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民币升值和通货膨胀问题

2.原油价格走势的波动周期及特点?

3.原油历史最低价格是多少

4.生产一吨pta需要多少布伦特原油

人民币升值和通货膨胀问题

2007年原油价多少_2007年原油价格

近期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不断突破一个个重大关口。一般来说,货币的升值往往会带来通货紧缩效应,而随着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加快,我国国内通货膨胀却日益加剧,治理通货膨胀逐渐成为经济工作的首要目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看似不正常的经济现象呢?

人民币升值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国际收支出现了大量顺差,外汇储备呈现跳跃式的大幅度增加,截至今年9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19056亿美元。我国外汇储备的大量增加一方面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鼓励出口的贸易政策和资本项目的“宽进严出”政策,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强制性结售汇制度。1994年我国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取消了外汇留成、上缴和额度管理,实行强制结售汇制度,建立了统一的外汇市场。企业和商业银行吞吐外汇“蓄水池”功能丧失,中央的外汇储备实际上包含了本应属于企业和银行大部分的外汇储备。巨额的外汇储备是支持人民币升值的直接理由,一般来说,货币的升值会导致一国出口的减少,贸易顺差将会逐渐缩小,但在人民币汇率快速升值的同时,中国的国际收支顺差依然在大幅增长,2007年,我国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为4.3万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0%。经常项目顺差继续扩大,由上年的2533亿美元增加到3718亿美元,持续的贸易顺差又加剧了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持续贸易顺差的出现,主要是国家多年来鼓励出口的经济政策的结果;除此之外,由于我国的出口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需求弹性较低,使得即使人民币升值,但国际收支顺差并没有预期的那样急剧下滑,但是目前东南沿海各个城市中存在的大量中小加工制造企业的关门停产的现实也是不容忽视的,这一方面加快了我国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另一方面也导致失业增加,容易对经济的均衡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双顺差及巨额的外汇储备推进了人民币升值,而人民币的升值不但没有减少顺差,反而使顺差持续增加,进而增加了人们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当然,除此之外,还有来自国外的政治经济压力。2003年,第一股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来自日本,日本的财务相盐川正十郎在2003年2月的七国财长会议上提出类似于1985年针对日元的“广场协议”的文件,要求人民币升值。2003年中开始。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也加入了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行列。就中日、中美双边贸易来看,中国出口主要集中在一纺织品、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中国所拥有的低廉劳动力成本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而这与日本的技术密集型产品不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同时美国有大量的消费需求,本国又很少生产,即使人民币升值,美国批发商也不会停止从中国进口。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美国对华的出口限制。而且与美国政界截然相反,美国经济学界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教授泰勒?科文,有“欧元之父”之称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蒙代尔和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罗纳德?麦金农都不赞成人民币升值;特别是美国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实在猜不出对自己有利但还坚持推动人民币升值做法的原因,他只能做出这样一个设:某些国家不愿意承担他们自己的责任,富裕的工业化国家为他们经济的缓慢恢复着了中国这个替罪羊。由此可见,这些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更多的是政治层面的因素,并非人民币升值的客观因素。

