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质合金最新价格-异型硬质合金价格
1.拉丝模有哪些用途知道吗
2.异形曲面零件的磨削加工有什么特点?
3.化学材料简介和应用
4.同素异形体的相关示例
拉丝模有哪些用途知道吗
拉丝模的适用范围非常的广泛,主要用于拉拔棒材、线材、丝材、管材等直线型难加工物体。比如说电子器件、雷达、电视、仪表及航天等所用的高精度丝材以及常用的钨丝、钼丝、不锈钢丝、电线电缆丝和各种合金丝都是用金刚石拉丝模拉制而成的,金刚石拉丝模主要由于采用天然金刚石作为原料,从而具有极强的耐磨性能,使用寿命非常的高。
各种材质拉丝模用途:
(1)合金钢模
合金钢模是早期的拉丝模制造材料。用来制造合金钢模的材料主要是碳素工具钢和合金工具钢。但是由于合金钢模的硬度和耐磨性差、寿命短,不能适应现代生产的需要,所以合金钢模很快被淘汰,在生产加工中已几乎看不到合金钢模。
(2)硬质合金模
硬质合金模由硬质合金制成。硬质合金属于钨钴类合金,其主要成分是碳化钨和钴。碳化钨是合金的"骨架",主要起坚硬耐磨作用;钴是粘结金属,是合金韧性的来源。因此,硬质合金模与合金钢模相比具有以下特性:耐磨性高、抛光性好、粘附性小、摩擦系数小、能量消耗低、抗蚀性能高,这些特性使得硬质合金拉丝模具有广泛的加工适应性,成为当今应用最多的拉丝模模具。
(3)天然金刚石模
天然金刚石是碳的同素异形体,用它制作的模具具有硬度高、耐磨性好等特点。但天然金刚石的脆性较大,较难加工,一般用于制造直径1.2mm以下的拉丝模。此外,天然金刚石价格昂贵,货源紧缺,因此天然金刚石模并不是人们最终所寻求的即经济又实用的拉丝工具。
(4)聚晶金刚石模
聚晶金刚石是用经过认真挑选的质量优良的人造金刚石单晶体加上少量硅、钛等结合剂,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聚合而成。聚晶金刚石的硬度很高,并有很好的耐磨性,与其它材料相比它具有自己独特的优点:由于天然金刚石的各向异性,在拉丝过程中,当整个孔的周围都处在工作状态下时,天然金刚石在孔的某一位置将发生择优磨损;而聚晶金刚石属于多晶体、具有各向同性的特点,从而避免了模孔磨损不均匀和模孔不圆的现象发生。与硬质合金相比,聚晶金刚石的抗拉强度仅为常用硬质合金的70%,但比硬质合金硬250%,这样,使得聚晶金刚石模比硬质合金模有更多的优点。用聚晶金刚石制成的拉丝模耐磨性能好,内孔磨损均匀,抗冲击能力强,拉丝效率高,而且价格比天然金刚石便宜许多。因此,聚晶金刚石模在拉丝行业中应用广泛。
(5)CVD涂层模
CVD(化学气相沉积法)涂层拉丝模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其主要方法就是在硬质合金拉丝模上涂层金刚石薄膜。金刚石薄膜是纯金刚石多晶体,它既具有单晶金刚石的光洁度、耐温性,又具有聚晶金刚石的耐磨性和价格低廉等优点,在代替稀有的天然金刚石制备拉丝模工具方面取得很好的效果,它的广泛使用将为拉丝模行业带来新的活力。
(6)陶瓷材料模
高性能的陶瓷材料具有硬度高、耐磨性好、化学稳定性强、高温力学性能优良和不易与金属发生粘结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难加工材料的加工。陶瓷拉丝模在拉丝过程中不容易与金属线材发生粘附,有利于提高金属丝材表面性能,尤其是在高温下拉制有色的硬质材料(如W、Mo丝等)。用陶瓷拉丝模拉拔有色金属材质可以避免硬质合金拉丝模的缺陷,并且可以延长拉丝模寿命、提高材质的表面质量。
异形曲面零件的磨削加工有什么特点?
砂带磨削加工异型曲面零件是一种高效、高精度的加工方法。异型曲面零件一般磨削难度较大,而砂带的柔软性恰好能适应这类零件的特点。砂带磨削的接触轮、压磨板(块)和接触衬带均可按零件的曲面形状随意改变,在磨削过程中能很好地与曲面吻合,以获得较好的成型效果。砂带磨削加工温度低、粗糙度值低,可使被加工零件获得良好的表面质量,克服磨削烧伤现象。
磨削加工,在机械加工隶属于精加工(机械加工分粗加工,精加工,热处理等加工方式),加工量少、精度高。在机械制造行业中应用比较广泛,经热处理淬火的碳素工具钢和渗碳淬火钢零件,在磨削时与磨削方向基本垂直的表面常常出现大量的较规则排列的裂纹--磨削裂纹,它不但影响零件的外观,更重要的还会直接影响零件质量。磨削是指用磨料,磨具切除工件上多余材料的加工方法。磨削加工是应用较为广泛的切削加工方法之一。
原理
利用高速旋转的砂轮等磨具加工工件表面的切削加工。磨削用于加工各种工件的内外圆柱面、圆锥面和平面,以及螺纹、齿轮和花键等特殊、复杂的成形表面。磨削由于磨粒的硬度很高,磨具具有自锐性,磨削可以用于加工各种材料,包括淬硬钢、高强度合金钢、硬质合金、玻璃、陶瓷和大理石等高硬度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磨削速度是指砂轮线速度,一般为30~35米/秒,超过45米/秒时称为高速磨削。磨削通常用于半精加工和精加工,精度可达IT8~5甚至更高,表面粗糙度一般磨削为Ra1.25~0.16微米,精密磨削为Ra0.16~0.04微米,超精密磨削为Ra0.04~0.01微米,镜面磨削可达Ra0.01微米以下。磨削的比功率(或称比能耗,即切除单位体积工件材料所消耗的能量)比一般切削大,金属切除率比一般切削小,故在磨削之前工件通常都先经过其他切削方法去除大部分加工余量,仅留0.1~1毫米或更小的磨削余量。随着缓进给磨削、高速磨削等高效率磨削的发展,已能从毛坯直接把零件磨削成形。也有用磨削作为荒加工的,如磨除铸件的浇冒口、锻件的飞边和钢锭的外皮等。
加工特点
磨削与其他切削加工方式,如车削、铣削、刨削等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1)磨削速度很高,每秒可达 30m~50m;磨削温度较高,可达1000℃~1500℃;磨削过程历时很短,只有万分之一秒左右。
(2)磨削加工可以获得较高的加工精度和很小的表面粗糙度值。
(3)磨削不但可以加工软材料,如未淬火钢、铸铁等,而且还可以加工淬火钢及其他刀具不能加工的硬质材料,如瓷件、硬质合金等。
(4)磨削时的切削深度很小,在一次行程中所能切除的金属层很薄。
