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 石油_苏联解体因为油价下跌
1.苏联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2.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如今的状况怎么样
3.苏联解体后怎么变强大了
4.油价暴跌会要了谁的命 谁在偷笑
苏联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苏联属于发达国家。
虽然苏联在二战后是一个超级大国,但经济实力却在二战后经济急剧下降,主要原因如下:
1、基础太弱了。
十月革命后,苏联在当时沙俄的基础上建立,当时本身国家基础很差,沙俄是当时欧洲最穷,最落后的国家,因此,可以说一贫如洗。而且,此后历经内战、二战,国家更是被打成了废墟,这就使得苏联基础很差。
2、经济结构失衡。
一个发达国家,最基础的就是居民收入水平和经济实力,以评判国家发展,居民发展指数。虽然苏联当年为超级大国,但是却明显的头重脚轻。重工业发达,而轻工业落后,所以百姓生活得不到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很差。
3、只有军事发达。
在苏联时代,除了重点地区,如俄罗斯欧洲部分,还有乌克兰部分地区比较发达外。整个大部分还是非常落后的,而且苏联是勒紧裤腰带来援助其他弱小亚非拉国家。国内生产得不到改善,除了军事领域大量的投资外,很少有资金投入其他的部门。
扩展资料
苏联解体的背景:
在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大量提拔亲信,苏联政坛形成了以勃列日涅夫为核心的特权阶层。贪污、盗窃和将国家财产据为己有的现象非常普遍,行贿成风,生产效率低下。勃列日涅夫时代的后半部分,被称为苏联的“停滞期”和“僵化期”。此时,苏联的特权阶层羽翼丰满。
据俄罗斯专家估计,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特权阶层发展到300万人之多。苏联的特权阶层早已将大量国家财富占为己有。贪污腐败的盛行不仅给国家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对苏共党风以及社会风气也产生了极大影响。此时,苏联已经积重难返。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试图扭转这种停滞僵化的局面,进行了非常激烈的改革。为了缓解经济困难,首先进行经济改革。
但这些改革措施,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加上戈尔巴乔夫仍没有放弃苏联的传统做法,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致使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同时引发了苏联的特权阶层强烈不满和社会动荡。
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1988年起,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实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削弱和放弃了苏共的领导地位,反对派趁势崛起,致使社会动荡日益加剧。
百度百科-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如今的状况怎么样
军力依旧强大,尤其是核武库。经济上依赖能源出口,尤其是最近几年,因为油价下跌和制裁,经济一度有困难,卢布不停的贬值。
但总体上看,已经渡过了国家变动的危险期,俄罗斯已经是一个稳定的大国。当然,拥有难以想象的威望,基本上下一届,还是他。
苏联解体后怎么变强大了
你说的是经济状况好转吧
那是拜托世界油价上涨的缘故
在前苏联解体前的10年,依靠国际能源价格的节节上升,苏联的日子一度非常红火,西伯利亚的原油和天然气,在世界市场为毛子获得了大量的外汇,一时间苏联的国力蒸蒸日上,看上去很美
可美国联手欧佩克,打压油价,把当时的油价弄到20美金以下,一下断了毛子的财路,加上毛子将过多资源投放在军工上面,一时间毛子经济趋于破产,结果就是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后,叶律钦这个经济白痴,去运用西方的休克疗法,结果俄国的工业体系彻底完蛋,经济一沓糊涂
普金上台以后,赶上了10年的好时候,国际油价一路攀高,一直跑到100美元以上,毛子的经济立马转好但隐患就此埋下,毛子现在已经去工业化了,40%的政府财政收入来自石油贸易,60%的出口额源自资源输出
毛子实际上就是躺在资源上吃饭,按照俄罗斯央行的统计,2015年,只有当国际原油价格在114美元时,财政收入才能平衡,可现在,才60美元
俄罗斯现在卢布贬值、养老金欠发
苦日子马上就要来了
油价暴跌会要了谁的命 谁在偷笑
其实关于油价的讨论现在是国际经济市场?最热的话题!具体看一下以下:
近日,欧佩克决定不减产,国际原油价格继80美元后,再度失守70美元整数关口。从今年年中到现在,不到5个月时间,国际油价跌去35%,创下4年来新低,下跌速度着实惊人。
国际油价下跌,无疑,进口国多欢喜,产油国很受伤!这边厢美国、加拿大经济受益良多,西欧国家生产成本降低,中国减少巨额支出;那边厢俄罗斯损失千亿美元,委内瑞拉政府收入锐减,欧佩克各成员国为保价格,还是争份额争论不休。
油价如此“跌跌不休”,除了“全球需求减少”这个供求关系的传统因素,各种“阴谋论”也是甚嚣尘上,到底哪家更有道理呢?