近期不但人民币升值,而且我国通货膨胀也在继续,意味着人民币对内的贬值。按照经济常规,币值的上升是会带来通货紧缩的,但人民币的升值不但没有带来通缩,却是通胀,原因何在呢?经济学上讲的通货膨胀通常是由货币泛滥引起,一般来说,通货膨胀的原因可以使成本推动型,也可以是需求拉动型,也有人所称的结构性通货膨胀。但是我国的通货膨胀套不上这些类型中的任何一个,它完全体现我国的特征,因而原因也会不同;所以我们应了解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虽然我国的通货膨胀有着自己的特征,但终究中国式的通货膨胀同样是一种货币现象。从统计数据上看,广义货币1999年底到2007年二季度末从12万亿增长到37.7多万亿,增长近三倍;还有外汇储备同期从1546多亿增长到13326亿美元,增长近九倍。可以说,在这七年多的时间里,银行和外汇储备快速增长,从而使金融市场上货币泛滥。刚才说到人民币升值也并未减少我国的国际收支顺差,进而使我国的外汇储备不断攀升,外汇储备的大量增加必然需要中央银行发放相应的本币来吸收,虽然央行可以通过对冲政策来吸干过剩的流动性,从而遏制通货膨胀的发展,但是对充实不可持续的。通过这样或那样的途径对于像我国这样一个双顺差稳定的现状必然最终导致通货膨胀地出现。这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由于我国的经济增长预期和人民币升值并非一步到位,从而又导致大量游资蜂拥而至。如此大量的游资一方面导致了我国外汇储备的大量增加;另一方面这些资金的供给并非平均的同时流向各个行业,导致各种商品的价格同时的等幅的全面上涨,而是过多的货币先流入强势部门或行业,比如房地产,先是从房地产市场上寻找出路,推高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当股市开始发展与繁荣时,大量的资金又流向了股市,从而吹打股市的泡沫,然后有这些行业去投资或消费来推高商品或服务的价格水平。于是,关联行业价格上涨,收入增加,从而使这些关联行业又增加投资和消费,再对这些行业需要的产品价格产生影响。这也是游资追逐高额利润的本质。

因此'得出一个结论:人民币升值并不能有效的抑制通货膨胀,恰恰相反,如果任其发展反而会加剧通货膨胀。由于治理通货膨胀已经成为的首要经济目标,所以短期内还需要央行收紧货币供应、减少银行信贷、遏制大量的银行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及股市,并且加强外汇管制,特别对大量外资流向的监管。但从长期来看,就像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所强调的那样,央行加息约束的主要是国内市民的消费与投资,这并不是明智之举。为避免国内的通胀加剧,央行要把大量的人民币放出国外才行——这就要解除目前的外汇管制。

原油价格走势的波动周期及特点?

与短期原油市场扑朔迷离的价格波动相比,市场可能更为关心原油价格的中期走势。原油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能源,其价格在中期内的持续波动可能将对经济增长造成较大影响。从经济体中的供给方面看,油价的上涨将会引起生产成本的上升与产出的减少,进而导致经济衰退;从经济体中的需求方面看,油价的持续上涨将会导致通货膨胀的加剧,社会总需求减少,在工资刚性的约束下,劳动力需求也会减少,经济将受到较大影响。美国经济学家汉密尔顿(JamesD.Hamilton)对原油价格变化与经济增长相关关系的研究表明,油价的过度波动会扰乱家庭与企业的支出项目,从而对经济增长形成负面影响。

考虑到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也称商业周期、商业循环、景气循环)作为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其一方面反映了经济总体性、全局性的发展趋势,是经济中各方面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又会对经济中各个具体的方面形成重要的影响和约束。国际原油市场作为大宗商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活跃程度必然也会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和约束。在经济进入上升周期时,原油需求逐步增加,消费不断扩大,原油价格将会逐步攀升;当经济进入衰退周期时,需求萎靡消费减缓,原油价格也会出现回落。因此,尽管一方面油价的波动会对经济增长造成冲击,另一方面经济周期的循环却也会对原油市场形成约束,影响油价的发展趋势。

(二)经济周期循环与原油价格调整的规律解析

我们可以将全球经济自1983年起至今的发展历程大致划分为五个经济周期,其中包括四个较为完整的周期:1983—1988年左右、1989—1996年左右、19—1999年左右、2000—2007年左右。在每一个周期中,全球经济由前一个周期中的高峰开始滑落,在触底之后又逐步恢复,由衰退走向繁荣。目前全球经济正处于第五个周期中。

由图5可以看出,在前四个完整的周期中,原油价格的变化与经济周期有着明显的相关关系,每一轮经济的复苏与增长都带动原油价格的上涨,而每一轮经济的衰退又导致油价的下跌。在当前所处的经济周期,这一关系更为明显: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深陷衰退,进入下行周期,原油价格也急剧下跌,纽约商品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由2007年末的93.9美元,桶跌至2008年底的41.8美元/桶,跌幅达55.5%。