(5)当磨削加工时,从砂轮上飞出大量细的磨屑,而从工件上飞溅出大量的金属屑。磨屑和金属屑都会使操作者的眼部遭受危害,尘未吸入肺部也会对身体有害。
(6)由于砂轮质量不良、保管不善、规格型号选择不当、安装出现偏心,或给进速度过大等原因,磨削时可能造成砂轮的碎裂,从而导致工人遭受严重的伤害。
(7)在靠近转动的砂轮进行手工操作时,如磨工具、清洁工件或砂轮修正方法不正确时,工人的手可能碰到砂轮或磨床的其他运动部件而受到伤害。
(8)磨削加工时产生的噪音最高可达 110dB以上,如不采取降低噪声措施,也会影响健康。
化学材料简介和应用
(一)碳化硅(SiC)
碳化硅的晶体结构和金刚石相近,属于原子晶体,它的熔点高(2827℃),硬度近似于金刚石,故又称为金刚砂。将石英和过量焦炭的混合物在电炉中锻烧可制得碳化硅。
纯碳化硅是无色、耐热、稳定性好的高硬度化合物。工业上因含杂质而呈绿色或黑色。
工业上碳化硅常用作磨料和制造砂轮或磨石的摩擦表面。常用的碳化硅磨料有两种不同的晶体,一种是绿碳化硅,含SiC 97%以上,主要用于磨硬质含金工具。另一种是黑碳化硅,有金属光泽,含SiC 95%以上,强度比绿碳化硅大,但硬度较低,主要用于磨铸铁和非金属材料。
(二)氮化硼(BN)
氮化硼是白色、难溶、耐高温的物质。将B2O3与NH4Cl共熔,或将单质硼在NH3中燃烧均可制得BN。通常制得的氮化硼是石墨型结构,俗称为白色石墨。另一种是金刚石型,和石墨转变为金刚石的原理类似,石墨型氮化硼在高温(1800℃)、高压(800Mpa)下可转变为金刚型氮化硼。这种氮化硼中B-N键长(156pm)与金刚石在C-C键长(154pm)相似,密度也和金刚石相近,它的硬度和金刚石不相上下,而耐热性比金刚石好,是新型耐高温的超硬材料,用于制作钻头、磨具和切割工具。
(三)硬质合金
IVB、VB、VIB族金属的碳化物、氮化物、硼化物等,由于硬度和熔点特别高,统称为硬质合金。下面以碳化物为重点来说明硬质含金的结构、特征和应用。
IVB、VB、VIB族金属与碳形成的金属型碳化物中,由于碳原子半径小,能填充于金属品格的空隙中并保留金属原有的晶格形式,形成间充固溶体。在适当条件下,这类固溶体还能继续溶解它的组成元素,直到达到饱和为止。因此,它们的组成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变动(例如碳化钛的组成就在TiC0.5~TiC之间变动),化学式不符合化合价规则。当溶解的碳含量超过某个极限时(例如碳化钛中Ti:C=1:1),晶格型式将发生变化,使原金属晶格转变成另一种形式的金属晶格,这时的间充固溶体叫做间充化合物。
金属型碳化物,尤其是IVB、VB、VIB族金属碳化物的熔点都在3273K以上,其中碳化铪、碳化钽分别为4160K和4150K,是当前所知道的物质中熔点最高的。大多数碳化物的硬度很大,它们的显微硬度大于1800kg·mm2(显微硬度是硬度表示方法之一,多用于硬质合金和硬质化合物,显微硬度1800kg·mm2相当于莫氏一金刚石一硬度9)。许多碳化物高温下不易分解,抗氧化能力比其组分金属强。碳化钛在所有碳化物中热稳定性最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金属型碳化物。然而,在氧化气氛中,所有碳化物高温下都容易被氧化,可以说这是碳化物的一大弱点。
除碳原子外,氮原子、硼原子也能进入金属晶格的空隙中,形成间充固溶体。它们与间充型碳化物的性质相似,能导电、导热、熔点高、硬度大,同时脆性也大。
(四)金属陶瓷
随着火箭、人造卫星及原子能等尖端技术的发展,对耐高温材料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既能在高温时有很高的硬度、强度,经得起激烈的机械震动和温度变化,又有耐氧化腐蚀、高绝缘等性能。无论高熔点金属或陶瓷都很难同时满足这些。金属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韧性,但高温化学稳定性较差,易于氧化。陶瓷的特点是耐高温,化学稳定性好,但最大的缺点是脆性,抗机械冲击和热冲击能力低。金属陶瓷是由耐高温金属如Cr、Mo、W、Ti等和高温陶瓷如Al2O3、ZrO3、TiC等经过烧结而形成的一种新型高温材料,它兼有金属和陶瓷的优点,密度小,硬度大,耐磨,导热性好,不会由于骤冷骤热而脆裂。是具有综合性能的新型高温材料,适用于高速切削刀具、冲压冷拉模具、加热元件、轴承、耐蚀制件、无线电技术、火箭技术、原子能工业等。
二、新型陶瓷材料
传统陶瓷主要采用天然的岩石、矿物、粘土等材料做原料。而新型陶瓷则采用人工合成的高纯度无机化合物为原料,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经成型、烧结和其他处理而制成具有微细结晶组织的无机材料。它具有一系列优越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能,其应用范围是传统陶瓷远远不能相比的,这类陶瓷又称为特种陶瓷或精细陶瓷。
新型陶瓷控化学成分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纯氧化物陶瓷,
如Al2O3、ZrO2、MgO、CaO、BeO、ThO2等;另一类是非氧化物系陶瓷,如碳化物、硼化物、氮化物和硅化物等。按照其性能与特征又可分为:高温陶瓷、超硬质陶瓷、高韧陶瓷、半导体陶瓷。电解质陶瓷、磁性陶瓷、导电性陶瓷等。随着成分、结构和I:艺的不断改进,新剂陶瓷层出不穷。按其应用不同又可将它们分为工程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两类。
在工程结构上使用的陶瓷称为工程陶瓷,它主要在高温下使用,也称高温结构陶瓷。这类陶瓷具有在高温下强度高、硬度大、抗氧化、耐腐蚀、耐磨损、耐烧蚀等优点,是空间技术、军事技术、原子能、业及化工设备等领域中的重要材料。工程陶瓷有许多种类,但目前世界上研究最多,认为最有发展前途的是氯化硅、碳化硅和增韧氧化物三类材料。
精密陶瓷氨化硅代替金属制造发动机的耐热部件,能大幅度提高工件温度,从而提高热效率,降低燃料消耗,节约能源,减少发动机的体积和重量,而且又代替了如镍、铬、钠等重要金属材料,所以,被人们认为是对发动机的一场革命。氮化硅可用多种方法制备,工业上普遍采用高纯硅与纯氮在1600K反应后获得:
3Si+2N2 Si3N4
也可用化学气相沉积法,使SiCl4和N2在H2气氛保护下反应,产物Si3N4积在石墨基体上,形成一层致密的Si3N4层。此法得到的氮化硅纯度较高,其反应如下:
SiCl4+2N2+6H2→Si3N4+12HCl
氯化硅、碳化硅等新型陶瓷还可用来制造发动机的叶片、切削刀具、机械密封件、轴承、火箭喷嘴、炉子管道等,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
利用陶瓷对声、光、电、磁、热等物理性能所具有的特殊功能而制造的陶瓷材料称为功能陶瓷。功能陶瓷种类繁多,用途各异。例如,根据陶瓷电学性质的差异可制成导电陶瓷、半导体陶瓷、介电陶瓷、绝缘陶瓷等电子材料,用于制作电容器、电阻器、电子工业中的高温高频器件,变压器等形形色色的电子零件。利用陶瓷的光学性能可制造固体激光材料、光导纤维、光储存材料及各种陶瓷传感器。此外,陶瓷还用作压电材料、磁性材料、基底材料等。总之,新剂陶瓷材料几乎遍及现代科技的每一个领域,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三、磁性材料
磁性材料是一种重要的电子材料。早期的磁性材料主要采用金属及合金系统,随着生产的发展,在电力工业、电讯工程及高频无线电技术等方面,迫切要求提供一种具有很高电阻率的高效能磁性材料。在重新研究磁铁矿及其他具有磁性的氧化物的基础上,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磁性材料——铁氧体。铁氧体属于氧化物系统的磁性材料,是以氧化铁和其他铁族元素或稀土元素氧化物为主要成分的复合氧化物,可用于制造能量转换、传输和信息存储的各种功能器件。
铁氧体磁性材料按其晶体结构可分为:尖晶石型(MFe2O4);石榴石型(R3Fe5O12);磁铅石型(MFe12O19);钙钛矿型(MFeO3)。其中M指离子半径与Fe2+相近的二价金属离子,R为稀土元素。按铁氧体的用途不同,又可分为软磁、硬磁、矩磁和压磁等几类。
软磁材料是指在较弱的磁场下,易磁化也易退磁的一种铁氧体材料。有实用价值的软磁铁氧体主要是锰锌铁氧体Mn-ZnFe2O4和镍锌铁氧体Ni-ZnFeO4。软磁铁氧体的晶体结构一般都是立方晶系尖晶石型,这是目前各种铁氧体中用途较广,数量较大,品种较多,产值较高的一种材料。主要用作各种电感元件,如滤波器、变压器及天线的磁性和磁带录音、录像的磁头。
硬磁材料是指磁化后不易退磁而能长期保留磁性的一种铁氧体材料,也称为永磁材料或恒磁材料。硬磁铁氧体的晶体结构大致是六角晶系磁铅石型,其典型代表是钡铁氧体BaFe12O19。这种材料性能较好,成本较低,不仅可用作电讯器件如录音器、电话机及各种仪表的磁铁,而已在医学、生物和印刷显示等方面也得到了应用。
镁锰铁氧体Mg-MnFe3O4,镍钢铁氧体Ni-CuFe2O4及稀土石榴型铁氧体3Me2O3·5Fe2O3(Me为三价稀土金属离子,如Y3+、Sm3+、Gd3+等)是主要的旋磁铁氧体材料。磁性材料的旋磁性是指在两个互相垂直的直流磁场和电磁波磁场的作用下,电磁波在材料内部按一定方向的传播过程中,其偏振面会不断绕传播方向旋转的现象。旋磁现象实际应用在微波波段,因此,旋磁铁氧体材料也称为微波铁氧体。主要用于雷达、通讯、导航、遥测、遥控等电子设备中。
重要的矩磁材料有锰锌铁氧体和温度特性稳定的Li-Ni-Zn铁氧体、Li-Mn-Zn铁氧体。矩磁材料具有辨别物理状态的特性,如电子计算机的"1"和"0"两种状态,各种开关和控制系统的"开"和"关"两种状态及逻辑系统的"是"和"否"两种状态等。几乎所有的电子计算机都使用矩磁铁氧体组成高速存贮器。另一种新近发展的磁性材料是磁泡材料。这是因为某些石榴石型磁性材料的薄膜在磁场加到一定大小时,磁畴会形成圆柱状的泡畴,貌似浮在水面上的水泡,泡的"有"和"无"可用来表示信息的"1"和"0"两种状态。由电路和磁场来控制磁泡的产生、消失、传输、分裂以及磁泡间的相互作用,即可实现信息的存储记录和逻辑运算等功能,在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等科学技术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压磁材料是指磁化时能在磁场方向作机械伸长或缩短的铁氧体材料。目前应用最多的是镍锌铁氧体,镍铜铁氧体和镍镁铁氧体等。压磁材料主要用于电磁能和机械能相互转换的超声器件、磁声器件及电讯器件、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器件等。
四、超导材料
金属材料的电阻通常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当温度降低到一定数值的时候,某些金属及合金的电阻会完全消失,这种现象称为超导现象。具有超导性的物质称为超导体或超导材料。超导体电阻突然消失时的温度称为临界温度(Tc)。
荷兰物理学家H·K昂尼斯(Onnes)成功地制取了液体氦,获得了4.2K的低温。1911年他发现水银的电阻在4.2K附近突然下降到零,这就是人类第一次发现了超导现象。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周期表中有26种金属具有超导性,单个金属的超导转变温度都很低,最高的超导金属是Nb,Tc一9.2K。因此,人们逐渐转向研究金属合金及化合物的超导性。
1986年4月瑞士科学家J.G贝德诺兹等发现由钡、镧、铜、氧组成的氧化物可能是高Tc的超导材料,并获得了Tc为30K的超导体,这是对超导材料的研究取得的第一次重大突破。在这之后,各国科学家对这一类材料进行了广泛研究。1987年2月美同科学家发现钡把铜氧材料的超导转变温度高达98K,从而突破了液氦温区而进入液氮温区。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化学所、北京大学等也都分别研制成功Tc为83.7K的超导线材和超导薄膜。日本研制成功钇一钡一铜一氧陶瓷高温超导材料,其成分为0.6Ba~0.4Y~1ICu~3O,在123K开始显示超导电性,在93K时出现零电阻。目前新的氧化物系列不断出现,如Bi-Sr-Ca-CuO,Tl-Ba-Ca-CuO等,它们的超导转变温度超过了120K。这些研究成果为超导材料早日付诸实用开辟了途径。
