有什么存在的价值了。
如果说爬坡爬不上去,就下来。换档不会换,踩刹车难道还不会吗?等回到安全地带后。把移动档改成手动挡,进行爬坡。
为什么要改成手动挡呢?因为自动挡对车的控制比较,司机没有控制权。但是手动挡就全都要看司机自己的操作了。在这里就不用多说了,二三档缓慢进行爬坡就可以。只要控制住车辆,爬个坡一点问题都没有。
因此,自动挡的车虽然很方便,但是我们也不能对他太过依赖,有必要的话,还是要用手动挡啊。
这个情况一般很少有,只要是正常的坡道上坡,直接二档踩油门一般都是能上去的,除非车子是小排量,然后坡有比较陡又正好是沥青路, 那么用二档就很有可能上不去,这个时候换回一档是最稳妥的办法了。如果在感觉到 汽车 明显动力不足的情况下,给一脚地板油,然后迅速完成换挡操作,那么 汽车 是不存在后溜的。 如果 汽车 已经出现动力不足,甚至发生抖动快被憋熄火的情况,那么这个时候基本上换挡速度再快也没用了,已经挡不住 汽车 后溜的后果了。实在不行,为了防止 汽车 后溜,就只能后挂空挡,踩刹车拉手刹,让 汽车 停在半坡上,然后再来表现你的半坡起步技术了,这样就 汽车 就不会后溜了。
有些自动挡有L 可以理解成爬坡用的 有的没有只有D 或者有个S 但爬坡不能挂S 就D可以了
说一千道一万就是动力不足,1,5加个T真以为达到2,0以上了,别做梦了。一次与朋友出门走山道,两辆车,一辆1,5T,一辆2,0自吸两车全载,天也太热需要开空调,平路时别人也感觉不出车的动力不足,上了山道明显感觉到1,5T的车动力不足,上坡吃力,2,0L自吸本车就带有上坡辅助工能,明显强于1,5T的那辆车,过后从二位司机交谈中得知,开1,5T的那么司机说了,从理论上讲,我的1,5T能达到的数值以大于2,0L为什么实际使用中不如2,0L自吸,为什么?
自动变速箱这东西,成熟的时间点还是比较晚。
上坡的话,一般来说都没问题,要是有问题,有可能会出现丢档,或者严重说会熄火。但是一般不会出现什么大的问题,刹车又和动力系统没什么关系,真的出问题了,刹车就行了,一般没啥事。
当然要是想放心,还是得开民营自主品牌 汽车 ,比如吉利就很好,发动机动力强,变速箱质量好,整车皮实耐用性能好又省油,实在是买到就是赚到。
15万内买紧凑级车,朗逸与秦PLUS DM-i,该怎么选
在以前,想要15万内想买辆紧凑级家用车,很多消费者都会将目光放在皮实耐造的合资车型上面,不过随着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弯道超车,给消费者带来了更低的用车成本,现在自主品牌车型已经对合资车型的地位产生了威胁,其中最具代表的车型就是大众朗逸以及比亚迪秦PLUS DM-i,在两月份,两款车分别取得了21269、19000辆的销量成绩,当我们面对这两款车的时候,该如何选择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朗逸)
(秦PLUS DM-i)
从目前的终端行情来看,2023款朗逸有着1万左右的优惠,秦PLUS DM-i没有优惠,我们选取了朗逸2023款 280TSI DSG永逸版(指导价15.09万)与秦PLUS DM-i 2023款 DM-i 冠军版 120KM 卓越型(指导价14.58万)来进行全方面的对比,两款车型终端优惠后价格都在14万出头,相对比较公平。(以下将简称为朗逸和秦PLUS DM-i)
外观:成熟VS年轻
(朗逸)
朗逸一直以来都在向年轻化方向做着努力,在车头部分,通过加大格栅尺寸,增加横向贯穿的镀铬饰条数量来增强视觉效果,在车身侧面,加入了修长的腰线以及内凹的设计,让它具有一定的动感气息,在尾部,通过翘起的小鸭尾设计以及经过一定程度黑化处理的尾灯来提升运动感,相比老款车型确实有很大的提升,但是和市面上那些主打年轻运动的车型相比,朗逸的风格就显得有些成熟。
(秦PLUS DM-i)
在秦PLUS DM-i这边,它采用了比亚迪王朝系列家族式设计,在车头采用了大尺寸的多边形中网设计,在中网内部有大量的饰条进行点阵式排列,配合上方粗壮的镀铬饰件与两侧的LED大灯,具有一定的时尚感。在车身侧面,除了五辐式的轮毂,在设计上并没有什么看点,在尾部,贯穿式的尾灯设计拉伸了视觉宽度,点亮后视觉效果还不错。
内饰:科技感都不错,用料让人满意
(朗逸)
在中控台上,朗逸换装了当下比较流行的大尺寸悬浮式中控屏,配合10.25英寸的液晶仪表,让座舱内部具有不错的科技感,在用料方面,车内大部分地方经过糖塑材质或皮质材质覆盖,辅以哑光色饰板以及缝线工艺,细节处理很到位。