此外,全球原油消费大国个体的经济周期对原油价格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以美国为例,2003年以来,伴随着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纽约商品WTI原油期货价格也持续震荡走高。在增长周期中的几次经济快速上升阶段,原油价格也随之急速上涨。2007—2008年美国经济结束增长周期,进入下行周期。虽然受市场预期等短期因素的影响,原油价格一度冲高至145美元/桶,但在经历了短期的震荡之后,原油价格最终受到经济周期的约束,开始急速下跌。2008年底WTI原油期货价格跌至58.7美元/桶,跌幅达59.5%。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企稳,美国经济逐渐走出衰退,原油价格也随之回暖。2009年第3季度美国GDP季环比年率为2.8%,接近危机前经济增长水平,原油价格也回复至70—80美元/桶区间,与2007年第2、3季度基本持平。

(三)复苏周期的来临与原油市场的中期走向

在经历了2007—2008年的下行周期之后,2009年全球经济恶化趋势减缓,并逐渐走出衰退泥潭。2010年初以来,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国际金融市场急剧震荡,但整体来看全球经济的复苏趋势仍未扭转。根据IMF的预测,全球经济将在经历了2009年1.06%的收缩之后进入复苏周期,2010年、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全球经济将分别增长3.10%、4.19%、4.56%和4.54%。在经济复苏周期,全球经济将逐步回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能源市场需求逐步上扬,投资增加,生产扩大,原油的开和提炼也将大幅增长。从中期看,伴随着经济由复苏走向繁荣,国际原油价格也将再攀新高,国际原油价格140美元/桶的关口也许会再次突破。

四、国际原油市场价格走势对我国的启示

自19年我国原油定价与国际接轨以来,国际油价与国内油价之间仅为一种单向价格影响机制:国内油价被动接受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随着近些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石油进口大幅增长,国际原油市场的剧烈波动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影响逐步提升。一方面,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将增加我国外汇支出,影响贸易盈余,同时还会加大国内通货膨胀压力,推动物价指数升高。另一方面,国际油价的大幅下降有可能对我国石油行业形成较大冲击,前期大量购买原油的企业可能会因为价格下降而遭受巨额的账面损失,而石油开企业也会因为国际油价对国内油价的影响而盈利受损,并进而影响整个产业链条上的其他部门,给国民经济运行造成较大风险。因此,我国应根据国际原油市场的长、中、短期的阶段特征与发展趋势,取措施预防国际原油价格剧烈波动可能形成的各种冲击,维护国内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从长期看,可耗竭模型对国际原油市场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我国石油开发企业应不断壮大实力,坚持“走出去”,不断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影响,努力避免在未来原油紧缺睛况出现后受制于人。与此同时,我国还应大力推进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寻找适宜的石油替代品,减轻未来能源瓶颈对经济增长的压力,在未来全球能源竞争中取得主动优势。

从中期看,本轮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蔓延,改变了全球经济的运行周期。在经历了持续的衰退之后,全球经济渐进复苏,但危机的持续影响尚未结束,主权债务、银行资产等各种风险仍未消除。受经济周期因素影响,原油价格处于一种中期调整阶段,难以实现有力的价格突破。因此,我国应充分利用这一阶段,消化金融危机前后国际原油市场剧烈震荡对国内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并抓住机会、预先布局,为未来经济周期转变、原油价格出现明显趋势做好准备。

从短期看,考虑到投机因素对原油价格的影响,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国内外油价联动机制,逐步改变被动接受国外油价变动的影响,在国际原油市场上维护我国的利益诉求。此外,我国也应进一步加强与完善国内期货市场建设,借鉴国际原油期货市场的有益经验,推出各种原油期货品种,形成合理的原油价格形成机制,避免油价的剧烈波动。

原油历史最低价格是多少

其实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国际的油价。全球很多地方都是产油区,而这些产油区出产的石油品质不尽相同,这就造成了这些石油的价格也有一定的差别,没有一个统一的价格。