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发现碳的第三种同素异形体——C60碱金属作用形成AxC60(A代表钾、铷、铯等),它们都是超导体,其超导转变温度列于下表。从表中可看到,大多数AxC60超导体的转变温度比金属合金超导体高。这使人们看到C60这类有机超导体的巨大潜力,同时因其加上性能优于金属氧化物(陶瓷)超导体,因此AxC60类超导体将是很有发展前途的超导材料。
AxC60的超导转变温度
K2 C60:19 Tc/K
Rb3C60:28 Tc/K
Cs3C60:30 Tc/K
Rb2CsC60:30 Tc/K
RbCs2C60:33 Tc/K
超导材料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用超导材料制造的超导磁体,可产生很强的磁场,且体积小,重量轻,损耗电能小,比目前使用的常规电磁铁优异得多。应用超导材料还可以制造大功率超导发电机、磁流发电机、超导储能器、超导电缆等。超导技术最引人注目的应用是超导磁悬浮列车,其车速可高达500km/h。在海洋航行中利用超导电磁推进器,即不用电动机而实现高速、高效、无噪音航行。利用超导的完全抗磁性可制造超导无摩擦轴承。无论是在能源、电子、通讯、交通,还是由防军事技术、空间技术、受控热核反应以及医学等各个领域中,超导材料将以其特有的性能发挥出神奇的作用。
五、光导纤维与激光材料
(一)光导纤维
光导纤维简称光纤,是近10年来蓬勃发展起来的新型材料。光纤的中心是用高折射率的超纯石英或特种光学玻璃拉制成的晶莹细丝,称纤维芯。纤维芯的外皮是一层低折射率的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纤维皮。光纤具有传导光波的能力。
光纤的纤维芯是一种光密介质,外皮是一种光疏介质。当光线进入纤维芯,就只能在纤维芯内传播(全反射),经无数次全反射,呈锯齿形向前传播,最后到达纤维芯的另一端。这就是光纤传递信号的原理,如下图所示:
目前应用较多的有高纯石英光纤、组分玻璃光纤和塑料光纤。石英光纤所需的主要原料是经过精制的石英(SiO2),它由SiCl4水解而得到:
SiCl4+2H2O=SiO2+4HCl
工业上通常将天然石英砂在电炉中以碳还原得到粗硅或结晶硅,其硅含量为95%~99%,然后再在结晶炉中用氯气与粗硅合成四氯化硅:
SiO2+2C Si+2CO↑ Si+2Cl2 SiCl4
此法制得的SiCl4含有许多杂质,如BCl3、SiHCl3、PCl3等。需进一步精馏提纯。由于石英光纤原材料资源丰富,化学性能极其稳定,除氢氟酸外,对各种化学试剂有强的耐蚀性。因此,已实际应用在各种通讯线路上。除石英光纤外,其他类型的光纤材料也在大力开发之中。
目前光纤最大的应用是在通讯上,即光纤通讯,光纤通讯信息容量很大,如20根光纤组成的像铅笔一样大小的一支电缆每天可通话76200人次,而直径3英寸(3×2.54cm),由1800根铜线组成的电缆每天可只能通话900人次。此外,光纤通讯具有重量轻、抗干扰、耐腐蚀等优点,而且保密性好,原材料丰富,可大量节约有色金属。因此光纤是一种极为理想的通讯材料。
光纤制成的光学元器件,如传光纤维束,传像纤维束,纤维面板等,能发挥一般光学元件所不能起的特殊作用。此外,利用光导纤维与某些敏感元件组合或利用光导纤维本身的特性,可以做成各种传感器,用来测量温度、电流、压力、速度、声音等。它与现有的传感器相比,有许多独特的优点,特别适宜于在电磁干扰严重、空间狭小、易燃易爆等苛刻环境下使用。
(二)激光材料
激光是20世纪的重大发明之一,自1960年用红宝石作工作物质首次振荡出了激光之后,在激光的基础理论,激光的应用、激光材料和器件的研究等各个方面都有了迅速的发展。激光是利用受激辐射原理,在谐振腔内振荡出的一种特殊光。它同普通光相比,具有良好的单色性、相干性和高亮度的特点,在科学技术上有着广泛的用途。
用于生产激光的材料叫做激光11作物质,有固体、气体和液体二种,这里着重介绍固体激光材料。内体激光工作物质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激活离子(真正产生激光的离子)和基质材料(传播光束的介质)。形成激活离子的元素有三类:第一类是过渡元素如锰、铬、钴、镍、钒等;第二类是大多数稀土元素如钕、钬、镝、铒、铥、镱、镥、钆、铕、钐、镨等;第三类是个别的放射性元素如铀。目前应用最多的激活离子是Cr3+和Nd3+。基质材料有晶体和玻璃,每一种激活离子都有其对应的一种或几种基质材料。例如,Cr3+渗入氧化铝晶体中有很好的发生激光的性能,但掺入到其他晶体或玻璃中发光性能就很差,甚至不会产生激光。目前已研制出的同体激光工作物质有上百种之多,但有实际使用价值的主要有:红宝石(Al2O3:Cr3+),掺钕钇铝石榴石(Y3Al5O12:Nd3+),掺钕铝酸钇(YAlO3:Nd3+)和钕玻璃四种。
红宝石是最早振荡出激光的材料,输出激光波长为694.2nm的红色光。红宝石是以Al2O3晶体为基质材料,掺入质量分数为5×10-4的Cr2O3,激活离子是Cr3+。制备红宝石单晶用的原料必须有很高的纯度,通常用重结晶法提纯后的铵明矾[NH4Al(SO4)2·12H2O]和重 铬酸铝[(NH4)2Cr2O7],将它们以一定比例混合,加热到1050~1150℃,这时发生下列反应:
NH4Al(SO4)2·12H2O Al2(SO4)3+2NH3↑+SO3↑+25H2O↑
Al2(SO4)3 Al2O3+3SO3↑
2(NH4)2Cr2O7 4NH3↑+2Cr2O3+3O2↑+2H2O↑
制得的Al2O3和Cr2O3的混合物,再用火焰法或引上法制成红宝石单晶。
掺钕钇铝石榴石和掺钕铝酸钇是分别以Y3Al5O12和YAlO3为基质材料,掺入不同浓度的Nd3+的作为激活离子的激光工作物质。