(秦PLUS DM-i)
与朗逸相比,秦PLUS DM-i的中控台设计相对比较复杂,采用大量圆润的曲线进行勾勒,看上去比较柔和,在用料方面,它采用了大量的软性材质覆盖,哑光色饰板以及感情烤漆饰板同样没有缺席,经过多种颜色的搭配,让座舱内部的档次感得到一定的提升。当然,它同样采用了大尺寸的悬浮式中控屏以及液晶仪表来提升座舱内部的科技感。
配置:朗逸以刚需为主,秦PLUS DM-i更全面
(朗逸)
在配置方面,朗逸主要以刚需为主,像前方碰撞预警、主动刹车、前后驻车雷达、倒车影像、全速自适应巡航、无钥匙进入/启动、GPS导航、导航路况信息展示、蓝牙/车载电话、手机互联映射、车联网、OTA升级、语音识别控制系统等功能,这些功能在我们日常用车过程中都是使用频率比较高的。
(秦PLUS DM-i)
在这个基础上,秦PLUS DM-i多出了车道偏离预警、后方碰撞预警、倒车车侧预警、并线辅助、车道保持辅助系统、车到居中保持、360°全景影像、透明影像、远程启动、遥控移动车辆、手机无线充电、应用商店、手机APP远程控制等功能,它的表现更为全面,能带来更智能的用车体验。
空间:秦PLUS DM-i尺寸占优,实际表现差距不大
(朗逸)
(秦PLUS DM-i)
从尺寸来看,朗逸的长宽高分别为4678x1806x1474mm,轴距为2678mm,秦PLUS DM-i的长宽高为4765x1837x1495mm,轴距为2718mm,别看秦PLUS DM-i的各方面尺寸要超过朗逸,但是从实际体验来看,两款车的差距并不大,身高185cm的体验者将前排座椅调至最低,在朗逸上面能获得4指的头部空间,在秦PLUS DM-i上能获得3指的头部空间。保持前排位置不变来到后排,在两台车上,都能获得2指的头部空间和4指的腿部空间,都能满足日常所需。
动力:朗逸够用,秦PLUS DM-i动力更强
(朗逸)
朗逸搭载了一台1.4T涡轮增压发动机,匹配7挡双离合变速箱,能输出110kW的最大功率和250N·m的最大扭矩,这个动力表现足以满足日常的用车需求,5.78L/100km 的NEDC综合油耗也具有不错的燃油经济性。
(秦PLUS DM-i)
秦PLUS DM-i采用的是插电式混合动力,由81kW/135N·m的发动机与145kW/325N·m的电机组成,能实现7.3秒破百以及低至3.8L/100km的馈电油耗,搭载容量为18.32kWh的刀片电池,能让车辆具备120km的纯电续航里程,带来更低的用车成本。
养车成本对比
(朗逸)
如果按每年两万公里的行驶里程以及目前四川地区95号汽油8.42元/升的价格来算,朗逸百公里5.78L的NEDC综合油耗,一年下来的燃油费用约为9733元,至于保养费用,如果从新车磨合期之后开始计算,每跑2万公里,朗逸会更换两次机油、机油滤、空气滤、空调滤以及一次火花塞,总共费用大概为1602元,再加上每年4150元的保险费用,那么这台车每年的用车成本大概为9733+1602+4150=15485元。
(秦PLUS DM-i)
在秦PLUS DM-i这边,四川地区92号汽油的价格为7.88元/升,如果按照3.8L/100km的馈电油耗来计算,秦PLUS DM-i每年2万公里的燃油费用约5989元;如果全靠电能出行的话,由于在家里面的电费和第三方充电桩电费会有一定的差别,我们就按1元/度的价格来进行计算,秦PLUS DM-i以百公里14.5kWh的耗电量行驶2万公里的电费约为2900元,秦PLUS DM-i每行驶7500公里就要进行一次保养,所以在磨合期周后的2万公里内会更换两次机油、机油滤、空调滤以及一次制动液和燃油滤的更换,费用总共约为1309元,加上4212元的保险费用,秦PLUS DM-i每年2万公里的花费会在8421元到11510元之间,采用纯电出行的里程数越多,费用就会越趋近8421元。
(朗逸)
(秦PLUS DM-i)
总结:经过一番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朗逸作为老牌合资车型,它在各方面表现都比较均衡,没有明显的短板,并且这么多年以来,它在市场中已经拥有了良好的口碑,如果你比较在意它的合资身份,买它不会错;如果你在意用车成本以及更智能舒适的用车体验,相比朗逸,秦PLUS DM-i则会更能满足你的需求。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技集合,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