在1983年,NYMEX(纽约商业)推出了轻质低硫原油期货合约。这就是俗称的WTI原油期货。由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同时NYMEX的WTI原油期货又是最活跃的原油交易品种,后来逐渐一般就用WTI原油价格来说明“国际原油价格”。

从英为财情可以查到,WTI原油的历史最低价格是9.75美元每桶,出现在1986年4月。

参考资料:

英为财情:WTI原油价格

生产一吨pta需要多少布伦特原油

易富财经讯:

1、问题的提出

2009年前四个月,国内PTA价格因上游原材料(MX、PX)供应紧张,价格持续上涨。 现货价格从年初的大约5100元/吨一路上涨到最高的8000元/

吨附近,涨幅高达50%多,期货指数合约价格从年初的最低价5090元/吨一路上涨到7535元/吨,涨幅高达32.5%。 特别是进入3月中旬以来,因PTA

开工率不足导致现货供应紧张,涨势更加凌厉。 但是,进入5月份以来,无论是现货价格还是期货价格,涨势都未能延续,而是急转直下,期货指数

合约价格从最高点7535元/吨跌至目前的6809元/吨,短短20个交易日跌幅达到9.6%。

从原油——石脑油——MXPX——PTA——聚酯——下游产品这个产业链传导因素来看,原油是PTA产业链条的源头,按照成本推动因素,原油

价格的涨跌会逐步传导至PTA价格上,进而形成PTA价格与原油价格发生“正向变动关系”。 但是,国际原油价格在2009年展开了两波反弹走势,特别

是4月末以来的涨势更加凌厉,NYMEX原油价格目前已经突破60美元/桶,且涨势仍在延续。 对比PTA价格和原油价格走势,我们发现目前国内PTA

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发生了较为严重的背离现象。 其实,从2008年12月底开始,国内的PTA价格就开始与原油价格发生明显的“反向变动” 关系,并

且时间长达3个月之久。 不过在此前的2007年5月至2007年12月底,PTA与原油价格也发生过明显的“反向变动”并且时间长达7个月之久。

那么,国际原油价格与国内PTA价格产生背离的原因是什么,以及这种背离能否持续呢?

2、PTA和原油价格背离的计量经济解释

2.1、pta与原油价格之间计量经济分析

从理论上说,通过成本传导机制,国内PTA价格走势与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应该趋于一致,但它们几次三番的发生背离,那么,我们是否就此否认

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了呢?为了找出答案,需要对国内PTA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之间的相关关系作一分析。

为了统一口径,我们选取文华财经的PTA指数和原油指数数据进行分析,时间从2007年2月7日至2009年5月27日共601个对象。

首先我们通过OLS进行简单的相关关系分析。

从上面的PTA和原油价格的散点图我们似乎可以直观的看出,它们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 为此我们先建立简单的OLS回归方程:

pta=c+Aoil+e

数据拟合结果为pta=5147.17+30.08oil

(0.0000) (0.0000)

一般来说,为了检验变量之间的长期相关关系,需要对方程进行协整分析。 故我们用ADF方法对上述拟合方程的残差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显示

,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仍无法拒绝原设(变量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即残差是非平稳序列。 说明上述拟合方程出现了伪回归现象。

因此,我们不能直接从原油价格来预测PTA价格。 从成本传导机制来看,原油价格的上涨一般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传导至PTA的生产成本,但期

货价格是带入了市场未来的预期,故其与原油价格的滞后要比现货成本的滞后期短得多。 但为了分析原油价格传导至现货成本,再从现货成本层面对

期货价格产生影响的时间差,我们引入分布滞后模型(PDLS)来进行拟合分析。 我们建立的模型为:PTA=c+pdl(oil, x, 2)。 其中滞后阶数x选取5-10分

别拟合。

结果显示,在所选取的滞后阶数范围内,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拟合结果残差仍是非平稳的,即它们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

通过上述拟合说明,国内PTA价格与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之间不存在绝对的相关关系,也不存在在价格变化上谁领先谁滞后的问题。 这是我们从两