钕玻璃的激活离子是Nd3+,以K2O-BaO-SiO2成分的玻璃为基质材料时,产生激光的性能较好。用玻璃作同体激光工作物质的最大优点是,可以熔制出尺寸大、光学均匀性良好的材料,而且激活离子的质量分数可以提高到0.02~0.04。在核聚变的研究中,用钕玻璃激光器作为引发聚变反应的强光源取得了有效的成果。
六、纳米材料
材料绝大多数是固体物质,它的颗粒大小一般在微米数量级,一个颗粒包含着无数原子和分子,这时材料显示的是大量分子的宏观性质。当用特殊的方法把颗粒尺度加工到纳米数量级大小,则一个纳米级颗粒所含的分子数大为减小,这种由颗粒尺度为纳米数量级(1~100nm)的超细微颗粒组成的间体材料称为纳米材料。纳米材料在结构上与常规的晶态和非晶态材料有很大的差别。由于纳米材料的粒子是超细微的,粒子数多,表面积大,而且处于粒子界面上的原子比例极大,一般可占总原子数的50%左右,这就使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表面效应、界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效应等,因而呈现出一系列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电子、冶金、化学、生物和医学等领域展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纳米材料熔点低,例如金的熔点是1064℃,而纳米金的熔点只有330℃,降低了近700℃;又如纳米级银粉的熔点由金属银的962℃降低为100℃。纳米金属熔点的降低不仅使低温烧结制备合金成为现实,还将为不互熔金属冶炼成合金创造条件。
纳米材料的表面积大,表面活性高,可制造各种高性能催化剂。例如,Ni或Cu-Zn化合物的纳米颗粒对某些有机化合物的氢化反应是极好的催化剂,可替代昂贵的铂或把催化剂;纳米铂黑催化剂可使乙烯氢化反应的温度从600℃降至室温;利用纳米镍粉作火箭固体燃料反应触媒,燃烧效率可提高100倍。此外,其催化的反应选择性还表现出特异性。如用硅载体镍催化剂对内醛的氧化反应表明,镍粒直径在5nm以下时,反应选择性发生急剧变化,醛分解反应得到有效控制,生成酒精的转化率急剧增大。
陶瓷材料由于性脆、烧结温度高等缺点,限制了其应用范围。而纳米陶瓷则具有很好的韧性和延展性能。研究表明:TiO2和CaF2纳米陶瓷材料在80~180℃范围内可产生约100%的塑性变形,韧性极好,而且烧结温度降低,能在比大晶粒样品低600℃的温度下达到类似于普通陶瓷的硬度。这些特性使纳米陶瓷材料在常温或次高温下进行冷加工成为可能。如果在次高温下将纳米陶瓷颗粒加工成型,然后作表面退火处理,就可以得一种表面保持常规陶瓷硬度,而内部仍具有纳木材料延展性的高性能陶瓷。
纳米材料还可以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如进行细胞分离、细胞染色等。由于纳米粒子比红血球(6~9um)小得多,可以在血液里自由运动,因此,注入各种对机体无害的纳米粒子到人体的各部位,可检查病变和进行治疗。研究纳米生物学可以在纳米尺度上了解生物大分子的精细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获取生命信息,特别是细胞内的各种信息。利用纳米传感器,可获取各种生化反应的生化信息和电化学信息。
纳米材料的出现给物理、化学、生物等许多学科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挑战,纳米科学技术必将发展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技术,人们将在纳米尺度上重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
同素异形体的相关示例
碳的同素异形体有金刚石、石墨和C60(富勒烯),它们的不同性质是由微观结构的不同所决定的。
(1)金刚石
金刚石呈正四面体空间网状立体结构,碳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当切割或熔化时,需要克服碳原子之间的共价键,金刚石是自然界已经知道的物质中硬度最大的材料,它的熔点高。上等无瑕的金刚石晶莹剔透,折光性好,光彩夺目,是人们喜爱的饰品,也是尖端科技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颗粒较小、质量略为低劣的金刚石常用在普通工业方面,如用于制作仪器仪表轴承等精密元件、机械加工、地质钻探等。钻石在磨、锯、钻、抛光等加工工艺中,是切割石料、金属、陶瓷、玻璃等所不可缺少的;用金刚石钻头代替普通硬质合金钻头,可大大提高钻进速度,降低成本;镶嵌钻石的牙钻是牙科医生得心应手的工具;镶嵌钻石的眼科手术刀的刀口锋利光滑,即使用1000倍的显微镜也看不到一点缺陷,是摘除眼睛内白内障普遍使用的利器。金刚石在机械、电子、光学、传热、军事、航天航空、医学和化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石墨是片层状结构,层内碳原子排列成平面六边形,每个碳原子以三个共价键与其它碳原子结合,同层中的离域电子可以在整层活动,层间碳原子以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相结合。石墨是一种灰黑色、不透明、有金属光泽的晶体。天然石墨耐高温,热膨胀系数小,导热、导电性好,摩擦系数小。石墨被大量用来做电极、坩埚、电刷、润滑剂、铅笔等。具有层状结构的石墨在适当条件下使某些原子或基团插入层内与C原子结合成石墨层间化合物。这些插入化合物的性质基本上不改变石墨原有的层状结构,但片层间的距离增加,称为膨胀石墨,它具有天然石墨不具有的可绕性,回弹性等,可作为一种新型的工程材料,在石油化工、化肥、原子能、电子等领域广泛应用。
(2)C60:1985年,美国德克萨斯洲罗斯大学的科学家们制造出了第三种形式的单质碳C60, C60是由60个碳原子形成的封闭笼状分子,形似足球,C60为黑色粉末,易溶于二硫化碳、苯等溶剂中。人们以建筑大师B·富勒的名字命名了这种形式的单质碳,称为富勒烯(fullarene)。这是因为富勒设计了称为球状穹顶的建筑物,而某些富勒烯的结构正好与其十分相似。C60曾又被称足球烯、巴基球等,它属于球碳族,这一类物质的分子式可以表示为Cn,n为28到540之间的整数值,在这些分子中,碳原子与另外三个碳原子形成两个单键和一个双键,它们实际上是球形共轭烯。