阴谋论一:美国、沙特联手教训俄罗斯
:来场“石油战”,我看你认不认怂!
此番国际油价连连下挫,正值乌克兰危机各方相持不下之时,美国与俄罗斯的制裁与反制裁之战,打得如火如荼,俄罗斯经济已现疲态,若是油价再遭重挫,经济将雪上加霜。于是,很多观点认为,这是美国精心策划的“石油战”,得到了欧佩克“带头大哥”沙特的鼎力支持,目的是联手打击收入50%来自石油出口的俄罗斯。
美国精心策划“石油战”可是有先例的。当年,苏联能够称雄于世与美国平起平坐,石油因素相当重要。苏联2/3的外汇收入依赖石油出口。上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纠集沙特等国,把石油价格压到10美元以下并长期保持,使严重依赖油气出口的苏联经济陷入全面困境,这被认为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今,很多俄罗斯人感到,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一幕,是不是将再次上演?
阴谋论二:欧佩克“排挤”美国页岩油
欧佩克由12个成员国组成,来自中东、北非、南美,肩负着全球三分之一的石油开采份额。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供应组织,如果主动减产,肯定会提振油价。但这位大佬却没这样做,因为减产会流失不少市场份额。
那么,谁将受益?美国的页岩油生产商啊!于是,“阴谋论”产生了,欧佩克被认为不减产,与美国页岩油死磕。
欧佩克决定不减产,顶住国际油价! 漫画来源:CFP
以往,美国一直大量进口沙特原油,现在美国爆发“页岩油革命”,从沙特的大客户,摇身一变成了主要竞争对手,甚至可能抢夺其在石油市场的定价主导权。
欧佩克怎能善罢甘休! 于是,利用美国页岩油的生产成本高于沙特采油成本,欧佩克的“带头大哥”沙特希望通过压低油价,迫使美国页岩油生产商退出市场。
阴谋论三:沙特借机侵吞伊朗的“蛋糕”
沙特决定不减产,还有一位受害者是谁?是沙特的老对手伊朗。伊朗财政收入的50%,来源于石油出口。就算在西方国家解除其制裁的情况下,伊朗的油价也需要维持在100美元以上,才能支持其政府预算。
而财大气粗的沙特则大为不同,可以承受低油价带来的短期冲击。英国《金融时报》分析称,“沙特希望借低油价,侵吞其他产油国,尤其是老对手伊朗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油价下跌后最难受的国家并不是俄罗斯,而是伊朗。”
无论“阴谋论”哪家强 中国都应抓紧买油了!
“乱花渐欲迷人眼”,对于种种“阴谋论”,小编无法判断哪种说法离真相更近。
但各方专家都认为,国家油价大幅下跌的空间,已经很小了。因为产油国说到底还是要靠石油吃饭的,油价跌的太狠,产油国经济运转不了,最终还是会减产,让石油的供需关系平衡,油价企稳。
以目前的形势,小编可以确定以及肯定是的,无论这场国际油价的博弈游戏,背后有多少翻云覆雨手,对于石油消费大国中国来说,都是遇而不可求的重大利好:将节省大笔银子购买原油。
按照我国原油出口量计算,国际油价每下跌1美元,中国可节省12亿美元。这是增加中国战略石油储备的好机会!
目前,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库容,大约相当于两周的供应量,与国际能源署建议的90天石油战略储备差距不小,与美日等主要石油消费国比,更是相形见绌。
因此,必须紧紧抓住油价暴跌的机遇,以最快的速度,尽可能多的购买石油,补充中国的战略储备,保证未来的能源安全,这是中国能源战略的当务之急。?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