者的数据入手,用计量经济方法做出的一个现象论断。

再者,在我们的模型中,因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掌握在国家手中,模型中的滞后阶数难以确定。

通过上述论证,我们得出国内PTA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之间的背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不能简单的用原油价格涨跌来判断短期内的PTA期货

价格涨跌,近年发生的几次比较长时间的背离现象是最好的例子。

2.2 PTA和原油价格背离的传导机制分析

PTA上游的直接原料是MX和PX,因此PTA的产量也主要受到PX和MX供应的限制,而PX和MX是来自于原油裂解工艺的副产品,作为一种副产品

不可能与成品油的生产一样能够“随心所欲”的被控制产能,中石化、中石油是国内主要成品油供应商,对市场有极高的控制能力,如果国内成品油价

格对其“不具有吸引力”,为了确保利润,有意减少市场供应量,进而导致国内PX和MX等芳烃类的的副产品供应量出现紧张局面。 这就会出现原油价

格下跌时,PTA因上游成本居高不下而出现价格上涨的现象。 例如2008年11月底,国际原油的价格延续下跌,国内PTA期货价格已经开始强劲的反

弹。

而当原油价格涨势凌厉的时候,市场又对国家上调成品油价格的预期异常强烈,如果国家上调成品油价格,中石化、中石油等主要成品油供应商

会加大成品油炼制力度,导致其副产品MX和PX供应量加大而价格下跌,从而一方面原油上涨推动成本上升,另一方面上游原料价格相对下跌,从而

又相对降低PTA生产成本。 即使没有出现下跌现象,PTA价格涨势也远远不及原油价格的上涨。

因此,国内PTA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走势背离的背后是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和国内成品油供应的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所致。

当然,除了上述原因外,季节性因素也是导致两者背离的原因之一。 如当前原油和PTA背离也是由原油的消费旺季和纺织行业的消费淡季的季节

性错配所致。

3、继续背离还是重归一致

前面分析到,当原油价格持续上涨的时候,国内成品油定价对PTA走势异常关键。 如果上调成品油价格,加上当前是油品的消费旺季,两大石油

巨头定会加大成品油炼制力度,进而导致副产品芳烃类供应量加大,促使其价格下调,降低PTA生产成本。 如果不上调成品油价格,那么两大石油巨

头又会通过垄断力量控制产量,导致副产品芳烃类供应紧张的局面,从而支撑PTA价格。

根据国家发改委于2009年3月25日最新发布的成品油调价机制:以20天为周期对国际油价进行评估,若国际油价连续20天日均涨幅或跌幅

超过4%,就应考虑对国内成品油价格进行调整”。 当前NYMEX原油价格突破65美元,而且涨势仍在延续,结合EIA原油库存持续减少,预期原油价

格有望再上一个台阶。

截止本文完稿时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决定自6月1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均提高400元。

成品油价格的上调加上夏季消费旺季到来,势必引发供应商加大炼制力度,这样,炼油副产品的供应量增加,上游产量的释放,加上纺织行业淡

季来临,聚酯行业和其下游的纺织品行业能否消化庞大的市场供应量呢?个人认为,纺织业出口形势的恶化,将致中期内PTA价格会受到来自上游原

料供应的强大压力。 即它们之间的背离现象可能仍将在一定时间内延续。

4、从技术分析看后期走势

从PTA主力合约0909技术图形来看,节前日线图悉数跌穿中长期均线后,于节后第一个交易日突破上方5日均线的压制,且突破自4月29日来的

下降通道上沿压力线,但这是受到节后效应的影响,对我们中期趋势判断的借鉴意义不大。 从中期图表来看,周线目前在5周均线附近争夺,若能突

破,上方面临60周均线大约7245处的压制,同时下方支撑点位于自去年11月中旬以来的上升趋势线大约6650点位。

从盘后持仓分析, 市场仍以看空后市为主,空头资金逢高介入,虽然在原油的带动下,PTA短期内不排除弱势反弹的可能,但反弹高度不可高估

,且我们应密切关注反弹若无法站稳突破点后的中线沽空机会。