富勒烯分子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质,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人们发现富勒烯分子笼状结构具有向外开放的面,而内部却是空的,这就有可能将其他物质引入到该球体内部,这样可以显著地改变富勒烯分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例如化学家已经尝试着往这些中空的物质中加进各种各样的金属,使之具有超导性,已发现C60和某些碱金属化合得到的超导体其临界温度高于研究时以前研究过的各种超导体,也有设想将某些药物置入C60球体空腔内,成为缓释型的药物,进入人体的各个部位。在单分子纳米电子器件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富勒烯已经广泛地影响到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生命及医药科学各领域。
(3)碳纳米管
碳纳米管可分单层及多层的碳纳米管,它是由单层或多层同心轴石墨层卷曲而成的中空碳管,管直径一般为几个纳米到几十个纳米,多层碳纳米管是管壁的石墨层间距为0.34纳米,与平面石墨层的间距一样,不论是单层还是多层碳纳米管,前后末端类似半圆形,结构基本上与碳六十相似,使整个碳管成为一个封闭结构,故纳米碳管也是碳族的成员之一。碳纳米管非常微小,5万个并排起来才有人的一根头发丝宽,是长度和直径之比很高的纤维。
碳纳米管强度高具有韧性、重量轻、比表面积大,性能稳定,随管壁曲卷结构不同而呈现出半导体或良导体的特异导电性,场发射性能优良。自1991年单层碳纳米管的发现和宏观量的合成成功以来,由于具有独特的电子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碳纳米管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已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普遍关注,已成为富勒烯和纳米科技领域的研究热点。
利用碳纳米管可以制成高强度碳纤维材料和复合材料,如其强度为钢的100倍,重量则只有钢的1/6,被科学家称为未来的“超级纤维”;在航天事业中,利用碳纳米管制造人造卫星的拖绳,不仅可以为卫星供电,还可以耐受很高的温度而不会烧毁;用金属灌满碳纳米管,然后把碳层腐蚀掉,还可以得到导电性能非常好的纳米尺度的导线;利用碳纳米管做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和负极材料可以延长电池寿命,改善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利用碳纳米管制成极好的发光、发热、发射电子的准点光源,制成平面显示器等,使壁挂电视成为可能;在电子工业上、用碳纳米管生产的晶体管,体积只有半导体的1/10,用碳基分子电子装置取代电脑芯片,将引发计算机的新的革命;碳纳米管可以在较低的气压下存储大量的氢元素,利用这种方法制成的燃料不但安全性能高,而且是一种清洁能源,在汽车工业将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碳纳米管还可作为催化剂载体和膜材料。 氧的同素异形体有氧气,臭氧,过臭氧。
(1)氧气
氧气是空气的组分之一。
物理性质:
①色,味,态:无色无味气体(标准状况)。
②熔沸点:熔点-218℃(标准状况)<-218℃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沸点-183℃(标准状况)<-183℃蓝紫色液体 >-183℃ 无色无嗅无味。
③密度:大于空气,在标准状况(0℃和大气压强101325帕)下密度为1.429克/升。
④水溶性:不易溶于水。
⑤贮存:天蓝色钢瓶。
化学性质:
一、氧气跟金属反应:
2Mg+O?==2MgO,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色固体。
3Fe+O?==2Fe?O?,红热的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2Cu+O?==2CuO,加热后亮红色的铜丝表面生成一层黑色物质。
二、氧气跟非金属反应:
C+O?==CO?,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S+O?==SO?,发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P+5O?==2P?O?,剧烈燃烧,发出明亮光辉,放出热量,生成白烟。
三、氧气跟一些有机物反应,如甲烷、乙炔、酒精、石蜡、甘醇等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CH?+2O?==CO?+2H?O
2C?H?+5O?==4CO?+2H?O
(2)臭氧
理化性质
中文名称臭氧
英文名称Ozone
结构或分子式
O原子以sp2杂化轨道形成离域π键(三中心四电子体)。分子形状为V形。极性分子
相对分子量或原子量48.00
密度气体密度( 0℃,g/L)2.144;液体密度(-150℃,g/cm3 )1.473
熔点(℃)(固)-251.4
沸点(℃)(液)-112.4
性状
气态臭氧厚层带蓝色,有刺激性腥臭气味,浓度高时与氯气气味相像;液态臭氧深蓝色,固态臭氧紫黑色。
用途
用于水的消毒和空气的臭氧化,在化学工业中用作强氧化剂。
制备或来源
主要的制臭氧技术有:电解法、核辐射法、紫外线、等离子体及电晕放电法等几种。应用比较广泛的是臭氧发生器放电氧化空气或纯氧气成臭氧,紫外线杀菌灯分解空气中的氧气形成臭氧。即应用高能量交互式电流作用空气中的氧气使氧气分子电离而成臭氧。高锰酸盐和强酸反应可以生成臭氧(O?)。
分子式:O?
特别注意:因为臭氧特殊的π键,故臭氧转化为氧气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
2O?=放电=3O?,转移电子数为4/3mol。
大气中臭氧层对地球生物的保护作用现已广为人知——它吸收太阳释放出来的绝大部分紫外线,使动植物免遭这种射线的危害。为了弥补日渐稀薄的臭氧层乃至臭氧层空洞,人们想尽一切办法,比如推广使用无氟制冷剂,以减少氟利昂等物质对臭氧的破坏。世界上还为此专门设立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由此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受到保护的臭氧应该越多越好,其实不是这样,如果大气中的臭氧,尤其是地面附近的大气中的臭氧聚集过多,对人类来说臭氧浓度过高反而是个祸害。
臭氧是地球大气中一种微量气体,它是由于大气中氧分子受太阳辐射分解成氧原子后,氧原子又与周围的氧分子结合而形成的,含有3个氧原子。大气中90%以上的臭氧存在于大气层的上部或平流层,离地面有10~50千米,这才是需要人类保护的大气臭氧层。还有少部分的臭氧分子徘徊在近地面,仍能对阻挡紫外线有一定作用。但是,研究发现地面附近大气中的臭氧浓度有快速增高的趋势,就令人感到不妙了。
这些臭氧是从哪里来冒出来的呢?同铅污染、硫化物等一样,它也是源于人类活动,汽车、燃料、石化等是臭氧的重要污染源。在车水马龙的街上行走,常常看到空气略带浅棕色,又有一股辛辣刺激的气味,这就是通常所称的光化学烟雾。臭氧就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它不是直接被排放的,而是转化而成的,比如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只要在阳光辐射及适合的气象条件下就可以生成臭氧。随着汽车和工业排放的增加,地面臭氧污染在欧洲、北美、日本以及中国的许多城市中成为普遍现象。根据专家当时所掌握的资料估计,到2005年,近地面大气臭氧层将成为影响中国华北地区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
研究表明,空气中臭氧浓度在0.012ppm水平时——这也是许多城市中典型的水平,能导致人皮肤刺痒,眼睛、鼻咽、呼吸道受刺激,肺功能受影响,引起咳嗽、气短和胸痛等症状;空气中臭氧水平提高到0.05ppm,入院就医人数平均上升7%~10%。原因就在于,作为强氧化剂,臭氧几乎能与任何生物组织反应。当臭氧被吸入呼吸道时,就会与呼吸道中的细胞、流体和组织很快反应,导致肺功能减弱和组织损伤。对那些患有气喘病、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的人来说,臭氧的危害更为明显。
从臭氧的性质来看,它既可助人又会害人,它既是上天赐与人类的一把保护伞,有时又像是一剂猛烈的毒药。对于臭氧的正面作用以及人类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保护臭氧层,人们已达成共识并做了许多工作。但是,对于臭氧层的负面作用,人们虽然已有认识,但除了进行大气监测和空气污染预报外,还没有真正切实可行的方法加以解决。
臭氧消毒原理可以认为是一种氧化反应。
1臭氧对细菌灭活的机理:
臭氧对细菌的灭活反应总是进行的很迅速。与其它杀菌剂不同的是:臭氧能与细菌细胞壁脂类双键反应,穿入菌体内部,作用于蛋白和脂多糖,改变细胞的通透性,从而导致细菌亡。臭氧还作用于细胞内的核物质,如核酸中的嘌呤和嘧啶。
2臭氧对病毒的灭活机理:
臭氧对病毒的作用首先是病毒的衣体壳蛋白的四条多肽链,并使RNA受到损伤,特别是形成它的蛋白质。噬菌体被臭氧氧化后,电镜观察可见其表皮被破碎成许多碎片,从中释放出许多核糖核酸,干扰其吸附到寄存体上。
臭氧杀菌的彻底性是不容怀疑的。
破坏臭氧层,危害我们每一个人。
紫外线从多方面影响着人类健康。人体会发生如晒斑、眼病、免疫系统变化、光变反应和皮肤病(包括皮肤癌)等。皮肤癌是一种顽固的疾病,紫外线的增长会使患这种病的危险性增大。紫外线光子有足够的能量去破裂双键。中短波紫外线会透人皮肤深处,使人的皮肤产生炎症,人体的遗传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受到损害,使正常生长的细胞蜕变成癌细胞并继续生长成整块的皮肤癌。也有说太阳光渗透进皮肤的表层。紫外线辐射轰击着皮肤细胞核内的DNA基本单位,使许多单位溶化成失去作用的碎片。这些毛病的修复过程可能会出现不正常,从而导致癌变。流行病学已证实厂非黑瘤皮肤癌的发病率与日晒紧密相关。各种类型皮肤的人都有患非黑瘤皮肤癌的可能,但在浅色皮肤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动物实验发现,紫外线中,紫外线B波长区是致癌作用最强的波长区域。
(3)四聚氧和八聚氧(又名ε氧/红氧)
四聚氧的分子式是O?,1924年,吉尔伯特·牛顿·路易斯首先预测了它的存在。1999年,科学家认为固态氧的ε相(压强大于10GPa下存在)中氧的存在形式为O?。然而2006年时,X射线晶体学表明这种被称作ε氧或红氧的稳定相实际上是O8。 磷的同素异形体有多种,常见的有白磷、红磷。
(1)红磷
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41001
CAS号:7723-14-0
英文名称:Phosphorus red
别 名:赤磷
分子式:P
外观与性状:紫红色无定形粉末,无臭,具有金属光泽,暗处不发光。
分子量:123.90
蒸汽压:4357kPa(590℃)
熔 点:590℃(4357kPa)
溶解性:不溶于水、二硫化碳,微溶于无水乙醇,溶于碱液。
密 度:相对密度(水=1)2.20;相对密度(空气=1)4.77。
稳定性:稳定
危险标记:8(易燃固体)
主要用途:用于制造火柴、农药,及用于有机合成。
对环境的影响:
该物质对环境有害。
一、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经常吸入此种粉尘,可引起慢性磷中毒。可致皮炎。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摩擦、撞击有引起燃烧的危险。与氧化剂混合能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燃烧时放出有毒的刺激性烟雾。化学反应活性较高,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燃烧(分解)产物:氧化磷、磷烷。
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直接进水样气相色谱法。
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作业环境空气中有毒物质检测方法》,陈安之主编)。
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相应的工作服。用水润湿,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于干燥净洁有盖的容器中,倒至空旷的地方,干燥后即自行燃烧。如果大量泄漏,与有关技术部门联系,确定清除方法。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佩带防尘口罩。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工作服。手防护:戴防护手套。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清水彻底冲洗。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误服者给充分漱口、饮水,就医。灭火方法:干粉、砂土。
(2)白磷
白磷是磷的一种同素异形体,分子是由四个磷原子构成的正四面体, 键角60°,有6molP-P键,化学式为P?。为白色蜡状固体,遇光会逐渐变为淡**晶体(所以又称为黄磷),有大蒜的气味,有毒。着火点很低,能自燃,在空气中发光。用于制造磷酸、和烟雾弹。白磷的危险性 白磷是一种易自燃的物质,其燃点为40 ℃,但因摩擦或缓慢氧化而产生的热量有可能使局部温度达到40 ℃而燃烧。因此,不能说气温在40 ℃以下白磷不会自燃。
白磷是一种有强毒的物质。人的中毒剂量为15mg,致量为50mg。误服白磷后很快产生严重的胃肠道刺激腐蚀症状。大量摄入可因全身出血、呕血、便血和循环系统衰竭而。若病人暂时得以存活,亦可由于肝、肾、心血管的功能不全而慢慢去。皮肤被磷灼伤面积达7%以上时,可引起严重的急性溶血性贫血,以至于急性肾功能衰竭。常期吸入磷蒸气,可导致气管炎、肺炎及严重的骨骼损害。
白磷的贮存:
由于白磷非常危险,因此不能将白磷露置于空气中。根据白磷不溶于水,且比水的密度大,可以将少量的白磷放入盛有冷水的广口试剂瓶中,并经常注意保持足够的水量。通过水的覆盖,既可以隔绝空气,又能防止白磷蒸气的逸出,同时还能保持白磷处于燃点之下。不常用的白磷可以贮存于封口的试剂瓶中,并埋入沙地里。
白磷的取用:
由于白磷的燃点低,人的手温就容易使它燃烧,所以取用白磷时必须用镊子去取,绝对不能用手指去接触,否则手就会被灼烧,造成疼痛难愈的灼伤。如果遇到大块白磷需要切割成小块时,必须把它放在盛有水的水槽中,用小刀在水面下切割,绝不能暴露在空气中进行,否则切割时摩擦产生的热也容易使白磷燃烧。
白磷的用途:
白磷虽然危险,但也有很多用途。
在工业上用白磷制备高纯度的磷酸。利用白磷易燃产生烟(P?O?)和雾(P?O?与水蒸气形成H?PO?),在军事上常用来制烟幕弹。还可用白磷制造红磷、三硫化四磷、有机磷酸酯、、杀鼠剂等。
白磷又叫黄磷,为白色至**蜡性固体,熔点44.1°C,沸点280°C,密度1.82克/厘米³。白磷活性很高,必须储存在水里,人吸入0.1克白磷就会中毒亡。白磷在没有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到250°C或在光照下就会转变成红磷。红磷无毒,加热到400°C以上才着火。
在高压下,白磷可转变为黑磷,它具有层状网络结构,能导电,是磷的同素异形体中最稳定的。如果氧气不足,在潮湿情况下,白磷氧化很慢,并伴随有磷光现象。白磷可溶于热的浓碱溶液,生成磷化氢和次磷酸二氢盐;干燥的氯气与过量的磷反应生成三氯化磷,过量的氯气与磷反应生成五氯化磷。磷在充足的空气中燃烧可生成五氧化二磷,如果空气不足则生成三氧化二磷。
接触白磷的物品的处理 由于白磷的毒性大且易自燃,接触过白磷的实验用品必须进行适当的处理。所用的刀子和镊子要在通风厨中用酒精灯灼烧。擦过上述工具或用于吸干白磷的纸片不能丢在废纸篓里。也要在通风厨中烧掉。实验中用过的水槽要冲洗数遍。人接触白磷后的急救方法人的手接触到白磷后,要立即用水冲洗,然后用2%的CuSO?溶液(或2%的AgNO?溶液)轻抹,再用3%~5%的NaHCO?溶液湿敷。禁止用油脂性的烧伤药膏。如果误服白磷而中毒时,要尽快用CuSO?溶液洗胃,发生的反应为:2P+5CuSO?+8H?O=5Cu+2H?PO?+5H?SO? 11P+15CuSO?+24H?O=5Cu?P↓+6H?PO?+15H?SO? 通过上述反应将剧毒的白磷转化为无毒的H?PO?或不溶于酸的Cu?P沉淀。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